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正明修法---请师兄们抽时间思维整理

1、如何理解修,修有几个步骤

2、加行如何修

3、请整理一个你自己修的仪轨

4、什么是三和合引导

5、试解释密护根门

1. 答:宗大师说:所谓修者,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比如佛像,心经、佛号)。不忘记所缘行相,把所缘的行相按住在心上。

修是于善所缘,令心安住,结合观察、专注,按数量决定,次第决定,按一定的仪轨,不断串习。不要自己随心所欲,随使改变。

修的步骤:加行、正行、结行三个。

2.答:正式修行(以道次第修定)的时候,一定要有修行的条件:

①洒扫住所,安置佛的身语意像(佛堂);②陈设(无谄诳)供品;③入座皈依(观皈依境,修皈依发心);4观资粮田或观圣像;⑤积集资粮,净除业障(普贤七支);⑥供曼茶,三事求加。

4. 答:正修时、下座后,整个道次第修法有"三合引导",三若缺一,则很难修起来。

①.于所缘行相,净修其心。即下座后应继续学习跟正修相关的内容。所缘以正知正念忆念。

②.护持戒律清净;即不善守戒,如无主之宝,人人得而取之矣。

③.广修积集资粮,勤忏障道罪垢;就象种子不能生芽。比如对佛像观想不起,就应该先供水、礼拜、再仔细看佛像。

5.答:精勒守护六根,让自己的心尽量向内。此处有五:

①.以何防护;遍护正念,即护根门用的是正念,而不是用手中遮眼睛、睹耳朵。于正念起常委行,即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要很清楚地确定自己的所缘。

②.何所防护;防护的是方根,让六根不要随境起烦恼。

③.从何防护;从六境防护。要从境界上防护即可爱境界(生贪),不可爱境界(生嗔)。

④.如何防护;把六根守住,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根不取相,不取随好。

⑤.防护为何;面对杂染何对境,要守护自己的心,令心住善性或住无记性。

1.如何理解修,修有几个步骤。答:是数数串习善所缘境,不忘失所修内涵叫修。三个,加行,正行,完结

2.加行如何修。答:我们修的加行法,有六个,是金洲大师的传承。第一个,灑扫处所,莊严安布身语意象,身指佛象,语就是经论,意指铃杵佛塔之类,表意的,摆在左边。这些是身语意所依止的东西。第二个,无谄狂,依正当而来的,那些供养的东西来源清净,不是偷盗诈骗等等不正当的供品,而正供养。 第三个,修行的时候,如果昏沉起来了,要对治这个昏沉盖,要经行之外,其他的贪嗔痴这些盖,结跏趺坐,修禅定。要么是经行,对治昏沉,没有昏沉,对治其他的盖,就是结跏趺坐。四,观资粮田。五,修习七支集资净障。六,加行六法。

 

3.请整理一个你自己修道仪轨。答:我晨修时的状况是,1.我的坐姿是双盘,坐好之后调身,2.作九节风,3数息观.4.安那安波哪,5.皈依发心,6.四无量心,7.发菩提心,8.观皈依境,观虚空之中有八大菩萨敬举硕大的狮子宝座,宝座上与我具恩得根本上师宗大师与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继续观想释迦牟尼佛身纯金色,具妙顶级,身披莊严三法衣红、黄、姜色三法衣,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9.释迦牟尼佛右手安触地印,左手持等持印,等持印盛满甘露,甘露放五彩之光,五彩之光又变成甘露雨融入到自他一切有情心相续之中,自他一切有情,一切恶业消除清净,一切善业增长,释迦牟尼佛心间放光,化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与广行派的传承祖师,安住在释迦牟尼佛的右手。佛放光化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右手持宝剑左手持梵经紩,与密续派的传承祖师安住在释迦牟尼佛的左手,放无量光加持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收皈依境。次观资粮田。我就这样一个次第,我也只能默念,观不出什么像。

4.什么事三和合引导。答:对一切功德根本是戒,要努力地守护,守护好自己所受的戒,比丘护守比丘戒,沙弥守护沙弥戒,总之就是要守护好自己所受的戒,要努力地去守护,不要犯戒。从这三方面,就是说,未修中间,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修法有关的经论,要经常去看,把它记住。第二个要集资净障。第三,守护别解脱戒。

修道时候,不断地去看有关的经论,数数意持。第二个是,要守护好别解脱戒。这三个叫,三合,三合就是在我们修的中间,用来引导我们修行的。叫三合引导。

5.试解释密护根门。答:从五个方面说,1.如何防护这个根门呢,就是把我们的根保护好,不要起烦恼,对善法要数数串习意念,熟练不忘失,这样防护正念。

2,何所防护,防护的是六根,令六根不随境起烦恼,

3.从何防护,从六种境界上防护,从可爱境生贪,从不可爱境生嗔,从这些境界防护它,不要起烦恼,这是从境防护。

四如何防护,之后守护根者,根境合,起六识后,六根对六个境,然后起六识。意识便於六可爱境六非可爱境,发生贪嗔,应当历历,从彼诸境护令不生。

五,防护为何者,从杂染守护其意,在那些烦恼中,守护意,但是意识,从眼耳鼻舌身说是自性分别,不会起烦恼的。但是意,第二刹哪起的同时的意识,它就要起烦恼,所以要守护这个意令住善性,或无记性,这个善性,就是善拾,无记性就是无记拾。

 1. 将自己的心安住在所缘的善境,不断的去串习。

步骤;选择所修的善缘,令心安住,再决定数量和次第,发起猛利的誓愿,不随意改变所修的内容,用正知止念去修。

2  1,洒扫住处,安布身语意像,2,无谄诳求诸供具,端正陈设,3结伽趺坐,归依发心,决定心与法结合,4,观资粮田,5,修七支积资净障,6供曼陀罗,求加持。

3.仪轨,修九节佛风,宝瓶气,结伽趺坐,数息21遍,观自己内心动机,观皈依境,念三皈依各108遍,发心皈依,四无量心,发菩提心,收皈依境,观资量田,修七支,供曼扎,依修道次第内容修习,收皈依境,回向。

4,三和引导指   坐上修的内容坐下要学习其相关资料,行持戒律,积资净障

 

1.a修: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将心安住在所缘的行相(佛像,善知识像,或某段经文)上。

 

于善所缘,令心安住,结合观察,专注,按数量,次第决定,按一定的仪轨,不断串习。

b步骤:加行,正行,结行

2,加行有6:①洒扫住处,庄严安布身语意像②陈设无谄诳供具③于安乐座以不放逸威仪而坐,令归依心与相续决定相合④明观所缘行相(资粮田)⑤积资净障(普贤七支)⑥供曼扎与祈请

 

3.晨起洗漱后,入佛堂,供水燃香,礼佛,上座(调身,调息,观皈依境,依次念四畈依各21遍,同时分别观想三宝放无量的光来消除自他的一切罪障,增长自他的福慧,寿命,及教证功德等……

4,三和合引导:①于所缘行相净修其心(座间也要看与正修所缘行相有关的内容),②律仪戒③积资忏罪。

 

5,密护根门①守护根者,根境合,起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后,意识于可爱及非爱境生贪嗔,应励力护令不生②以六根防护者,依于某境,生起烦恼,不能放纵诸根而止息;包括a,于六境,不取行相及随好,因妄念,烦恼炽盛,起罪恶心,应该防护而能止息b取行相者,应非理勿看,非理勿听,正为境界,或现在前,即作意行相,现前往观C取随好者,于六识起后,引起贪嗔痴之境,意识执持,或未现前,从他听闻,也起分别。

    答1:所言修者,谓于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不断地去串习思惟。

    修又分止修和观修二种。在修时先要决定次第,数量,不能随心所欲,随便更改,然后以正知正念去修习。如修依止善知识,修暇满等一科一科去思惟串习。

    答2:加行有六法:①净地设像②庄严供具③入座版依④观想圣像⑤积资忏净⑥三事求加

    答3:如早上师父带我们修乐道:先发亇殊胜的心为利有情愿成佛,在安乐座上做好调身调息使心静下来,然后随仪轨文入观,观皈依境修四皈依,修不共昄依发心,修四无量心,发殊胜心趣入修习道次第之引导,收皈依境。

     观资粮田供七支,曼茶,随文入观,诸佛欢喜,自身及众生都顺缘生起违缘消灭很开心,收资粮田。

     安橛启请顶上上师于自面前,由宗大师为我们讲各科内容,如依止善知识,修暇满等,完后收上师融入自己心间,念佛咒,回向下坐。

    答4:宗大师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叫“三合”:①所缘行相净修其心②守护好别解脱戒③积集资粮一亇是助道的胜缘,一个是消除违缘来引导修行。

      答5:密护根门——谓偏护正念及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初者谓于防护根门诸法,数数修习令不忘失。二者谓于正念常恆委重而修习之。也就是说管好六根于可爱境或非可爱境不起贪瞋,护令不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