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20、课

1、何谓业力?

2、具力业门有几?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1、何谓业力?

答:经过不断串习从而形成无比固定并且很难改变的力量(习惯)

2、具力业门有几?

答:

所依门力大,分有戒和无戒,与戒之大小,以造善论,有戒与戒大者,比无戒与戒小者力大;以造恶论,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

田门力大,此就对境而言,如行布施,施畜不如施人力大,施富人不如施穷人力大,供父母不如施出家人力大,施声闻大于施恒僧,施菩萨大于声闻,供佛一花,胜过布施所有凡夫一月功德;

意乐门力大,以菩提心为最;

物门力大,法施比财施大,尤其供养上师,如法修行供养,其力最大。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答:

功罪相比,有戒者功多,例如受五戒者与不受五戒者,在一日之间,同不作杀,无戒者只能得不杀之善根,而有戒者则于善根上,更有不杀之功德,有戒者只须不犯,纵令放逸,功德亦等流不断,亦如长期屠儿之杀业不断然。

第120课

 

1、何谓业力?

答:业力就是平时的习气习惯 在不断的串习之下形成一个不可改变的行为。

又凡事心不欲作而不能自主,竟至作者,此皆业力为之。其不遇缘,终无成功者,亦属业力。所处常遇污秽,不易避开者,亦属业力,以现在论,兵疫水火诸灾,比昔为甚。昔人在人事方面,知识技能不及今人,而昔人灾害较少,可见此类灾难,属于业力,业力乃灾害之根本,不专在人事方面,如归咎人事,则人事益精,而灾害愈重,又将何说?

 

2、具力业门有几?

答:具力业门分四。

一、所依门力大。分有戒无戒,与戒之大小。以造善论,有戒与戒大者,比无戒与戒小者力大。以造恶论,则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

 

二、田门力大。此就对境方面言。如行布施,施畜牲不如施人力大,施富人别人施穷人力大。对父母及出家众,则供父母不如施出家人力大,推之施声闻大于施恒僧,施菩萨大于施声闻。菩萨又分诸地,直至于佛。供佛一花,胜过布施所有凡夫一月功德。

三、意乐门力大。意乐以菩提心为最。以菩提心布施,其力无比。

四、物门力大。法施比财施力大。尤其供养上师。如法修行供养,其力最大。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答:​因以造恶论,则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人们就片面理解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zhangying 88 对这个帖子回复。
zhangying 88

华藏师兄

1、何谓业力?
答:业力是指:无形中有一种力量推动你去做一件事。凡事心不欲作而不能自主,竟至作者,此皆业力为之。(可称习气)譬如有瘾喜欢抽烟的人,一座下,喝口茶,手不知不觉中就会去拿烟来抽。

2、具力业门有几?
答:有四种:(1)所依 (2)田门 (3)意乐 (4)物门。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答:以造恶论,则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于此如或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须知功罪相比,有戒者功多,例如受五戒者与不受五戒者,在一日之间,同不作杀,无戒者只能得不杀之善根,而有戒者则于善根上,更有不杀之功德。有戒者只须不犯,纵令放逸,功德等流不断。亦如长期屠儿心杀业不断然。(入行论)云:受菩萨戒有情,纵令在嬉戏睡眠中,功德不断,有如长流,所获福报,量等虚空。

1、何谓业力?
答:业力,业的力量,从某个角度说,也是串习力,就是习气的力量,是一种无量的力量推动着你,让你去做。

比如,所住的地方环境不好,但是也办法离开,只能住在那里,此即是业力所致。

再如,有的人脑子很聪明,也有技能,也善于应酬,但是就是发不了财,没有财运,此亦是业力所致。

又如,刚生下来的婴儿,没人教,就知道怎样喝奶。

又如,一个喜欢抽烟的人,虽然生病了,医生告诉他不能再抽烟了,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还是要抽烟,这都是因为业力。

又如,有的人特别喜欢吃肉,没有肉,他就受不了,这也是业力的原因。

2、具力业门有几?
答:具力业门有四:

第一、 依门。
就是身份,具戒与否,以及戒之大小。如是否是出家人,是否是佛弟子,是否受了五戒、别解脱戒、菩萨戒、金刚乘戒等。

以行善论,一个出家人仅以灯柱沾油供佛,要胜超于三千大千的有情皆住大乘,以灯油如四大海水,灯柱如须弥山供佛。其中大家的发心都是菩提心,所供的对境也都一样,都是佛。这就是因为身份不同所致。

以不杀生论,一个未受不杀生戒的人,一日内不杀生,仅得不杀之善根;而一个受了不杀生戒的人,除了得不杀之善根,还有不杀之功德。
有戒者只须不犯,纵其放逸,其功德依然等流不断,增长不断。

第二、 田门。
就是对境。以布施论,布施人比布施动物力大。供养出家师父比供养父母力大。供养菩萨比供养声闻缘觉力大。供养佛比供养菩萨力大。在佛前供一花,胜过布施凡夫一月的功德。

第三、 意乐门。
即动机。所有的意乐当中,菩提心为最,菩提心是最殊胜的,菩提心是一切善心之王。
菩提心就是利益众生的心,帮助众生的心。以菩提心去行善,力大无比。

第四、 物门。
即事物,物品。所有的布施当中,法布施是最殊胜的,如发心劝父母和他人信佛,劝他们皈依,带别人一起修学佛法,都是属于法布施,功德无量。

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是最殊胜的。供养上师,以及如法修行供养,是最殊胜的。根据师父的教授,如法修行,依教奉行,是最好的供养。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答:因为以造恶论,
有戒的人,要重于无戒的人;
受持戒律多的人,要重于受持戒律少的人。

所以就容易使人误解戒律反而成为使人增罪的工具。

第120课:

 

1、何谓业力?

答:业力是按士用果讲,也可以理解为习气的力量。有的事你不想作,但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你去做。例如,凡事心不欲作而不能自主,结果还是作了,此皆业力为之。

 

2、具力业门有几?

答:具力业门有四:

①所依门力大。分有戒无戒之大小。以造善论,有戒与戒大者,比无戒与戒小者力大。以造恶论,则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

②田力门大。此就对境方面而言。如行布施,施畜不如施人力大,施富人不如施穷人力大。对父母及出家众,则供父母不如施出家人力大,推之施声闻大于施普通僧人,施菩萨大于施声闻。菩萨又分诸地,直至于佛。供佛一花,胜过布施所有凡夫一个月的功德。

③意乐门力大。意乐,以菩提心为最。以菩提心布施其力无比。

④物门力大。法施比财施力大,尤其供养上师,如法修行供养,其力最大。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答:此依“以造恶论,同造一恶,无戒者罪小,有戒者罪大”之说,而产生怀疑。

须知功罪相比:

无戒的人,今天没有杀蚊子,只能得不杀之善根。

有戒的人,从个体来讲杀一只蚊子比无戒的人杀一只蚊子罪重,但从整体来讲,有戒的人是一切众生都不杀,他今天只杀了一只蚊子,就只有一个杀蚊子的罪,其他方面的功德还是很多,一直不断的增长。

1、何谓业力?

又凡事心不欲作而不能自主,竟至作者,此皆业力为之。

其不遇缘,终无成功者,亦属业力。所处常遇污秽,不易避开者,亦属业力。

以现在论,兵疫水火诸灾,比昔为甚。昔人在人事方面,知识技能不及今人,而昔人灾害较少,可见此类灾难,属业力,业力乃灾害之根本,不专在人事方面,如归咎人事,则人事益精,而灾害愈重,又将何说。

 

2、具力业门有几?

(1)所依门力大。分有戒无戒,与戒之大小。以造善论,有戒与戒大者,比无戒与戒小者力大。以造恶论,则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

(2)田门力大。此就对境方面言。如行布施,施畜不如施人力大,施富人不如施穷人力大。对父母及出家众,则供父母不如施出家人力大,推之施声闻大于施恒僧,施菩萨大于施声闻。菩萨又分诸地,直至于佛。供佛一花,胜过布施所有凡夫一月功德。

(3)意乐门力大。意乐,以菩提心为最。以菩提心布施,其力无比。

(4)物门力大。法施比财施力大。尤其供养上师,如法修行供养,其力最大。总上诸门,在使人对于十恶不作不积,对于十善,作而且积。又复当知,单具一门二门三门,其力固大,尤以具足四门,最为圆满。例如自己受戒修六加行,所依为具戒之身,田为上师诸佛,意乐为菩提心,物为修行供养,即具足四门之法。

 

3、为什么会怀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因为以造恶论,则无戒者比有戒者力小,于此如或疑戒反为使人增罪之具;

须知功罪相比,有戒者功多,例如受五戒者与不受五戒者,在一日之间,同不作杀,无戒者只能得不杀之善根,而有戒者则于善根上,更有不杀之功德。有戒者只须不犯,纵令放逸,功德亦等流不断,亦如长期屠儿之杀业不断然。《入行论》云:“受菩萨戒有情,纵令在嬉戏睡眠中,功德不断,有如长流,所获福报,量等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