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3、恼烦恼是如何生起的?会引发什么心理疾病?如何对治?

恼:谓发暴恶言尤蛆为性。因忿或恨,瞋心到达一定程度,暴恶言恶心别人,

会引发心理疾病:双向情感障碍、暴躁

如何对治:1、修忏悔法、2、修慈悲心

 

恼烦恼是发暴恶言,尤蛆为性。因为过去有忿恨的心在里边,现在碰到一些因缘,就要去损害人家的心。

会引发躁狂症、自闭症、双相情感障碍

如何对治:思维恼的过患、祈请佛菩萨的加持、观对方身上的优点、冷静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对他生起恼心并写下来

由忿恨为先,发展到第三阶段,内心没有一点寂静相,心里一直不舒服,心逐渐变得狠毒,言语动作变得粗鄙,吵架很凶的状态。再发展下去就会生害心了。恼恨的人心会变得残酷。

对治之方,是宽恕他人,修慈悲之心。

恼烦恼:他人对自己做了不如理的事或说些不如理的话,自己觉得特别的生气。就大发脾气。这样次数多了就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如何对治:别人对自己做了些不如理的事情,他是被烦恼所覆。损伤他人是凡夫的自性,恶有情如虚空,随他去吧。

恼的生起,忿恨为先,追触暴热,狠戾为性。

引发心理疾病,暴躁,伤害有情,障智。

对治:修换位思考,修无常想,发露忏悔。

答:恼:语言暴力,所说的话令人听了轧心、不愉悦,可以恼羞成怒产生很不舒服的言语。

会引发心理疾病:伤害有情

对治:多讲些爱语,赞叹他人心生欢喜愉悦。

如何生起:因为过去有忿恨的心在里边,现在碰到一些因缘,要去损害人家的心。 起热恼、出恶言、让对方难受。

会引发的心理疾病: 骂人家心理不舒服,自己也不舒服,心理不安稳。狂燥症

对治方法: 修忍辱、慈悲心、平等心、四无量心

答:恼忿恨為先;

心起損害;

对治:从理解开始;

调整自心,降服自己;扩大自己的心量,以宽容的心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以修忍辱之心面对;

 

尤蛆为性:尤蛆:指陵犯;陵犯又指冒犯、侵犯;忿恨为先,脾性暴烈,凶狠,心起损害,嗔一分为体。

故意往对方身上吐口水,用恶毒的语言咒骂对方,恶言令人难受,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生气,对方要是不生气,他自己就会生气。

引发心理疾病:忧愁苦恼不安

修四无量心、业果、忏悔对治

瑜伽八卷六页云:能引衰损,故名为恼。

二解 瑜伽十一卷十三页云:恼者:谓由此因,若事变坏;便生愁叹忧苦恼故。

三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能令愁叹忧苦恼故;说名为恼。

四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恼者;谓所得变坏故。

五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恼者:谓于过犯、若他谏诲,便发麁言,心暴不忍,为体。能障善友为业。乃至增长恼为业。

六解 成唯识论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为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佷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业。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佷戾,多发嚣暴凶鄙麁言,蛆螫他故。此亦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恼相用故。

七解 杂集论一卷十六页云:恼者:忿恨居先,瞋之一分,心戾为体;高暴麁言所依为业。生起非福为业;不安隐住为业。高暴麁言者:谓语现凶踈,切人心腑。

八解 杂集论七卷五页云:恼有三种。谓贪瞋痴。由依止贪瞋痴故;随彼彼处、爱乐耽着;彼若变坏,便增愁叹种种忧苦热恼所触。故名为恼。由于色等诸可乐事,深爱着已;彼若变坏;是诸有情、便为种种愁叹等苦所恼乱故。

九解 五蕴论四页云:云何为恼?谓发暴恶言,尤蛆为性。

十解 广五蕴论十页云:云何恼?谓发暴恶言,陵犯为性。忿恨为先,心起损害。暴恶言者:谓切害麁犷,能与忧苦不安隐住所依为业。又能发生非福为业。起恶名称为业。

十一解 俱舍论二十一卷五页云:恼、谓坚执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谏悔。

十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七页云:云何恼?谓有一类、于僧等中,因法非法而兴鬥讼。诸苾刍等、为和息故;劝谏教诲,而固不受。此不受劝谏性、不受教诲性、极执性、极取性、左取性、不右取性、难劝舍性、拙应对性、师子执性、心蛆螫性、心佷戾性、总名为恼。

十三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十四页云:恼、谓坚执诸有罪事;由此不受如理谏诲。

十四解 品类足论三卷二页云:恼云何?谓心佷悷、已正当恼;是名为恼。

十五解 界身足论上三页云:恼云何?谓心愤恼、坚执、尤蛆、心俍戾性,是名恼。

恼:先是有过去的忿 恨心,碰到因缘 ,生起损害他人的心.

对治:修瑕满难得、修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