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6月22日, 下午9:54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答:
佛開示眾生一切語,或顯或密,是謂經教,包括佛語
佛語是針對不同的眾生說不同的法,眾生的根基不同,需要不同的法門,所以佛語沒有相違。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答:如果不通達一切佛語無相違就會誹謗佛法
3、四方道何意?
答:
上師不擇一道,一切受持,經教互不相違
四方之喻,應知如四方骰子,無論如何擲去,皆見其為方形,喻從各法門修習,皆見其同。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答:
佛開示眾生一切語,或顯或密,是謂經教,包括佛語
佛語是針對不同的眾生說不同的法,眾生的根基不同,需要不同的法門,所以佛語沒有相違。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答:如果不通達一切佛語無相違就會誹謗佛法
3、四方道何意?
答:
上師不擇一道,一切受持,經教互不相違
四方之喻,應知如四方骰子,無論如何擲去,皆見其為方形,喻從各法門修習,皆見其同。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4年6月23日, 下午8:26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众生根器不同,故佛说法不同。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或为道之支分。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经教二字,包括佛语。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会造成党争和谤法。党争不利于佛法的传播和弘扬。谤法业障,细微难知,过患尤重,如《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
3、四方道何意?
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四方之喻,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众生根器不同,故佛说法不同。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或为道之支分。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经教二字,包括佛语。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会造成党争和谤法。党争不利于佛法的传播和弘扬。谤法业障,细微难知,过患尤重,如《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
3、四方道何意?
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四方之喻,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6月25日, 上午9:48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答: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
一切所说显密经教,皆随应三士道。须先知何谓经教,方知其如何不相违。经教二字,包括佛语,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 。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答:不能通达一切佛语无违,就会有谤法的过失。
3、四方道何意?
答:上中下三士道及密乘道,不择一道,一切受持。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答: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
一切所说显密经教,皆随应三士道。须先知何谓经教,方知其如何不相违。经教二字,包括佛语,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 。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答:不能通达一切佛语无违,就会有谤法的过失。
3、四方道何意?
答:上中下三士道及密乘道,不择一道,一切受持。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6月25日, 下午1:54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
一切所说显密经教,皆随应三士道。须先知何谓经教,方知其如何不相违。经教二字,包括佛语。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会造成谤法,《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
如知前说一切经互不相违,一切经皆为教授,乃佛密意,即可关闭此谤法之门矣。
3、四方道何意?
四方大道,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四方之喻,应知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我之规矩应如是解,喻如方棹,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人应如方棹,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
一切所说显密经教,皆随应三士道。须先知何谓经教,方知其如何不相违。经教二字,包括佛语。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会造成谤法,《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
如知前说一切经互不相违,一切经皆为教授,乃佛密意,即可关闭此谤法之门矣。
3、四方道何意?
四方大道,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四方之喻,应知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我之规矩应如是解,喻如方棹,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人应如方棹,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
引用于 如是 在 2024年6月29日, 下午9:11答:四殊胜:1、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2、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3、易于获得圣者密意殊胜;4、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三别法:1、所诠圆满:总摄一切显密经故所诠圆满;2、易于受次:以调心次第为主而做开示故易于受持。
3、胜出余轨:以善巧二大车轨之上师教授为庄严故胜出余轨。
答:四殊胜:1、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2、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3、易于获得圣者密意殊胜;4、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三别法:1、所诠圆满:总摄一切显密经故所诠圆满;2、易于受次:以调心次第为主而做开示故易于受持。
3、胜出余轨:以善巧二大车轨之上师教授为庄严故胜出余轨。
引用于 觉和 在 2024年6月30日, 上午9:04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佛陀根据不同根基不同因缘而随机善巧方便说法引导。如有人供奉一种水果,佛陀看到这个水果很贵,为了利于众生,当时说一条戒律:不准吃某某水果。过后这个水果大丰收,很便宜,佛陀说这个水果可以吃。这是应机而说法。有的人对佛法一知半解未通达时,容易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从而出现看到佛语很多相违的地方。又如佛陀见阿阇世王逼父拘母嗔恨心很重,他来见佛陀的时候,佛陀赞叹阿阇世王“杀父杀母”并没有指责他的不孝,阿阇世王因为佛陀这句话就皈依了佛法,转恶为善,敬佛爱民。所以佛语有的是权说,有的是实说,因对象不同而千变万化,但都不离戒定慧,出离心和菩提心。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容易有“谤法”的极大恶行。
3、四方道何意? zhuo
四方大道,如四方骰子,无论怎么掷,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喻如方棹,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人应如方棹,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佛陀根据不同根基不同因缘而随机善巧方便说法引导。如有人供奉一种水果,佛陀看到这个水果很贵,为了利于众生,当时说一条戒律:不准吃某某水果。过后这个水果大丰收,很便宜,佛陀说这个水果可以吃。这是应机而说法。有的人对佛法一知半解未通达时,容易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从而出现看到佛语很多相违的地方。又如佛陀见阿阇世王逼父拘母嗔恨心很重,他来见佛陀的时候,佛陀赞叹阿阇世王“杀父杀母”并没有指责他的不孝,阿阇世王因为佛陀这句话就皈依了佛法,转恶为善,敬佛爱民。所以佛语有的是权说,有的是实说,因对象不同而千变万化,但都不离戒定慧,出离心和菩提心。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容易有“谤法”的极大恶行。
3、四方道何意? zhuo
四方大道,如四方骰子,无论怎么掷,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喻如方棹,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人应如方棹,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
引用于 limei 在 2024年6月30日, 下午12:14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众生根器不同,故佛说法不同。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或为道之支分。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经教二字,包括佛语。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会造成党争和谤法。党争不利于佛法的传播和弘扬。谤法业障,细微难知,过患尤重,如《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
3、四方道何意?
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四方之喻,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众生根器不同,故佛说法不同。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或为道之支分。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经教二字,包括佛语。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会造成党争和谤法。党争不利于佛法的传播和弘扬。谤法业障,细微难知,过患尤重,如《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
3、四方道何意?
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四方之喻,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4年7月1日, 下午4:40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佛开示一切语,或显或密,皆具四种意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佛应根器而有差别,随机以应,比如显密兼修、皆须敬重;大小乘皆为成就圆满菩萨;佛语皆为利益有情,一字一句皆无有一分要一分不要。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过失:谤法罪业。
3、四方道何意?
四方道:上中下三士道及密乘道,上中下密所共者,三藏及密藏。
实则此语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佛开示一切语,或显或密,皆具四种意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佛应根器而有差别,随机以应,比如显密兼修、皆须敬重;大小乘皆为成就圆满菩萨;佛语皆为利益有情,一字一句皆无有一分要一分不要。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过失:谤法罪业。
3、四方道何意?
四方道:上中下三士道及密乘道,上中下密所共者,三藏及密藏。
实则此语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7月24日, 下午6:34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或为道之支分。”
,于佛法中见相违者,如显教遮贪嗔痴,而密法乃以贪嗔为用等,初观似有不同,实乃应机而有差别,非佛语有相违也。如人患热病者,医者投以凉药,戒忌温补。及热病除,乃投以补剂,而又戒食生冷物。同一病者,同一医者,而先后处方不同,其去病义则一也。三士道亦然,下士道如治重病,先求其减轻。中士道如病已起,思除其根。上士道则思永久解脱其痛苦,且不惟愈其此生之病,并欲愈其后生之病。此中方便,又须视心量力之大小而分,非佛说有相违也。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容易堕党内,产生谤法的过失,对于大小乘,显密,不同宗派产生评判,认为此为佛说,彼非佛说。维护自宗,摒弃他宗,不知一切佛法皆是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须的,只局限一经一论,不但难以成就,甚至产生极重的谤法过失。
3四方道何意?
四方道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四方之喻,应知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传承《朗忍》之降巴吞珠(颇公之上师)常言:“我之规矩应如是解,喻如方桌,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应如方桌,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
1、一切佛语无违何意?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或为道之支分。”
,于佛法中见相违者,如显教遮贪嗔痴,而密法乃以贪嗔为用等,初观似有不同,实乃应机而有差别,非佛语有相违也。如人患热病者,医者投以凉药,戒忌温补。及热病除,乃投以补剂,而又戒食生冷物。同一病者,同一医者,而先后处方不同,其去病义则一也。三士道亦然,下士道如治重病,先求其减轻。中士道如病已起,思除其根。上士道则思永久解脱其痛苦,且不惟愈其此生之病,并欲愈其后生之病。此中方便,又须视心量力之大小而分,非佛说有相违也。
2、不通达一切佛语无违有何过失?
容易堕党内,产生谤法的过失,对于大小乘,显密,不同宗派产生评判,认为此为佛说,彼非佛说。维护自宗,摒弃他宗,不知一切佛法皆是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须的,只局限一经一论,不但难以成就,甚至产生极重的谤法过失。
3四方道何意?
四方道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四方之喻,应知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传承《朗忍》之降巴吞珠(颇公之上师)常言:“我之规矩应如是解,喻如方桌,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应如方桌,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