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一百零九课思考题

1、不正知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引发哪些心理疾病?如何对治不正知?

2、不正知是如何生起的?

3、如何生起正知?

4、正知和正念是何关系?

第一百零九课思考题

 

1、不正知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引发哪些心理疾病?如何对治不正知?

答:谓烦恼相应慧,能起不正身语意行为性。

 

违犯律行所依为业。

 

会引发失眠,焦虑,神经衰弱。

 

对治不正知就正知正念。怎么修正知正念就是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都是对治不正知

 

2、不正知是如何生起的?

正知失去之后,马上就会有其它东西(心所)接替正知的位置,如散乱、掉举、昏沉,之后把正念也彻底干掉,正念也没有了,之后整个就进入烦恼状态,这时候就生起了不正知,思维偏离了正知的轨道,比如走路的时候看美女,开车的时候想东想西,闯了红灯。打坐观皈依境的时候,想今天吃什么饭。

 

3、如何生起正知?

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比如,我们在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雅,南无达么雅时,嘴在念,心还要在看着这个念,这个时候正知就生起来了。”

 

4、正知和正念是何关系?

 

正念是念心所,正知一般是慧心所,是两个不同的心所。正知是一种觉察心、觉察力,是对事物的分辨力,但它的作用只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所缘能明了,这是慧心所;具体的行持,是要让正念起现,正念是什么,然后,安住着,这是念心所。

 

 

正念跟正知的特点,生的时候是先生正念后生正知,失去的时候先失去正知,正知失去之后,跟着就出现一些烦恼心所,然后失去正念。

1.不正知:谓烦恼相应慧,能起不正身语意行为性。

                违犯律仪所依为业。

心理疾病:失眠、躺床上胡思乱想,半天睡不着觉。

对治:正知正念、密护根门、正知而行、睡不着觉的数羊。

2.不正知如何生起?

       先失去正知后马上有其他烦恼心所(散乱、掉举、惛沉)会接替正知的位置,之后正念彻底失去后,完全进入到烦恼的状态。

3.如何生起正知?

        跟随善知识系统闻思修,知道什么是正知,在生活中也要静下心来,时时提起觉照,活在当下,不要三心二意,正知正念,密护根门,正知而行。

4.正知与正念的关系?

        往学佛的方向说,比如正念就像是我的目标一样,是我的目的地,比如我要修行解脱成就,就要一直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正知是我在这个学修的过程中,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该怎么完成功课,该学修哪些内容。往生活中的小事来说,比如我要做一顿饭是我的正念,煮菜过程中要加多少水,多少盐,多少酱油,是我的正知。

1、不正知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引发哪些心理疾病?如何对治不正知?

答:能起不正身语意行为性。违犯律行所依为业。   会引发失眠,睡得着觉的人是有正知,他睡觉知道自己睡觉,他能睡着。睡不着觉的人就是不正知,胡思乱想没有正知所以他睡不着觉。   用正知正念对治不正知,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都是对治不正知。

2、不正知是如何生起的?

答:在失去正知后,马上就会有其它心所接替正知的位置,然后生起如散乱的不正知,掉举的不正知,或者是懈怠的不正知,昏沉的不正知。

3、如何生起正知?

答:通过如理的闻思先生起正念,正念之后生起正知。

4、正知和正念是何关系?

答:正念跟正知的特点,生的时候是先生正念后生正知,失去的时候先失去正知后失去正念。  心缘善法,时刻不离,此即正念;常反观自心,是否缘于善法,若见放逸则及时纠正,此为正知。

1、不正知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引发哪些心理疾病?如何对治不正知?

谓烦恼相应慧,能起不正身语意行为性;违犯律行所依为业;

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失眠,健忘症;密护根门,正知而行,经常作意。

 

2、不正知是如何生起的?

注意力不集中,不正知生起意味着失去正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跑偏了,正知失去之后,马上就会有其它东西(心所)接替正知的位置,如散乱、掉举、昏沉,之后把正念也彻底干掉,正念也没有了,之后整个就进入了其它烦恼的状态。

 

3、如何生起正知?

正知云何生耶?

答:前修念法,即修正知重要一因。以若能生相续忆念,即能破除忘境流散,亦能遮止沉掉生已久而不觉,故生沉掉极易觉了。

又觉失念之沉掉,与觉未失念之沉掉,二时延促观心极显。

故《入行论》密意说云:“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

《辨中边论释》云:“言正知者由念记言,觉沉掉者,谓安住念始有正知,是故说云由念记言。”

余一因者,是正知不共修法,即令心缘佛像等所取之相,或缘能取明了等相,次如前说于修念中,观察于余散与未散,任持其心,即修正知极切要处。

《入行论》云:“数数审观察身心诸分位,总彼彼即是守护正知相。”

由此能生沉掉将生了知正知。

由修念法,是遮散后所起忘念,应善辨别。

若不尔者,杂一切心全无分别,如今后人修习而修,由混乱因,三摩地果恐亦如是。

故应顺大论细慧观察修验抉择,极为重要,不应唯恃耐劳。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独修精进自苦边,慧伴将护成大利。”

——《广论》第十五卷

 

4、正知和正念是何关系?

正念跟正知的特点,生的时候是先生正念后生正知,失去的时候先失去正知,正知失去之后,马上就会有其它东西(心所)接替正知的位置,如散乱、掉举、昏沉,之后把正念也彻底干掉,正念也没有了,之后整个就进入了其它烦恼的状态。

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正知就是了知该做或不该做的事宜,时时观察自己的三门,是对还是错,是行善了还是造业了。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起心动念,有没有违背佛法,有没有违背戒律,该做还是不该做,能做还是不能做。就像门卫一样,必须看清楚,这个人可以进去,还是不可以进去。

正念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学处,忆念这些学处,内心不放逸,根据学处小心谨慎取舍。就如同用几米长的绳子把马拴在柱子上一样,无论马向哪个方向走都一样,绳子有多长,它就只能走多远,超不出这个范围。如果走远了,绳子就会把它拽回来。我们的一切意念和思想都安住在学处上,根据学处取舍,这叫正念。

心如狂象,所缘如柱,正念如绳,正知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