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七
引用于 觉道 在 2025年4月8日, 上午11:21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因为“戒学”是定学与慧学等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必须先具备戒学。若有戒学,就能轻而易举地生起其他功德;假使没有戒学做为基础,纵使花再多的时间,也无法生气其他功德。尤其是出家法师,拥有珍贵的戒体,更应该认真持戒,这么做对佛法和众生的利益才是最大的。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愿心即菩提心,菩提心特别强调“以慈悲为根本”,因为菩提心必须依赖慈悲心才能生气,如果想要生起慈悲心,就必须修学“七因果教授”和“自他相换教授”;假使不知如何修慈悲心,就不可能发起菩提心。当阿底峡尊者发起愿心后,进而发起行心、受菩萨戒,承许修学伟大的菩萨行,并以善妙行仪学习菩萨戒中所有的学处,所作所为都不违越菩萨戒的内涵。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别解脱戒的仪轨如理地进行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菩萨戒的仪轨如理地进行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密乘戒的仪轨如理地进行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因为“戒学”是定学与慧学等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必须先具备戒学。若有戒学,就能轻而易举地生起其他功德;假使没有戒学做为基础,纵使花再多的时间,也无法生气其他功德。尤其是出家法师,拥有珍贵的戒体,更应该认真持戒,这么做对佛法和众生的利益才是最大的。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愿心即菩提心,菩提心特别强调“以慈悲为根本”,因为菩提心必须依赖慈悲心才能生气,如果想要生起慈悲心,就必须修学“七因果教授”和“自他相换教授”;假使不知如何修慈悲心,就不可能发起菩提心。当阿底峡尊者发起愿心后,进而发起行心、受菩萨戒,承许修学伟大的菩萨行,并以善妙行仪学习菩萨戒中所有的学处,所作所为都不违越菩萨戒的内涵。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别解脱戒的仪轨如理地进行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菩萨戒的仪轨如理地进行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密乘戒的仪轨如理地进行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引用于 雪蘭 在 2025年4月8日, 下午4:45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答:因为这里面是需要次第的,由戒得定,由定得慧,然后再由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能生起证功德。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由愿菩提心引发行菩提心。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答:应找个出家师父在他面前合掌下跪,发露忏悔,后不复造。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答: 如果不小心破了菩萨戒中的轻戒,可以在一位或三位僧人前或者与自己戒律相同的人面前陈述自己的过失,这种方式称为对首忏悔。
如果你犯了重戒,即破了根本戒,那么你需要采取取相忏悔的方式。这通常涉及到礼拜八十八佛忏悔文或者千佛忏悔文,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见到好相,如见光、见华、佛菩萨来摩顶等,以此表示忏悔清净。此外,你也可以在法师面前求忏悔,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见到好相。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答:因为这里面是需要次第的,由戒得定,由定得慧,然后再由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能生起证功德。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由愿菩提心引发行菩提心。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答:应找个出家师父在他面前合掌下跪,发露忏悔,后不复造。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答: 如果不小心破了菩萨戒中的轻戒,可以在一位或三位僧人前或者与自己戒律相同的人面前陈述自己的过失,这种方式称为对首忏悔。
如果你犯了重戒,即破了根本戒,那么你需要采取取相忏悔的方式。这通常涉及到礼拜八十八佛忏悔文或者千佛忏悔文,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见到好相,如见光、见华、佛菩萨来摩顶等,以此表示忏悔清净。此外,你也可以在法师面前求忏悔,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见到好相。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引用于 FS慧宏 在 2025年4月9日, 下午12:141:因为由戒功德升起定功德,再由定功德升起慧功德,有次第的修学才能速速获得证功德
2:菩提心有:愿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行菩提心。菩提心是以慈悲为根本。菩提心必须依慈悲心才能升起,升起慈悲心必须依弥勒菩萨的“七因果教授”和文殊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授”
3::应找个出家师父在他面前合掌下跪,发露忏悔,后不复造。如果短时间内不方便见到师父,就在佛堂佛面前忏悔。
4:在最短时间内如理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尊者说“死亡没有定期”所以阿底峡尊者随身带着佛塔、违犯了哪怕是微小的罪,立即请出佛塔诚心忏悔
5在最短时间内诚心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1:因为由戒功德升起定功德,再由定功德升起慧功德,有次第的修学才能速速获得证功德
2:菩提心有:愿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行菩提心。菩提心是以慈悲为根本。菩提心必须依慈悲心才能升起,升起慈悲心必须依弥勒菩萨的“七因果教授”和文殊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授”
3::应找个出家师父在他面前合掌下跪,发露忏悔,后不复造。如果短时间内不方便见到师父,就在佛堂佛面前忏悔。
4:在最短时间内如理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尊者说“死亡没有定期”所以阿底峡尊者随身带着佛塔、违犯了哪怕是微小的罪,立即请出佛塔诚心忏悔
5在最短时间内诚心忏悔,使戒体恢复清净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5年4月9日, 下午6:02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答:没有戒为基础,定、慧学等一切功德都没有办法生起来。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答:菩提心的修法先有愿菩提心再到行菩提心,要发誓愿,由愿菩提心转成行菩提心,愿心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行心是:要受菩萨律仪。在受菩萨戒时要发愿,为成佛要学六度四摄。共同之处都是为利有情愿成佛,差别是行心是有行持。行菩提心是自利修六度,利他修四摄。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诚心忏悔,在佛前或佛塔前念仪轨(三十五佛忏悔文或是金刚萨埵百字明等),或是师父面前,同戒同修前,念“大德师父(师兄)一心念我,我某某犯某戒多少次,今向大德发露忏悔,后不再做。”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依菩萨戒仪轨诚心忏悔。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依密乘戒仪轨诚心忏悔。
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答:没有戒为基础,定、慧学等一切功德都没有办法生起来。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答:菩提心的修法先有愿菩提心再到行菩提心,要发誓愿,由愿菩提心转成行菩提心,愿心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行心是:要受菩萨律仪。在受菩萨戒时要发愿,为成佛要学六度四摄。共同之处都是为利有情愿成佛,差别是行心是有行持。行菩提心是自利修六度,利他修四摄。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诚心忏悔,在佛前或佛塔前念仪轨(三十五佛忏悔文或是金刚萨埵百字明等),或是师父面前,同戒同修前,念“大德师父(师兄)一心念我,我某某犯某戒多少次,今向大德发露忏悔,后不再做。”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依菩萨戒仪轨诚心忏悔。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依密乘戒仪轨诚心忏悔。
引用于 觉明 在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1:25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没有戒就不会有定,没有定就不会有慧,所以就得先说戒功德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愿心就是愿力,愿菩提,行心就是行菩提,愿力需要行持落地,比如六度四摄就是行菩提。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需要四力忏悔,及在僧团、上师、同修面前忏悔,更注重形式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需要四力忏悔,及僧团、上师、同修面前忏悔,更注重心的改变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上师加持、本尊修法、空性见地、猛力忏悔四者相结合
1.为什么证功德当中先要说明戒学的功德?
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没有戒就不会有定,没有定就不会有慧,所以就得先说戒功德
2.略论中讲阿底峡尊者具有菩萨律仪里说“以此愿心引发行心”是什么意思?
愿心就是愿力,愿菩提,行心就是行菩提,愿力需要行持落地,比如六度四摄就是行菩提。
3.违犯别解脱律仪如何还净?
需要四力忏悔,及在僧团、上师、同修面前忏悔,更注重形式
4.违犯菩萨律仪如何还净?
需要四力忏悔,及僧团、上师、同修面前忏悔,更注重心的改变
5.违犯密乘律仪如何还净?
上师加持、本尊修法、空性见地、猛力忏悔四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