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思考题十一

1.以何方式“通达一圣教无违”?

2.如何判断哪些道是主体?哪些道是支分?

1.以何方式“通达一圣教无违”?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的方式:

佛所说的一切经论皆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又彼随其所应,有部分为道之主体、有部分为道之支分。

就像我们坐在这里,身体最重要的主体就是坐姿;我们走路的时候,最重要的主体是步态,两条腿逐次前移最重要,坐在这里腿不起作用,走路要用到腿;我们写字的时候,手是最重要的。所谓的主体和支分之关系,有类于此。

2.如何判断哪些道是主体?哪些道是支分?

在修行的不同阶段主体及支分不同。例如,初入佛门皈依为要,必须修皈依;若是学佛时间稍久,可能最主要的就是菩提心、出离心这些内容,把自己对佛教的信心增强;学的时间比较长,想解脱了,那这些宗派思想都要知道,什么是中观,什么是空性,那是不是皈依就没有了呢?皈依还是有的,只是不将其作为主要部分。所以,对修行人而言,佛法的内容,有的部分有时是主体,有时是支分,根据人的修持次第而有所不同。

1.以何方式“通达一圣教无违”?

答:佛所说的一切圣言皆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又彼随其所应,有部分为道之主体、有部分为道之支分。诸菩萨众所欲求事,乃是成办世间义利;又此须摄三种种性之所化机,故须修学彼等之道,因知三乘道者,即是成办菩萨所欲求事之妙方便,此为至尊慈氏所说。

2.如何判断哪些道是主体?哪些道是支分?

答:以《菩提道次第》来说:上士道的慈心、悲心及菩提心是道的主体,中士道的四谛十六行相和下士道的念死无常等则是道的支分。

对修行阶段来说,有的部分有时是主体,有时是支分,根据修持次第而有所不同,比如初入佛门以修皈依为主要;若是学佛时间稍久,就以修菩提心、出离心,令信心增强为主要;学的时间比较长,就要知道宗派思想,学习中观,空性等为主。

1.以何方式“通达一圣教无违”?

答:第一:需要广学多闻,才不会有法知障,才能明白佛所说的法是应机施教,佛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器,说不同的教法,所以说一切圣教无违,都能把众生引导走向成佛之道。

第二:通过学习《菩提道次第》就能明白一切圣教无违。

2.如何判断哪些道是主体?哪些道是支分?

答:以大小乘来说,成佛的大乘法门菩提心、空正见是主体,小乘的皈依、业果、出离心是支分;

又以《菩提道次第》来说,上士道是主体,中、下士道是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