创建帖子和主题。

学习暇满的小结

请您分享:

我们所拥有的能够听闻佛法的暇满人身,蕴涵着重大意义,但这些价值必须通过皈依三宝来实现。

暇满,为八有暇和十圆满。所谓八有暇,分别是非地狱道、非饿鬼道、非畜生道、非盲聋喑哑、非世智邪辩、非正法灭尽时、非北俱卢洲、非无想天等。而十圆满,则是众同分圆满,谓得生为人;处所圆满,谓生于有四众弟子之地;依正圆满,依报是生于有佛法之地,正报是诸根不缺,能听闻并受持佛法;无业障圆满,谓今生不曾自作或教他作五无间罪;无信解障圆满,谓不被拔无因果等邪见所蒙蔽;大师圆满,谓遇佛出世;世俗正法施设圆满,谓值遇无上佛法;胜义正法流转圆满,谓值佛弟子等,依法证得诸果向等;正行不灭圆满,谓教、证之法仍在世间流传;随顺资粮圆满,谓具足修行所需资粮。十圆满中,前五为内五种,余五为外五种。

其中,主要可概括为这么几点:首先是心智健全,具有听闻和理解佛法的能力;其次是没有耳聋、目盲等残障,能阅读经典或聆听善知识说法;第三是没有错误观念为障碍,如受某些思潮影响而全盘否定宗教;第四是生活在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方。

这样的人身,究竟具有多大价值呢?事实上,根本无法以语言来描述。因为它是无价的,超过世间一切珍宝。其价值在于,能使我们开发生命的无尽宝藏,尽未来际。解决自他一切有情的痛苦,共同走向解脱彼岸。而这些,是任何财富无法解决的。当然,若不能正确利用,这一身份也会使我们造业并堕落恶趣。再或者,使我们成为其奴隶,一生为它奔忙操劳,呕心沥血。在收获和损失之间,相差的,又何止千万倍,亿万倍!

修正 对这个帖子回复。
修正

学习“暇满”小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通过一个月的听闻,已圆满‘暇满’章节的学习,现将所学的内涵作一小结。

 没有学习暇满之前,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暇满人身的珍贵,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对自己还不满意,觉得自己这个人身如此倒霉,却不知自身有着无价之宝的人身,暇满如宝藏,就好像一个穷困潦倒的大汉,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是一位国王,在喜出望外之后,又有点小小担心,怕失去了.....。暇身也是如此,难得易失。

一、正明暇满

【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纵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何谓暇满?暇满分二:暇,从遮八无暇的角度来说。满,从具足的角度来说。

(1)‘暇’:指有时间听闻正法、修学佛法的当下就是‘暇’。如《摄功德宝》云:“由戒断诸畜趣体,及八无暇常得暇。”谓离八无暇即是闲暇。

什么是八无暇?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生傍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懵戾车,性为骀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

八无暇过患:1. 执邪倒见:邪见有很多种,有增益的邪见、减损的邪见或是毁谤的邪见。在此最主要讲的是减损邪见,否定前后世、业果、三宝等

2.生傍生、3.饿鬼: 4.地狱。谓三恶趣的有情,比如受生狱苦、受生饿鬼苦。畜生似有安乐,但没有办法取舍善恶,业障深重,即使发起向上求学的心,因苦逼,也是无法修行。

5.无佛教:最主要是说没有佛出世的时段。没有佛所留下来的圣言经典,属于无佛教的随顺。

6.生边地懵戾车:生为边地,没有四众弟子地方,不但没有佛法,还有野蛮人。

7.性为骀哑:愚痴,根不具足。

8.长寿天:无想天、无色天、欲天(除修道圣人)

(2)“满”;从五自与五他方面来说,分二:

五自圆满者,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1、人,谓生于人道(能说话,能思维、能取舍、能给自己积善业)。

2、生中,生在佛教的中心,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四众”指出家男女众、在家男女众)

3、根具,六根具足,有人相(若诸根功能不具足,不圆满,则很难受别解脱戒)。

4、业未倒,没有造作五无间罪(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父、杀母),包括自作或教他。

5、信处,相信佛制定的戒律,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功德的根本,此戒律是通‘经律论’三藏。

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1、佛降:有佛出世,经三大阿僧祇劫积集资粮,在菩提树下成佛。

2、说正法:佛亲自为我们转法轮。

3、教住:就是从佛示现成佛一直到未示现涅槃之前,佛亲自所传授的一切正法,一直到现在的根本上师,传承无有间断,仍然具有教证二法功德。

4、随教转:善知识所说的是正法,具有传承,具有教证功德,透过善知识的教诫,使所度化的弟子也能够获得同样的功德。。

5、有他具悲愍:是说自己在行善法的时,不需要为了自己的衣食住卧而担心,因施主有悲愍心,会促成修法的顺缘。

若要想修行解脱乃至成佛,必须具备以上十八个条件,且要内外诸多因缘和合,方能成办,若条件不具足,就不能达成解脱。

二、思其义大

如何思维暇满义大?暇身能承办现世的安乐及究竟的义利。假若我们不为究竟的利益而去修学清净正法,反而去贪着五欲的安乐,那么损失会很大。若利用暇身修学正法,所得利益是无法估量的,暇身不是随便一种身体,他必须要得到八有暇十满的人身才行。

如《入胎经》亦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

从修法的角度来讲,人身是最好的修法工具。人道又分四洲,北俱卢洲的人业障深厚,没有办法得到戒体,而东洲、西洲身都是根钝、乐多,不思修行。三洲之身,尤其是南瞻部洲最胜的,在无上瑜伽部里面有说,唯有南瞻部洲的胎生具有六戒的人身,才有办法即身成佛。

所以应当经常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我若令此空无利者,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而为重大?由此思惟,今生有此暇满人身,不仅要成办今世、后世、再后世的利益,甚至于解脱生死,不只是要解脱自己的生死,更要成办他人解脱生死的利益。

暇满身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它具有:1现前利大;2究竟利大;3.下至每一剎那利大。

1.现前利大:如果我们希望后世不堕恶趣,而投生善趣的话,想要得到人天果位,此身都能为我们办到。成就善趣之身为戒(此身能持戒);善趣受用之因为施(此身能修布施);眷属圆满之因为忍辱(也需此身来修)。如果我们后世想成为梵天或帝释,此身也能办到。不仅如此,其他像八种异熟功德;善趣七功德身;大乘四轮妙身等,也均能成就。往生极乐的因,此身也能修成。

2究竟利大:暇身能成就解脱,我们必须要依靠能成就的法——三学道。三学之首是戒,以别解脱律仪为例,它要靠出离心才能生起。但天等其他各趣之身难以发起出离心,俱卢洲人也不适合受戒,其他三洲中,以瞻部洲人最为殊胜。菩提心也以人身所发起的最有力,《弟子书》说︰“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3.下至每一剎那之利大:如果我们每天与每一剎那的时间也不浪费,且精进于积资净障的话,获益会更大。我们将成办无量解脱与一切智的因。

所以,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暇满人身,若浪费暇身,等同一个乞丐得到满满一袋金子,却连一分钱也没用,就将它扔掉一样,实在是太可惜了。

三、思惟难得

(1)从喻门思维

《戒经》云:人死之后,堕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乐趣者,少如爪上尘。人中多数都造作十恶业,况且此身中从多生,所积集的诸罪尚未受果,又未加以对治坏灭,如是不能忏除旧恶,防止新造,定难生于善趣。而一旦堕入恶趣又更不能作善,恒造诸恶,欲生善趣实在是极为困难了。

(2)从因门思维

  从造作善因来说,受戒的人少与不受戒多。欲得具足暇满人身,必须以净戒为根本,施等为助伴,以无垢愿欲为结合彼等之众多善根。然修如此因者,极为稀少。

(3)从果门思维,从人与动物数量相比,动物数量大大超过人类数量,相对于异类的恶趣而言,善趣亦是十分少有,而善趣中能具足暇满者,则尤其宝贵。

通过以上对暇满义大难得的观察,暇身是多么的宝贵,所以要发起求法的强烈动机,要从以下四方面思惟:

1、须修法:一切众生皆求乐而思离苦,然真能得乐离苦者,唯有修习正法;

2、我能修:既具足外缘,有善知识,亦具内缘,已得暇满故;

3、今生即须修持:今生若不修,众多生中暇满难得故;

4、现时即须修持:何日当死,漫无定期故。

四、努力成办究竟安乐

修学佛法,首先要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道次第》将暇满人身的意义概括为三点,即暇满、义大、难得。所谓暇满,即具足八有暇、十圆满之身。现实生活中我们日夜为生计奔忙,以至将人身视为负担。也有些人终其一生不闻佛法,虽勤勉有加,却换来了此生暂时的安乐。但我们知道生命是无常的,一旦失去,下辈子能否得到人身呢?否能遇到殊胜的《广论》呢?都是未知数。今生得到暇满人身,是前世修善所感的最大福报。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拥有这份堪能修学佛法的暇满人身,精进不懈怠,努力学习不掉队,紧跟善知识的步伐,将暇身用于修学佛法,乃至最终成就佛道,暇满人身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要明白成佛有多大价值,暇满人身便蕴涵着多大价值。

 

 

                                                                                                    修正

                                                                                                    2024、09、29

 

 

 

 

 

                                                             在暇满人身种下菩提种子

顶礼师父!感恩师父慈悲教授, 感恩良友一路陪伴。随喜赞叹师兄们!

暇 满

乙二: 既亲近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

丙一:於有暇身勤趣心要初中分三:

丁一、正明暇满、丁二、思维益大、丁三、思维难得。

丁一:正明暇满初中分二:

戊一闲暇、戊二圆满

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戊一:闲暇

一开始宣说“上师应当如何引导弟子修心的次第”。本论则根据龙树菩萨的《集经论》和寂天菩萨的《入行论》、《集学论》等,宣说修道的所依必须具足八闲暇与十圆满。

所谓八无暇者,就是像《亲友书》中所说:“① 执邪倒见 ② 生旁生,③ 饿鬼④ 地狱 ⑤ 无佛教,及⑥ 生边地懱戾车, ⑦ 性为騃哑 ⑧长寿天。在以上任何一种当中受生之后,就称为八无暇过患。远离这八种过患,就是获得闲暇,所以应当努力断除生死。

还有无暇⑨:虽然拥有人身,但有些人闲得没事干、吃喝玩乐,享受五蕴,或者忙着挣钱。虽然遇到了佛法,但没时间学习佛法,也属于无暇。

戊二:圆满分二:一、五种自圆满。二、五种他圆满。

  • 五种自圆满者 谓“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①人,谓生于人道(能说话,能思维、能取舍、能给自己积善业)

②生中,谓生在佛教的中心,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四众”指出家男女众、在家男女众)。

③根具,谓六根具足,有人相(若诸根功能不具足,不圆满,则很难受别解脱戒)。

④业未倒,谓没有造作五无间罪(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父、杀母),包括自作或教他。

⑤信处,谓相信佛制定的戒律,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功德的根本,此戒律是通‘经律论’三藏。

五自圆满是由自身因缘去促成修法圆满。

二、五种他圆满  谓 “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①佛降: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时间积集福德二种资粮,在菩提树下现证正等觉而成佛。

②说正法:佛陀出世后,由佛陀或其声闻弟子宣说正法。

③教住:就是从佛示现成佛一直到未示现涅槃之前,佛亲自所传授的一切正法,一直到现在的根本上师,传承无有间断,仍然具有教证二法功德。

④随教转:现证胜义正法的成就者,了知有能力能够修证如是正法的众生,按照自己所证悟的法义为他人修授随顺其根机的教授教诫。就是法的传承不断。

⑤他具悲愍:在行善法时,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住卧而担心,因为施主有悲愍心,会促成我们修法的顺缘具。

以上的五种是由他缘而去促成的圆满,就是五种他圆满。

必须具足以上八种无暇、十种圆满的人身,就是暇满人身。

 丁二 思维益大

如何思维暇满义大呢?“为欲引发毕竟乐故,若未清净修习正法,仅为命存以来引乐除苦而劬劳者,旁生亦有,故虽生善趣,等同旁生”。

《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著,深井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

引《弟子书》中说:犹如小象为了贪著深井旁边的几口青草,而想要获得,然而非但所求不成,反而堕入了险坑。同样,若希求今生的安乐,结果也只有堕入三恶趣而已。

“小象”是比喻没有清净智慧的人,“数口草”是比喻现世的小利,“深井”比喻三恶趣。

《弟子书》又说,愚夫因为贪欲而追求少许现世的安乐,结果不但得不到,反而会堕入恶趣的险坑。因为一切安乐的来源唯一是清净的善心,若以贪欲推动而追求安乐,一切所作都将成为恶趣之因。

如何思维暇满义大呢?我们这个人身能够带来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如果我们已经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可是我们不为究竟的利益而去修学清净正法,只是为维持自己的性命图口饭吃,为存活而努力的话,一味地寻求眼前的快乐、享受,这跟畜生是没有两样的。因为畜生只要填饱肚子,能持续它的生命就足够了,虽然我们现在投生于善趣,获得了人身,人生的目的却只是为了眼前的生活,这和堕畜生(旁生)道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生善趣也只是一个高级旁生而已。所以在此说到“旁生亦有”,今生我们侥幸获得一次暇满身之际,应好好思维暇满身的意义:现前利大;究竟利大;下至每一剎那之利大。

暇满人身具有大义,我们好好地把握现在时机,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因为人身不是一次再一次很容易获得的,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既然投生人道,知道善恶是非,我们就要好好策励自己,下定决心努力去修行善法。

宗喀巴大师说到:我们过去生中,随着业力,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也曾数数驰奔轮转于三恶道等无暇的险处,就像我们造了很多的业,好不容易有个善业躲在角落里,没有被嗔心给摧毁,这一世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让我们逃脱三恶道而投身为人道,如果还是空空的把它耗费掉,这又造了很多恶业,突然间让恶业增长、成熟,再次落入恶趣,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应该由以上种种的内容数数的修习,如果我们不好好地利用这个难得的人身,岂不是太可惜了吗?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还在浪费此生,不好好地去修学,那我到底还有没有心啊?我的心好像被咒语所蒙蔽完全不能作主,难道我是被人下蛊了,所以才变得如此愚蠢吗?

如《圣勇》所讲:如此数数思维,这暇满人身,就好像是殊胜的菩提种子,能帮助我们度脱生死,到达佛的彼岸,大悲心、菩提心的殊胜功德超胜于世间一切的如意宝珠,唯有人才有办法真正强烈生起,没有比人身更殊胜的工具,功德就从这人身里不断地流现,那谁忍心让这样的人身空无果利呢?只有人身才能够在轮回中作此大利!

丁三、思维难得

【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没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故从善趣恶趣二俱难得。】

这样的暇满人身,很难再获得。如《律本事》中所:从恶趣死后又转生恶趣的有情,多如大地的尘土,从恶趣死后转生善趣的有情,少若佛陀指甲上的灰尘;从善趣死后投生恶趣的有情,多如大地的尘土,从善趣死后又转生善趣的有情,少若佛陀指甲上的灰尘。因此,从善趣和恶趣死后转生为人的机会非常渺小,极其难得。

【如《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谓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胜妙品,由是亦多往恶趣故。】

《中观四百论》所说:“人们多数都是行持不善业,所以诸凡夫死后多数决定趣入恶道。”这是说,因为善趣的人类等,多数也都行持十不善业等不善品,因此死后多数也都是趣入恶道。通过人类等普遍造集十恶业,而成立多数人都将失去人身,堕入恶趣。

【又如于菩萨所起嗔恚心,一一刹那尚须经劫住阿鼻狱。】

又比如对菩萨起嗔恚心,随起多少刹那的嗔心,就需要经历那么多的劫数住在阿鼻地狱当中。

【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

佛陀在佛经中如是所宣:在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块木轭(木轭指的是农区的两头耕牛连接在一起的木块,中间有个圆孔),此木轭孔与海底的盲龟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加难。

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对暇满人身如果想要发起一种具相的摄取心要之欲乐,就必须猛烈地思惟以下四种法:

①必须修行:一切众生皆求乐而思离苦,然真能得乐离苦者,唯有修习正法;

②我能修行:既具足外缘,有善知识,亦具内缘,已得暇满故;

③必须现世修:今生若不修,众多生中暇满难得故;

④现时即须修持:何日当死,漫无定期故。

这四种法都是所应思惟的内容。

 

首先应当思惟:一切有情众生都喜爱安乐、厌恶痛苦,然而,若要获得善趣的安乐、远离恶道之苦,就必须依赖正法才能办到,“此生一定不能浪费,一定要获取大义”所以我决定必须修行。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方法。

其次,应当思惟:离苦得乐必须依赖修法才能成办,但我是否有能力修法呢?决定能修。因为:修行的外在助缘——善知识的引导,已经具足,而修行的内在主因——暇满人身,如今也已获得。我既不是恶趣众生,也不是耽著妙欲或禅乐而无法修行的天人;我生在有四众游行的中国,而非边地,所以有机缘听闻正法;我的六根具全,能够理解法义、了知取舍之处,并且堪能精进修行;我不曾自作或教他作五无间罪,没有严重的罪业障碍修行,所以有希望成就戒定慧,得到解脱;在信解方面,我对教法具足信心,所以肯定能够趣入修行。

复次应想:既然我能修行,那能否今生不修,等到来世再修呢?决定不行。因为今生如果错过了修行良机,来世就很难再得到人身,而得不到人身就决定没有修行的因缘,所以今生即应投入修行。

最后应想:若今生即须修行,现在须修,当下一定须修行,那能否等到某年、某月、某日后再修呢?决定不能,拖延、放逸。因为生命无常,自己何日会死,谁也无法决定,因此修行不能拖延懈怠。今竟得暇身,实幸中之侥幸,希有中之希有。所以,现在修,当下就要修行正法。暇满身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必须即刻修。

昔降多喇嘛的一个公案----愿望

2015年的时候,我有幸跟着师父去拉卜楞寺灌顶---(时轮金刚)今天看到香巴拉净土非常地亲近,很是欢喜。

【昔降多喇嘛欲生人间净土,为北方香巴那王,以问第三世班禅罗桑耶喜,请求开示。班禅答曰:能。後降多示寂,果遗言当生彼土为王。以此例推,依此身欲生兜率内院也可,欲生极乐世界也可,如《朗忍》承传诸师,已多生兜率内院法乐园中。且此类希求,亦非甚难。阿底峡云:”末法众生,如依我法生起敬信,一心启祷,即能生内院,与我相值。”盖阿底峡灭度後,即生彼内院也】

 

这是描述一个关于多喇嘛的转世和修行愿望的故事,并引用了第三世班禅罗桑耶喜和阿底峡尊者的话语来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以及结果。昔降多喇嘛希望自己来世能生于人间净土,并成为北方香巴净土那国的国王。为了确认这一愿望能否实现,昔降多喇嘛向第三世班禅罗桑耶喜请教。班禅给予肯定的答复,表示这是可能的。昔降多喇嘛圆寂后,根据他的遗言,他确实转生到了所期望的那个香巴拉国度并成为了国王。

班禅罗桑耶喜的回答不仅是对昔降多喇嘛个人的肯定,也传达了一个更广泛的修行理念:通过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可以达到自己期望的境界。

阿底峡尊者指出,在末法时期(即佛教教义逐渐衰微的时代),众生如果能够依据他的教法培养起虔诚的信仰,并全心全意地祈祷,就能够转生到兜率内院(即弥勒菩萨所在的净土),并与他相遇。

这一观点强调了即使在佛教看似衰落的时期,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正确的修行路径,仍然可以实现高级别的精神成就和转生到理想的净土。

 

这段故事和引用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为现代修行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表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只要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努力以及遵循佛陀和善知识的教导最终会实现美好愿望。所以,我们更加珍惜暇满立刻修行。

感恩师父!感恩大家的聆听!                                                

                                                    弟子宗莺

                                                     20240929.

 

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一 暇满  

即八有暇及十圆满共十八事

作思惟,我今若堕地狱道中,唯受无量无边,众苦煎熬,苦无暂息,何以闻法修行?设离地狱,饿鬼道中,饥渴难耐,水名难闻,何况法乎?即使脱离鬼道,畜生道中,亦受众苦,猫犬牛羊,即令闻法,亦愚痴茫然,不知所云。故三恶道,无暇得修也;设若离此,然身为盲聋瘖哑等缺根之类,眼不能见,耳不能闻,亦难闻法修行;或落世间之智,执无前后世、业果、三宝等邪见辩才之人,自以为是,不信正法,亦是无暇;设若悉皆离此,然若生不逢时,处于正法灭尽之时,佛不出世,因佛不住世,在此劫中,无有教法,无闻法之机,亦是无暇;或我虽值佛出世,然若生在北俱芦洲或长寿天,亦不得闻法。如此八类,为八难也。以难闻佛法之缘故,如何解脱?故而应知,无此八难,当能称之有暇也。

十圆满:

五内圆满: 人 生中 具根 业未倒 信处

从圆满次第思惟,人身难得今已得,我今已获稀有难得之人身,是为最大之幸事;又我能在有佛法弘扬中,四众弟子所游之地;复观自身,具足诸根无缺,非盲聋等;又今生如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之五无间业,为修法之障,今幸未造,故业未倒也;虽生胜地,如不信戒,则亦不能修法,今我信受三学学处,岂不难得?

 五外圆满 : 佛降 说正法 教住 随教转 有他具悲悯  

思惟:若无佛陀出世,则不会有正法出现。佛虽出世,若未宣说正法便入涅槃,便无意义可言。而我今能值遇释迦牟尼佛降世之教法,佛虽涅槃,而其化身之善知识尚在,而又宣说正法;又由佛传来师师相承之教法,尤其经宗大师总摄显密心要之法,不仅住世,而且我能得遇圣教,随教法转。又有他人具悲悯心给予衣食之资具。如是相违之八无暇,我皆无之,相顺之十圆满,皆以具足,同时疾病灾厄尚无,闻思修慧略具,又未随恶友而转,且得遇善知识,于修行要义,亦尚有所闻知,且能将佛说作为教授,关于能修要点,无一不具,则我此身比摩尼宝珠尤为殊胜也。 

二 利大

 1、现前利大  2、究竟利大  3、每一刹那利大

何为人身暇满大义?”究其离苦得乐。真正之乐即证得佛果,然此唯有暇满之身,方能获得。故此暇满具大义也,以此暇身能成佛故。

又此暇身,不仅能成办现前,亦能成就后世善趣身,乃至往生极乐等净土之因,此身也能修成。

究竟而言,为成就解脱,必依三学道,而三学之首乃戒,戒则须依出离心,然天等各趣之身难以发起出离心,北俱卢洲更不堪能,三洲之中,以南洲人最为殊胜。又极乐世界菩萨,因不具有瞻部洲之身,故无法修无上瑜伽,即身成佛,故而发愿生到此洲,我们本自具足,更无超越此殊胜暇身者,若不善用,岂非如入宝山而空回哉?何其愚痴?

故知今时今日,乃是我成办未来一切利乐之际;今时今日,乃是趋向解脱之际;今时今日,乃是直趣成佛之际;今时今日,每一刹那,皆为后因,皆为乐因,皆有意义,皆有大义也。

 

三 难得

分三:因门难得 喻门难得 果难得

暇身极其难得,其难得门中,分因、喻、果三种难得,因门难得中,须以净戒为基础,以布施等为助缘,复以不染贪著现世之无垢净愿,方可获得暇满之身;喻门难得中,当思惟“盲龟浮木”、 “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等喻;果门难得中,分为“同类异类比”:人身较三恶道众生,其稀有难得;以及“同类同类观”:虽同得人身然得暇满者更稀有难得。

是故,应发起四修者:

1、必须修:谓一切有情,皆惟爱乐而不爱苦,然引乐除苦亦惟依赖于正法故。

2、能修行:谓外缘知识,内缘暇满,悉具足故。

3、现世修:现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满之身极难得故。

4、立刻修:须于现在而修行者,谓何日死无决定故。

珍爱暇身及十圆满,每作思惟,内心产生极大欢喜;

由念义利,故不作无意义之行;

暇满难得从此光阴不再虚度,心勤于正法而修;

暇满人身是宝贵的,它不仅提供了修行的机会,也是实现解脱和成佛的关键。我们应该珍惜并善用这一身份,以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暇满小结(道前基础卷二)

 

前面一章学习了“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学习如何亲近善知识,了解善知识的十个功德,弟子具备的三个德相等;还了依止法,即意乐亲近和加行的亲近。依止善知识的胜利,不依止的过患;学习了修习轨理,了解如何观修,以及四种资粮;学习了破除此中邪妄分别等等。

现结束暇满一科学习,在此对暇满一科分四个方面进行小结,一何为暇满、二思维暇满的义大、三思维暇满的难得、四学习体会。

一、何为暇满

暇满就是八有暇十圆满。八有暇既是离开(遮止)八无暇;十圆满,具足十个圆满的条件。

(一)八有暇,就是要遮以下八个无暇或八难:

1.执邪倒见(妄执无前后世、不信三宝、业果等);2.生旁生3.生饿鬼4.生地狱5.无佛教的地方6.生边地蔑戾车(没有四众弟子游行的地方,没有佛法的地方);7.性为(根不具);8.长寿天(无想天、无色天以及一部分享受五欲心散乱的欲界天)。”

以上八个随便在哪一个受生了都叫无暇,一共有八个无暇就叫八无暇。这八个无暇都没有就是有暇身了。

(二)十圆满

十圆满分二:五自圆满(自身具足),五他圆满(他身所有)。

1.五自圆满为: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1)人,生而为人。会说话,能思维、能取舍、能给自己积集善业。

(2)生中,谓生在佛教的中心,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四众”指出家男女众、在家男女众)。

(3)根具,六根具足、圆满。(若诸根功能不具足,不圆满,则很难受别解脱戒)。

(4)业未倒,没有造作或叫他做五无间罪(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父、杀母)。

(5)信处,相信佛制定的戒律,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功德的根本,此戒律是通‘经律论’三藏。

五自圆满是由自身因缘去促成修法圆满。

2.五他圆满:“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1)佛降:佛陀在菩提树下现证正等觉而成佛。

(2)说正法:佛陀出世后,由佛陀或其声闻弟子宣说正法。

(3)教住:就是佛亲自所传授的一切胜义正法没有坏,可以现修证。

(4)随教转:现证胜义正法的成就者,观察到有堪能性的众生,他就随顺的、对机的教授教诫,使这些众生也能够证到。就是法的传承不断。

(5)他具悲愍:在行善法时,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住卧医药而担心,因为施主有悲愍心,会促成修法的顺缘具。

以上的五种是由他缘而去促成的圆满,就是五种他圆满。

暇满可以从身口意三业去思维,身去承事三宝;口去念诵佛的经论;意去思维三宝的功德。这就是暇满。

虽然现在没有具足如无著菩萨所造的《声闻地》中所说的前四种他圆满。但是现在有代表佛的善知识,尤其是藏地历代的祖师上师,代替佛在宣说正法,胜义法安住世间,也可以随转、流传下去,相随顺的法还有,根据宗大师说的,随顺的得到也可以叫圆满,故五他圆满在现世也能具足,再加自身的五圆满,所以现世也具足十圆满。

二、思维暇身义大

我们得了暇满的身体之后,不要像畜牲一样单求现生的快乐去辛苦劳动,而把这个毕竟安乐的事情丢了一边去,那是非常可惜的。

今生得到的暇满身,是由往昔自己持戒,发净愿、积聚善业所得。修行佛的正法,特别是修大乘道得人,一定要得到暇满的身,其他的身体都是不完备的。

因为成佛的道要行六度、发菩提心。而发这个大心、行六度必须靠具有暇身的人才能做到,其他如天龙八部等都没有办法做到,欲界天、色界和无色界也做不到。在四大洲中也只有南瞻部洲根利苦多有办法即身成佛,其他三洲也都不能做到。所以我们拥有暇满身是多么的稀有和珍贵。

暇满如此稀有,有什么好处呢?

(一)现前利大。

我们希望后世不堕恶趣,能投生善趣、得到人天果位,此身都能为我们办到。

善趣之身由持戒得、人天福报由布施得,人天圆满眷属,由忍辱得,而今此身即能持戒、布施和忍辱,一切现近利乐,持此身都能办成。依此人身还能成就转轮圣王身、帝释身。不仅如此,其他像八种异熟功德、善趣七功德身、大乘四轮妙身等,也能成就。往生极乐的因,此身也能修成。

(二)究竟利大。

我们得到暇满人身,不只是要成办今生、后世的利益,而是要成办引发毕竟的安乐、解脱生死毕竟成佛。我们不仅仅要解脱自己的生死,也要成办一切如母有情解脱生死的利益。

暇身要成就解脱的究竟利乐必依于戒定慧三学。戒学(分为解脱戒、菩萨戒、密戒)。对于别解脱戒、菩萨戒暇身亦具堪能,密戒亦依于人身,所以对密戒亦具堪能。定慧二学,如略论所说,诸天龙神仙因其少有苦蕴,难生猛利出离心,因此不能入资粮道和加行道诸位。入资加诸位,以定慧诸学为重,只有南瞻部洲的人身有这个能力。至佛位也只有暇满人身由此堪能。

可见我们成佛与否,非属于能与不能的关系,完全是修与不修的关系,不得不感叹我们暇身功能的强大了。

暇满人身具有如此殊胜的大义,我们好好地把握现在时机,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因为人身转瞬即逝,既然有幸投生善趣实属难得,如“虫礼、骑野马、藏鱼和梅乌食,”要好好策励自己,下定决心努力修行善法,到宝洲不要空手而归。

 

三、思维暇满难得

(一)从祖师大德的论著中思维暇满的难得。

1.《事教》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没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指生善趣之稀罕,如同佛脚上的尘土一样少之又少。

2.《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我们世间的人,大部分所做的都是与烦恼相应,虽是善趣人,由于贪心、嗔心所造十不善业,感得的果报也几乎都是恶趣。

3.《入行论》云:“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惟恶全无善。若时能善行,然我不作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未能作诸善,然已作众恶,经百俱胝劫,不闻善趣名。是故薄伽梵,说人极难得,如龟项趣入,海漂轭木孔。虽刹那作罪,尚住无间劫,况无始生死,作恶岂善趣?” 

4.《亲友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 “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

如上所说,由此可见,人身难得,犹如盲龟浮木,这极难得的人身应勤修正法,不要空过浪费。

(二)从因果门思惟暇身难得。

从因门思维,欲得具足暇满者,须以净戒为根本,施等为助伴,以无垢愿欲为结合彼等之众多善根。然修如此因者,颇为稀少。

从果门思维,相对于异类的恶趣而言,善趣亦是十分少有,而善趣中能具足暇满者,则尤其宝贵。

(三)对暇身发意乐心,必须要思以下四方面。

1.须修行。每一个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唯有依赖正法才能办到,所以我们必须修行。

2.能修行。现今,我们外缘善知识,内缘暇满,内外缘都已具足,所以我们能修行。

3.现世修。暇满极其难得。如现世不修,众多生中善趣身极其难得,所以现世一定要修行。

4.现在修。人生死无常、死无定期,若现在不修,一旦死无常到,就失去修行机会。如今幸得暇身,当下就要修行正法。

四、学习体会

学习了暇满后,一半欢喜一半忧,喜的是自己曾经也积了很多的福报资粮得到了如此稀有的、胜过如意宝的身体,这个身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他的价值无以轮比,他可以成就我们的现世和毕竟得安乐和利益,可以帮我们解脱和成佛,这是多大的福报啊!忧的是回想自己前半生没有好好的利用好他,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大半生,想想感到非常的紧张和恐惧。所幸的是遇到了三宝、遇到了如此有智慧和慈悲的师父、还有一起学修的学长、善友。接下来要好好的珍惜这宝贵的身体,好好学修佛法,不离开暇满,依靠自己的暇满人身不断修行去除生死轮回的匮乏。

最后用这一段偈诵来警醒和激励自己:

暇身胜过如意宝,  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如空电,  思已则觉世间事,

纵劳无益如扬糠,  故应昼夜取坚实。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暇满小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师兄们的互相鼓励和帮助,现我把暇满学习作一小结。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有:暇满体性.义大、难得(从现世与究竟门中,从因果门中思惟难得)。

何谓暇满?分二方面来说,有闲时间叫暇,能修佛法叫满。

一、暇满体性:1.闲暇;2.圆满。

1.闲暇: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生傍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懵戾车,性为骀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八无暇。离此八无暇就是闲暇。

  1. 圆满:谓修法具备的条件,自他各有五个圆满。

五自圆满:“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五他圆满:“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以上十八个条件,需要诸多因缘和合,若不具备此条件,就很难获得解脱。

二、思惟义大:

今生我们得到暇满人身,有能力承办现世的安乐及究竟的义利。如果不能发起为究竟利益安乐而修习清净善法的心,仅仅为今生一点点安乐而努力,那么动物也具有这一本能。虽然我们生于善道,与动物有多少区别?在过去生中,我们一直在恶道以及众多无暇的险恶之道流转沉浮,如今偶然得到一次人身,得到一次解脱机会,如果不善加利用,将这一宝贵人身轻易弃舍,仍然会堕于三恶道中。

现已得到暇身,而不精进修习善法,不为未来的种善因,如同至宝山而空手返回,岂不可惜。

所以应当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我若令此空无利,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

《广论》中说:修习大乘道者,必须是依暇满人身来修。如《弟子书》云:“欲成佛道度众生.具大心力惟人能,天龙、修罗、金翅、蟒、神仙、余趣皆不及。“。由此思惟,今生有此暇满人身多么难得啊!!

其次,人道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其中,北俱卢洲的众生福报极大,衣食无忧且无任何灾难,故不愿受持戒律。而东洲身、西洲身,却是根钝苦少,不于修善。三洲之中,尤以南赡部洲的众生根利,善根深厚,精进修行正法都能即身成佛。所以,今生得到暇满人身,值得赞叹!

暇身还具有利大:1现前利大;2究竟利大;3.下至每一剎那之利大。

三、思惟难得:

暇身极其难得,其难得从因门、喻门、果门这三种门中进行分析:

  1. 因门难得中,比如生为人为很多,但受戒的人很少。想要得暇身,必须以净戒为基础,以布施等为助缘,复以不染贪著现世之无垢净愿,方可获得暇满之身。
  2. 喻门难得中,当思惟“盲龟浮木”、 “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等比喻。如《戒经》云:人死之后,堕恶趣者,如大地土;生乐趣者,如爪上尘。
  3. 果门难得中,比如“同类与异类比较”,人与动物数量相比,人身较三恶道众生,其稀有难得;以及“同类同类观”。虽同得人身然得暇满者更稀有难得。

 

综上是对暇满、义大、难得思维观察,暇身的宝贵,必须珍惜当下,从四方面来思惟:

1、必须修法;2、我能修法;3、今生须修;4、现时须修。

最后,以宗大师的偈颂作一回结:

【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纵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宗彩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