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八十课思考题

1、色处是眼根所取还是眼识所取?请说明理由。

2、什么样的法才可以叫声处?

3、舌所尝之法是何?

4、身所对之法是何?

1、答:色处是眼根所对,眼识所取。眼根的作用还是起到一个对外界的感知,就像感光胶片,但只有这个胶片没有后面的识,胶片就等于没有冲洗去显像,能看的能字是主观意识行为,能取相的是想心所,想心所作为五遍行心所伴随八个心王,有能取这个了别功能的是眼识,通过根境和合这个因缘,生出能了别外境形色,颜色的眼识心王伴随想心所才能把外境色处取到心里。

     2、答: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故是声处。又从好听不好听,可以分三大类:可意,不可意,俱非。

摄次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俱大种声。差别摄三者,有世所共成声,谓世俗语所摄。成所引声者,谓诸圣所说。遍计所执声者,外道所说。五言差别摄三者,圣言量所摄声,即八种圣语,圣、正也。

 

3、答:味处。有十二种:谓苦、酸、甘、辛、咸、淡、可意、不可意、俱相违、俱生、和合、变异也。

4:触处。有二十六种,谓地、水、火、风、轻、重、涩、滑、缓、急、冷、暖、硬、软、饥、渴、饱、力、劣、闷、痒、粘、老、病、死、瘦是也。初四乃实,余皆依四大假立。或曰,余既是假,身识何缘。曰,即实缘故。既即实缘、何知轻等。五俱意识分别之也。

思考题

1、色处是眼根所取还是眼识所取?请说明理由。

答:色处是眼识所取。    眼识的所依是眼根,所缘的是色处。能知道青黄赤白等,这个功能叫眼识。

2、什么样的法才可以叫声处?

答:声处是耳根所取四大所造的境,摄十二种,从有损有益分三: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从因差别分三: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俱大种声。从说差别分三:有世所共成声,谓世俗语所摄成;所引声者,谓诸圣所说;遍计所执声者,外道所说。从言差别分三:圣者所言,凡夫所言,《华严疏钞》里十一种声音,《唯识》里加了响,成十二种。

3、舌所尝之法是何?

答:舌所尝之法是味处,有十二种,谓苦、酸、甘、辛、醎、淡、可意、不可意、俱相违、俱生、和合、变异也。

4、身所对之法是何?

答:身所对之法是触处,有二十六种,谓地、水、火、风、轻、重、澁、滑、缓、急、冷、煖、硬、软、饥、渴、饱、力、劣、闷、痒、粘、老、病、死、瘦是也。

1、色处是眼根所取还是眼识所取?请说明理由。

答:色处可以是眼根所取,也可以是眼识所取。但多数都理解成眼识所取,眼识所了的。

眼识依眼根缘色处,眼识依眼根才可以分辨了知色处的青黄赤白,长短方圆。

2、什么样的法才可以叫声处?

答:耳根所取的法就叫声处。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故。总有五因,摄十二种声。

3、舌所尝之法是何?

答:舌所尝的法是味处。有十二种:谓苦、酸、甘、辛、咸、淡、可意、不可意、俱相违、俱生、和合、变异。

4、身所对之法是何?

答:身所对的法是触处。有二十六种,谓地、水、火、风、轻、重、涩、滑、缓、急、冷、暖、硬、软、饥、渴、饱、力、劣、闷、痒、粘、老、病、死、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