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文殊口授学习总结

《文殊口授》这本书从2023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开课至2023年5月10日圆满结束,耗时三个月,感恩师父不辞辛劳地教授,感恩师兄们的陪伴与鼓励,随喜大家的学修,也随喜自己第一次跟着大家圆满完成了一本书的学习。

很多师兄都说,如果没有《广论》或者《略论》的基础,学习《文殊口授》相对比较难跟上节奏,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我没有完整地学习过《广论》和《略论》,基础很差,以至于每次回答问题都感觉特别地吃力,然而就这样基础的我还带着一个5组,真心地说,我的资历不够,但是师父鼓励地说,组长的职责并不是要组长一个人侃侃而谈,而是要把大家组织在一家学习。基于此,为了不辜负师父的托付,只能硬着头皮带。

做组长和做组员责任感完全不一样,做组员可以选择性偷懒,浅浅地想一想思考题就算通过。但是组长不行,上课必须认真听、做笔记,答题除了反复听录音,还要翻阅各种资料,如《广论》、《略论》、《掌中解脱》等等,每次几乎都要花1-1.5小时去完成所有的思考题。因为做组长无法像我做组员那样随便应付一下,每一道题自己必须认真地思惟,再去组织大家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局面”(判断大家的回答是否正确)。

所以就是基于这样一份责任,倒逼自己去学习、去成长、去承担、去关爱。慢慢的就养成了固定学习的习惯。

成熟自相续修学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

然,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之生处,即是修持精进。

若想生起精进之心,要先思惟“发起精进的利益“及”不发精进的过患“。

利益一:《经庄严论》说:在所有的善法资粮当中,精进最为殊胜,因为依着精进就能获得殊胜的善法功德;此外,修行者能在今生安住于禅定等殊胜的安乐中;还能获得世间、出世间的众多成就。以世间的角度而言,透由精进,能随心所欲地获得世间的善妙资财;若从三士道的角度分析:精进能使修行者远离十种恶行,获得清净的律仪(下士道);还能使修行者勤修空性,断坏聚见,获得解脱(中士道);更能策发修行者修菩萨行,成就殊胜的圆满菩提(上士道)。

利益二:《摄波罗蜜多论》亦云:“若具无厌大精进,不得不成悉皆无。”又云:“非人皆喜饶益彼,亦能得诸三摩地,昼夜诸时令有果,功德资粮无劣少,获得诸义过人法,增长犹如青莲花。”若能发起精进、不厌行善,没有什么果位是得不到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精进的人恒常修善,所以早晚都不会虚度光阴;此外,透由不断地闻、思、修,教、证功德也会持续增长,还能获得一般人得不到的殊胜功德。

过患:《海慧请问经》云:“诸懈怠者,远离菩提,、最极遥远;诸懈怠者,无有布施直到无慧;诸懈怠者无能利他。”《念住经》中亦云:“诸烦恼根本,唯独是懈怠,谁有一懈怠,彼无一切法。”

思维了“发起精进的利益“、”不发精进的过患“后就需要正式发起精进,然而发起精进会有顺缘也有违缘,针对违缘就要想办法对治。

顺缘:信解力——修习业果,于作取舍心生欲乐;坚固力——未观察时不应草率而行,观已趣入应至究竟;欢喜力——犹如孩童玩乐无有中断、满足,发起精进;暂息力——若发精进而至身心疲劳,须暂休息,息已即刻发起精进。

违缘一:虽见能修善法,然不趣入;

对治一:思维“死殁无常”、“三恶趣苦”及“暇满难得”,不修正法,而把时间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不仅流费今生的生命,还会因为今天所造的众多恶业,使得来生必须承受各种痛苦,以此来减轻我们对现世安乐的贪着。

违缘二:怯弱,怀疑自己无法成佛;怀疑自己无法行无量布施;怀疑自己无法承受不断投生轮回的痛苦。

对治二:世尊曾亲口告诉弟子,不仅他能成就佛果,应连蚊子、昆虫,甚至连毁谤正法的人,由于他们都有佛性,所以最终也能成佛,因此我应该此思惟;修行最初可以从自己的能力范围开始做,通过不断地练习,在各方面的条件具备之后,届时布施身体就像给他人蔬果等物一样,不会有任何的困难;由于菩萨已断恶行,所以身体不须遭受痛苦的折磨。

修精进时,具足六度而行持者,自身住于精进,后能安置他人于此,是精进之布施;余者如前。

由灭违缘及依顺缘,能令身心轻快,犹如风吹木棉花絮,于飘拂中发起精进。

修行是一条漫漫长路,假如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时刻保持正知正念、扫除一切违缘障碍并发起勇猛精进,成佛之梦定成实现。

 

再次感恩师父的教授、感恩各位学长、师兄的鼓励和陪伴。

 

Lisa-慧慈

2023年5月15日星期一

 

 

 

 

 

已上传的文件:
  • 您必须登录才有权限上传。

    首先感恩师父!也随喜师兄们的精彩分享!《文殊口授》一书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浓缩,其内涵从前行、正行和结行三大块来讲。

    前行文里从皈依发心自身由业烦恼增上,沉入无边轮回大苦海,众苦逼恼,彼如宿敌前来杀我之怖畏;深信能救此怖畏者唯有三宝,继而观想非仅自身,一切有情亦受众苦逼迫,若能从中解脱岂不善哉?我虽无能,然若依靠三宝,则定会有,及口念诵:我与等虚空际一切有情,从于今日及至证得菩提藏,皈依具德上师正士!皈依圆满大觉佛世尊!皈依正法!皈依圣僧!念三遍祈求诸尊加持我心相续,三士道之次第于心相续中速急生起。

  然后从依止善知识,如巜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当然自己也要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要把这个暇满身白白浪费掉,虽遇佛法,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者多,虽具闻思修三慧,仅为成办现前生计,因此忆念可修法之暇满之身今似已获得,应思惟“当如何获取心要”?应如贪者如获稀世珍宝之心,乃至未现起觉受前而作修习。

   然这暇满身虽已得又极易失,死殁无常谁也逃不掉,如《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那我们应从三根本,九因相,三决断门中去思惟,而不是得过且过坐等干死,身边的所有财富,名誉,地位,亲人乃至于自身一堆骨肉都一无可带,随至而去唯法是一可依。当一口气接不上时就要去下世,下世又分人,天和三恶趣,这个也不是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是由自己所造的业来决定的,口授又把地狱,饿鬼,旁生之苦逐一介绍,让我更懂得佛的密意让,让我们好好去修行,断十恶修十善及皈依等道,后世得生善趣,这样虽能暂时无须领受恶趣之苦,然如《入行论》云:虽数至善趣,频享众欢乐,死已堕恶趣,久历难忍苦。因为烦恼没有断,它遇了缘又会推动造业,这个不善的业将来又牵引到恶趣去,所以这个善趣不是真正的安乐处,我们应当要发超出三有的心,把三有的苦性,不净相观出来产生厌离,然后出离三界才是永远一的安乐。

   那么发了这个心,怎么去希求解脱呢?弟一从苦集门中去思惟。第二从十二缘起去思惟。

    首先要了解苦集灭道四谛,苦是果,集是因;灭是果,道是因;而佛先告诉我们苦谛能让我们认清苦的苦性,世间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安乐处,这是颠倒虚妄的,苦又分八苦,六苦和三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无定过患,无饱足过患,数数捨身,数数结生,数数高下和无伴过患。再加坏苦,苦苦和行苦这是总苦。还有别苦,造成这么多苦的原因就是集谛,也就悬烦恼和业。这个讨厌的烦恼一生它会把我们的心变得不寂静,心不静了那个身也跟着不寂静,以至于变得散乱,颠倒,掉举,昏沉,放逸,无耻等六种共相,还有十种别相:贪,瞋,慢,无明,疑,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邪见。这个烦恼生起来它的过患可多了:①令心杂染倒取所缘②坚固随眠同类烦恼令不间断③于自于他于俱损害④于先于后于俱生罪,领受苦忧感生等苦⑤远离涅槃,退失善法,哀损受用⑥赴大众中怯惧无乐及无无畏⑦一切方所恶名流布,大师,护法,圣者呵责⑧临终忧悔死堕恶趣,不能获得自己义利。我们知道了它的坏处有那么多就要想办法跟它斗,干万不能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这就对了。

   然后就是业了,业分思业(意业)和思已业(身业和语业)。意业又分善业,不差业和无记业,无记业一般不感果;善业又分有漏和无漏,有漏是我们凡夫所造带烦恼的;无漏是修道才有,烦恼不随增的。还有欲界的善业叫福业,色界,无色界的善业叫不动业。这么多的业它是怎么造的呢?见道以上的圣者他们是没有不善业的,只有善业要么是发生造出来,要么原先是有的增长起来二种。预流最多七番生死,一来呢欲界再来一次也不来了,而我们凡夫由于无明所造的业都是流转生死,现在已知道生死过患,要厌离一切三有这样子去修的话,就可以运离生死,接近涅槃了。

   还有就是从十二缘起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①支分差别②支分略攝③几世圆满④此等攝义。

   支分差别和支分略攝也就是能引到所引,由无明,行所感得的识,再从识变成名色,六处,触,受,好比把种子播在土里还没有发芽。能生到所生经过爱,取,有到生,老死就象前面的种子在土里经过水,阳光,肥料等滋润长出苗芽,枝叶,花果,最后结果一样。而龙树菩萨又把它归纳为:初八九烦恼,二及十为业,余七是苦。也就是初是无明,八九是爱,取这三个是烦恼;二是行,十是有这是业;余七是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这是苦也是果,这十二因缘的道理让我懂得了自己一直漂流在生死里边受苦,而要了生死就必须要把烦恼断掉才能从流转生死的苦海里救出来。

   我们如实地了知生死的体相,就能够产生猛利的厌离心,好比呆在火宅里边要逃出来的心一样,从而去希求解脱。趁现在得到暇满之身去努力,那么在家与出家相比是出家修行比较好,在家的不管是穷的,富的,做官的还是经商的都有不足之处,只有出家了才不会贪着享受,灭掉我执,以清净心去修学戒定慧来对治烦恼,因为我们凡夫的心很散乱,要使他不散乱,必须用戒来束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把他限制了就不乱了。那么散乱不打了心还没定下来,要使心定的话,就是心学或三摩地;再用智慧断烦恼得解脱,那么我们所得的果就是不毁戒感得人天善趣果;修心学定感得的果是升到上界一一色界无色界的善趣;慧学断烦恼开始是增上生,最后是决定胜出轮回成佛!

   再次感恩师父!感恩学长!随喜大家的精进修学!讲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法王宗喀巴 圣教日兴隆 违缘俱消灭 顺缘悉增长  自他三世善  回向二资粮 无垢亦无染  法炬常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