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第十一课思考题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9月19日, 下午1:321、念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念心所?
于惯习事心不忘失明记为性;与不散乱所依为业;
保持正知正念,经常忆念佛法僧三宝等,不断串习佛法的内容,让心一直记得不会忘记,念念不忘正知正见。
2、三摩地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三摩地心所?
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与智所依为业;
例如打坐的时候,对着所观的境,你在那里观想观音菩萨,然后你心里面就想观音菩萨的内容:观音菩萨的身功德;观音菩萨的语功德;观音菩萨的意功德;或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大悲是什么?救苦救难,你就尽量安住在观音菩萨的所观事上,不要观着观音菩萨又突然间观到文殊菩萨或者阿弥陀佛去了,要心一境性,不要散乱,如此修三摩地就能产生智慧。
1、念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念心所?
于惯习事心不忘失明记为性;与不散乱所依为业;
保持正知正念,经常忆念佛法僧三宝等,不断串习佛法的内容,让心一直记得不会忘记,念念不忘正知正见。
2、三摩地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三摩地心所?
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与智所依为业;
例如打坐的时候,对着所观的境,你在那里观想观音菩萨,然后你心里面就想观音菩萨的内容:观音菩萨的身功德;观音菩萨的语功德;观音菩萨的意功德;或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大悲是什么?救苦救难,你就尽量安住在观音菩萨的所观事上,不要观着观音菩萨又突然间观到文殊菩萨或者阿弥陀佛去了,要心一境性,不要散乱,如此修三摩地就能产生智慧。
引用于 小景 在 2024年9月19日, 下午6:571、念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念心所?
答:念以惯习事心不忘失明记为性,它以不散乱所依为业。对于正念,比如业果谛实三宝的内容经常串习,令心时刻挂念三宝达到不忘记,这样来增长正念。
2、三摩地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三摩地心所?
答:三摩地以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与智所依为业。
修三摩地的办法,如观呼吸法,持名念佛法门,观想佛像等,令心专注在这些所缘
1、念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念心所?
答:念以惯习事心不忘失明记为性,它以不散乱所依为业。对于正念,比如业果谛实三宝的内容经常串习,令心时刻挂念三宝达到不忘记,这样来增长正念。
2、三摩地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三摩地心所?
答:三摩地以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与智所依为业。
修三摩地的办法,如观呼吸法,持名念佛法门,观想佛像等,令心专注在这些所缘
引用于 水中月 在 2024年9月21日, 下午4:511、念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念心所?
答:念是对于惯习事心不忘失明记为性,与不散乱所依为业。
经常思闻不断串习所学过的内容,令心不忘失,心时刻觉知在当下,保持正知正念。
2、三摩地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三摩地心所?
答:三摩地是对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与智所依为业。
让心安住在所缘境上如念观音心咒,心里想的,嘴上所念的都是这一个境,不散乱。
1、念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念心所?
答:念是对于惯习事心不忘失明记为性,与不散乱所依为业。
经常思闻不断串习所学过的内容,令心不忘失,心时刻觉知在当下,保持正知正念。
2、三摩地以何为体性?以何为业?如何修三摩地心所?
答:三摩地是对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与智所依为业。
让心安住在所缘境上如念观音心咒,心里想的,嘴上所念的都是这一个境,不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