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六课思考题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答:受蕴的升起,必须经过对触心所的领纳。由根、境、识三和合后,会很快升起触心所,比如身根触到外界下雪刮风的对境,识会伴随升起冷的触心所,然后受心所会领纳这个触心所中包含的内容信息,从而升起或者是喜欢的乐受、不喜欢的苦受,还是很中性的 不苦不乐受。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答:比如以眼根为例,眼睛看见外界有一片湖泊,眼识升起后,想心所把这个看到的颜色、湖泊的形状等等外境取到自己的心里来,通过对外界的客观现象取相,形成一个自身主观的概念认识。

冬去春又来 对这个帖子回复。
冬去春又来

课后作业: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答:什么是受蕴?受是领纳随触,受心所和触心所很近,领纳触,触上去就产生了苦和乐。受有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乐受是触之后感觉很舒服,很喜欢,当触灭掉时,你不想离开,有和合欲。什么是苦受?它一出现的时候就不喜欢,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人,是你心里的一种状况,一种苦受。不苦不乐受者,它离开也好,不离开也好,没有关系,无所谓。受,谓识之领纳。这里的受是指的受心所,它是识的领受,能辨别领纳,接受不接受、喜不喜欢和讨厌不讨厌的这些感觉,这个功能是识的功能,不是受的功能。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答: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想是取相为性,眼根和外境(色)和合生眼识取相,想心所把这个眼识取相到心里,再通过心王和心所进行分析和支配。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答:先是根、境、识三个和合,之后产生变化,触就生起来了,跟到触以后的,就是受心所。受从触直接来的,它把触里边的这个苦乐的性格领纳下来,也是继承了触的这个变化,而产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答:想蕴跟受一样,也是根、境、识三个和合之后所生的这个想,它能以殊胜的力量把客观的那些境相取到自己的心里边来。它取相的力量就像大力士一样,比其它心所的取相力量强。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答:受蕴:是由根境识和合,之后生起触,由触再产生受。比如身根对上色境,生起身识,产生触的境界,之后生起苦受或乐受。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答:想蕴:能增胜取诸境相。把种种的外景取到自己的心中,就像照相机拍照一样,摄取到心里。
例如,眼睛看到一杯茶时,眼睛接受到了颜色,形状等信息,然后大脑会根据这些信息,产生茶,红茶等概念,这就是想蕴的作用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云何受蕴?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

我们心所法生的时候,先是三和合——根、境、识三个和合之后,就生一个触,这个触,它就有苦乐的变化在里头;然后,受心所,它把触里边的这个苦乐的性格领纳下来,就是继承下来,然后是表面化、明朗化出来。这个就是领纳的意思。领纳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能够把境界的相,很增胜地把它取过来,取到自己心里来,这个叫想蕴;

如何取境就是把客观的东西容纳到自己心里来了,产生一个概念;例如看到佛菩萨的相然后深深记在心里。

1、受蕴是如何生起的?

答:受蕴是根境识三和合之后生触,触后立马就有了受。

心中的受,心中舒服叫喜乐;心上的不舒服叫忧苦;身上的快乐叫乐,身上的不快乐、不舒服叫苦,有苦,乐,不苦不苦等,以领纳为性。

 

2、想蕴是如何取诸境相的?

答:想蕴是想心所,把客观的相拿到心里去想,是心里边的相,心中取相的力量很强,如看到儿童的一张照片,便会去回忆过去种种记忆深刻情景。

1.受蕴:是由根境识和合,之后生起触,由触再产生受。比如身根对上色境,生起身识,产生触的境界,之后生起苦受或乐受。

2.想蕴:能增胜取诸境相。把种种的外景取到自己的心中,就像照相机拍照一样,摄取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