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思考题九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4.说明此法具备的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答:一、生于圆满种姓;二、其身获得功德、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答:无有间断

阿底峡尊者于公元1041年阿底峡尊者抵达西藏阿里,开启了藏传佛教后弘期传法里程。公元1054年(藏历9月18日)阿底峡尊者在拉萨以西的聂唐圆寂,时年72岁。

阿底峡尊者在阿里古格王室成员的大力支持下,长期住在托林寺,讲经传法,著书立说,理定学修次第,历时3年。由于他的佛学知识渊博、密宗证悟高深,宗教仪轨娴熟,赢得当地佛教徒的敬仰、信任和拥戴,声望很快传遍整个藏区。后来他被邀请到西藏中部地区传法,总共在西藏巡锡弘法达13年之久。

阿底峡在藏期间,翻译和著述了大量有关佛教显密宗方面的经论,其中《菩提道炬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奠定噶当派教法基础的经典论著。阿底峡尊者还倾注极大的精力为藏区众多寺院、佛塔、佛像举行开光安住仪式,同时广收徒弟,为他们灌顶和传授佛教显密教法,培养了大批佛教弟子。其中有四大著名弟子,即:纳措•催成杰瓦、库敦•尊智雍仲、俄•勒贝喜饶和仲敦巴•杰威迥奈。尤其是仲敦巴•杰威迥奈继承阿底峡传授的全部显密教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藏传佛教噶当派教法体系,对其他藏传佛教宗派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尊者从出家一路参拜了众多上师,其中在阿嚩都帝巴处修行,学中观,获得月称一派的中观见,二十一岁时,学完了内外四共明处,完全掌握了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和医方明的一切要义。此时的阿底峡尊者已经佛学造诣精深,特别是在与外道辩论方面颇有建树。

二十九岁时,在金刚座末底寺皈依戒护论师出家,师从论师学习论藏。三十岁时,已遍学四部教典,通达各派持戒行法。久住毗讫罗摩尸罗寺,依止那罗巴学修密法。

后经航海十三个月之久拜见金洲大师系统接受了大乘佛教的一切法门。特别着重学习了《现观庄严》、《集菩萨学论》和《入菩萨行论》等佛学经典教义和传承。阿底峡尊者不但精通佛教学术,对于当时的其他学派,如正理派、数论派、胜论派、瑜伽派的根本经典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学习。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答:“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是指《菩提道次第略论》。

4.说明此法具备的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答:说明此法具备:内容圆满、容易行持、胜出余轨的三种特点;

四种殊胜: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二、一切经典现为教授之殊胜;三、易于获得圣者意趣之殊胜;四、极大恶行自行消灭之殊胜。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精通五明、造论的主要内容传承没有间断、亲见本尊获得开许。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没有间断。

因为阿底峡尊者更是亲自见到喜金刚(密法的本尊)、观音菩萨、度母等诸佛菩萨,并获得造论的开许。

阿底峡尊者得到的传承中主要分为“小乘”和“大乘”两种,其中大乘分为“显教”和“密教”两种。

显教中可分为“见传承”和“行传承”两种;“行传承”中又有弥勒菩萨所传的广行派传承,以及文殊菩萨所传的伟大行派传承。因此,显教中共有三种传承。

密乘中也有五派传承:一切密续传承、密集金刚传承、母续传承、事行瑜伽部传承,以及大威德金刚传承;又有宗派传承、加持传承、种种教授传承等众多传承。

尊者依止的众多上师中,有十二位是已获得殊胜成就的上师。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法”指的是道次第的教授其依据是阿底峡尊者所造的《道炬论》。

4.说明此法具备的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此法具备的三种特点是:

(1)内容圆满(完整统摄显密二者的要点);

(2)容易行持(以调心的次第为主);

(3)胜出余轨(包含精通二大车轨的二师教授)。

此法具备的四种殊胜是:

(1)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介绍“圣教”、通达一切圣教无违的方式、若不如此承许便以教理显其相违、一切圣教不相违的原因、释疑);

(2)一切经典现为教授之殊胜(理解方式正确与否的差别、一切经典现为教授的方式、说明“观修”是使一切经典现为教授的方法);

(3)易于获得胜者意趣之殊胜(初学者若无上师的口诀无法顺利获得佛陀的意趣、透由上师的口诀便能顺利获得);

(4)极大恶行自行消灭之殊胜(说明“谤法”是最大的恶行、了解前面两种殊胜则此恶行自然消失、这种定解要从《法华经》等得知)。

觉珍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答:一.氏族圆满。二.本生所得功德。三.于佛教中所作之事业。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答:阿底峡尊者的传承确实显示出无有间断的情形,这可以从他与学生仲敦巴之间的关系和传承中明显看出。仲敦巴是阿底峡真尊者的大弟子尊他在阿底峡尊者座下学习五年,之后继续在西藏传播阿底峡的教法,成为西藏觉囊派的重要人物。仲敦巴本人也有许多弟子,他的传承继续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佛教大师和学者。此外阿底峡尊者的教法传承不仅限于藏地,还影响了印度和其他的国家,显示了其教法的广泛传播和持久的影响力。这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传承,进一步证明了阿底峡尊者传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综上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不仅通过仲敦巴等直接弟子延续,而且通过其教法的广泛传播和深远的影响力,使得这一传承持续发展至今。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菩提道次第略论》。
4.说明此法具备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答:一.内容圆满。二.易于行持。三.胜出余轨。
四种殊胜: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二.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四.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造论阐明能仁意趣,需有三种圆满之因:

一、精通所知五种明处。

二、具有口诀。谓修其义扼要教授,从正等觉传至善士,中无间断。

三、亲见本尊,获得说正法之开许。此中,任具其一皆能造论,然具三者最为圆满。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师传承中,有「共乘」及「大乘」二种传承;后者分为「波罗蜜多乘」及「密乘」二种。波罗蜜多乘中又有「见传承」及「行传承」二种;行传承中又有从慈氏及妙音菩萨所传,共三种传承。于密乘中亦有五派传承;又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种种教授传承等众多传承。

如《八十赞》云:「恒常所依师,为寂静  金洲、觉贤 吉祥智,诸得成就者;又特从龙树,相继所传来,深广诸教授,尊者悉具足。」众许流传有十二位得成就之上师,余者尚多。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

 

4.说明此法具备的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此法具备内容圆满、容易行持、胜出余轨三种特点

四种殊胜:

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

二、一切经典现为教授之殊胜

三、易于获得胜者意趣之殊胜

四、极大恶行自行消灭之殊胜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答:“一、精通所知五种明处。二、具有口诀。谓修其义扼要教授,从正等觉传至善士,中无间断。三、亲见本尊,获得说正法之开许。此中,任具其一皆能造论,然具三者最为圆满。”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答:尊者得到的传承有共乘(小乘)和大乘两种;其中大乘分为“波罗蜜多乘”(显教)和密乘两种。显教又分见传承和行传承;行传承里又有慈尊弥勒菩萨传的广行派传承,和智慧尊文殊菩萨传的伟大行派传承。密乘共有五派传承,一切密续传承、密集金刚传承、母续传承、事行瑜伽部传承、大威德金刚传承;还有宗派传承、加持传承、种种的教授传承等。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答:“法者,此教授中基论乃《菩提道炬论》。”

 

4.说明此法具备的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答:三种特点:

一、内容所诠圆满,总摄显密二者要义;

二、以调心次第为主,易于行持;

三、以善巧精通二大车轨(龙树和无著菩萨)的二师(甚深道次:小明鹃论师和广行道次:金洲大师)教授为庄严,胜出余轨。

四种殊胜:

乙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

乙二、一切经典现为教授之殊胜;

乙三、易于获得胜者意趣之殊胜;

乙四、极大恶行自行消灭之殊胜。

1.简述造论的三圆满因分别是哪三个?

作者圆满 法圆满 意乐圆满

2.简述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无有间断的情形。

一是体系化修学次第:从理论到实修皆有明确的路径,适合不同根器。二是制度保障:寺院教育与师徒制确保代际传承。三是灵活性与包容性:在保持核心教义如菩提心、空性见不变的前提下,吸收各派优点,适应时代需求。

3.“开示法之殊胜”中“法”指的是什么?

指《菩提道炬论》,完整的阐述了从凡夫到成佛的路径

4.说明此法具备的哪三种特点?哪四种殊胜?

三个特点:以能总摄显密要义,所说圆满;以能调心为次第故,易得受持;以能善巧性相两宗、严饰二师教授故,胜余轨式。

四殊胜: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显示一切经皆为教授之殊胜;易得佛密意之殊胜;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