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 你在这里:法镜学修道次第: 广论第五课
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五课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业果、轮回苦。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暇满、无常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至诚皈依三宝,思维业果,勤修十善;修善心死。如果要究竟远离恶趣,必须到忍位。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十秘財是指:四依止、三金剛和出、入、得三事。

四依止:心及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

三金刚: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

三事: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对治现世世间八风,贪。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若不修暇满,只修无常,则不懂得睱满人身的难得易失,利大。容易消极厌世,常怀恐惧。若遇困难,则易退道心,甚至想着反正是无常,不如早早解脱,浪费此暇人身。

而先修暇满,再修无常,则会珍惜此暇满人身,好好累积福德资粮。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一切业决定;业不作不得;已作不失;业增长广大。

要花时间仔细思维这些微细而甚深的业果道理 ,然后实行。实行意指护念,即

应在舍弃十不善的基础上护念业果。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从思维业果和轮回苦来消除对后世的贪著。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先从修暇满难得和无常来消除对现世贪著。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有一种方法可不入恶趣,那就志诚皈依三宝,以及努力的如理取舍黑白业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指四依止(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和出、入、得(出於人群、入於狗伍、获得圣位)

心极法依止:思维偶然获得暇满人身,不会久住是决定要死的,在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以外,现世的荣华富贵,没有一样是可以带走的。

法极穷依止:我願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這意味著要成為一名乞丐,那就讓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討別人的粗惡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穷极死依止:我在以前許多生中,從未為了修法而捨棄生命,如果這次能為修法而死,我就認了。而且無論是貧是富,我們都一樣會死的,為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為了致富造罪而死意義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修法要凍死就讓我凍死吧,要餓死就讓我餓死吧!

死极荒沟依止:我修法不需要什麼人照顧,死後像野山溝裡的死狗一樣,屍身上
爬滿螞蟻也可以。對什麼都不貪戀,在僻靜的茅篷裡修習正法。

事前無牽累金剛:當你準備這樣子放下一切去修法時,你的父母親友等在百般阻撓無效的情況下,也應毅然決然如金剛一樣不可動搖,不懊悔,不貪戀,到僻靜的茅篷中去修清淨的佛法。

事後無愧悔金剛:如果你捨棄現世而離去,人們會對你厭惡譏毀,應思:「如果他們說我好的像天神一樣,讓他們說去;如果說我壞的像魔鬼一樣,也讓他們說去,對我來講沒有區別。照顧現世親友的面子,是許多過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礙。

與智慧金剛同行:是指絕不違背所立的誓言,永遠拋棄毫無意義的貪戀現世的經營。修法意樂堅固,把生活與修法結合起來而相一致。

「出於人群」者,意為把貪戀現世盛事視為仇敵,與那些希求現世的貴賤人等,哪一個都不像,舉止如瘋顛之人。這就叫「出於人群」棗現世的人群。
「入於狗伍」者,指衣、食、名三方面吃虧,為法甘願忍受饑渴疲勞。
「得到聖位」者,指住僻靜處,捨棄一切俗務,修法至於究竟,今生獲得「天中天」佛位。

对治:对現世八法的貪著,舍弃现世。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珍惜偶然获得的暇满人身,然而这个人身是极容易失去的,决定会死的,从而放弃对现世的贪著,所以修习无常。(值此僅有一次獲得利大難得的暇滿之際,我們必須取其殊勝堅實,這只有做一件事,就是修大乘法。我們必須現在就修,因為過不了多久,死無常就會降臨。我們必須仔細地修死無常)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業決定、業增長廣大、所未造業不會遇和已造之業不失壞。

皈依學處中最主要的就是取捨業果,仔細思維,如能對業果生起深忍信,对黑白业果取捨便能自然而作。另已生之恶断、未生之恶不生,未生之善另生起、已生之善另增长广大。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以双修业果与轮回苦二者为消除后世贪著方便。有二个要点:第一,因为业果极为微细,如果我们未能彻底解脱轮回,任何罪业之果都会使我们重新在生死中轮回;第二,为消灭这个轮回,我们必须消除一切以无明为动机的业。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1)思维暇满意义重大与难得;(2)思维死无常。思维这些能遮退对现世的贪著,舍弃现世。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1)至诚皈依三宝;(2)努力地如理取舍业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十秘财是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者: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入、得三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如何修:在心中秘密按次第思维十秘财的法义。

对治对现世八法的贪着,以舍弃现世专心修法。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先修暇满是为了了知此人身难得利大,必须要珍惜,同时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如果只是修无常会造成焦虑厌世甚至会自杀。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四种业果道理―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会遇和已造之业不失坏。

总思业果,有四种道理:(1) 如果因是善,其果只会是乐,绝不会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也只会是苦,绝不会是乐,所以「业决定」。(2) 善恶之因虽然微小,但其所生之乐苦二果力量却极大,所以「业增长广大」。(3) 不造善恶二因,绝不会领受乐苦二果,所以「所未造业不会遇」。(4) 已造善恶二因,如果未遭受瞋等破坏或对治罪恶77破坏的话,「已造之业不失坏」。

如何修:座上总思业果,座下持戒,摄持身口意,如理抉择。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业果不虚和轮回苦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思维暇满义大难得和死无常 ,可修噶当十秘财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皈依三宝 业果如理取舍,勤修十善断十恶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十秘財是指:四依止、三金剛和出、入、得三事。 内心秘密修持而不宣说。

四依止者:心極法依止(暇满妙身难久住,死时唯法可依止),法極窮依止(为了修法,最穷不过乞丐,即使如此也要修法),窮極死依止(穷到最后不过死,假使为修法而死,也不愿意放弃修持佛法),死極荒溝依止(什么都不贪念,哪怕死在野山沟里,尸体被蚂蚁啃食也没瓜系);

三金剛者:事前無牽累金剛(放下一切去修法,即使亲人阻挠不舍,内心也坚固不动摇如金刚),事後無愧悔金剛(舍弃现世而修法,假使别人讥毁我,也丝毫不后悔),與智慧金剛同行(修法意乐坚固,绝不违背所立誓言,永离现世的贪着,生活与修法一致。);

出、入、得三事者:出於人群(视贪恋现世盛世为仇敌,丝毫不与贪恋现世的人求同为伍),入於狗伍(对于衣食名利能吃亏,为法甘愿忍受饥渴疲劳),得到聖位(于僻静处舍俗务,究竟修法至佛位)。

 

十秘财对治对现世的贪着,主要是对世间八风的贪着。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如果不修暇满,就不会知道暇满人生的义大,难得,不懂得利用暇满人身成办解脱乃至成佛的事业。不修暇满而只修无常的话,串习多了就会害怕死亡,心不安稳,常怀恐惧,也容易消极厌世,除此之外还容易滋生自卑自私的心理,只顾自己赶紧修法求往生,其他一概不管不顾。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四种业果道理是:一切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未造业不遇;已造业不坏。

應生对此四种道理起堅固的深忍信,花時間仔細思維這些微細而甚深的業果道理,然後實行。實行意指護念,即應在捨棄十不善的基礎上護念業果。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思维暇满义大难得、死无常。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思维业果不虚、轮回苦。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至誠皈依三宝,以及努力地如理取捨業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① 十秘财是四依止、三金刚、出、入、得: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② 仔細思维,生起深忍信。

       ③ 对治现世的贪着。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不修暇满直接修无常,时间久了,会常怀恐惧,消极厌世。佛法是积极的,这样就与佛法相违。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① 四種業果道理―業決定、業增長廣大、所未造業不會遇和已造之業不失壞。

        ② 仔細思維,如能对业果生起深忍信,取捨便能自然而作。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業果不虛輪回苦,勤思消除後世貪。以雙修業果與輪回苦二者為消除後世貪著方便。

後者這樣說有二個要點。第一,因為業果極為微細,如果我們未能徹底解脫輪回,任何罪業之果都會使我們重新在生死中輪回;第二,為消滅這個輪回,我們必須消除一切以無明為動機的業。

因此我們可說,為解脫輪回,就必須要取捨黑白業果,為取捨業果,就先要深信業果,為能深信業果,又先要思維業果。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以修暇滿與無常為消除現世貪著方便;还有一个修法是要修法就需等觀世間八法,修習噶當派捨棄現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財」。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至誠皈依三寶,以及努力地如理取捨業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所謂「十秘財」是指:四依止、三金剛和出、入、得三事。

四依止者: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荒溝依止;三金剛者: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後無愧悔金剛,與智慧金剛同行;出、入、得三事者:出於人群,入於狗伍,得到聖位。

「心極法依止」者。意為懷著這樣的思想修法:「這一次我僥倖獲得難得利大之暇滿妙身,它是不會久住的,我是決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時候,除了正法之外,現世所擁有的利養名聲等榮華富貴,沒有一點用處。

「法極窮依止」者,假設你自忖道:「那麼,如果我不去成辦現世快樂的方便而去修法,恐怕連起碼的修法順緣都沒有,我會變成一個乞丐的。」如果這樣,應思:「我願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這意味著要成為一名乞丐,那就讓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討別人的粗惡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窮極死依止」者,意為絕不放棄修持。如果你又想:「我這樣不積蓄少許財物去做個乞丐,法是可以修了,但因沒有維持生活的條件,我恐怕會因缺衣少食而死去。」這樣的話,你應該想到:「我在以前許多生中,從未為了修法而捨棄生命,如果這次能為修法而死,我就認了。而且無論是貧是富,我們都一樣會死的,為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為了致富造罪而死意義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修法要凍死就讓我凍死吧,要餓死就讓我餓死吧!」。

「死極荒溝依止」者,如果接著想:「從現在起到死為止,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的,如果身無分文,在我病的時候有誰來照顧我呢?在我老的時候有誰來幫助我呢?在我死後有誰來料理後事呢?」這些念頭都是對現世盛事的貪戀。當知你無法確定能長命百歲活到老。應思:「我修法不需要什麼人照顧,死後像野山溝裡的死狗一樣,屍身上爬滿螞蟻也可以。」對什麼都不貪戀,在僻靜的茅篷裡修習正法。

「事前無牽累金剛」者,當你準備這樣子放下一切去修法時,你的父母親友等在百般阻撓無效的情況下,這些情深意切猶如自己心臟般的親友會為你的離去哀傷流淚。即便這樣,也應毅然決然如金剛一樣不可動搖,不懊悔,不貪戀,到僻靜的茅篷中去修清淨的佛法。

「事後無愧悔金剛」者,如果你捨棄現世而離去,人們會對你厭惡譏毀,說你是個下賤的流浪乞丐等等;不管他們說什麼你都不要放在心上,應思:「如果他們說我好的像天神一樣,讓他們說去;如果說我壞的像魔鬼一樣,也讓他們說去,對我來講沒有區別。照顧現世親友的面子,是許多過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礙。」。

「與智慧金剛同行」者,是指絕不違背所立的誓言,永遠拋棄毫無意義的貪戀現世的經營。修法意樂堅固,把生活與修法結合起來而相一致。

「出於人群」者,意為把貪戀現世盛事視為仇敵,與那些希求現世的貴賤人等,哪一個都不像,舉止如瘋顛之人。這就叫「出於人群」棗現世的人群。

「入於狗伍」者,指衣、食、名三方面吃虧,為法甘願忍受饑渴疲勞。

「得到聖位」者,指住僻靜處,捨棄一切俗務,修法至於究竟,今生獲得「天中天」佛位。

对治对现世的贪恋,「捨棄現世」主要捨棄的是現世八法的貪著,此中之「現世」,廣說即世間八法,略說則攝為現世的衣、食、名三者,這三者應該捨棄。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暇」指遠離八無暇而有暇修法,「滿」 指生於人中且入佛門中等,具足修法的內外順緣。

无常的内容包括修念死的利益,不念死的過失,正念死的三根本,九因相,三決斷及死相。

如果不先修暇满就会每天担心死亡的到来而无法好好修行,心里会充满恐惧,先修暇满会赞叹自己很幸运今生能遇到佛法能好好修行,再想想时间有限更要好好修行,这样心里就不会有恐惧而是充满珍惜暇满人身的心进而更加精进修行。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四種業果道理―業決定、業增長廣大、所未造業不會遇和已造之業不失壞。

(1)如果因是善,其果只會是樂,絕不會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也只會是苦,絕不會是樂,所以「業決定」。

(2)善惡之因雖然微小,但其所生之樂苦二果力量卻極大,所以「業增長廣大」。

(3)不造善惡二因,絕不會領受樂苦二果,所以「所未造業不會遇」。

(4)已造善惡二因,如果未遭受瞋等破壞或對治罪惡破壞的話,「已造之業不失壞」。

應在捨棄十不善的基礎上護念業果。我們必須使三門不為過失所沾汙,萬一沾上就必須懺悔來清淨之。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業果不虛輪回苦,勤思消除後世貪。修業果與輪回苦二者為消除後世貪著方便。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思維:(1)「暇滿意義重大與難得」;(2)「死無常」。思維這些能遮退對現世的貪著,捨棄現世。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有一種方法可不入惡趣,那就是至誠皈依三寶以及努力地如理取捨業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修習噶當派捨棄現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財」

所謂「十秘財」是指:四依止、三金剛和出、入、得三事。

四依止者: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荒溝依止;

三金剛者: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後無愧悔金剛,與智慧金剛同行;

出、入、得三事者:出於人群,入於狗伍,得到聖位。

心极法依止:思维偶然获得暇满人身,不会久住是决定要死的,在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以外,现世的荣华富贵,没有一样是可以带走的。

法极穷依止:我願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這意味著要成為一名乞丐,那就讓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討別人的粗惡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穷极死依止:我在以前許多生中,從未為了修法而捨棄生命,如果這次能為修法而死,我就認了。而且無論是貧是富,我們都一樣會死的,為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為了致富造罪而死意義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修法要凍死就讓我凍死吧,要餓死就讓我餓死吧!

死极荒沟依止:我修法不需要什麼人照顧,死後像野山溝裡的死狗一樣,屍身上
爬滿螞蟻也可以。對什麼都不貪戀,在僻靜的茅篷裡修習正法。

事前無牽累金剛:當你準備這樣子放下一切去修法時,你的父母親友等在百般阻撓無效的情況下,也應毅然決然如金剛一樣不可動搖,不懊悔,不貪戀,到僻靜的茅篷中去修清淨的佛法。

事後無愧悔金剛:如果你捨棄現世而離去,人們會對你厭惡譏毀,應思:「如果他們說我好的像天神一樣,讓他們說去;如果說我壞的像魔鬼一樣,也讓他們說去,對我來講沒有區別。照顧現世親友的面子,是許多過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礙。

與智慧金剛同行:是指絕不違背所立的誓言,永遠拋棄毫無意義的貪戀現世的經營。修法意樂堅固,把生活與修法結合起來而相一致。

「出於人群」者,意為把貪戀現世盛事視為仇敵,與那些希求現世的貴賤人等,哪一個都不像,舉止如瘋顛之人。這就叫「出於人群」出現世的人群。
「入於狗伍」者,指衣、食、名三方面吃虧,為法甘願忍受饑渴疲勞。
「得到聖位」者,指住僻靜處,捨棄一切俗務,修法至於究竟,今生獲得「天中天」佛位。

對治不捨棄貪世間八法。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现在得八有暇十圆满的人身,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但如此贤妙之身,非恒常不变,是不断迁流变坏的,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先到,因此要用暇满义大之身抓紧修学正法,成办三士道的功德。若先修或只修无常,易消极厌世,心懷恐惧,身不安穩,不利於休學佛法。其次易產生及時行樂的想法。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總思業果,有四種道理:

(1) 如果因是善,其果只會是樂,絕不會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也只會是苦,絕不會是樂,所以「業決定」。

(2) 善惡之因雖然微小,但其所生之樂苦二果力量卻極大,所以「業增長廣大」。

(3) 不造善惡二因,絕不會領受樂苦二果,所以「所未造業不會遇」。

(4) 已造善惡二因,如果未遭受瞋等破壞或對治罪惡破壞的話,「已造之業不壞」。

對上述這些應生起堅固的深忍信,花時間仔細思維這些微細而甚深的業果道理,然後實行。實行意指護念,即應在捨棄十不善的基礎上護念業果。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思維業果與輪回苦,【業果不虛輪回苦,勤思消除后世貪】

 一者業決定,如果因是善,其果只會是樂,絕不會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也只會是苦,絕不會是樂;
二者業增長廣大,善惡之因雖然微小,但其所生之樂苦二果力量卻極大;
三者所未造業不會遇,不造善惡二因,絕不會領受樂苦二果;
四者已造之業不失壞,已造善惡二因,如果未遭受瞋等破壞或對治罪惡破壞的話。

勤修皈依依與業果取捨,雖能解脫惡趣,但如果不徹底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是不入惡趣得樂趣妙身也仍然是苦,一切有漏苦受為苦苦,一切有漏樂受為壞苦。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修暇滿 與無常消除對現世的貪著,【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

所謂【現世貪著】是指對現世快樂與名利的貪求,法與非法的界限與是否是真正的佛法,是由捨不捨現世而定。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皈依三寶,如理取捨業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四依止、三金剛及出、入、得三事,對治對現世的貪著

四依止:

心極法依止,死時除了正法現世所擁有的名聲利養等都毫無用處

法極窮依止,我愿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這意味著要成為一名乞丐,那就讓我做乞丐好了,如果只能靠乞討別人的粗惡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窮極死依止,我在以前許多生中,從示為了修法而捨棄生命,如果這次能為修法而死,我就認了,無論是貧是富,我們一樣會死,為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為了致富而造罪而死意義大得多,所以如果我相我法要凍死就讓我凍死吧,要餓死就餓死吧

死極荒溝依止,我修法不需要什麼人照顧,死后像野山溝里的死狗一樣,屍體身上爬滿螞蟻也可以

三金剛

事前無牽累金剛,放下一切毅然決然如金剛一樣不可動搖、不懊悔、不貪戀僻靜的茅棚去修清凈的佛法

事后無愧悔金剛,捨棄現世而離去,無論他人對我如何譏毀,就他們說去,對我來講沒有區別

與智慧同行金剛;絕不違背所立的誓言,永遠拋棄毫無意義的貪戀現世的經營,修法意樂堅固,把生活與修法結合起來相一致

出、入、得三事

出於人群,把貪戀現世盛事視為仇敵,區別與那些希求現世的貴賤人等

入於狗伍,為法甘愿忍受饑渴疲勞

得到圣位,捨棄一切俗務,修法至於究竟,今生獲得【天中天】佛位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

一者業決定,如果因是善,其果只會是樂,絕不會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也只會是苦,絕不會是樂;
二者業增長廣大,善惡之因雖然微小,但其所生之樂苦二果力量卻極大;
三者所未造業不會遇,不造善惡二因,絕不會領受樂苦二果;
四者已造之業不失壞,已造善惡二因,如果未遭受瞋等破壞或對治罪惡破壞的話。

對四種業果應該生起堅固的深忍信,仔細去思維其中微細而甚深的業果道理,然後在捨棄十不善的基礎上護念業果。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答:双修业果与轮回苦二者为消除后世贪著。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答:先修瑕满利大难得,再修无常,消除对现世的贪著。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至诚皈依三宝,努力如理思惟业果、深信业果、取舍业果。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十秘财是葛当派舍弃现世的教授,包括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

一心极法依止,意念我侥幸获得难得利大的瑕满妙身,但是不会久住,决定会死,在死的时候,除了正法,现世所拥有的利养名声等荣华富贵,都带不走,没有一点用处。

二法极穷依止,意念我愿为法修任何苦行,哪怕只能成为乞丐,我也要去修法。

三穷极死依止,意念绝不会放弃修持,哪怕需要舍弃生命,为修法而死业心甘情愿。

四死极荒沟依止,意念对现世盛世不能贪念,我死的时候不需要人照顾,死后在野山沟里,尸体被啃食,多好。

五事前五牵累金刚,意念放下一切去修法,哪怕父母亲友的阻碍,心如金刚毅然不动摇,不懊悔,不贪念。

六事后无悔金刚,意念舍弃现世而离去,不管现世亲友他人说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七与智慧金刚同行,意念绝不违背所立誓言,永远抛弃毫无意义的贪念现世的经营。修法意乐坚固,把生活与修法结合起来相一致。

八出于人群,意念把贪念现世盛世视为仇敌,与那些希求现世的贵贱人,哪一个都不像,举止如疯癫之人。

九入于狗伍,指衣食名三方面吃亏,为法甘愿忍受饥渴疲劳。

十得到圣位,指住僻静处,舍弃一切俗物,修法至于究竟,今生获得佛位。

十密财对治对现世八风的贪著。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一业决定,如果因是善,其果只会是乐,绝不会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只会是苦,绝不会是乐。

二业增长广大,善恶之因虽然微小,但其所生之乐苦二果力量却极大。

三所未造业不会遇,不造善恶之因,绝不会领受乐苦二果。

四已造之业不失坏。

对业果要思惟、深信、取舍,在舍弃十不善的基础上护念业果。

1、思惟何法能消除对后世贪著?

     答:修业果道理和观轮回苦能消除对后世贪。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贪著?

      答:修暇满和观无常能消除对现世贪。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答:思维业果断恶修善,勤修皈依可以让我们不堕恶趣。

      4、十秘财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答:十秘财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

     四依些①心极法依止——暇身难得又易失,去时除法外余皆无益。②法极穷依止——为修法吃任何苦都可以,哪怕挨户乞讨。③穷极死依止——为修法要受饿受冻都无所谓,反正人总要死的。④死极荒沟依止——为求法哪怕是死在荒山沟里也不怕这样去想。

     三金刚①事前无牵累金刚——去修法不怕家人等阻扰,去心已定四金刚也拉不回。②事后无愧悔金刚——舍去现前的荣华去求法,不管人家说什么也不后悔。③与智慧金刚同行——修法意乐坚固,把生活与修法结合起来其乐融融。

     出入得指出入人群——把贪着现世当作仇敌。入於狗伍——放下衣,食,名,愿受饥渴疲劳苦。得到圣位——住僻静处,舍俗务,修法至究竟,得天中天佛位。

     如何修——认真思维法义,心中生起觉受,从而消除对现世的贪着,好好依止善知识修法。

      对治世间八法要修十秘财。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答:因为暇满人身就象如意宝,多么难得,把这个不修好直接修无常,我们会堕落,反正是要死的,一点上进心都生不起来,直接躺平那就麻烦了。

6、四种业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答:①业决定——因是善果必乐,因不善果必苦。②业增长广大——善恶之因虽然微小,但其所生之乐苦二果力量却极大。③未造业不会遇——不造善恶二因绝不会领受乐苦二果。④已造业不会失——已造善恶二因,如果未遭受瞋等破坏或对治罪恶破坏的话,那么已造业不失坏。

      如何修——思维业果道理,如理取舍,护好身口意断恶修善,这样去行持。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后世贪着?

中士道消除后世贪着。在此《三主要道》中,以修暇满与无常为消除现世贪着方便,以双修业果与轮回苦二者为消除后世贪着方便。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贪着?

(1)「暇满意义重大与难得」;(2)「死无常」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那就是至诚皈依三宝,以及努力地如理取舍业果。

4、十秘财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十秘财」是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

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

三金刚者: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

出、入、得三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对治:世间八法。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因为先修无常容易消极厌世,抑郁,得心理疾病,不但对修行没有益处,还会让人生起要趁着无常的人生来及时享受。而暇满胜过如意宝,我们的身体比如意宝还殊胜,而且还容易失去,应该抓紧时间修法,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6、四种业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四种业果道理―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会遇和已造之业不失坏。

应生起坚固的深忍信,花时间仔细思维这些微细而甚深的业果道理,然后实行。实行意指护念,即应在舍弃十不善的基础上护念业果。

1、思维何法能消除对後世貪著?

业果、轮回苦

2、思维何法能消除对现世貪著?

暇满、死无常及十秘财

3、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堕恶趣?

皈依三宝,皈依佛不堕地狱等

4、十秘財何意?如何修?对治什么?

一、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暇满妙身难久住,死时唯法可依止,在我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之外,现世所 拥有的利养名声等荣华富贵,没有一点用。

法极穷依止:我愿为法修任何苦行,最穷不过乞丐,即使如此我也要修法

穷极死依止:绝不放弃修持,穷到最后不过死,假使为修法而死,我也认了是多有意义的事。

死极荒沟依止:对什么都不贪念,哪怕死在野山沟里,尸体被蚂蚁啃食也没关系。

三金刚者:

事前无牵累金刚:放下一切去修法,即使亲人阻挠不舍,内心也坚固不动摇如金刚,不懊悔,不贪恋,到僻静处修清净的佛法。

事后无愧悔金刚:如果他们說我好的像天神一样,让他们说去;如果说我坏的像魔鬼一样, 也让他们说去,对我来讲没有区别。照顾现世亲友的面

子,是許多過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礙,舍弃现世而修法,假使别人讥毁我,也丝毫不后悔。

与智慧金刚同行:修法意乐坚固,绝不违背所立誓言,永远拋弃毫无意义的贪离现世的经营,修法意乐坚固,把生活与修法结合起来而相一致。

、入、得

出于人群者,意为把贪恋现世盛事视为仇敌,与那些希求现世的贵贱人等,哪一个都不像,举止如疯颠之 人。这就叫“出于人群”棗现世的人群。

入于狗伍者,指衣、食、名三方面吃亏,为法甘 愿忍受饥渴疲劳。

得到圣位者,指住僻静处,舍弃一切俗务,修法 至于究竟,今生获得天中天佛位。

二、如何修:大师们只靠苦行与乞食生活,把时间都用在专心修 法上,他们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就是觉窝噶当派的“十秘 财”

三、有十秘财这样的心才能放弃现世。

5、为什么修习无常前必须先修暇满?

只修无常容易厌世,易产生心里疾病

先修暇满再修无常就会珍惜这难得利大易失的暇满人身

6、四種業果道理是何?如何修?

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会遇、已造之业不失坏。

思维三恶趣苦、八苦、轮回苦,理解轮回中的盛事再怎好也是不可保信的,在生活中持戒护戒,深信业果,如理取舍。世间八法舍弃了,三恶趣门就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