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思考题二三

1、于结行时应如何做?

2、修行的时间和方式有哪些?

3、座间主要要做的事是哪些?

4、修止观的因有哪几个方面内容?

1、于结行时应如何做?

于结行时应该透由《普贤行愿品》和《净愿七十颂》等愿文,  以勇猛的心将所累积的善业回向现前、究竟的希愿处。

2、修行的时间和方式有哪些?

修行的时间应该分为黎明、上午、下午、初 夜四个阶段。

修行的方式:对初学者来说, 如果一开始在座上修行的时间过长, 就容易被沉没、掉举影响, 也会容易感到疲倦, 所以应该将时间缩短、次数增多。假设一座的时间为一小时, 刚开始应该将时间分段,  比方五分钟就休息一下, 慢慢练习, 等熟悉后再将时间延长, 直到一个小时或是更久

3、座间主要要做的事是哪些?

在座间时虽然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例如礼拜、绕佛或诵经等, 但最主要的是要将座上修行的感受保持下去, 不要散失 ; 若在座间不依正念、正知让心缘着所修的法, 放任自己的行为, 那么座上所修的效果就无法延续, 之后再修时又要从头开始, 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 在座间应该阅读与所修的法有关的经论, 反复思维其中的内涵, 努力集资、净罪, 尤其应该善加守护所受的戒律。

4、修止观的因有哪几个方面内容?

修止观的因有4方面内容:

一、守护根门。在面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 透由眼、耳、鼻、 舌、身、意六根, 生起眼识等六识后, 意识就会对悦意的六境生起贪念、对不悦意的六境生起嗔恙。因此, 平时不应放任自己的行为, 要尽可能地避免接触容易让自己生起贪、嗔的对境。

二、正知而行。《入行论》说 : 所谓的“正知”, 就是反复观察自己的身、 语、意三门当下的状态。做任何一件事情时, 必须检查自己当下的行为如不如法,如法的才可以做 ; 如果是不如法的,就应该避免。

三、饮食知量。量应多寡适中,  以不会障碍我们行善为原则。量的多寡 : 如果将胃分成三等分, 其中三分之一是食物、三分之一是液体 (水、汤、茶)、三分之一则是空的 ; 如果吃得太饱而使得胃没有空间, 气就无法流动,气不流动,食物就会难以消化。

四、于不睡时勤修瑜伽, 于睡眠时应如何行。在白天和夜晚的初后二分——将夜间分成三等分的前后两个时段——精勤修善 ; 在入睡前, 也要心缘善法, 生起正念, 别白白浪费睡眠的时间。在白天和夜晚的初后二分, 应该在座上及座间努力修学正法, 并且在修行时设法去除五盖 : 一掉举跟追悔、二损害心、三昏睡、 四贪欲、五怀疑。在中夜(大约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 入睡, 让身体休息。睡觉的姿势, 应该如同世尊在示寂时的卧姿, 右胁侧卧, 左脚放在右脚 上,如同狮子卧睡。睡眠是属于五十一心所当中的“不定心所”(又称随转心所), 它的本质会随着动机而改变, 如果是以善的动机入睡, 睡眠也会成为善法 ; 若以恶的动机入睡, 则会成为恶法 ; 无记(不善不恶) 也是如此。因此,  白天所修的善行中, 哪一种的力量较大, 或串习的次数较多, 应该在入睡前, 依着“正念”让心继续缘在那善法上, 这样在入睡时也能修善, 效果等同未睡 ; 在此同时, 依着“正知”, 如果发现心中生起某种烦恼, 就该马上断除, 不应视而不见 ; 并在睡前作意“起想”: 我应该在几时起床,起不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