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二十二、二十三课思考题

1、如何区别俱生、不俱生、分别所起无明?

2、若是无明,理应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3、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为何见?请详细解释一下。

4、请简别我慢和萨迦耶见。

1、如何区别俱生、不俱生、分别所起无明?

俱生所起就是生下来就有的,不但是人有,畜生也有;分别我执是分别起的,经过学习之后才起来的,这个是畜生没有的,人有,跟那些不正的见相应的,就是起一种邪见,各种不正之见,就是一些哲学、外道,那些一些他们讲的道理;不俱生的——贪相应等;例如跟贪相应的这些无明,跟贪的这种烦恼相应的。

 

2、若是无明,理应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不周遍,每个部派对无明的解释都有所不同,例如:

无明这个词在《俱舍论》中强调得很清楚。无明并不是什么明都没有,并不是一点智慧没有。比如说世间的人,他也懂得如何赚钱、生活,这算不算明?也是明。

在这里我们把无明具体化,无明是什么样的明没有呢?是不明白业果,不明白四谛,不明白二谛,不明白三宝。无智为性的,这些东西叫无明。这个地方的无明讲的相对是比较粗的。按照中士道的角度来讲,这应该是唯识宗的中士道的一些无明的解释方法。

无明有各种的解释,解释不一样。按中观应成派的角度来讲,不能通达一切法无自性的就是无明。你对无自性不通达,这个就是无明。

那么在唯识的书里面,他们只是说你对业果,对四谛,或者对二谛,对三宝不了解,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无智,就是没有智慧,这就是无明。明就是智慧的别名,明就是智慧,这是对无明解释的一个范畴。

从下士道的角度来说,下士道的无明是什么呢?是不了解三宝,也不了解业果,是广论里面的内涵。大多数时候,我们把这个内容理解为中士道的解释。

所以无明不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3、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为何见?请详细解释一下。

萨迦耶见;

认为五蕴里面有一个“一”,单独的,或者常见或者有一个“常”,异蕴,离开五蕴有一个“我”,蕴为我所,蕴是“我”所执着的,我所。这个是什么?离蕴的“我”。那么他们认为有一个离蕴的“我”,要破。所以,佛陀的萨迦耶就是为了破离蕴的“我”,蕴为我所。萨者破常想;迦耶破一想,“常一自在”的“我”:把“我”理解为“常一”,“常”跟“一”,“自在的”想,要把它破掉。所以,说萨迦耶这个词是为了对治萨迦耶见,就是为了对治有一个我见或者身见。

 

4、请简别我慢和萨迦耶见。

相同点都是执着五取蕴为我;不同点如下:

云何我慢?谓于五取蕴,随计为我、或为我所,如是心高举为性。

云何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随执为我或为我所,染慧为性。

不同点是在执着五取蕴为我的基础上产生的慢心跟染污的慧。

1、如何区别俱生、不俱生、分别所起无明?

答:俱生,生下来就不可能知道三宝、四谛、业果,禽兽有很多都是这样的,如鸟为食亡,这种就是自然而然俱生的无明;不俱生,跟贪的这种烦恼相应的;分别所起是跟那些不正的见相应的,通过后天学习起的邪见,各种不正之见,就是一些哲学、外道他们讲的道理。

2、若是无明,理应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答:无明有各种的解释,解释不一样。按照唯识宗的中士道的角度来讲,无明就是不明白业果,不明白四谛,不明白二谛,不明白三宝。按中观应成派的角度来讲,不能通达一切法无自性的就是无明。

3、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为何见?请详细解释一下。

答: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是我见。执为我所的时候就认为五蕴以外有一个“我”,执着这个五蕴是我的,我所,这个是我见。

4、请简别我慢和萨迦耶见。

答:共同处:我慢和萨迦耶见都是缘五取蕴为我或我所;离开五蕴以外有一个“我”,蕴是“我”所执着的。

不同处:我慢是把五蕴里面随便一个指为“我”或“我所”,有的时候把色执为“我”,有的时候把想执为“我”。

萨迦耶见是认为五蕴里面有一个“一”单独的我,或者有一个“常”常见的我,常一自主的我。

1.俱生:生来就有的无明,人也有。例如动物弱肉强食等。

不惧生:后天的一些无明,跟贪相应,本来不是很好的东西,因为有贪著,认为很好(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分别的:外道的一些邪见,不正确的理论及见解。

2.在唯识的角度是对业果、三宝、二谛、四谛不了解就是无明。在中观应成派的角度,不能通达一切法无自性的就是无明。

3.为萨迦耶见;异蕴有我,蕴为我所:认为离开了五蕴里面,还有一个常一自主的我,认为五蕴只是他灵魂的载体,一个房子。

4.我慢是以萨迦耶见为前提的,依靠它而来。先有我见,才会有我执。

1、如何区别俱生、不俱生、分别所起无明?

答:生下来就有的无明就是俱生无明,生下来就不可能知道三宝、四谛、业果。分别所起,跟一些不正确的见解相应的,经过学习之后才起来颠倒见,比如一些外道的见解学习的哲学思想等,这些是畜生道是没有的。不俱生是贪相应等,是说这些与烦恼相应的无明部分,比如嗔恨心,为什么有嗔,因为无明,不知道发火有后果。

 

2、若是无明,理应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答:按目前所学大乘五蕴论,无明即是不理解业果谛宝,无智为性,按目前所学是周遍。如果按更高的内容,无明是 不了解无自性,那即便知道一些业果,但不了解业无自性,也不能算明。

 

3、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为何见?请详细解释一下。

答:此为萨迦耶见,也名坏聚见,是一种需要遮止的烦恼见。此见认为离开蕴体另外还有一个常一自主我,蕴体即为我所,即我所拥有的,此蕴体由这个离开蕴体另外的我在掌控这个蕴体。

 

4、请简别我慢和萨迦耶见。

答:二者执着五取蕴为我或者我所,区别在于,我慢执取为我和我所后,产生我是最好的这种 慢心,不断去和他人比较,心高举为性。萨迦耶见是坏聚见,缘着萨迦耶见会产生其他邪见,比如常见,断见等。

1、如何区别俱生、不俱生、分别所起无明?

答:俱生无明→从生下来就有就不明白,没有智慧,愚痴有生命的有情都有,包括畜生。

不俱生无明→与不正确的见相应产生分别,如与贪嗔相应烦恼更重,邪见更多。

 

2、若是无明,理应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答:无明不周遍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

从世间的角度讲不懂得如何赚钱生活就是无明。

从唯识宗中士道的角度来讲,无明就是不明白业果,四谛,二谛,三宝。从中观应成派的角度来讲,不能通达一切法无自性的就是无明。

3、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为何见?请祥细解释一下。

答:执着异蕴有我蕴为我所是我见。执为我所的时候认为五蕴以外有一个“我”是蕴为我所。

4、请简别我慢和萨迦耶见。

答:共同点→都执著五取蕴有我。

不共点→我慢是心高举为性,萨迦耶见是染慧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