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第一、二课思考题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5、根以何为体?

智庆 对这个帖子回复。
智庆

答1. 破除我执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为了破除“我”执,对治三种我执:一者我执,受者我执,作者我执。学了是要拿来修的。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答: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就是积聚的意思,很多东西合拢来,聚了一堆,同样性质的,把它分了一类,分了一聚,这个就叫“蕴”。

   色是变碍的,它不是一个“常”,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东西,它是不断变化的有变有碍的。

   受是我们的心上领纳,受不是单独的,受有五个:苦乐忧喜舍,再加上去还会更多,无明受等等的。

   想的定义是取相为体,就像照相机一样,看到外面的东西拍过来。记住这是某某人,什么车,什么手机等等,取它的样子,它的颜色。

   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它里面的东西是都是迁流造作不稳定的特点,然后流转变化。

   识是了别为性,是了别的一个心,能够分别这是什么。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答:四大种是地水火风,“地”是“坚性”,坚硬性。“水”是“湿性”,它是流湿性。“火”是温燥性,“暖性”。“风”是“轻等动性”,它 是“轻性”,“轻”是包含了总的,“等动性”,就是除了轻以外,还有其他的能之类的,它并不是轻重的东西,但是它也是运动的。

四大种不是眼所见色,它也是色,是身根所对。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答:色蕴包含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五根和五境及无表色,这十一个法。

内色和外色的区别,内色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因属于内身。外色是色声香味触五境,因属于外境。

5、根以何为体?

答:根以清净色为体。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习《大乘广五蕴论》是让我们破除三种我执,了解无我之道。了解烦恼升起时,不是我的烦恼升起,而是贪嗔痴等这些烦恼的心所所生起,能更好的了解对治烦恼的方法,了解这些法相名名词能更深λ理解佛法的含义!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答: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积聚,很多东西聚集在一起。

色→以质碍为性,属物质方面。

受→以领纳为性,根境相对时产生识,把触的变化领纳出来,如苦、乐、不苦不乐等。

想→以取相为性,把客观的东西移到自己心里去想,如看到之前拍的照片,便会回想过去种种。

行→以迁流造作为性,属意志行为。

识→以了别为性,是心的了别行为,能够分别出是什么。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答:四大种是地界(坚硬性),水界(潮湿性),火界(温燥性),风界(轻动性)。

四大种不是眼所见色,眼所见色是色法,如赤、黄青、白这是眼根所见。

四大种是身根所对 。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答:包蕴包含十一个法,谓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境(色、声、香、味、触),加上无表色。

内色:有情身上

外色:非有情身上

 

5、根以何为体?

答:根以净色为体。

冬去春又来 对这个帖子回复。
冬去春又来

1.《大乘五蕴论》是佛讲的原文,《大乘广五蕴论》是安慧菩萨在佛讲的原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更广的解释,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乘五蕴论》,学习第二遍也给大家增加一遍印象。

2.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是积聚的意思。

色蕴:是指物质方面的事情。

受蕴:是指感受方面的事情。

想蕴:是指想法类的。

行蕴:是指行为、造作类的。

识蕴:是指了别、识别类的。

3.四大种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四大种是身根所对,眼根不可见。

4.色蕴包含11个法。

内色:是有情身上的。(眼、耳、鼻、舌、身)

外色:非有情身上的。(色、声、香、味、触、无表色)

5.根以净色为体。

 

2024年8月26日  庆央

课后作业: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答:佛为了对治“常一自在”的我讲五蕴论,我们学习《大乘五蕴论》的目的就是在五蕴论里观察有没有一个“常一自在”的“我”?有没有一个“我”?“我”执是根本烦恼,有“我”就会有贪、嗔、痴。学习了《大乘五蕴论》,就会从中体会五蕴里面没有“我”,既然没有“我”,色也就不存在,色是空的,受、想、行、识也是空的,我们就会转识成智,就会从根本上断除烦恼,消除我执。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答:五蕴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聚集的意思。

      色、受、想、行、识的意思分别如下:

      色是变碍为性,告诉我们色不能成为“我”,色是变碍的,它不是一个“常”的,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东西,它是不断变化的,有变有碍的。

     受是领纳为性,领纳苦乐忧喜舍,我们是在心上领纳,是受心所,它还跟身识有关。

     想是取相为性,想蕴基本跟眼识有关的比较多,有的时候身根也可以取相。

    行是迁流造作、不稳定性,然后流转变化。

    识是了别为性,对一个东西了别,了别为性。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答:四大种是地界、水界、火界和风界。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性。 四大种不是眼所见色。四大种有真的和假的,眼睛看到的基本都是假的,身根和身识所对的四大种才是真的。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答:色蕴就是四大种,大种所造色。包含11个法,谓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境(色、声、想、味、及触一分),无表色。五根为内色,五境为外色。

5、根以何为体?

     答:根以清净色为体。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加深对《五蕴论》的理解,对整个五蕴可以有更深入的认知,更好地认清各个心王心所等。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是积聚的意思,很多东西合拢来,聚了一堆,同样性质的把它分了一类,分了一聚,这个就叫“蕴”;

属于物质方面的是色;感受方面的是受;想象的、概念方面的是想;造作,行动的是行;了别的是识。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四大种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是身根所对的境,眼睛是看不到的,眼睛看到的是显色形色的假四大。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色蕴指的是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包含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境(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还有无表色共十一个法;

内色是五根,外色是五境,《因明学》的解释是:士夫心续上所摄色是内色定义,士夫心续不摄之色是外色之定义。

5、根以何为体?

根以净色根为体。

冬去春又来 对这个帖子回复。
冬去春又来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答:首先是通过了解佛陀对万法的分类和构成,让众生对自己的身心和 外境世界更为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思维 这些身心内外有没有一个“我”存在 ,为了破除众生执着身体是 我、心识是我和身心是我这三种 我执,佛陀宣说了蕴、处、界。我们学习的 最基础的目的是认识烦恼对治烦恼,最终目的是希望慢慢进入空性的智慧断除我执过患。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答: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蕴是聚集的意思 ,很多东西聚在一起。色以变碍为性,指的是一切物质与物质产生的活动现象。受蕴以领纳为性 ,受心所的主要功能是在身心与外界接触的时候,领会接纳触心所并产生出主观感受。想蕴是以取相为性,像相机一样记录下对境的内容。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不能归类色蕴和其他心法心所法里,但具备迁流造作特性的一些法就放在这个范畴里,比如无常,生住异灭等。识是 了别为 性,识蕴就是我们的心王心。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答:四大种是指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但并不是简单的专门指地水火风这四种东西,比如地界是对一切具有坚强这种特性的归类,水界是具备流湿性质,火是温燥性,风是轻等动性。四大种是身根所对,眼根所见并不一定是真的四大。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答:色蕴包含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一共有11个法: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及无表色。内色属于有情自身所有,外色属于内色 的对境是非有情所有。

5、根以何为体?

答:根以清净色为体。

冬去春又来 对这个帖子回复。
冬去春又来

慧文师兄答案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破除我执,去除烦恼。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就是积聚的意思。很多东西合拢来,聚了一堆。同样性质的把它分了一类,分了一聚。
色:属于物质方面的
受:感受方面的,领纳为性。如苦、乐、不苦不乐。
想:想象的、概念方面的。
行:意志造作、迁流造作,行动的。
识:了别的意思,能够分别这是什么什么的,了别的一个心。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四大种非眼所见色。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色蕴包含11个法,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触一分、无表色。
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有心识摄持的是内色,没有心识摄持的就是外色,也是色的一个特点。
5、根以何为体?
根以净色为体。

慧明师兄的回答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破除无明,断烦恼,贪嗔痴做
觉悟自在的人自利利他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就是积聚的意思。很多东西合拢来,聚了一堆。同样性质的把它分了一类,分了一聚。
色:属于物质方面的
受:感受方面的,领纳为性。如苦、乐、不苦不乐。
想:想象的、概念方面的。
行:意志造作、迁流造作,行动的。
识:了别的意思,能够分别这是什么什么的,了别的一个心。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四大种非眼所见色。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色蕴包含11个法,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触一分、无表色。
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有心识摄持的是内色,没有心识摄持的就是外色,也是色的一个特点。
5、根以何为体?
根以净色为体。

明慧师兄的回答

已上传的文件:
  • 您必须登录才有权限上传。

1、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习《大乘五蕴论》的目的是:为了破除“我”执。对治烦恼。学习《大乘广五蕴论》的目的是:加深对《五蕴论》的理解,对整个五蕴可以有更深入的认知

2、五蕴是哪五蕴?蕴是何意?色、受、想、行、识分别是何意?

答: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蕴是聚集,很多东西聚集在一起就叫蕴,色蕴就是所有色的聚集。

色:属于物质方面的

受:感受方面的,领纳为性。如苦、乐、不苦不乐。

想:想象的、概念方面的。

行:意志造作、迁流造作,行动的。

识:了别的意思,能够分别这是什么什么的,了别的一个心。

3、四大种是何意?四大种是眼所见色吗?

答: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

界--是种族的意思,是能持自性,能持它的性,

四大种不是眼所见色。

4、色蕴包含多少个法?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是什么?

答:色蕴包含内色(眼耳鼻舌身五根)和外色(色声香味触五境)还有无表色共11个色法

内色和外色的区别:有心识摄持的是内色,没有心识摄持的就是外色。

5、根以何为体?

根以净色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