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 你在这里:法镜学修道次第: 广论第六课
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六课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1. 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出离烦恼。在哪里都行。

2. 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不一样,区别是 解脱心就是求个人解脱。出离心共中士道往前。

3. 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菩提道次第虽然没有明确标出来,但是佛法都有修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菩提心的方法

4. 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具有菩提心,便会成为人天等一切众生敬礼处,映蔽声闻缘觉种姓;所作的所有善业,都将成为大乘法,成为成佛之因,成为菩萨行;不仅如此,诸凡入未入大乘之列,即生成不成佛,都依赖于有无菩提心而定。所以,欲求佛位者都必须修菩提心。

5. 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把我爱执转成爱他执。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出离烦恼。当下出离,去哪里都可以,看自己的愿力。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二者不一样,解脱心是从果上来安立的,希求解脱的果。出离心是从因上来安立的,出离的是苦。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要成就,要解脱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任何成佛的希望都建立在《菩提道次第》的基础上,次第具足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才能成就和解脱。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你具有这种菩提心,便会像《入行论》、《入中 论》、《宝积经》等所说的那样,成为天人等一切众生所 敬礼处,映蔽声闻缘觉种姓;你所作的所有善业,下至 施鸟一口食,都将成为大乘法,成为成佛之因,成为菩萨 行;对具有此心的补特伽罗,十方诸佛视如亲子,诸大菩 萨视如兄弟。 不仅如此,诸凡入未入大乘之列,即生成不成佛,都依赖于有无菩提心而定。 所以,欲求佛位者都必须修菩提心。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

  1. 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出离烦恼的系缚,出离烦恼的系缚后只要能利益众生,去哪里都可以,不会再造引生后世的业。

  1. 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不一样。

解脱主要是注重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出离心是能知苦思断集,看见自己的苦而想要从烦恼中出离出来,进而还能看见其他有情的苦,也愿他们解脱,所以出离心之后还会引出菩提心而成佛。

  1. 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菩提道次第》对吗?

不是的,虽然他们没有修学《菩提道次第》,但是他们解脱所修的法都圆满包涵了《菩提道次第》的内容的,因为他们都是按照佛的教授来修习的。而《菩提道次第》是宗喀巴大师为了利益我们,而将佛所讲的从凡夫到成佛的圆满教授写成了《菩提道次第》,因此二者不冲突,我们现世众生根器漏劣,无法亲见佛陀而听法,也无法通达佛所讲的密意,所以必须要依《菩提道次第》。

  1. 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菩提心是成佛的因。要成佛度众生必须生起菩提心。

  1. 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七重因果:先要有平等舍,之后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正修发心。

自他交换:由我爱执转变成执爱他人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出离对现世后世的贪着。没有烦恼的系缚,在哪里都可以。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不一样,为了今后能解脫轮回,必須先寻求清淨的出离心。解脱是解脱烦恼的系缚、出离是出离现世与后世的贪着。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不对。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的内容,但是有出离心、菩提心、正见的摄持。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菩提心是成佛的因。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七重因果、自他相换。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从三有盛世出离,从轮回中出离。

有了出离心去哪里都是一样,像地藏王菩萨即使去地狱度无尽的众生也是安乐的。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不一样。

解脱心:子思維無常、惡趣、業果、樂趣苦等,你可以知道,如果不徹底解脫輪回,即便獲得天道的快樂也是純為痛苦,毫無意義。无论何時思維都能不造作地猛力生起求解脫心。

出离心:。出離心是大悲心的不共因,為具有悲心,必須先生起不造作的出離心。不思維自己受苦的情形,未生恐懼令汗毛戰豎,是不會有無法忍受其他有情受苦的大悲心的。《入行論》說:「彼等為自利,尚且未夢及,況為利他人,生此饒益心?」因此我們可以說出離心與大悲心是同一種心態,只不過在自身上修的是出離心,在他身上修的是大悲心。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菩提道次第》包含聽聞、思維、修習、聖教總體扼要三藏教與攝三學道心要,如果進入這種《道次第》中,你的修法就不會有錯誤,能逐漸獲得奢摩他,《三主要道》及二次第之證德。因此,任何成佛的希望都建立在這個《道次第》的基礎上。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沒有這個菩提心,所作的任何善業只是解脫之因,不能成為一切智因,所以為了成佛,首先要在心中生起《三主要道》,其中尤其要生起菩提心,如果沒有這個菩提心,你縱有若干神通變化等等,也不能歸入大乘的行列,而且永遠無法成為把一切有情從所有生死、涅槃衰損中解脫出來的菩提之因,故非圓滿安樂之因。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佛陀教法中,修習大寶菩提心的方法有二種:一、七重因果;二、自他相換。

修菩提心方法,簡要言之,即先修「平等捨」,其次依次修「知母」等。「知母」,「念恩」,「報恩」三者為「悅意慈」之因,「悅意慈」是「知母」等三法之果,同時又是「大悲」之因。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

出離煩惱的束縛——從因上講

出離三界、六道——從果上講

出離了煩惱的束縛,出離了三界、六道,生死自在,去哪由自己決定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出離心是解脫的因,如果沒有出離心,解脫心就無從談起,出離心是指出離煩惱的束縛,解脫心是指解開輪回的束縛。

只有生起出離心的覺受,一切善根便自然而然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一切佛經皆可攝入《道次第》,總攝一切佛經扼要。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若無菩提心攝持,出離不成無上覺,圓滿安樂之因故,智者應發菩提心】

即使有猛力出離心,由此所作的任何善業也只是解脫之因,不能成為一切智之因,因為聲聞緣覺也有出離心故,如果沒有菩提心,不能歸入大乘的行列,而且也永遠無法成為把一切有情從所有生死、涅槃衰損中解脫出來的菩提之因。

所以,欲成佛者,必須修菩提心,否則連大乘的門都未入。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

為生起菩提心就需要先思維,為思維就需要先聽聞如《菩提道次第廣論》及《三主要道》這樣的論典了解何謂菩提心,即解義菩提心;

再進行思維,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樂,生起慈心;希望一切有情遠離痛苦,生起悲心;直至一切時中,都希望一切眾生具足安樂及安樂因、遠離痛苦及痛苦因,這些想法在心中相續不斷、極為自然地生起。

念《五字真言》、《上師供》造作菩提心。

方法有二,一者七重因果,二者自他相換,

第一步修平等捨

第二步修知母、念因、報恩,此三者為悅意慈之因,又是大悲心之因

第三步生起大悲心就能生起承擔利他的增上意樂,由此即生起菩提心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从果上来讲是出离各种苦,从因上来讲是出离业集跟烦恼集,业集就是恶业跟善业,都是轮回感果的特点,恶业的根本是烦恼,所以出离最究竟的是出离烦恼,不被烦恼所控制,不被情绪左右,烦恼的根源是无明我执,所以要证得无我的空正见生出离心,出离了烦恼后去哪个界都行,阿罗汉证得了出离心,断除烦恼,断了引后有的业,只要没有烦恼了去哪里都行。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不一样,解脱心是果,出离心是因,解脱是指希求果位,而出离就是想离开这个地方,想出离苦,例如阿罗汉得到解脱的阿罗汉果位也有出离心。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不对,有些成就者虽然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但是他们所学的各种经纶里面已经包含了三主要道,包含了《菩提道次第》里面的出离心,菩提心跟无我的空正见,他们的悟性比较强而且都是利根很容易就理解跟证悟;慈悲的宗喀巴大师为了让我们这些钝根的凡夫也能快速地知道成佛的路径就是三主要道让我们都能得到解脱所以著作了《菩提道次第》,感恩宗喀巴大师。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欲求佛位者都必須修菩提心。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一、七重因果;二、自他相換。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出离心是出离轮回苦,出离现世八风的贪著,出离烦恼,出离三界。出离心出离不是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而是由出离心生起大悲心,而后生起大宝菩提心。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不一样。

区别:出离心是解脱心的因,求解脱心是生起出离心的的标准。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不对。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因为《菩提道次第》是三世诸佛共履的康庄大道,是三界中唯一的明灯,它的心要就是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只有三主要道的攝持,才能成为成就解脱和一切智。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利有情愿成佛,必须生起菩提心。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首先生起大悲心,然后修习七重因果或自他相换,七重因果即先修平等舍,其次修知母、念恩、报恩,依次修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心。

1、出离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是出离烦恼。没有烦恼哪里都可去,欢喜自在。

2、解脱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不一样。

    只有从烦恼中出离了才能得解脱,解脱是解除系缚,是一种追求,如解脱三恶趣苦,解脱轮回苦等。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以说没必要一定要学巜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不对。

     有些成就也得解脱象阿罗汉,可他没发菩提心成不了佛,所谓菩提道就是要发了菩提心的,成佛才是真正的解脱。

4、必须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利有情愿成佛。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自他相换②七重因果。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答:出離心是從煩惱中出離。不被煩惱束縛。哪也不用去,後世也可隨願力隨處而往。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答:不一样。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通過對輪迴苦的思維,產生強烈的不造作的求解脫心後,於三有樂不貪著就是生起了出離心。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答:不对。《菩提道次第》既不是宗喀巴大師所創造,也不是阿底峽尊者所發明,而是由正等覺本人所傳下來的。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佛經都被道次第所涵蓋。成就者也是按照道次第修學而成就的。阿底峽尊者和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道次第是將一切佛經內容歸納總結,是修學成佛果的捷徑。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若無菩提心攝持,出離不成無上覺。波若如母,菩提心如父。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答: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換。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从果上:出离三界六道五趣,出离各种苦。从因上:出离烦恼(惑)和业,业包括恶业和善业,最根本的是烦恼,而烦恼的根源是我执,所以要证得无我空性。大乘菩萨随愿力行六度万行,小乘阿罗汉道五净居天。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不一样。区别出离心是因,解脱是果。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不对,有些成就者虽然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但是他们所学包含了《菩提道次第》里面的出离心、菩提心、无我正见。悲智无比的宗喀巴大师把浩瀚的经律论归纳简明成《菩提道次第》,令我们清晰看到成佛的途径大道,暇满难得,无常逼近,我们必须学习道次第,准确无谬的在成佛最近的大道上行走。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成佛,度如母有情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观自苦,他苦,修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換菩提心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出离心烦恼,出离不寂静相。

出离心不是去到一个确定的场所。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不一样。

解脱心是为了解脱烦恼的系缚,出离心是发菩提心的前提,从因上讲出离的是烦恼,从果上讲出离的是苦。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不对。任何成佛的希望都建立在這個《道次第》的基礎

上。所有大成就者都是按照《道次第》才成就的。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要成佛的因。为利有情愿成佛。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修習大寶菩提心的方法有二種:

一、七重因果;

二、自他相換。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从内容来看,是一样的,都是对苦集(惑业苦、三界)的欲解脱/出离心。但范围有区别。出离心是任运的,时时刻刻的,对三有无时无刻不希求出离解脱。而解脱心是在某一时刻产生对三有解脱出离的心,就是解脱的心。当解脱心任运生起时就是出离心。所以出离心一定是解脱心,但解脱心还不一定是出离心。

1、出離心是出离何处?去哪里?

出离烦恼或三界一切盛事

去修行

2、解脫心与出离心一样吗?如何区别?

不一样

出离心是因,解脫心是果

3、有些成就者没有学修《菩提道次第》也可以解脱,所依说没必要一定要学《菩提道次第》对吗?

不对

所有的成就者都离不开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

4、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

为利有情我要成佛

5、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

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