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课
引用于 枝儿 在 2025年4月20日, 下午5:08109 课:
1、田门力大指何?
答:田者,最福之田也。三宝,尊长及等同尊长与父母等是。于此等前,虽无猛利意乐,稍作损益,罪福大故。
2、依门力大指何?
答:如铁丸入水,虽小沉底,若作成器,虽大上浮,不善巧者与善巧者所作之罪重轻亦同。盖谓追悔先罪,守护后恶,罪不覆藏,修善对治者,是为善巧。若不如是而作,从轻蔑门中,知而故行,善巧自矜者,是则重焉。
3、物门力大指何?
答:布施有情中之法施,与供养佛中之修行供养者,较之财物施供,特别超胜,据此为例,余亦当知。
4、意乐门力大指何?
答:《宝蕴经》即《宝积经》云:若有菩萨,不离希求一切种智之心,虽仅散一花,其所得福,较之三千世界之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复于彼等塔尽恒沙数劫,以一切承事而为供养,所得福德,前者为多。
109 课:
1、田门力大指何?
答:田者,最福之田也。三宝,尊长及等同尊长与父母等是。于此等前,虽无猛利意乐,稍作损益,罪福大故。
2、依门力大指何?
答:如铁丸入水,虽小沉底,若作成器,虽大上浮,不善巧者与善巧者所作之罪重轻亦同。盖谓追悔先罪,守护后恶,罪不覆藏,修善对治者,是为善巧。若不如是而作,从轻蔑门中,知而故行,善巧自矜者,是则重焉。
3、物门力大指何?
答:布施有情中之法施,与供养佛中之修行供养者,较之财物施供,特别超胜,据此为例,余亦当知。
4、意乐门力大指何?
答:《宝蕴经》即《宝积经》云:若有菩萨,不离希求一切种智之心,虽仅散一花,其所得福,较之三千世界之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复于彼等塔尽恒沙数劫,以一切承事而为供养,所得福德,前者为多。
引用于 明贤 在 2025年4月20日, 下午6:37109 课:
1、田门力大指何?
答:福田门分三:
①三宝等田门:由福田门导致业力大,即对三宝、善知识、与善知识相似之境,以及父母,即使没有猛利意乐,只是稍做利益或损害,就能获得巨大的福业和罪业。
②僧伽田门:文中教证说明了僧物是极重对境。因为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僧所有,稍有损坏或占用,都要向十方圣结罪,果报无量无边,所以对僧物一定要谨慎小心。
③其中菩萨田门:菩萨者,为最有大力之善不善田。以菩萨为对境修习恭敬、供养、承事等善业,将会产生极大福德,相反对于菩萨以轻慢心做诽谤、谩骂等,罪业也是无量无边。
2、依门力大指何?
答:所依门分四:
①以智愚有轻重:
作业有善巧与不善巧之差别。先说云何为依?即依戒、依菩提心、依追悔先罪(忏悔以前伤害别人的事情)、守护后恶(防护不再伤害别人)、罪不夏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修善对治(拜三十五佛四力全部具足)。善巧者,谓能知所依,则大可转而为小。不善巧者,不知所依,则小可转而为大。又所谓善巧者,不在于精通三藏,唯在能遮三恶道门。
②依具戒有轻重:
该内容从意乐、福田、供物、所依、福德,五个方面作比较,就能看出以所依而造业力大的规律。
意乐上:两者都是菩提心;
福田上:两者都是供养佛塔;
供物上:前者供灯,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灯数量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数。后者所供只是以灯炷沾油供于塔前。
所依上:前者在家菩萨身,后者出家菩萨身。
福德上:前者远不及后者。
导致后者福德大的唯一因素就是后者的所依力大,因此以所依为出家身修福势力极大。
③破戒者等之罪业:
《制罚犯戒经》中说,比如世间人具有十不善业,在一百年中昼夜不断的造恶,与所积的众恶相比,如果有比丘毁犯尸罗,以仙幢覆身,在一昼夜中非法受用信施,后者的不善极多。造业时间,前者是百年,后者是一日夜;造业的种类,前者是具足十恶,后者是非法受用信施;都是前者远超后者,但是后者罪业极多,可见这也是由于所依而导致罪恶的力量大。
④归纳而说依法之重罪:
相比依于正法所造的恶,十种不善是极少量的恶。
3、物门力大指何?
答:上供下施之一切物,虽以多寡分轻重,然有形之财施,不如无形之法施为大。财务供养又不如修行供养。又无畏施,从苦难中救人,比普通布施为大。救人出三途,比救通常苦难为大。救人出生死轮回比出三途为大。又具慈力布施,其力极大。以六度而言,后后之施,胜于前前。
4、意乐门力大指何?
答:意乐门分二:
①以意乐强弱、恒暂而分析:
《宝蕴经》说:若有菩萨,不离希求一切种智之心,虽仅散一花,其所得福,较之三千世界一切有情,各造佛塔,量等须弥。于此诸塔,尽恒沙数劫,以一切承事而为供养,所得福德,前者为多。为什么两者作福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原因是意乐有差别。前者是求一切种智的佛果,后者仅求小乘果,前者是缘利他,后者只缘自利。
除了上述意乐差别之外,还需了知,由意乐的强盛与微弱、长久与短暂等,将导致善业力的轻重差别。
②瞋恚尤为严重:
恶行方面,如果烦恼心猛利长时,恶业力就大,在种种烦恼之中,又以瞋心的业力尤其强大。
109 课:
1、田门力大指何?
答:福田门分三:
①三宝等田门:由福田门导致业力大,即对三宝、善知识、与善知识相似之境,以及父母,即使没有猛利意乐,只是稍做利益或损害,就能获得巨大的福业和罪业。
②僧伽田门:文中教证说明了僧物是极重对境。因为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僧所有,稍有损坏或占用,都要向十方圣结罪,果报无量无边,所以对僧物一定要谨慎小心。
③其中菩萨田门:菩萨者,为最有大力之善不善田。以菩萨为对境修习恭敬、供养、承事等善业,将会产生极大福德,相反对于菩萨以轻慢心做诽谤、谩骂等,罪业也是无量无边。
2、依门力大指何?
答:所依门分四:
①以智愚有轻重:
作业有善巧与不善巧之差别。先说云何为依?即依戒、依菩提心、依追悔先罪(忏悔以前伤害别人的事情)、守护后恶(防护不再伤害别人)、罪不夏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修善对治(拜三十五佛四力全部具足)。善巧者,谓能知所依,则大可转而为小。不善巧者,不知所依,则小可转而为大。又所谓善巧者,不在于精通三藏,唯在能遮三恶道门。
②依具戒有轻重:
该内容从意乐、福田、供物、所依、福德,五个方面作比较,就能看出以所依而造业力大的规律。
意乐上:两者都是菩提心;
福田上:两者都是供养佛塔;
供物上:前者供灯,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灯数量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数。后者所供只是以灯炷沾油供于塔前。
所依上:前者在家菩萨身,后者出家菩萨身。
福德上:前者远不及后者。
导致后者福德大的唯一因素就是后者的所依力大,因此以所依为出家身修福势力极大。
③破戒者等之罪业:
《制罚犯戒经》中说,比如世间人具有十不善业,在一百年中昼夜不断的造恶,与所积的众恶相比,如果有比丘毁犯尸罗,以仙幢覆身,在一昼夜中非法受用信施,后者的不善极多。造业时间,前者是百年,后者是一日夜;造业的种类,前者是具足十恶,后者是非法受用信施;都是前者远超后者,但是后者罪业极多,可见这也是由于所依而导致罪恶的力量大。
④归纳而说依法之重罪:
相比依于正法所造的恶,十种不善是极少量的恶。
3、物门力大指何?
答:上供下施之一切物,虽以多寡分轻重,然有形之财施,不如无形之法施为大。财务供养又不如修行供养。又无畏施,从苦难中救人,比普通布施为大。救人出三途,比救通常苦难为大。救人出生死轮回比出三途为大。又具慈力布施,其力极大。以六度而言,后后之施,胜于前前。
4、意乐门力大指何?
答:意乐门分二:
①以意乐强弱、恒暂而分析:
《宝蕴经》说:若有菩萨,不离希求一切种智之心,虽仅散一花,其所得福,较之三千世界一切有情,各造佛塔,量等须弥。于此诸塔,尽恒沙数劫,以一切承事而为供养,所得福德,前者为多。为什么两者作福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原因是意乐有差别。前者是求一切种智的佛果,后者仅求小乘果,前者是缘利他,后者只缘自利。
除了上述意乐差别之外,还需了知,由意乐的强盛与微弱、长久与短暂等,将导致善业力的轻重差别。
②瞋恚尤为严重:
恶行方面,如果烦恼心猛利长时,恶业力就大,在种种烦恼之中,又以瞋心的业力尤其强大。
引用于 妙悟 在 2025年4月21日, 下午3:481、田门力大指何?
答:田,能生的意思,指的是三宝、师长、父母等。三宝为功德田,父母为恩德田。田门力大,是说在三宝、师长、父母面前,虽然没有猛利的意乐心,只要稍作损益,稍稍的供养或者不恭敬伤害等,所得的罪和福都非常大。
比如善和尊者,因对建佛塔起了毁心,导致长相丑陋;又因购买金铃挂于塔上,所以感得声音好听。
昔有一人在色都佛的时候,因给佛的坐骑大象涂了金,感得在释迦佛的时候,家里的小象,便溺皆成金。
昔有一人用五粒豆子供佛,得王四洲,成为转轮圣王,并与帝释天共座。
目犍连往昔骂母,你这样的母亲应被打成肉酱,感得百生中,直到成阿罗汉,圆寂前也被人打。
我们对菩萨生忿心,生嗔害心,说粗恶语或者不雅语,以及障碍菩萨布施行善等,造的罪都非常非常重。
反之,如果我们对菩萨净信瞻视,称扬赞叹,胜过我们将十方挖眼有情,复生其眼,又将他们放出牢狱,安立于转轮王位或得梵天乐,所得的福德,不可为量。
2、依门力大指何?
答:依门力大,指的是依四力忏悔、在家与出家、具戒与不具戒,所造的业有轻重之分。(1)四力忏悔:
造了恶业,如果能依四力忏悔,追悔先罪、守护后恶、罪不覆藏、修善对治的话,那就如铁船入水,虽重能载,不会下沉。反之,如果未依四力忏悔,虽是小罪小恶,罪性与日倍增,如毒入腹,日积日大,终将身亡,堕入恶趣,如铁丸入水。
(2)出家与非出家:
出家菩萨以灯柱沾油供养佛塔,胜过三千世界的一切有情,都安住在大乘,具转轮王位,以灯油如大海,灯柱如须弥山,去供养佛塔的功德。发心和田都是一样的,都是发了菩提心,都是供养佛塔。而且三千世界的有情,供养的灯更大,油更多,但福报却不及出家菩萨,百分不及一。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所依的身份,一个是出家,一个是非出家。
(3)具戒与不具戒:
具戒越多,功德越大。以在家人为例,受了戒后去布施,胜过没有受戒去布施。
当然,犯戒后,所感得的罪也是非常大的。
如,一个破戒比丘,身著三衣,一天一夜享受信施,所得的罪,要超过一个在家人,长时无间,于百年中造十不善业所造的罪。3、物门力大指何?
答:物,指的是上供下施的一切东西。物门力大,指的是布施当中的法布施,和供养当中的修行供养,是最殊胜的。
4、意乐门力大指何?
答:意乐指的是发心,动机。
意乐,分菩提心和嗔心,发心的猛缓和久暂,为自和为他。意乐门大,指的是根据所发的心,发心的猛缓和久暂,以及为自还是为他,所造的业有轻重之分。
(1)发菩提心。
为了成佛,于佛塔前供一朵花,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又尽恒沙数劫,对佛塔进行一切供养的功德。同理,为了利乐有情,去学某一种法,在坛场里供一朵花,或者为了利益有情去听一座经论,功德都不可思议。
(2)发心的猛缓、久暂。
以猛利、长久的心,去行善或者造恶,力量都非常大。如,以猛利的意乐心,念诵发菩提心文,比以宽缓的心念诵,功德更大。
长久的发菩提心,比偶尔暂时的发心,功德更大。(3)生嗔心。
嗔心能烧毁善根。
“千劫所积施,及供如来等,凡其诸善行,一嗔皆能坏。”一个人如果对佛菩萨生了嗔心,他一千劫所行的布施、供养佛等一切善行,都会被摧坏。同参道友之间,以对菩萨行者生嗔为重。
如果一个人如果对一起修行的同参道友起了害心,就算他也持戒、也听经闻法、也修禅定、也在阿兰若静修、也布施、也供佛等,都救不了他。对同梵行者生嗔,重于对常人生嗔。
对佛子生嗔,重于对梵行者生嗔。
1、田门力大指何?
答:田,能生的意思,指的是三宝、师长、父母等。三宝为功德田,父母为恩德田。
田门力大,是说在三宝、师长、父母面前,虽然没有猛利的意乐心,只要稍作损益,稍稍的供养或者不恭敬伤害等,所得的罪和福都非常大。
比如善和尊者,因对建佛塔起了毁心,导致长相丑陋;又因购买金铃挂于塔上,所以感得声音好听。
昔有一人在色都佛的时候,因给佛的坐骑大象涂了金,感得在释迦佛的时候,家里的小象,便溺皆成金。
昔有一人用五粒豆子供佛,得王四洲,成为转轮圣王,并与帝释天共座。
目犍连往昔骂母,你这样的母亲应被打成肉酱,感得百生中,直到成阿罗汉,圆寂前也被人打。
我们对菩萨生忿心,生嗔害心,说粗恶语或者不雅语,以及障碍菩萨布施行善等,造的罪都非常非常重。
反之,如果我们对菩萨净信瞻视,称扬赞叹,胜过我们将十方挖眼有情,复生其眼,又将他们放出牢狱,安立于转轮王位或得梵天乐,所得的福德,不可为量。
2、依门力大指何?
答:依门力大,指的是依四力忏悔、在家与出家、具戒与不具戒,所造的业有轻重之分。
(1)四力忏悔:
造了恶业,如果能依四力忏悔,追悔先罪、守护后恶、罪不覆藏、修善对治的话,那就如铁船入水,虽重能载,不会下沉。
反之,如果未依四力忏悔,虽是小罪小恶,罪性与日倍增,如毒入腹,日积日大,终将身亡,堕入恶趣,如铁丸入水。
(2)出家与非出家:
出家菩萨以灯柱沾油供养佛塔,胜过三千世界的一切有情,都安住在大乘,具转轮王位,以灯油如大海,灯柱如须弥山,去供养佛塔的功德。
发心和田都是一样的,都是发了菩提心,都是供养佛塔。而且三千世界的有情,供养的灯更大,油更多,但福报却不及出家菩萨,百分不及一。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所依的身份,一个是出家,一个是非出家。
(3)具戒与不具戒:
具戒越多,功德越大。
以在家人为例,受了戒后去布施,胜过没有受戒去布施。
当然,犯戒后,所感得的罪也是非常大的。
如,一个破戒比丘,身著三衣,一天一夜享受信施,所得的罪,要超过一个在家人,长时无间,于百年中造十不善业所造的罪。
3、物门力大指何?
答:物,指的是上供下施的一切东西。
物门力大,指的是布施当中的法布施,和供养当中的修行供养,是最殊胜的。
4、意乐门力大指何?
答:意乐指的是发心,动机。
意乐,分菩提心和嗔心,发心的猛缓和久暂,为自和为他。
意乐门大,指的是根据所发的心,发心的猛缓和久暂,以及为自还是为他,所造的业有轻重之分。
(1)发菩提心。
为了成佛,于佛塔前供一朵花,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又尽恒沙数劫,对佛塔进行一切供养的功德。
同理,为了利乐有情,去学某一种法,在坛场里供一朵花,或者为了利益有情去听一座经论,功德都不可思议。
(2)发心的猛缓、久暂。
以猛利、长久的心,去行善或者造恶,力量都非常大。
如,以猛利的意乐心,念诵发菩提心文,比以宽缓的心念诵,功德更大。
长久的发菩提心,比偶尔暂时的发心,功德更大。
(3)生嗔心。
嗔心能烧毁善根。
“千劫所积施,及供如来等,凡其诸善行,一嗔皆能坏。”一个人如果对佛菩萨生了嗔心,他一千劫所行的布施、供养佛等一切善行,都会被摧坏。
同参道友之间,以对菩萨行者生嗔为重。
如果一个人如果对一起修行的同参道友起了害心,就算他也持戒、也听经闻法、也修禅定、也在阿兰若静修、也布施、也供佛等,都救不了他。
对同梵行者生嗔,重于对常人生嗔。
对佛子生嗔,重于对梵行者生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