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3.用白话文解释下面的文词。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答:什么叫欲,对于可爱的事情有希求之义,希望不要离开。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答:什么叫胜解,对于一件事情,决定了,并且毫无怀疑,坚决不会再动摇,如同盖了印一样。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答:什么叫念,经常做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不会忘记。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答:什么叫三摩地,修定里边,无论是观白骨也好、空性也罢,在观的时候,所观的这个事情,心专门在一个地方,不掉,一个心一个境。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答:什么叫慧,简择法,好的要取,坏的要丢,有漏就有烦恼——要丢,无漏没有烦恼——要修,或是一般性的,不是对,也不是错的。

什么是欲?  是对于可爱乐之事,抱有一种希求和向往之心,如善法欲、欲解脱。

什么是胜解? 对于某个事情,生起定解之后,这种认识坚若磐石,不会轻易动摇,就像一个印章上有什么图案文字,盖出来的就是什么图案文字。

什么是念呢?对于经常重复做的事情,铭记于心。

什么是三摩地?也就是定,心一境性,把心专注在一个境上,没有其他的杂念和散乱。

什么是慧?对于当下的境用智慧进行拣择,哪些是与佛陀所宣说的契合的,哪些是不契合的 ,或者这两者都不是的,从而进行取舍。

什么是欲:对于可爱乐的事情抱有希望。

什么是胜解:对于一件事情决定了,毫无怀疑了,根据如理了知的事情决定印可。

什么是念:对于经常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将他记住

什么是三摩地:于定中对所观的境专注、不散乱,达到心一境性

什么是慧:能够合理分辨抉策法的善恶,如:取合理如法的善慧,取不合理不如法的恶慧,或者取一般性的非善非恶的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什么是欲?觉得某个东西很好,有希求心、希望将来得到。】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什么是胜解?思维以后深信,对某个境产生决定信,谁也改变不了。】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什么是念?经常串习做某个事,心里一直能记住。】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什么是三摩地?思惟所观的内容,一个心,一个境,心跟所观的合为一,不散,不到其他地方去。】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什么是慧?对某个境、某个内容进行简择。分为三种:1,如理思惟所引的,是正慧。2,思惟的内容到最后没有意义,智慧被引导得偏了、不正了。3,什么都不想,痴呆,这是有慧心所,但是没有智慧。】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解释:什么是欲呢,就是对可爱的事,或者境,有一种希求心。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解释:什么是胜解呢,就是决定心,对决定的事(境)像盖了章一样确定,不改变了。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解释:什么是念,是有对于串习过的事(或所缘过的境)铭记不忘的特点。

(想不起来就是失念)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解释:什么是三摩地?就是定。对于所观的事(境),心一直与所缘的境一致,不散乱为特点。

(三摩地就是定。修三摩地就是将定(三摩地)这个时间延长。)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解释:什么是慧?慧有简择法的特性。分三种: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如理所引:是合理, 是由佛陀的教理所引发,如佛弟子依佛的教导所引修慧。

不如理所引:是不合理, 不是由理(佛法)所引发,如外道。

俱非所引:是既不是由理也不是由非理而产生,是除以上两种外的众生。

什么是欲?  是对于可爱乐之事,抱有一种希求和向往之心,如善法欲、解脱欲。

什么是胜解? 对于某个事情,做了决定之后,就不会轻易动摇,就像被印记了一样,不会改变了。

什么是念呢?对于经常串习所做的事情,时刻记在心上。

什么是三摩地?也就是定,心一境性,把心专注在一个境上,没有其他的杂念和散乱。

什么是慧?对于当下的境用智慧进行拣择,哪些是如理思维所引的,哪些不是如理思维所引的 ,或者这两者都不是的,从而进行取舍。

欲:对可爱事抱有希望

胜解:对决定了的,没有怀疑的事,根据他所了知的,决定是认可的

念:经常做的事,记住不忘,清清楚楚记住

三摩地:定,心专注一个对镜不散动

慧:对所观的境简择为性。择法有三种:好的慧,如理的择法所引;不好的慧,不如理所引的;不好不坏,就是什么都不想。

什么是欲,就是对于可爱的事或者境,希望它出现,有希求心。

什么是胜解,就是决定的境,于所决定的那个事情,心里印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

什么是念,就是对于经常串习的事,铭记于心,记得清清楚楚。

什么是三摩地,就是心专注在所缘境上,心不流散,不散乱。

什么是慧,就是对于所观的境,简择为性,抉择法的好坏。分三种:合于正理的抉择,好的慧,如依佛说而抉择;或者不合正理抉择,不好的慧,如依外道经典的抉择;或者是既不是不如理,也不是如理,一般性的法。】

1、欲,欲求心,谓于所爱境希望必合,于所恶境希望必离。

2.胜解、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即殊胜的见解。决定境,如五蕴(即世亲)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炎,行如芭蕉,识如幻事。如印章一样刻下,而生决定。

3.念、谓于所作事不断串习,令心不忘,铭记与心,不忘为性。

4.三摩地、就是正定, 令心专注所观事,心力恒时凝聚,不随所缘流散,心力专注,名三摩地。

5.慧、简择为性,断疑为业。简择是比量智,于一切所知境,简择其得失,而推度决定,从而进一步的取舍。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什么是欲,对可爱的事抱希望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什么是殊胜的信解,就是决定的事如同印在心里一样。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什么是念,就是经常不断的温习不令忘失时刻能想起。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什么是三摩地,就是专注于观察或是思维某个事物,不分心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什么是智慧,就是能分别做出如理如法的或是不如理不如法的选择或即不如理也不如法的选择。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对可爱乐的事,希望得到可爱乐的事。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殊胜的见解,胜解心所对一件事决定了,认可了,亳无怀疑,如盖了印章。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经常做的事情,令心不忘,清清楚楚的记住,不要忘記,明記為性。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三摩地就是定,对所观的境,一个心一个境,不散为性。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彼:指所观的境

择法就是简择

简择为慧

一个是所观的境,心不散乱;一个是所观的事,简择所观的事是善还是恶。

择录百法明门论中:

简择是非,分别善恶,于一境界,心不散乱,得决定义,名之为慧。

什么是欲?就是对可爱的事,遇到喜欢的境希望它一直保持;

什么是胜解?就是对一个事情已经起了决定的定解,相信并且不会改变;

什么是念?曾经一件事一直在串习,回忆不忘记的境;

什么是三摩地?就是修定,如观所缘境,心与境一个不散乱,不会缘这个境又去想别的事;

什么是慧?就是慧心所对这个境,或者对一个法用智慧去抉择,对与不对如理取舍。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答:欲:对于好的事 很希望得到,这里的欲,是欲心所,是心法;从物质来说,是贪欲;

欲:与精进修习善法合在一起,就是善法欲;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答:胜解:就是对决定的境,如理了知,起胜解,并且像印章一样,刻在上面,不会改变;任何人不能动摇;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答:念:串习,忆念、记住;事:境、内容,串习的多,对于所学的内容,容易记住;不会忘记;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答:三摩地:定,对于所观察的境,内容,如:皈依、无常、业果,无我等,是在定中观察,心境合一,心融入在所观的境中,不散乱;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

答:慧:简择;认识;有简择法与非法的抉择力;慧:有清净慧,有染污慧,五见是染污慧;

通达无我的之智,是清净慧;慧通三性;

1.欲:对可爱乐的境,如看了 听了 闻到 尝到 碰到 等,生起意乐心,希望得到.

2胜解:殊胜的解,胜解心所,对一件事情决定了毫无怀疑.

3.念:经常做的事情,记忆,不忘记,反复串习;

4.定:你所观的事情,心与境合一,不散乱,心专门在一个境,不要动,没有其它念头.

5.慧:对所观的事,一切法,挑选,分别好的 坏的,好的要取,坏的要丢,善的要修,恶的要去.

什么叫触?根境识三和合,就会产生触。触后会产生受,苦受乐受舍受。什么叫作意?令心警觉、发悟为性。平时做事乃至修行都要善于作意。什么叫思?对于哪些是功德的?哪些是有过失的?哪些是功德过失都没有的?如此令心造作为性。有审虑思、发语思、动身思等。广论云:思即是业,思业思已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