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引用于 吴莹 在 2024年3月4日, 下午9:391. 如何修缘起?
小乘缘起:「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
依靠各自 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 ,
「依 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
為緣起義。三种。
2. 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如果不是以菩提心为中心,我们做的善业就不会成为成佛的资粮,只是有漏的善业。
3. 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見到一切如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假設一位母親見其極為珍愛的孩子墮入火坑,身受苦逼,便會感到連一剎那傾也無法忍受孩子受苦,而急切地將孩子拉出火坑。
4. 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修没有正见的摄持,最高只能修到资粮道,是不能修到加行道的
5. 修正见从何入手?
我執是輪回的根本,要斷此根本,無我見是絕對必要的。那麼如何獲得此見呢?必須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
6. 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缘起法。
1. 如何修缘起?
小乘缘起:「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
依靠各自 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 ,
「依 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
為緣起義。三种。
2. 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如果不是以菩提心为中心,我们做的善业就不会成为成佛的资粮,只是有漏的善业。
3. 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見到一切如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假設一位母親見其極為珍愛的孩子墮入火坑,身受苦逼,便會感到連一剎那傾也無法忍受孩子受苦,而急切地將孩子拉出火坑。
4. 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修没有正见的摄持,最高只能修到资粮道,是不能修到加行道的
5. 修正见从何入手?
我執是輪回的根本,要斷此根本,無我見是絕對必要的。那麼如何獲得此見呢?必須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
6. 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缘起法。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4年3月4日, 下午9:401、如何修缘起?
答:各宗安立緣起法各有不同。「實事師」說「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除此之外不安立「常」是緣起。自續師的安立法比實事師來得好,他們說「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所以在「常」與「無常」二者之上都可安立為緣起。中觀應成師的安立法要比上述一切來得微細,說「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為緣起義。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的修持中心。《入行論》說:「攪動正法乳,剔出酥精華。」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寶菩提心,外,從未說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大乘人,就必須以菩提心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生起菩提心的標準在許多典籍中有詳盡的說明,包括《道次第》廣略論轉述《修次初篇》的說法。簡言之,假設一位母親見其極為珍愛的孩子墮入火坑,身受苦逼,便會感到連一剎那傾也無法忍受孩子受苦,而急切地將孩子拉出火坑。同樣,見到一切老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我們發願要救度眾生,如果沒有一個救度的方法,也不過僅有善心而已。因此,我們首先要有這樣一個看法:「我要找到一種決定能斷輪回根本的甚深正見。」僅有業果決定的世間正見是不夠的,歸根到底,要有通達無我之見。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如果首先開示各宗共許的因果緣起,卻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所以,最初從緣起引導作為通達空性的方便,這是有極大意義的。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1、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名言分别安立的。2、是缘起法。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與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觀待這些條件,而是從自己這方面自然而有的,連微塵許都沒有。「我」也是在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安立而有,除此之外,不觀待在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安立,而從自己這方面有的「我」完全沒有。同樣,身心二者也不是各自從自己這方面而有。我們可以立量來說明這一切:「輪回涅槃一切法有法,完全沒有實執所執的自性有,因為他們是緣起的。」所謂「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
1、如何修缘起?
答:各宗安立緣起法各有不同。「實事師」說「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除此之外不安立「常」是緣起。自續師的安立法比實事師來得好,他們說「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所以在「常」與「無常」二者之上都可安立為緣起。中觀應成師的安立法要比上述一切來得微細,說「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為緣起義。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的修持中心。《入行論》說:「攪動正法乳,剔出酥精華。」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寶菩提心,外,從未說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大乘人,就必須以菩提心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生起菩提心的標準在許多典籍中有詳盡的說明,包括《道次第》廣略論轉述《修次初篇》的說法。簡言之,假設一位母親見其極為珍愛的孩子墮入火坑,身受苦逼,便會感到連一剎那傾也無法忍受孩子受苦,而急切地將孩子拉出火坑。同樣,見到一切老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我們發願要救度眾生,如果沒有一個救度的方法,也不過僅有善心而已。因此,我們首先要有這樣一個看法:「我要找到一種決定能斷輪回根本的甚深正見。」僅有業果決定的世間正見是不夠的,歸根到底,要有通達無我之見。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如果首先開示各宗共許的因果緣起,卻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所以,最初從緣起引導作為通達空性的方便,這是有極大意義的。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1、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名言分别安立的。2、是缘起法。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與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觀待這些條件,而是從自己這方面自然而有的,連微塵許都沒有。「我」也是在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安立而有,除此之外,不觀待在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安立,而從自己這方面有的「我」完全沒有。同樣,身心二者也不是各自從自己這方面而有。我們可以立量來說明這一切:「輪回涅槃一切法有法,完全沒有實執所執的自性有,因為他們是緣起的。」所謂「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3月4日, 下午10:04
- 如何修缘起?
「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有部认为「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自续派說「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中觀應成師「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為緣起義。按照这三种意思去思维。
- 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如果不以菩提心摄持,任修何种善行都不能成为成佛的资粮,不过是轮回的业,很快感果消亡了 ,如若以菩提心摄持则所做事业都成为成佛资粮,不断增长广大,乃至成佛不枯竭。
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入中论》说“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母亲有情被無明的黑暗完全蒙蔽著,在無邊無際的有海之中,生而又生,相續不斷地受到苦苦、壞苦、周遍行苦這三苦的逼迫。
像這種難以忍受的處境、局面,母親有情自己這邊是無以為計的,解救他們的擔子就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現在既已找到解救他們的方法,就應思維如母有情受苦的情狀,依次修習承擔解脫之責的增上心等,努力設法生起大寶菩提心為要。
- 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如母亲见到珍爱的孩子堕入火坑,深受大苦,母连一刹那都难以忍受孩子受苦,要入火坑救护孩子,同样的道理,見到一切如母有情轮回中受苦,我们一刹那也无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速成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 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
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如果没有正见,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
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 。
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
我執是輪回的根本,為根絕我執就必須修與感覺與我執完全相反之道一一無我。
所以必须修正见。
- 修正见从何入手?
不能随随便便 必须遵循某一开示胜义圣言量之经。不可以随便哪位班智达所抉择都可以,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
同时首先開示各宗共許的因果緣起,也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
- 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是缘起法。 一切法都只不過是依靠各自的安立所依而立名為「這個」「那個」,除此之外,不觀待安立所依而由境這方面自然而有的,連微塵許都沒有,完全沒有實執所執的自性有。都是名言分别安立的缘起法。
- 如何修缘起?
「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有部认为「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自续派說「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中觀應成師「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為緣起義。按照这三种意思去思维。
- 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如果不以菩提心摄持,任修何种善行都不能成为成佛的资粮,不过是轮回的业,很快感果消亡了 ,如若以菩提心摄持则所做事业都成为成佛资粮,不断增长广大,乃至成佛不枯竭。
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入中论》说“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母亲有情被無明的黑暗完全蒙蔽著,在無邊無際的有海之中,生而又生,相續不斷地受到苦苦、壞苦、周遍行苦這三苦的逼迫。
像這種難以忍受的處境、局面,母親有情自己這邊是無以為計的,解救他們的擔子就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現在既已找到解救他們的方法,就應思維如母有情受苦的情狀,依次修習承擔解脫之責的增上心等,努力設法生起大寶菩提心為要。
- 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如母亲见到珍爱的孩子堕入火坑,深受大苦,母连一刹那都难以忍受孩子受苦,要入火坑救护孩子,同样的道理,見到一切如母有情轮回中受苦,我们一刹那也无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速成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 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
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如果没有正见,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
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 。
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
我執是輪回的根本,為根絕我執就必須修與感覺與我執完全相反之道一一無我。
所以必须修正见。
- 修正见从何入手?
不能随随便便 必须遵循某一开示胜义圣言量之经。不可以随便哪位班智达所抉择都可以,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
同时首先開示各宗共許的因果緣起,也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
- 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是缘起法。 一切法都只不過是依靠各自的安立所依而立名為「這個」「那個」,除此之外,不觀待安立所依而由境這方面自然而有的,連微塵許都沒有,完全沒有實執所執的自性有。都是名言分别安立的缘起法。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3月4日, 下午10:141、如何修缘起?
答:「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串習業果,修十二緣起支可了知緣起之義即無自性,便能附帶了知因果緣起在唯名言中是完全無欺和合理的,亦即能對輪回涅槃的業果至心獲得定解。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他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地生起时,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为了斩断三有的根本--我执。若无甚深正见,仅有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只能获得大乘资粮道以下,无法在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离心与菩提心二者摄持之上,又具有通达甚深见者,则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获得,尤其能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如何獲得正見:首先是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了不了義的區分是:其本身能安住於究竟義的是了義,不能安住究竟義的是不了義;而了不了義經的區分也就是以勝義諦為主要所詮的經是了義經;除此之外的經是不了義經。如怙主龍猛造《根本慧論》,阿闍黎佛護造《佛護釋》,聖者提婆造《四百論》,阿闍黎月稱造的《明句釋》和解釋義理的《入中論》等,為了義經。因此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其次因果緣起,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缘起法。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尘许都没有。轮回涅槃一切法--有法,完全没有实执所执的自性有,因为他们是缘起的。
1、如何修缘起?
答:「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串習業果,修十二緣起支可了知緣起之義即無自性,便能附帶了知因果緣起在唯名言中是完全無欺和合理的,亦即能對輪回涅槃的業果至心獲得定解。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他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地生起时,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为了斩断三有的根本--我执。若无甚深正见,仅有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只能获得大乘资粮道以下,无法在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离心与菩提心二者摄持之上,又具有通达甚深见者,则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获得,尤其能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如何獲得正見:首先是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了不了義的區分是:其本身能安住於究竟義的是了義,不能安住究竟義的是不了義;而了不了義經的區分也就是以勝義諦為主要所詮的經是了義經;除此之外的經是不了義經。如怙主龍猛造《根本慧論》,阿闍黎佛護造《佛護釋》,聖者提婆造《四百論》,阿闍黎月稱造的《明句釋》和解釋義理的《入中論》等,為了義經。因此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其次因果緣起,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缘起法。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尘许都没有。轮回涅槃一切法--有法,完全没有实执所执的自性有,因为他们是缘起的。
引用于 慧盛 在 2024年3月4日, 下午10:211、如何修缘起?
答: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為了成佛。如果沒有這個菩提心,縱有若干神通變化等等,也不能歸入大乘的行列,而且永遠無法成為把一切有情從所有生死、涅槃衰損中解脫出來的菩提之因,故非圓滿安樂之因。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見到一切如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①首先要有這樣一個看法:我要找到一種決定能斷輪回根本的甚深正見。②為獲得解脫就必須根絕我執。為根絕我執就必須修與感覺與我執完全相反之道一一無我。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别二者出生安立法,為緣起義。
1、如何修缘起?
答: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為了成佛。如果沒有這個菩提心,縱有若干神通變化等等,也不能歸入大乘的行列,而且永遠無法成為把一切有情從所有生死、涅槃衰損中解脫出來的菩提之因,故非圓滿安樂之因。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見到一切如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①首先要有這樣一個看法:我要找到一種決定能斷輪回根本的甚深正見。②為獲得解脫就必須根絕我執。為根絕我執就必須修與感覺與我執完全相反之道一一無我。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别二者出生安立法,為緣起義。
引用于 华菁 在 2024年3月5日, 下午2:521、如何修缘起?
答:「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串習業果,修十二緣起支可了知緣起之義即無自性,便能附帶了知因果緣起在唯名言中是完全無欺和合理的,亦即能對輪回涅槃的業果至心獲得定解。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的修持中心。「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在菩提心的攝持下,做任何事都成為善業,成為解脫的因,成佛的因。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寶菩提心外,從未說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大乘人,就必須以菩提心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每日唸誦的皈依發心頌,只不過是對菩提心的希求,發發願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見到一切老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我們發願要救度眾生,如果沒有一個救度的方法,也不過僅有善心而已。因此,要找到一種決定能斷輪回根本的甚深正見。僅有業果決定的世間正見(業決定、業增長廣大、所未造業不遇、已造業不失)是不夠的,沒有通達無我正見,不要說斷煩惱,就連減輕煩惱也無法辦到。歸根到底,要有通達無我正見,才能解脫輪回。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如何獲得正見:首先是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了不了義的區分是:其本身能安住於究竟義的是了義,不能安住究竟義的是不了義;而了不了義經的區分也就是以勝義諦為主要所詮的經是了義經;除此之外的經是不了義經。如怙主龍猛造《根本慧論》,阿闍黎佛護造《佛護釋》,聖者提婆造《四百論》,阿闍黎月稱造的《明句釋》和解釋義理的《入中論》等,為了義經。因此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其次因果緣起,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是缘起法。輪回涅槃一切法,完全沒有實執所執的自性有,因為他們是緣起的。所謂「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一切法都要觀待安立所依聚合才能成立。所以無自己這邊有,無自性有,無實有。
1、如何修缘起?
答:「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串習業果,修十二緣起支可了知緣起之義即無自性,便能附帶了知因果緣起在唯名言中是完全無欺和合理的,亦即能對輪回涅槃的業果至心獲得定解。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的修持中心。「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在菩提心的攝持下,做任何事都成為善業,成為解脫的因,成佛的因。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寶菩提心外,從未說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大乘人,就必須以菩提心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每日唸誦的皈依發心頌,只不過是對菩提心的希求,發發願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見到一切老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我們發願要救度眾生,如果沒有一個救度的方法,也不過僅有善心而已。因此,要找到一種決定能斷輪回根本的甚深正見。僅有業果決定的世間正見(業決定、業增長廣大、所未造業不遇、已造業不失)是不夠的,沒有通達無我正見,不要說斷煩惱,就連減輕煩惱也無法辦到。歸根到底,要有通達無我正見,才能解脫輪回。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如何獲得正見:首先是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了不了義的區分是:其本身能安住於究竟義的是了義,不能安住究竟義的是不了義;而了不了義經的區分也就是以勝義諦為主要所詮的經是了義經;除此之外的經是不了義經。如怙主龍猛造《根本慧論》,阿闍黎佛護造《佛護釋》,聖者提婆造《四百論》,阿闍黎月稱造的《明句釋》和解釋義理的《入中論》等,為了義經。因此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其次因果緣起,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是缘起法。輪回涅槃一切法,完全沒有實執所執的自性有,因為他們是緣起的。所謂「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一切法都要觀待安立所依聚合才能成立。所以無自己這邊有,無自性有,無實有。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3月5日, 下午2:571、如何修缘起?
答:
所谓【缘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绝无从自己这边自然而有之理,所以修缘起是对一切有情修慈心、悲心、菩提心。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
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的修持中心,宗喀巴大師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量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
見到一切有情于生死輪回海中受苦一剎那也無法忍受,如同一位母親無法忍受在火坑中受苦的孩子一樣的心情,必須立即馬上將孩子救出火坑,為了利益一切有情,必須速速獲得圓滿佛位,心種生起無造作的菩提心。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四百論》說:【寂門無第二】
出離心和菩提心只是空性慧的方便分,不能直接對治我執,而輪回的根本是我執
《維摩詰經》說:【方便未攝慧系縛,方便所攝慧解脫,智慧未攝方便縛,慧攝方便即解脫】
僅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只能獲得資量道以下,無法進入加行道,就更別說解脫輪回了。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
【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從色到一切智之間的一切法,它們都是依自己的支分而有,没有实执所执的自性有,因为他们都是缘起的,要通證得空性慧就要從修緣起開始,如修出離心、菩提心,再與《道次第》中所說的【四扼要觀察】等配合起來修。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
緣起法,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如果不觀待這些條件,自己本身是沒有的。
1、如何修缘起?
答:
所谓【缘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绝无从自己这边自然而有之理,所以修缘起是对一切有情修慈心、悲心、菩提心。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
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的修持中心,宗喀巴大師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量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
見到一切有情于生死輪回海中受苦一剎那也無法忍受,如同一位母親無法忍受在火坑中受苦的孩子一樣的心情,必須立即馬上將孩子救出火坑,為了利益一切有情,必須速速獲得圓滿佛位,心種生起無造作的菩提心。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四百論》說:【寂門無第二】
出離心和菩提心只是空性慧的方便分,不能直接對治我執,而輪回的根本是我執
《維摩詰經》說:【方便未攝慧系縛,方便所攝慧解脫,智慧未攝方便縛,慧攝方便即解脫】
僅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只能獲得資量道以下,無法進入加行道,就更別說解脫輪回了。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
【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從色到一切智之間的一切法,它們都是依自己的支分而有,没有实执所执的自性有,因为他们都是缘起的,要通證得空性慧就要從修緣起開始,如修出離心、菩提心,再與《道次第》中所說的【四扼要觀察】等配合起來修。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
緣起法,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如果不觀待這些條件,自己本身是沒有的。
引用于 宗玲 在 2024年3月5日, 下午5:17l、如何修缘起?
答:所谓缘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有部认为是依靠因缘而生。自续派认为是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中观应成派说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别二者出生安立法。按不同部派的定义去思维。文中也举了好多例子,象维那与地方长官为例:首先要有一个堪任维那之织的人作为担任维那的条件——安立所依,再由寺中主持宣布:此人为维那,在未宣布之前他都不能成维那,哪怕他成了所依条件也不行,缘不成熟这样去思维。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为中心?
答:因为没有菩提心去攝持,再怎么修都是轮回因,不能得解脱。
3、生起菩提心的标准是什么?
答:生起菩提心的标准就好比一点母亲见到自己的孩子堕入火炕,身受苦逼,便会一刹那将他救出不让他受苦。同样我们看到如母有情在恶趣里轮回被苦所逼,对此也一刹那无法忍受,要速速获得佛的圆满果位,救他们出离苦海,当这个心无造作生起时才算。
4、必须修正见的因是什么?
答:因为仅有业果决定的世间正见还不够,还要通达无我慧,把根本我执灭掉,这就是正见因。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以龙猛菩萨之见去修持,参阅《无尽慧经》,《根本慧论》等,还阿阇黎佛护造的巜佛护释》,圣者提婆造的《四百论》以及阿阇黎月称造解释巜根本慧论》文句的《明句释》和解释义理的《入中论》等去入手学习。
6、名言分别安立立法是何法?
答。名言分别安立立法是缘起法。
l、如何修缘起?
答:所谓缘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有部认为是依靠因缘而生。自续派认为是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中观应成派说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别二者出生安立法。按不同部派的定义去思维。文中也举了好多例子,象维那与地方长官为例:首先要有一个堪任维那之织的人作为担任维那的条件——安立所依,再由寺中主持宣布:此人为维那,在未宣布之前他都不能成维那,哪怕他成了所依条件也不行,缘不成熟这样去思维。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为中心?
答:因为没有菩提心去攝持,再怎么修都是轮回因,不能得解脱。
3、生起菩提心的标准是什么?
答:生起菩提心的标准就好比一点母亲见到自己的孩子堕入火炕,身受苦逼,便会一刹那将他救出不让他受苦。同样我们看到如母有情在恶趣里轮回被苦所逼,对此也一刹那无法忍受,要速速获得佛的圆满果位,救他们出离苦海,当这个心无造作生起时才算。
4、必须修正见的因是什么?
答:因为仅有业果决定的世间正见还不够,还要通达无我慧,把根本我执灭掉,这就是正见因。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以龙猛菩萨之见去修持,参阅《无尽慧经》,《根本慧论》等,还阿阇黎佛护造的巜佛护释》,圣者提婆造的《四百论》以及阿阇黎月称造解释巜根本慧论》文句的《明句释》和解释义理的《入中论》等去入手学习。
6、名言分别安立立法是何法?
答。名言分别安立立法是缘起法。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4年3月5日, 下午7:511、如何修缘起?
应承派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的。缘起法是名言安立的,自性无名言有。而且名言要是合格。一切法没有自性能生出万法。
小乘的是从因生果是缘起,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从以上每个方面都可以修缘起,每个大德非常重视缘起。修好缘起才能理解这个性空。
师父 开示:
我们要很清楚知道那么缘起最简单的或者是最普通的缘起,是业果缘起,那么以业感果。那这个不能把它写成因果缘起,因果与业果是不一样的,现在是这个学这个十大缘起,还有十二支缘起,那么有部的这个缘起都有个特点,此有彼有,此无彼无,此有到底有自性还是无自性,这是各派要辩论的。像唯识中,阿赖耶识也是缘起。
他是这样一个情况,那中观讲的是什么,缘起性空。那么无自性作为缘起那么这里面就是如何去修缘起的方式就是你理解的因果,比如说是异熟,因有善恶。那么果是无记,这个到底能不能理解,那就理解了什么?那至于我们怎么去创造缘起是另一个问题,像怎么去创造缘起,那么我们每次修法。也是在创造缘起,就比如说我们修皈依境的时候观想自己变成释迦牟尼佛。那这是我们从前面的修慢慢的转变,完了之后先修一些上师供。比如说修上师供是自己变成上师了。这些就是刚开始不需要其他的因缘直接就要变的。那么也是一种缘起修法的一种,那就是你下辈子或者你这辈子,那我们把自己改变成什么,那这是一种自己去修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观想等等那些内容,这个大家自己慢慢的体会到这样子,我们还是非常感谢大家的就是我们宗乡说的学俱舍是一个字一个字去学那一个字字学这种要不要的。
还有我们大方向要掌握,那我们学俱舍论是为了产生什么?产生出离心还有产生一些智慧,什么样智慧?这个讲人无我的智慧,但是人无我你透过俱舍不一定能体会出来,除非你的心很细,你不细的话,你俱舍能学完了,你也不知道哪里在讲人无我是吧?它是没办法的,修法上来讲,就是四谛的。那么我们说你学的时候细一点,把心静下来。但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情况还是大局观,你要掌握你们掌握大的一些方向,然后在大的方向,咱们慢慢细化,某个部分的细化,那么有自己的一个信心,一个能力一定会有结果。
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的。缘起法是名言安立的。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假设一位母亲见其极为珍爱的孩子堕入火坑,身受苦逼,便会感到连一剎那倾也无法忍受孩子受苦,而急切地将孩子拉出火坑。
同样,见到一切老母有情为轮回与恶趣的难忍大苦所逼迫,我们对此连一剎那也无法忍受,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地生起时,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须修正见的因是什么?
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实之见或通达胜义谛真理之慧,任凭你再怎么努力地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会成为我执的直接对治,不能斩断三有的根本―我执。不仅如此,若无甚深正见,仅有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只能获得大乘资粮道以下,无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离心与菩提心二者摄持之上,又具有通达甚深见者,则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获得,尤其能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我们发愿要救度众生,如果没有一个救度的方法,也不过仅有善心而已。因此,要找到一种决定能断轮回根本的甚深正见。仅有业果决定的世间正见(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遇、已造业不失)是不够的,没有通达无我正见,不要说断烦恼,就连减轻烦恼也无法办到。归根到底,要有通达无我正见,才能解脱轮回。
「我要找到一种决定能断轮回根本的甚深正见。」仅有业果决定的世间正见是不够的,归根到底,要有通达无我之见。
5、修正见从何入手?
依据《无尽慧经》造《根本慧论》等,由「中观正理聚」之门建立了义甚深见之轨,一如佛的密意。 其后有阿闍黎佛护造《佛护释》,圣者提婆造《四百论》等。尤其是阿闍黎月称,按照龙猛的密意,造解释《根本慧论》文句的《明句释》和解释义理的《入中论》等入手。
了义的经从龙猛菩萨等为代表的经入手,菩提道次第从缘起法入手进入空性。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缘起法。
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
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
微尘许都没有。
1、如何修缘起?
应承派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的。缘起法是名言安立的,自性无名言有。而且名言要是合格。一切法没有自性能生出万法。
小乘的是从因生果是缘起,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从以上每个方面都可以修缘起,每个大德非常重视缘起。修好缘起才能理解这个性空。
师父 开示:
我们要很清楚知道那么缘起最简单的或者是最普通的缘起,是业果缘起,那么以业感果。那这个不能把它写成因果缘起,因果与业果是不一样的,现在是这个学这个十大缘起,还有十二支缘起,那么有部的这个缘起都有个特点,此有彼有,此无彼无,此有到底有自性还是无自性,这是各派要辩论的。像唯识中,阿赖耶识也是缘起。
他是这样一个情况,那中观讲的是什么,缘起性空。那么无自性作为缘起那么这里面就是如何去修缘起的方式就是你理解的因果,比如说是异熟,因有善恶。那么果是无记,这个到底能不能理解,那就理解了什么?那至于我们怎么去创造缘起是另一个问题,像怎么去创造缘起,那么我们每次修法。也是在创造缘起,就比如说我们修皈依境的时候观想自己变成释迦牟尼佛。那这是我们从前面的修慢慢的转变,完了之后先修一些上师供。比如说修上师供是自己变成上师了。这些就是刚开始不需要其他的因缘直接就要变的。那么也是一种缘起修法的一种,那就是你下辈子或者你这辈子,那我们把自己改变成什么,那这是一种自己去修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观想等等那些内容,这个大家自己慢慢的体会到这样子,我们还是非常感谢大家的就是我们宗乡说的学俱舍是一个字一个字去学那一个字字学这种要不要的。
还有我们大方向要掌握,那我们学俱舍论是为了产生什么?产生出离心还有产生一些智慧,什么样智慧?这个讲人无我的智慧,但是人无我你透过俱舍不一定能体会出来,除非你的心很细,你不细的话,你俱舍能学完了,你也不知道哪里在讲人无我是吧?它是没办法的,修法上来讲,就是四谛的。那么我们说你学的时候细一点,把心静下来。但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情况还是大局观,你要掌握你们掌握大的一些方向,然后在大的方向,咱们慢慢细化,某个部分的细化,那么有自己的一个信心,一个能力一定会有结果。
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的。缘起法是名言安立的。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假设一位母亲见其极为珍爱的孩子堕入火坑,身受苦逼,便会感到连一剎那倾也无法忍受孩子受苦,而急切地将孩子拉出火坑。
同样,见到一切老母有情为轮回与恶趣的难忍大苦所逼迫,我们对此连一剎那也无法忍受,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地生起时,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须修正见的因是什么?
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实之见或通达胜义谛真理之慧,任凭你再怎么努力地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会成为我执的直接对治,不能斩断三有的根本―我执。不仅如此,若无甚深正见,仅有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只能获得大乘资粮道以下,无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离心与菩提心二者摄持之上,又具有通达甚深见者,则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获得,尤其能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我们发愿要救度众生,如果没有一个救度的方法,也不过仅有善心而已。因此,要找到一种决定能断轮回根本的甚深正见。仅有业果决定的世间正见(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遇、已造业不失)是不够的,没有通达无我正见,不要说断烦恼,就连减轻烦恼也无法办到。归根到底,要有通达无我正见,才能解脱轮回。
「我要找到一种决定能断轮回根本的甚深正见。」仅有业果决定的世间正见是不够的,归根到底,要有通达无我之见。
5、修正见从何入手?
依据《无尽慧经》造《根本慧论》等,由「中观正理聚」之门建立了义甚深见之轨,一如佛的密意。 其后有阿闍黎佛护造《佛护释》,圣者提婆造《四百论》等。尤其是阿闍黎月称,按照龙猛的密意,造解释《根本慧论》文句的《明句释》和解释义理的《入中论》等入手。
了义的经从龙猛菩萨等为代表的经入手,菩提道次第从缘起法入手进入空性。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缘起法。
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
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
微尘许都没有。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3月6日, 下午3:061、如何修缘起?
答:所謂「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
一切法都是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與合格的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觀待這些條件,而是從自己這方面自然而有的,連微塵許都沒有。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 的修持中心。《入行論》說:「攪動正法乳,剔出酥精華。」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 。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寶菩提心外,從未說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大乘人,就必須以菩提心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見到一切老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包括大乘资粮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一些外道修三摩地能得四禪八定,但他們沒有通達無我之見,所以不要說斷煩惱,就連減輕煩惱也無法辦到。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必須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總的來說,以勝義諦為主要所詮的了義經;能解釋了義經密意的,如佛親自授記的那樣是怙主龍猛。他依據《無盡慧經》造《根本慧論》等,由「中觀正理聚」 之門建立了義甚深見之軌,一如佛的密意。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入中論》中說:「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諦,失此不能得解脫。」無與倫比的大覺窩也說:「龍猛弟子是月稱,由彼傳來之教授,能令通達法性諦。」
勤求通達緣起的方便。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一切法都是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與合格的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觀待這些條件,而是從自己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塵許都沒有。
1、如何修缘起?
答:所謂「緣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絕無從自己這邊自然而有之理。
一切法都是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與合格的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觀待這些條件,而是從自己這方面自然而有的,連微塵許都沒有。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經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唯一 的修持中心。《入行論》說:「攪動正法乳,剔出酥精華。」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維,諸佛見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說:「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融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為心要」 。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寶菩提心外,從未說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大乘人,就必須以菩提心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見到一切老母有情為輪回與惡趣的難忍大苦所逼迫,我們對此連一剎那也無法忍受,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從速獲得圓滿佛位,當這種心無造作地生起時,便達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標準。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你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實之見或通達勝義諦真理之慧,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地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會成為我執的直接對治,不能斬斷三有的根本―我執。不僅如此,若無甚深正見,僅有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只能獲得大乘資糧道(包括大乘资粮道)以下,無法再高了。如果是小乘,也不能得小乘加行道。如果在出離心與菩提心二者攝持之上,又具有通達甚深見者,則大乘加行道以上的地道都能獲得,尤其能成為解脫與一切智之因。一些外道修三摩地能得四禪八定,但他們沒有通達無我之見,所以不要說斷煩惱,就連減輕煩惱也無法辦到。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必須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總的來說,以勝義諦為主要所詮的了義經;能解釋了義經密意的,如佛親自授記的那樣是怙主龍猛。他依據《無盡慧經》造《根本慧論》等,由「中觀正理聚」 之門建立了義甚深見之軌,一如佛的密意。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入中論》中說:「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諦,失此不能得解脫。」無與倫比的大覺窩也說:「龍猛弟子是月稱,由彼傳來之教授,能令通達法性諦。」
勤求通達緣起的方便。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一切法都是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與合格的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觀待這些條件,而是從自己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塵許都沒有。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4年3月6日, 下午3:241、如何修缘起?
答:思惟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无自性,因缘和合而生。修业果缘起,善因生乐果,恶因生苦果。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平等舍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依次第修心;见到一切老母有情为轮回与恶趣的难忍大苦所逼迫,我们对此连一刹那也无法忍受,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的生起,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达真理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无正见就不能斩断三有的根本—我执;无正见也只能最高获得大乘资粮道一下。
正见才能成为解脱与一切智的因。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遵循胜义圣言量之了义经。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名言分别安立是缘起法。
1、如何修缘起?
答:思惟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无自性,因缘和合而生。修业果缘起,善因生乐果,恶因生苦果。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答: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答:平等舍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依次第修心;见到一切老母有情为轮回与恶趣的难忍大苦所逼迫,我们对此连一刹那也无法忍受,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的生起,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答:不具通达真理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无正见就不能斩断三有的根本—我执;无正见也只能最高获得大乘资粮道一下。
正见才能成为解脱与一切智的因。
5、修正见从何入手?
答:遵循胜义圣言量之了义经。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答:名言分别安立是缘起法。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4年3月9日, 下午6:081、如何修缘起?
思维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 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 微尘许都没有。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 的修持中心。
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 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见到一切慈母有情在轮回与恶趣中受,对此连一刹那也无法忍受,为了利益一切有 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地生起 时,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实之见或通达胜义谛真理之慧, 任凭你再怎么努力地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 会成为我执的直接对治,便不能斩断三有的根本― 我执。
5、修正见从何入手?
从缘起如手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一切法
1、如何修缘起?
思维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 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 微尘许都没有。
2、为什么修法以修持菩提心为中心?
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 的修持中心。
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它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 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3、生起菩提心的標準是何?
见到一切慈母有情在轮回与恶趣中受,对此连一刹那也无法忍受,为了利益一切有 情,我们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当这种心无造作地生起 时,便达到了生起菩提心的标准。
4、必須修正見的因是什么?
如果不具有甚深真实之见或通达胜义谛真理之慧, 任凭你再怎么努力地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等方便分,也不 会成为我执的直接对治,便不能斩断三有的根本― 我执。
5、修正见从何入手?
从缘起如手
6、名言分別安立之法是何法?
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