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 你在这里:法镜学修唯识: 百法第一课思考题
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一课思考题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2、五种性说法的利弊?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4、您认为什么是“我”?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百法》的目的是为了破“我”的。

2、五种性说法的利弊?

答:第一个就是一阐提,不能成佛,什么都做不了,永远都是凡夫。

第二个就是声闻,声闻种性,他就是修,只能修出声闻种性,这是定的。

第三个就是缘觉种性,他只能是缘觉,就是缘觉种性。

第四个是菩萨种性。

第五个不定种性,就是不定的。不一定自己是什么种性,可能因各种的因缘他会变。

利:佛说有五种性,是勉励大乘人,使免退堕。

弊:如此的说法,会使众生疑惧,很是危险。

 比如谁能判定自己是不是阐提种性呢?万一我是阐提种姓,纵然修出世法,修到百千万劫,仍然不得出离。不是白下辛苦吗?参禅的人。如果是阐提种性,不是百劫千生,永远也不得开悟吗?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答:对于部派这一块听的云里雾里,不太懂,请师兄能解答一下,感恩合十。

4、您认为什么是“我”?

答:五蕴里面找不到一个我。佛教所认为的“我”,共同的一个特点:第一个是常,第二个是一,第三个是自主。它的特点是第一个是常的,它不是无常的,是常的。第二个它是一个。第三个特点它有自在。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答:有我就会产生我执,法执,会产生种种烦恼,无法解脱生死出离轮回。因为我只是五蕴的聚合体,我起的种种情绪,只是一些心所,一百个法里面是一百个心所。没有我便没有执着,也没有烦恼。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明白诸法无我,那就先要了解诸法中具体有那些法,通过对法进行分类归档,再了解这些法中没有一个实有的我,从而慢慢了解佛的深意知道什么是诸法无我,断除我执,不生烦恼得到决定胜果。

2、五种性说法的利弊?

答:如安立五种性好处方面可以勉励大乘人,使免退堕。不好处方面,安立后则没人能判断自己是否是一阐提种姓,因为难以判断反而怕修了没结果而不修,又声闻缘觉则执着自己不能成佛而不愿回小向大。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答:在有部和经部看来,外道安立的常一自主的我绝非真实情况,是一种对我的颠倒认知。所以在中观自续以下统一安立独立实有我空为细分人无我,又唯识以上中观自续以下安立法我执为大乘所破,是成佛的所知障,而中观应成派则认为独立实有我空为粗分的我执,细分的我执为一切诸法有自性,安立一切法无自性是细分诸法无我,并从所缘境的角度把人我执着和法我执着安立为烦恼障,所知障安立为此二者的习气是修道者要成佛的细分所断品。

4、您认为什么是“我”?

答:此等我字,非是说名言中表述的你我他这样的代指名词,名词中表你我他的我是存在的,只是存在方式是以假名言安立。此“我”一般在宗义中的内涵是自性、自相的异名,是指一个不依赖因缘条件,自己支持自己的恒常存在。如唯识以上中观自续以下,此我表述为独立实有。如中观应成表述为有自性。如外道则有常一自主,十六神我等多重表述,皆为所破分。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答:有我没什么好处,只会产生对这个我的执着,从而生种种烦恼造业受苦。佛说无我是帮助我们厘清陷入轮回难以出离的根源,就是执着有一个恒常存在独立实有的“我”,对这个我产生错误的执着,破除掉这种执着,证了 无我就是打破十二因缘脱离轮回的关键所在。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百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破我执和法执,断除烦恼,增长智慧。

2、五种性说法的利弊?

答:(第一个)一阐提,就是我们说的一阐提,不能成佛,什么都做不了,永远都是凡夫。

第二个就是声闻,声闻种性,他就是修,只能修出声闻种性,这是定的。

第三个就是缘觉种性,他只能是缘觉,就是缘觉种性。

第四个是菩萨种性。

还有一个叫不定种性,就是不定的。不一定自己是什么种性,可能因各种的因缘他会变。

种性,这个性就是他一定的,一定,不变的意思,他有一定的特点。

佛说五种性利:是勉励大乘人,使免退堕的。

弊:就是谁也不能自己断定是不是阐提种姓,万一我是阐提种姓,纵然修出世法,修到百千万劫,仍然不得出离。不是白下辛苦吗?参禅的人,如果是阐提种性,不是百劫千生,永远也不得开悟吗?如此的说法,会使众生疑惧,很是危险!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答:诸法无我”这句话,在下部派来讲,有部是不承许的。经部也是不承许这句话的。他觉得佛没有说一切法无我,他就是不承许法无我,他们只承许人无我,所以,法无我这是大乘的说法。

4、您认为什么是“我”?

答:我就是一个五蕴的聚合体。离开五蕴没有一个独立的,单一的我存在。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答:有“我”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佛说“无我”就是为了断除我执和我所,有我执和我所就会有烦恼,有痛苦,如果不执取我和我所,最后会灭苦,得到解脱。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习《百法》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佛说的一切法无我是在讲什么,我们一直执着的那个我到底有没有?百法中讲的一百个法能不能找到我,从而破除那个执我的心,断除烦恼,升起解脱之心!

2、五种性说法的利弊?

答:第一个就是一阐提,不能成佛,什么都做不了,永远都是凡夫。

第二个就是声闻,声闻种性,他就是修,只能修出声闻种性,这是定的。

第三个就是缘觉种性,他只能是缘觉,就是缘觉种性。

第四个是菩萨种性。

第五个不定种性,就是不定的。不一定自己是什么种性,可能因各种的因缘他会变。

利:佛说有五种性,是勉励大乘人,使免其退 堕。

弊:如此这些说法,会使众生生疑惧,很是危险。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答:“诸法无我”这句话,在下部派来讲,有部是不承许的。经部也是不承许这句话的。他觉得佛没有说一切法无我,他就是不承许法无我,他们只承许人无我,法无我这是大乘的说法。大乘是从唯识开始说法无我的。

《俱舍论》里没有谈法无我,在上部派开始说诸法无我的时候,把一切法都归类了。

《百法明门论》是把所有的法归为一百个的时候,说了诸法无我。

中观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唯识认为一切法无我

4、您认为什么是“我”?

答:我是由五蕴合和起来组成的这个聚合体。根境识相合时便升起各种觉受如贪,嗔,痴,慢,疑等等诸多烦恼!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答:有我会执着这个我的存在,贪好吃好喝好玩好乐的。

佛说无我是因为我们执着有我的存在,而生起了贪嗔痴诸多的烦恼造下业因,不断在六道之中轮转无有出期,宣讲无我是让我们放下我执之心,不再被三毒烦恼逼破,能够跳出轮回,获得真正的安乐,从而走向解脱直至成佛!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为了破除“我”。

2、五种姓说法的利弊?

答:利:依众生的种姓说适宜的法,对于声闻、缘觉与菩萨种姓的众生,就分别为他们说三乘菩提之法。对于无种姓的人,就只能为他说人天乘的人天善法,这也可以利益众生,让他们来世有福德。有的人不但是无种姓者,而且没有善根,那就连人天善法都不能为他讲,只能够为他讲“因果”。   弊:如果每个种姓都是固定的,就不可能使一切众生皆成佛。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答:有部,五蕴里面找不到“我”;唯识,一百个法都不是“我”;中观,在“诸法无我”的基础上扩展,叫一切法无自(我)性,自跟“我”是同义词。   “诸法无我”这句话,在下部派来讲,有部和经部是不承许的,他觉得佛没有说一切法无我,他就不承许法无我,他们只承许人无我。

4、您认为什么是“我”?

答:我的身、心是“我”,我的思想是“我”,有一个能支配身体做事的“我”,“我”是一个恒常不变的常法(常)、不可分离的独立整体(一)、不观待五蕴能自主的(自主)。

一、“我,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他认为,五蕴里面有一个我。   二、“众生,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就是说五蕴里面还有一个实在的众生,“之众生而生,故名为众生”,有这么一个东西,众缘和合生了一个实有的我、实有的众生,都是实有的。   三、寿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   四、“命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执命根,连续不绝,故名命者”,一直,从前半生到后半生、从这一生到后一生,一直有个实有的东西,叫“命”。   九、“作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而能任事”,能做事,“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役他”,我是主的,五蕴是我所使的,我能使五蕴做事,“故名使作者”。 十三、受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后身当受罪福之果报,故名受者。”     十六、“见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之色相,故名见者”。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答:有“我”没有任何好处,任何执取为“我”或者“我的一部分”,执取任何事物——这个事物主要指身心——身心上的任何一个部分被执取成“我”,这种执取就会导致我受苦。  佛说“无我”是因为不承许有灵魂、神我、常一自主的我,为了破除轮回的根本无明“我执”。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学《百法》的目的是为了破“我”的。

2、五种姓说法的利弊?

五种姓:

第一个一阐提,就是我们说的一阐提,不能成佛,什么都做不了,永远都是凡夫。

第二个就是声闻,声闻种性,他就是修,只能修出声闻种性,这是定的。

第三个就是缘觉种性,他只能是缘觉,就是缘觉种性。

第四个是菩萨种性。

第五个叫不定种性,就是不定的。不一定自己是什么种性,可能因各种的因缘他会变。

弊:说有阐提种姓,纵然修出世法,修到百千万劫,仍然不得出离,永远也不得开悟。谁能自己断定是不是阐提种姓呢?如此的说法,会使众生疑惧,很是危险。

利:佛说有五种种姓,是勉励大乘人,使免退堕的。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这句话,在下部派来讲,有部和经部是不承许的。他觉得佛没有说一切法无我,他就是不承许法无我,他们只承许人无我。

法无我这是大乘的说法,大乘就是从唯识开始说法无我的。

《俱舍论》里并没有谈法无我。

《百法明门论》就是把所有的法归为一百个。当归类到一百个,说“诸法无我”,一百个法里找不到一个“我”,简单地说就是“诸法无我”一百个法不是“我”,或者诸法里找不到“我”。

从有部到经部到唯识,他们所有存在的法都有一个特性,叫“有自性”,只要存在的法都有自性,尤其有部,所有的法都有自性。

中观说一切法无自性。诸法无自性。

4您认为什么是“我”?

“我”是五蕴的积聚体,五蕴里面找不到“我”。《百法》把所有的法归为一百个,一百个法里找不到一个“我”,我只是一个假名安立的代名词。

我们佛教里所有的派,所认为的“我”,共同的一个特点:第一个是常,第二个是一,第三个是自主。它的特点是第一个是常的,它不是无常的,是常的。第二个它是一个。第三个特点它有自在,就是“我”的一个特点。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有“我”没有什么好处,有“我”就会有我执,就会有烦恼,无法在轮回中解脱。

佛说的“无我”就是要破除我执,灭除烦恼,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佛说的缘起性空,缘起,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合而生起。性空,它的本质是空的,没有自我属性。

 

1、学习《百法》的目的是什么?

由浅入深进入唯识,为接下来学习中观做准备,了解四宗,努力修行,为利有情愿成佛。

 

2、五种性说法的利弊?

五种种性,声闻,缘觉,菩萨,不定,一阐提种性;

利:知道自己是能证果的种性就努力修行,避免退堕;

弊:

1、知道自己是能证果的种性产生我慢,且认为不用修行了,反正可以证果了直接躺平;

2、如果知道是一阐提种性就自甘堕落不努力了,反正也证不了果。

 

3、请从不同部派的角度来简单分析“诸法无我”。

有部跟经部(根本乘)乘许人无我,不承许法无我;

唯识跟中观(大乘)承许人无我跟法无我。

 

4、您认为什么是“我”?

思想是我,意识是我,我的意识控制我的身体,指挥身体去做事情,身体虽然是我的,但是不听话,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百年后我的身体没有了,我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而我的意识也会被贪嗔痴控制,有时候会控制不住发脾气,莫名生气,莫名开心,那又是什么在控制我的意识?是心王心所,那又是什么在控制心王心所?业跟烦恼?业跟烦恼又是谁在控制?那我又在哪里?我如何能真正拥有自主权不受控制?

 

5、有“我”会有什么好处?佛为何说“无我”?

有个依托,有个抓手,不会害怕;不会堕入断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然后就不信业果什么事都敢做;无我就是人无我跟法无我,无我就是无自性,五蕴自性皆空,只有自性空才有机会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