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31、懈怠与放逸二者有什么区别?引发二者之主因是什么?能引发什么心理疾病,如何对治?

懈怠是因为不信引起的,对于修善法不精进、不勇进。能障勤修众善为业。

放逸是因为依贪嗔痴懈怠的缘故,对于各种烦恼心不防护,不能修习善法。不善增长,善法退失所依为业。

二者的区别:懈怠是对修善法不精进勇猛。放逸是对贪嗔痴懈怠等烦恼不防护,因为不善增长会令善法退失。

引发二者的主因是不信。

能引发的心理疾病是拖延症,因为拖延不能成事,时间长了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失去别人的信任,认为你做事不靠谱,会得抑郁症、自闭症等。

对治懈怠是用精进,以信欲勤安逐步破除懈怠。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做一件勾一件,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要陷入与自己情绪的对抗中。

对治放逸是提起正知正念,对烦恼有了防护之心,就不会放逸了。

懈怠与放逸的区别:懈怠是对善法信心不强,不作为,不愿意修善法或不去修善法;

放逸是贪嗔痴等烦恼起来了,不去防护,依懈怠不修善法,烦恼起来了,还觉得好。

引发二者之主因是:在不信的基础上产生懈怠与放逸

心理疾病:拖延症;

从懈怠到放逸之后,在家里面任性妄为,不孝养父母,严重时明显没有责任心,不承担任何责任,什么都不管

以信欲勤安逐步破除懈怠

以正知正念对治放逸

懈怠和放逸的区别:懈怠不勇进,拖拖拉拉,明日复明日的不努力不精进;放逸:于善品不能修习,彻底被贪嗔痴打败跟着跑,对于善法不去修习,明知故犯。

引发二者的主因是:信心不坚定,烦恼现形时心不防护,放任。

引发:拖延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

对治:懈怠以信欲勤安对治;放逸:多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观无常恶趣苦,多参与一些善行活动、或是共修善法。

懈怠和放逸的根本是不信。

懈怠最先是拖延,修善没有心力,碰到一点小困难就会后退。容易为自己的烦恼找借口。此时只是不造善,并没有造恶。但拖延到最后就发展到放逸。

放逸是贪嗔痴懈怠组成,主要特征是于不诸不善品不防护。发展到最后是放肆,恣意妄为,放任自我,完全没有责任心。故而不善不断增长。

懈怠对治是信欲勤安。辅助是无常和暇满。

放逸对治是修正知,所谓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然后修善法欲,知修善功德,增加心力。

懈怠的特点:与修善法,心不勇猛,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就退堕。

放逸的特点:谓依贪嗔痴懈怠故,不作防护,也不修善法。

引发二者的主因是:不信。

懈怠会引发:拖延症。。          对治懈怠:修信欲勤安。

放逸会引发:拖延症、抑郁症。。  对治放逸:修正知正念。

懈怠与放逸区别:懈怠是对修善和断恶的善法,不仅没有精进的心,还往后退;

放逸是由贪嗔痴加上懈怠,引起不善法增长、善法退却。放逸比懈怠程度更严重。

懈怠与放逸的根本都是由不信产生;

懈怠引发的心理疾病:拖延症,自卑。

对治:修瑕满,修信,修轻安,正知正念大大不放逸,修观功念恩。

懈怠是对于修善不精进,放逸是因为贪嗔痴懈怠的缘故,对烦恼心不防护,被烦恼牵着走,不能承担责任

主要原因是不信

心理疾病拖延症

懈怠用信欲勤安对治

放逸用正知正念对治

  懈怠最先是拖延,拖延到最后就发展到放逸。

  贪、瞋、痴加懈怠,一起构成放逸。贪嗔痴的烦恼发展到极致就是放逸。放逸的主要特点是不防护烦恼的生起、也不去对治。

  放逸发展到最后是放肆,恣意妄为,放任自我,完全没有责任心。故而不善不断增长。懒惰推延,修善没有心力,碰到一点小困难就会后退。容易为自己的烦恼找借口。此时只是不造善,并没有造恶。反面是精进,如擐甲精进,摄善法,饶益有情精进。

  懈怠对治是信欲勤安。辅助是无常和暇满。

  放逸对治是正知。所谓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懈怠和放逸的根本是不信。

懈怠:是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根源是不信

放逸:贪嗔癡懈怠於诸烦恼,心不防护,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根源是不信

懈怠引发心里疾病:拖延症、懒散

              对治:信,欲,勤,安

放逸引发心里疾病:没礼貌放肆、 没责任心

            对治:正知正念

开始学习广五蕴论的时候,就想着这次一定准时认真完成作业,可是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混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所,好像学习的内容各种烦恼都和自己无关,感觉自己的过去在是沉睡的状态,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一想着还要案例分享,就什么也不想了。看着答题的人也少。就干脆不上网站看了,就这样拖着,每天坚持听课,这是信的力量不够,非常弱,后来到写总结的时候了、想着现在的修学机会多难得,这么慈悲的师父天天带着我们修学,下定决心,把作业尽量都补上,树立正知正念,边学习边想着自己的案例、可是很多还是想不出来、不能够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