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11、观修是否修定所必须?

请回复

答:修定就是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在这个境上思维观察修,以止为主,观为辅,所以观修也是修定所必须的。

答:修定就是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在这个境上思维观察修,以止为主,观为辅,所以观修也是修定所必须的。

111、观修是否修定所必须?

答:修定就是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在这个境上思维观察修,以止为主,观为辅,所以观修也是修定所必须的。

答:修定是必须要有观修的,宗大师说:对三宝等功德差别思维得越多,信心就会越强;同样,对于生死过患思维得越多,才有办法生起厌离,增长出离心;如果多方面观察思维轮回过患、三苦六苦八苦等等,多思维观察解脱的好处,才会真正希求解脱心;同理,只有多了解菩提心、六度四摄,才能生起对菩提心、六度四摄生起信心、意乐心和精进。事实上,整个三士道内容都依靠观修的。

 

 

又于三宝等功德差别,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了知生死过患,故生众多厌患出离。若由多门,能见解脱所有胜利,故亦于此猛利希求。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诸行,则于此等诸不退信,欲乐精进,渐能增广。如是一切皆依观慧,观察经义修习而起,故诸智者应于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转。

111、观修是否修定所必须?

答:【又于三宝等功德差别,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长,若多了知生死过患,故生众多厌患出离。若由多门,能见解脱所有胜利,故亦于此猛利希求。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诸行,则于此等诸不退信,欲乐精进,渐能增广。如是一切皆依观慧,观察经义修习而起,故诸智者应于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转。】

修定是必须要有观修的,宗大师说:对三宝等功德差别思维得越多,信心就会越强;同样,对于生死过患思维得越多,才有办法生起厌离,增长出厌离心;如果多方面观察思维解脱所有胜利,轮回过患、三苦六苦八苦等等,多思维观察解脱的好处,才会真正希求解脱心;同理,只有多了解大菩提心的胜利及六度四摄等诸行,才能对菩提心、对六度四摄生起信心、意乐心和精进。事实上,整个三士道内容经义都需要依靠观察、思维、串习等观修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智慧定解,不会跟他人转。

【又于三宝等功德差别,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长。若多了知生死过患,故生众多厌患出离。若由多门能见解脱所有胜利,故亦于此猛利希求。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诸行,则于此等诸不退信,欲乐精进,渐能增广。】

论中分别举了四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一、若能多加了知三宝等的功德差别,对三宝等的信心也会随之增长。二、如果多加了解生死的过患,就能数数生起厌患生死出离轮回之心。三、若能通过多方面的观察而认识到解脱殊胜的利益,就会对解脱产生猛利的希求心。四、若多加了解大菩提心和六度等稀有的菩萨诸行,则对这些菩萨行的不退转信、欲乐和精进,都会逐渐增上广大。

【如是一切皆依观慧,观察经义修习而起,故诸智者应于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转。】

如是一切功德都依靠以观慧观察经中义理的修习而得以生起,所以智者们应对观察修的道理引生定解,而不被他缘转变。

答:修定就是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在这个境上思维观察修,以止为主,观为辅,所以观修也是修定所必须的。

111、观修是否修定所必须?

答:修定是必须要有观修的,宗大师说:对三宝等功德差别思维得越多,信心就会越强;同样,对于生死过患思维得越多,才有办法生起厌离,增长出离心:如果多方面观察思维轮回过患、三苦六苦等等,多思维观察解脱的处,才会真正希求解脱心:同理,只有多了解菩提心、六度四摄,才能生起对菩提心六度四摄生起信心、意乐心和精进。事实上,整个三士道内容都依靠观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