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忍之境是何?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3年4月25日, 下午7:24忍的所缘境是苦
一、耐怨害忍:是以伤害我的人所缘境
境来自外界,只能对伤害我们的人修,无法对帮助我们的人修。
二、安受苦忍的境是以众苦为所缘
别人没有伤害我,是自己要去做这件事才有。例如:打坐脚痛要忍,磕大头手痛脚痛要忍等等
三、思择法忍是以思维法义为所缘境
对三宝有信心,闻法时心生欢喜,有求知欲能安住法忍,透过思维得到胜解,不会改变。
忍的所缘境是苦
一、耐怨害忍:是以伤害我的人所缘境
境来自外界,只能对伤害我们的人修,无法对帮助我们的人修。
二、安受苦忍的境是以众苦为所缘
别人没有伤害我,是自己要去做这件事才有。例如:打坐脚痛要忍,磕大头手痛脚痛要忍等等
三、思择法忍是以思维法义为所缘境
对三宝有信心,闻法时心生欢喜,有求知欲能安住法忍,透过思维得到胜解,不会改变。
引用于 宗玲 在 2023年4月25日, 下午11:02忍谓无争斗心,它又分三:①耐怨害忍——是外境对自己的伤害要忍。
②安受苦忍——境是自身,在修行时讥渴寒热、托钵乞食等苦要忍。
③思择法忍——所信之境是三宝之德,现证之境是无我真实义,所求之境是佛陀菩提心之大威力,取舍之境是欲不欲善行恶善之因与果,修行之境是所得菩提与能得之道,闻思之境于无常等境如实而知,数数思维获得定解而生的苦也要忍。
忍谓无争斗心,它又分三:①耐怨害忍——是外境对自己的伤害要忍。
②安受苦忍——境是自身,在修行时讥渴寒热、托钵乞食等苦要忍。
③思择法忍——所信之境是三宝之德,现证之境是无我真实义,所求之境是佛陀菩提心之大威力,取舍之境是欲不欲善行恶善之因与果,修行之境是所得菩提与能得之道,闻思之境于无常等境如实而知,数数思维获得定解而生的苦也要忍。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3年4月26日, 上午11:47忍之境就是苦,要忍苦。
1、耐怨害忍:是外境对自己的伤害要忍。
2、安受苦忍:以自身为境,如修不修行都可能有的严寒、饥饿、生老病死等,在修行时饥渴寒热、托钵乞食等苦要忍。
3、思择法忍:
净信境者是三宝功德,
现证境者是无我真实,
希乐境者是诸佛菩萨的广大神力(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俱生力),
取舍境者是诸妙行诸恶行因及此所招爱非爱果,
修行境者是应得菩提与能得果之道,
闻思随行境者是所知境,于无常等境如实而知,
数数思维获得定解而生的苦也要忍。
忍之境就是苦,要忍苦。
1、耐怨害忍:是外境对自己的伤害要忍。
2、安受苦忍:以自身为境,如修不修行都可能有的严寒、饥饿、生老病死等,在修行时饥渴寒热、托钵乞食等苦要忍。
3、思择法忍:
净信境者是三宝功德,
现证境者是无我真实,
希乐境者是诸佛菩萨的广大神力(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俱生力),
取舍境者是诸妙行诸恶行因及此所招爱非爱果,
修行境者是应得菩提与能得果之道,
闻思随行境者是所知境,于无常等境如实而知,
数数思维获得定解而生的苦也要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