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 你在这里:法镜学修唯识: 百法第三课思考题
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三课思考题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世间法就是不能对治烦恼的法。

出世间法就是能对治烦恼的法。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答:大就是遮住小乘,说明大乘。

乘就是运载。

百就是数。

法就是世间出世间的法,这里指一百个法。

明就是慧,指无漏的慧,破无明的智慧。

门就是以智慧为门。

论就是以教戒学徒,来拣择每一个法的性相(定义)。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世间法:有漏的法、不能对治烦恼的法、从五道的角度来讲就是加行道跟资粮道。   出世间法:无漏的法、无为法、能对治烦恼的法、从五道的角度来讲就是见道、修道跟无学道。      有为法有世间法也有出世间法。能对治烦恼的法是道谛,虽然它是有为的,但是它能对治烦恼。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大」简别小,这部论是大乘,不是小乘。「乘」有运载的功能,就是度彼岸,可以运到对岸去。「百」是一个数字。「法」包括出世的无漏法和世间的有漏法,大乘有一百个法。「明」是菩萨无漏的智慧,智慧的光明能破除无明的暗。「门」 打开智慧的大门通达无碍。「论」以讲明法的性和相的内容教诫学徒就称为论。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出世间法:能对治烦恼的法。能对治烦恼的这个法,是什么法呢?就是道谛,它是有为法。但是它能对治烦恼。也是无漏的法,从五道的角度来讲见道跟无学道都是出世间的。

世间法:不能对治烦恼的法。有漏的法,从五道的角度来讲加行道跟资粮道就是世间法。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大”:是拣小为义,就是简别,区别于小乘,这部论不是小乘是大乘。

“乘”: “乘者,运载得名”,就是它能运载,所以,叫“乘”。

“百”:就是数字。

“法”:世间法及出世间法,这里指一百个法。

“明”:就是无漏慧。这个里面不是一般的慧,是无漏的慧,他能破无明暗,明的反面是无明,这个暗指的无明,以能破暗。

“门”:是指打开心里智慧的门。以通以开通无壅滞为言。

“论”:简择性相,就是简择每一个法的定义来教诫学徒之称。论就是以教诫学徒这个内容称为论。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总的来说,世间法即是指不能对治烦恼的法,出世间法是指能够对治烦恼灭除烦恼的法。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答:大是表明区别于小乘,说明这部论是为阐述大乘观点而写。乘为运载意义,大乘即指运载能力大与小乘,将众生运载往解脱的彼岸。百是属于数字,说明此论中阐述法的数量,因为从《瑜伽师地论》的660个法中精选了这一百个法来讲解,明是菩萨的无漏智慧,智慧的光明可以破除无明,门是阐述慧理,帮助人打开智慧之门疏通心中拥堵,通达无碍智慧。论是讲述诸法的定义、概念等内容来帮助后来学人,称为论。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

世间法它是不能对治烦恼的,是有为,的有漏。出世间法是能对治烦恼的,世间法从五道的角度来讲,世间法就是加行道跟这个资粮道,见道跟无学道都是出世间的。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大”是拣小为义,就是简别,这个也可以理解区别于小乘。

乘者,运载得名”,就是它能运载,所以,叫“乘”。

百:就是数字,一百个法。

法:心法有八个,心所法有五十一个,色法十一个,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无为法有六个,故为大乘百法。

明”这个词出来就是“慧”,这部论是开智慧的,以慧为主的。

明乃菩萨无漏之慧。是无漏的慧,他能破无明暗。

“门”以通以开通无壅滞为言。明,慧,一开通之后呢,我们就没有任何壅滞,没有什么滞留了,阻碍,堵塞,没有压抑等等的东西在心里,心里的智慧打开之后啊,心里面没有壅滞。

论:简择性相,性相就是拣择,这个论来拣择它的性相,就是拣择每一个法的定义。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世间法是有漏法,出世间法是无漏法;

能对治烦恼的就是出世间法,例如道谛,虽然道地是有为法;不能对治烦恼的就是世间法;

这个五道的角度来讲,世间法就是加行道跟资粮道,见道跟无学道都是出世间的。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者,拣小为义。
者,运载得名。
,数也。
,谓世出世之法故。心法八,心所五十有一,色乃十一,不相应二十有四,无为法六,故为大乘百法也。
,乃菩萨无漏之慧,以能破暗故。
,以开通无壅滞为言。
,乃简择性相,教诫学徒之称。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世间法是不能对治烦恼的法,属有漏法,从五道来看加行道和资粮道是世间法,世间法是有为法。

出世间法是能对治烦恼的法,从五道来看见行道、无学道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是无为法。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答:大乘百法明门论是从《瑜伽师地论》中的六百六十个法中精选出了一百个法的法相定义,大乘是表示区别于小乘,这部论属于大乘观点,乘是运载意义,大乘可以运载小乘,百是属于数字,法指的法相,明是无漏智慧,门是开通智慧之门,论是简择性相,大乘百法明门论是阐述了一百个法的法相定义,让我们了解法相开启无漏智慧!

旦增卓玛的回答:

1、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是什么?
一:定义与内函
‌世间法‌: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即自身惑业因缘所生的三界有情、非情等一切法。它涵盖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道德、伦理、习俗以及国家法律等行为规范。世间法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简而言之,世间法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法则和规律,是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应对方法。
‌出世间法‌:指超出世间之意,即出离、远离了烦恼等的系缚的无漏解脱法。从狭义来说,出世间法即指佛法,是能帮助众生出离三界生死苦海之法,也是不生不灭之法。
二、特性与表现
‌世间法‌:
‌现实性与普遍性‌:直接关联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是人们在社会中行动的指南;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都有共性,是人们在交往和合作中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
‌有漏与不究竟‌:世间法是有烦恼、不净、无常等诸法,因此被认为是有漏之法,不究竟。
‌出世间法‌:
‌超越性‌:出世间法超越了世俗的烦恼和束缚,是解脱和超越轮回之法。
‌无漏与究竟‌:与世间法相反,出世间法被认为是无漏之法,是究竟的解脱之道。
三、修行与目的
‌世间法‌:修行世间法主要是为了改善现实生活,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地位,获得人天福报。然而,这些福报都是有限的,不能帮助众生彻底解脱生死轮回。
‌出世间法‌:修行出世间法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达到究竟的解脱和涅槃。通过修行佛法,可以消除内心的烦恼和执着,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四、相互关系
虽然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在定义、特性、修行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事实上,世间法是修行出世间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修行世间法,可以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修行出世间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世间法作为修行出世间法的资粮,回向无上正等正觉,也是间接的出世间法。
综上所述,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在佛学中有着明显的区别。世间法关注现实世界的法则和规律,而出世间法则关注超越生死轮回的解脱之道。然而,二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佛学的完整体系。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

2:“大乘百法明门论”何意?
《大乘百法明门论》中是一部重要的论著,宗旨是在引导修行者理解佛法,破除无明,开启智慧,此论主要围绕″大乘,″百法″,″明门”和″论″四个关键词展示阐述。
′大乘″是广大之乘,对应佛教中《大乘法门》,即具有广泛度生能力的佛法。
″百法″中的″百"表示数量众多,″法″是世间万物,包含了自相与共相结合。世亲菩萨认为这″100"种法可以代表世间万物的多样性,用以帮助我们理解佛法的广阔内函。
″明门″的″明″意味着智慧和理解,″门″是通向真理的途径。为领悟佛法,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无明"和迷惑,是十二因缘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指代无知或错误的认知。
″论"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航标灯指引我们的路径,通过学习″经,律,论"三部分中的″论″是对佛法原理深入探讨,通过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中的百法,可以开启智慧,理解佛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