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大小乘?
引用于 小景 在 2024年5月15日, 下午9:50佛教里的大乘主要是区别于小乘而说,两者的区别重点在于发心有异,小乘为声闻缘觉乘,其主要是希望通过修习佛法达到自我解脱出离整个轮回的目的,大乘行人主要发心希望帮助众生一起离开业和烦恼的束缚,从而不被轮回所困实现离苦得乐。两者由于发心不同,也有见解行持和证果上的 区别,小乘在见解上侧重以修戒定慧证得人无我以出离轮回进入涅槃境界,大乘则承认有法无我,在修行上需要彻底破除人法二执,大乘行者即使到了见道位后仍会回到轮回行持六度四摄帮助众生一起解脱。二者果位区别是大乘行人因为发菩提心而修六度等法将来可以成佛,小乘行者最高果位只能到达阿罗汉。
佛教里的大乘主要是区别于小乘而说,两者的区别重点在于发心有异,小乘为声闻缘觉乘,其主要是希望通过修习佛法达到自我解脱出离整个轮回的目的,大乘行人主要发心希望帮助众生一起离开业和烦恼的束缚,从而不被轮回所困实现离苦得乐。两者由于发心不同,也有见解行持和证果上的 区别,小乘在见解上侧重以修戒定慧证得人无我以出离轮回进入涅槃境界,大乘则承认有法无我,在修行上需要彻底破除人法二执,大乘行者即使到了见道位后仍会回到轮回行持六度四摄帮助众生一起解脱。二者果位区别是大乘行人因为发菩提心而修六度等法将来可以成佛,小乘行者最高果位只能到达阿罗汉。
引用于 梵林 在 2024年5月16日, 下午2:50大乘为简别小乘,以发菩提心来判断大小乘。 1、大乘:是指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主修“菩萨乘”自度度他,了脱生死出三界,度脱一切众生,证得初地菩萨。 2、小乘:又称上座部,主张恪守戒律。主修“声闻乘”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只求清净寂灭,自己度脱,证得阿罗汉果。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3小乘是以自了为目的,自己了脱生死就完了,不发心度一切众生,与自己有关的也度,但是没有度尽一切众生的愿;阿罗汉是小乘。
大乘是发菩提心,所有一切众生,不管是怨是亲,不管跟我有没有关系,远的近的都要度完,一个也不留,发这个心的就是大乘;菩萨,佛是大乘。
小乘是以自了为目的,自己了脱生死就完了,不发心度一切众生,与自己有关的也度,但是没有度尽一切众生的愿;阿罗汉是小乘。
大乘是发菩提心,所有一切众生,不管是怨是亲,不管跟我有没有关系,远的近的都要度完,一个也不留,发这个心的就是大乘;菩萨,佛是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