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思考题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9月23日, 上午11:581、不安全感与信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很多人说他没有安全感,因为他没有可信的人,他缺信,心理疾病里面,没有安全感的这种害怕,就是失去了信,他自己也没有信,他不相信别人,别人也不相信他,这种人很快就会产生心里没有安全感的恐惧,自己不相信别人,他会活在恐惧之中,之后疑烦恼生起,其它烦恼也会生起来。
2、世俗的信和佛法中的信有何区别?
世俗的信,一般指诚信、信用的意思,简单的说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有信用的人他不是一个乱来的人,他是中规中矩的,做事情是有原则的;说远一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小到一个家庭夫妻之间的信,一个家庭里,如果是父母亲、孩子之间没有信的话,很快这个家就乱了;
佛法中的信指的是对三宝、四谛、业果等的信。
3、信以何为体?以何为业?如何修信?
心净为性;与欲所依为业;
修信心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三宝、四谛、业果的信心;一个是对于自己的信心;
多多闻思修、修皈依等来增强对佛法的信心;对自己要多多随喜来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1、不安全感与信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很多人说他没有安全感,因为他没有可信的人,他缺信,心理疾病里面,没有安全感的这种害怕,就是失去了信,他自己也没有信,他不相信别人,别人也不相信他,这种人很快就会产生心里没有安全感的恐惧,自己不相信别人,他会活在恐惧之中,之后疑烦恼生起,其它烦恼也会生起来。
2、世俗的信和佛法中的信有何区别?
世俗的信,一般指诚信、信用的意思,简单的说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有信用的人他不是一个乱来的人,他是中规中矩的,做事情是有原则的;说远一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小到一个家庭夫妻之间的信,一个家庭里,如果是父母亲、孩子之间没有信的话,很快这个家就乱了;
佛法中的信指的是对三宝、四谛、业果等的信。
3、信以何为体?以何为业?如何修信?
心净为性;与欲所依为业;
修信心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三宝、四谛、业果的信心;一个是对于自己的信心;
多多闻思修、修皈依等来增强对佛法的信心;对自己要多多随喜来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引用于 小景 在 2024年9月23日, 下午7:191、不安全感与信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不安全感与信有一定关系。因为一个人缺乏安全感,首先代表他对身边的人或者事物不能正确对待,对真理和规律性内容难以真正理解,产生过多的恐惧感。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吧,我有一个朋友,在她比较小的时候她目睹她的舅舅因为高血压意外去世了,从此她对疾病和意外产生非常大的恐惧,自己的身体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感觉人要不行了,走入电梯都有幽闭恐惧症,一个人也不能住酒店。导致日常生活很多事她难以完成,在她比较困难的时候,刚好遇到佛法,开始学习苦谛,慢慢了知了我们阎浮提的人的寿命就是无定,了知生老病死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想过的好一点,可以通过修三士道来解脱,她对三宝一下起了信心,对苦谛的内容有了概念,她在疫情期间独自隔离的时候那种不安感慢慢减少了。可见大多数人的不安全感,是来源于对业果谛实的不了解,对现实规律无法把握,以为有个“我”在受伤害,信心所是建立在对真理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就像你打开了灯照亮了漆黑黑的房子,发现里面没有危险,那种不安和恐惧也就随之消除。
2、世俗的信和佛法中的信有何区别?
答:佛法的信主要是对佛说的真理进行学习后,产生理智上的信解,对佛说真理的无颠倒的信任,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心相信后行为方式也顺应真理内容作出改善,身心都符顺正法。世俗的信大多数时候是感性,是盲目是情绪式,容易动摇也容易因此产生更多烦恼,比如信什么诈骗的能发财,最后的结果也会非常不好。
3、信以何为体?以何为业?如何修信?
答:心净为性;与欲所依为业;修信必须建立在对三宝四谛业果的学习和不断实践上,首先要对三宝有信心才皈依,然后对善知识修信,相信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脱,对自身的暇满,对自己是佛弟子也要有自信。在学习和实践里去印证只有三宝这条路是走得通,其余的都是在烦恼中打转继续造业受苦罢了,这样闻思修时间久了,信心慢慢就起来了。
1、不安全感与信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不安全感与信有一定关系。因为一个人缺乏安全感,首先代表他对身边的人或者事物不能正确对待,对真理和规律性内容难以真正理解,产生过多的恐惧感。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吧,我有一个朋友,在她比较小的时候她目睹她的舅舅因为高血压意外去世了,从此她对疾病和意外产生非常大的恐惧,自己的身体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感觉人要不行了,走入电梯都有幽闭恐惧症,一个人也不能住酒店。导致日常生活很多事她难以完成,在她比较困难的时候,刚好遇到佛法,开始学习苦谛,慢慢了知了我们阎浮提的人的寿命就是无定,了知生老病死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想过的好一点,可以通过修三士道来解脱,她对三宝一下起了信心,对苦谛的内容有了概念,她在疫情期间独自隔离的时候那种不安感慢慢减少了。可见大多数人的不安全感,是来源于对业果谛实的不了解,对现实规律无法把握,以为有个“我”在受伤害,信心所是建立在对真理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就像你打开了灯照亮了漆黑黑的房子,发现里面没有危险,那种不安和恐惧也就随之消除。
2、世俗的信和佛法中的信有何区别?
答:佛法的信主要是对佛说的真理进行学习后,产生理智上的信解,对佛说真理的无颠倒的信任,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心相信后行为方式也顺应真理内容作出改善,身心都符顺正法。世俗的信大多数时候是感性,是盲目是情绪式,容易动摇也容易因此产生更多烦恼,比如信什么诈骗的能发财,最后的结果也会非常不好。
3、信以何为体?以何为业?如何修信?
答:心净为性;与欲所依为业;修信必须建立在对三宝四谛业果的学习和不断实践上,首先要对三宝有信心才皈依,然后对善知识修信,相信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脱,对自身的暇满,对自己是佛弟子也要有自信。在学习和实践里去印证只有三宝这条路是走得通,其余的都是在烦恼中打转继续造业受苦罢了,这样闻思修时间久了,信心慢慢就起来了。
引用于 水中月 在 2024年9月24日, 下午7:081、不安全感与信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有关系,信是建立安全感的因素,不安全感是因为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2、世俗的信和佛法中的信有何区别?
答:世俗的信主要是对信任,讲诚信。
佛法中的信是对三宝,四谛,业果要生信。
3、信以何为体?以何为业?如何修信?
答:信以心净为性;与欲所依为业。
依止善知识多闻思佛法,修三宝、四谛、业果这些正法,不断患习法义,让心对法生坚定的信心从中生信。
1、不安全感与信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有关系,信是建立安全感的因素,不安全感是因为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2、世俗的信和佛法中的信有何区别?
答:世俗的信主要是对信任,讲诚信。
佛法中的信是对三宝,四谛,业果要生信。
3、信以何为体?以何为业?如何修信?
答:信以心净为性;与欲所依为业。
依止善知识多闻思佛法,修三宝、四谛、业果这些正法,不断患习法义,让心对法生坚定的信心从中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