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十二、课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1.  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即一个东西,是不能分割没有间隔的一个整体。一与一没有大小之分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五个

  1. 没有走路时,从这边走到另一边的情况。一脚落到起始点,同时就应该也到终点了,不用走。因为是一
  2. 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没有到达了或者没到达的情况。到了这边,就应该也到了那边。
  3. 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又能看到象又能看到马,它们应该合二为一了
  4. 在同一个地方的象和马,它们中间间隔的空间不能成立了
  5. 水里面的微生物应该和鱼一样大,都能轻易看见,但事实微生物肉眼见不到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在一块地上,进去一匹马,四只脚每只脚占了一块地,被马占的地就变成了四个不同的地,这块地由于马的参与有了差别,也就变成了多。原来的那一个地,就由一变成了多,即成别物。意思是说,原来的一个东西,如果其他的东西在其中产生了差别和分隔,原来那一个东西就变了,不是原来的一,而变成了多。

第十二课思考题:
一、 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就是没有隔别,中间没有空间、没有分界线。看过去是一块的,眼睛看东西也不会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脚走路也不能一步一步的走。
一与一是没大小了,比如小水虫也能和大虫一样。可以占满一个空间也能被看见

二、 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有五个过失
1、 应无渐次,行大地理,若下一足,至一切故:应该没有次第走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道理了,应该是一脚踏过去就到了。
2、 又应俱时,于此于彼,无至未至,一物一时,理不应有得未得故:应该在同一个时间对同个物品,没有拿的到拿不到了
3、 又一方处,应不得有多象马等有间隙事,若处有一,亦即有余,云何此彼可辩差别?
在一个地方,比如牧场 不应该有很多马和象,它们之间还有空间,如果是一的话,一头象进来,马就进不来了,不然就重叠一起,分不出它们来了
4、 或二如何可于一处有至不至、中间见空:或者两个东西在一处,中间就不会有可见的间隔
5、 又亦应无小水虫等难见细物,彼与粗物同一处所,量应等故:小水虫和大水虫就没有区别,都能占满一个间,也都能看见。

三、 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假如由相的不同,比如马和大象不同,放在一个地方,马占一块地方,象占一块地方,把它们分成多块,它就不是一块了,就成了不同的东西了

       唯识四组   慧名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外道所执的一,即是一个整体性不可分割的东西,没有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个过失:1、应无次第行;2、在同一时应无有到有未到;3、在一块草地上,不应同时有象、有马等有间隙事;4、在同一处有多物之间应无间隔,全部融为一体;5、在一个水的境里,只能见一个粗物,不能见小水虫等细物,因一物即占满一切处。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若在一处所有许多人,有男人、女人、小孩,因差别相不同而不是一个人,即可分别为多人。

第十二课思考题: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外境是一,是没有隔别的一物,例如一块地,中间没有任何东西把它隔开,这样一整块地叫“一”。眼睛所看到的一片青等外色,叫一物。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过失:

①一应无次行义:一步到位,按次第走路的事情就没有了,爬山,到山角就意味着到山顶了。

②二应俱时至未至:既然境是一,同一时间,那就不可能,既是到又是未到;一物一时,不应该既是得又是非得。

③三应无多有间事:同一个地方,不可能又有牛,又有马。

④四应无有间:中间不可能是空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事情不会出现。

⑤五应无难见细物:因为不会有大小的区别,再细小的东西也应该能看到。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由一这个地相,把象马放进去,马的四个蹄各占一块地方,有这四个地方,就有差别好分了,本来是一,就成了多。

第十二课思考题:(唯识四组)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一就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与一是没有大小的。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五个过失。

1)、应无渐次行大地理。若下一足至一切故。

2)、又应俱时于此、于彼无至、未至。一物一时,理不应有得、未得故。

3)、(多有间事过失)又一方处,应不得有多象马等有间隙事。1若处有一亦即有余。云何此彼可辩差别?

4)、(有间之过)或二如何可于一处有至、不至、中间见空。

5)、又亦应无小水虫等难见细物,彼与粗物同一处所,量应等故。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假如有不同相的两个东西在同一处,比如东边有一头象,西边有一匹马,就有了差别,就不是一,是多了。

1,外宗的一是指外境是一个无隔别的东西。

     一与一无大小,两个一,一个是能依,一个是所依,若有大小,还可以分,就不是一了。

2,没有次第行;同一时间没有到不到;没有多间事;没有有间;还应有看不到细小东西。

3,假如由象、马等相的缘故,把一分成了多块,就形成了不同的东西。

三组 华藏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一者是指一个“性”:一与一无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个过失:一:应无次序行义。二:应无俱时至未至。三:应无多有间事。四:应无有间。五:应无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若谓同相,此彼差别”,假使由相可以把它分别,它就不是一块了,即成别物,就成了分别的东西。例如:一块草地看上去没有隔开的,但是假使有大象,马进去之后,这个地方有象,那个地方有马,地方不一样,就成二块地,不是一块块地了。能够有差别,分得出来,那不是一了,就成多了。所以就成别物了。

三组 觉忍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是颂词‘一应无次行’中的一,指外道认为的外境体为一。一与一无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有5过失:
1)应无渐次行大地
2)应俱时,于此于彼,无至未至
3)一方处,应不得有,多象马等有间隙事
4)不应二于一处有至未至,中间见空
5)应无小水虫等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假使由象、马等相的缘故把一块地分别成了多块,就有了此彼差别(被象马所占和未占的差别),那它就不是一块,「即成别物」,就成了不同的东西。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是指外境执为一,就是无隔别的一整个境。一无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有五个过失:

(1)应无次第行。

(2)应无俱时至未至。

(3)应无多有间事。

(4)应无有间。

(5)应无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若由相,此彼差别,比如一个无隔别地为一,则一个地方进入一匹马,那这个地方就可以区别为有马占据的地方和马未占据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就被分隔开来,变成二,或者再细分比如马蹄所占据的四处分出不同方向等,就分出更多不同区域,就变成有差别的多了。

第十二课思考题: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一指从性质上一,一与一无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过失:
①应无次行:一步到位,按次第走路的事情就没有了。

②应无俱时至未至:既然境是一,同一时间,那就不可能,既是到又是未到;一物一时,理不应有得未得。

③又一方处:应不得有多象马等有间隙事。同一个地方,不可能又有象又有马。

④应无有间事:象和马同于一处,各占满,中间不可能是空的。

⑤应无小水虫等难见细物,彼与粗物一处所,量应等故。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由一这个地相,把象马放进去,马的四个蹄各占一块地方,有这四个地方,有象有马就有差别好分了,那么成"多"了,没有四个蹄占到的地方、没有这些差别的地方,还是"一"。

唯识4组 德慧学长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即不是多,即不可分,一与一没有大小,如果有大小就可以分。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有五种过失,境是一则不应次第行,不应同一时有到的地方有不到的地方,境是一则不应同一地上有多个有间隔的象马,同一地的象马也不应有间隔,也不应看不到水中的小细虫。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正量部说地的一相中,由于有了此象彼马的进入才产生了差别,即成了此处的地和别处的地。

三组帅雅馨: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者是胜论外道执境是一,如一座山是一,一粒沙是一,那一粒沙跟一座山都是一,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山跟沙不一样的,但一是一样的,山和沙是一样大。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执境一有五个过失:
1,应无渐次行大地上的道理,若下一足就能到另一个地点。
例如我从武汉出发到北京,脚伸出一步就到北京了,因为北京是一,武汉也是一,没有区别。

2,应俱时于此于彼无至未 至。一物一时,理不应有得未得故。
例如我从武汉到北京,北京一切处我都到了,不存在有的地方到了有的地方没到,应该同时到;如果境是一,也不存在我只得到这个,没得到那个,应该同时得到,为什么?都是一,没有什么区别。

3,应不得有多 象马等有间隙事。
例如一座养殖场,应该只能进入一头象就占满了,不能进入马,要是有象马养殖场就有间隙,养殖场就不是一,而是变成两个了。
4,如何可于一处有至不至中间见空?
养殖场里面有象有马,那象马之间应无空隙,那象就是马,马就是象不可能分开,因为无间。

5,应无小水虫等 难见细物,彼与粗物同一处所,量应等故。
例如鱼缸里养了一条小鱼,水里就不能有小水虫子,如果小水虫它跟粗物是同一个处所,那小水虫和鱼应该是一样大,依量的角度来讲都是一。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胜论𠄘许性相是一,或境是一。
例如这个房间东边坐了一个男的,西边坐了一个女的,他们的相不同,有差别,这个相就不是一,有差别了,既成别物,就变成多了。别和多是同义。

唯识5组——般若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无有隔别的叫“一”。
一与一没有大小之分。无有隔别时,所有青黄等等眼所看的东西都混在一起,都叫“一”。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个过失。
第一、「應無次第行義」,應當没有「次行」,「應無次行」即「應無次第行」;
第二、「應無俱時至未至」;
第三、「應無多有間事」,
第四、「應無有間」,這是頌裏第三句「及多有間事」,「及」,還有,「多有間事」也應當没有,「有間」也應當没有;
第五、「應無難見細物」。「應無」通這五個難。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如果认为有事物之间的差异(相),就可以将他们区分开来,即成别物。
以象.马等相的比喻就能充分说明。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一是一个整体的意思。一没有大小,一粒沙和一座山,都是一,这两个一是一样的。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个过失。

(一) 没有次第的行走。
一个处所,应一步到位,不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多步才能到达。

(二) 同一个时间,没有到了这里,没到那里;没有得了这里,没得那里。
比如到了公园的东门,也应到了公园的西门。拿了一个念珠,整串的念珠都应该拿到了。

(三) 没有“多有间事”。
比如一片草地,来了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应把整个草地都占满了。又来一匹马的话,马和大象应混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象,哪个是马。

(四) 没有“有间”。
比如一头大象和一匹马在草地上,那大象和马应把草地给占满了,大象和马的中间不应还有空隙。

(五) 没有难见的细物。
比如一个水池里有一个小虫子,那这个小虫子应和水池一样大,因为外境是一,量应等故。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因为外境是一的话,说的是“无隔别”,如果由于相的差别,比如说草地上来了一头大象和一匹马,由于大象和马的缘故,这个外境就不是一了,就变成二了,大象所在的草地,和马所在的草地,这个时候外境(草地)就变成多了,就不是原来的一了。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外人认为的一,是不可分割,一个整体,一与一没有差别,没有大小。

比如一座山和一粒沙,都是一;一头牛和一只羊,都是一。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一应无次行,俱时至未至,及多有间事,并难见细物。”

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五个过失:

一无次第行,次第走路的事情就不成立了。

因为你一脚下去,它是一,整个地方给你踩满了,根本就不需要走路了。

二无俱时至未至,同一时间,有的地方到,有的地方不到,也不成立。

因为它是一,走到东边就应该走到西边。

三无有间事,一个地方有象又有马,不成立。

因为一个地方,象进去了,就应该占满了,就不会有马了。

四无有间,一个地方,象和马有间隙,不成立。

因为它是一,象和马进去,应该全部占满,中间不会有空隙。

五无小水虫等难见细物,没有小水虫等难见细物。

因为假使水这个境是一,比如一条鱼放进去,应该占满,鱼我们看得到,那么小水虫应该也占满,跟鱼大小相等,小水虫应该看得到。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比如,这里相是一个草原,此彼指象和马,一个草原本来是一,但由于有象和马进去这个草原,象和马脚占的地方就变成多了,可以区别这是象那是马,就不是原来的一。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此处外道所说一,指一类外境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的。一张桌子和一座山的“一”的体性是一样的。圣义谛上说一及一切,一切及一,无大小。一根草的空性和一切物的空性是一样的。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五过失:1、应无次行;2、应无俱时至未至;3、应无“多有间事”,如处境是一,象、马进去,应当都占满,相互融合,不可以有任何分别,象跟马的差别就分不出来了,这个和现实相违。4、应无有间;就是说如果外境是一的话,多物中间就没有间隔了。5、应无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相是指这个地相,此(指象等)彼(指马等)放进这个地相中,若马放入此地,马四个蹄各占一块地方,一蹄之下,东西有殊,其地即异。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一者表示不能再分,要不然就成多了。

     一与一有无大小,如一只蚊子与一头牛,这里的一没有大小,至于蚊子与牛相比就有大小了。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五个过失,也即:①没有次第行数②在同一时间没有到的地方和不到的地方③没有象处和马处④同一处所没有相隔的地方⑤水中没有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若谓由相,这个由相是指地相,假如把象或马,或者凳子桌椅之类放进去,马等四个蹄各占一块地方,也就是说这四个地方有象有马,那就有差别可分了,也就成多了,便成其他物了。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是体性一,此就是彼,彼就是此。所以一与一是相等的,没有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有无过失:1、无次第行 2、俱时无至不至 3、无有间事 4、无有间 5、无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有相差别,就能分不同的物。如果不成别物,就没有相的差别。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一是体性一,此就是彼,彼就是此。所以一与一是相等的,没有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有无过失:1、无次第行 2、俱时无至不至 3、无有间事 4、无有间 5、无难见细物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有相差别,就能分不同的物。如果不成别物,就没有相的差别。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外人认为,一与一没有大小,中间是没有间隔的一整块东西。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假使是“一”的过失有五个:

①应无次行,应该没有按次第一步一步的走路,一下就到了。

②应无俱时至未至,在同一个时间,有的地方能到,有的地方不能到。

③应无多有间事,在一片草原,若放进去马/象,那马与象没有差别,否则就成多了。

④应无有间,马与象进到草原,它们之间应该没有空隙的

⑤应无难见细物,假如水是一,大的鱼在水里能看见,还能把水占满,那小水虫等看不见的微生物应该与大鱼一样也应该把水占满,大小也应相等。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假使由这个的相,把象放进去,象四个蹄各占一块地方,有这四个地方,有象有马就有差别了,这就成“多”;而四个蹄没有占的地方,没有差别的地方,还是“一”。即中间如果有隔别了,那就成别的东西了,不是原来的那个物了。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外道认为:眼看到的色若没有隔开,所有看到的青黄等境,执为一个。

一与一,没有大小的区别。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五个过失:一是,若执是一,应无次第走路,一步就到了;二是,若执是一,到了一处就到了一切处,不存在同时有到与未到的地方,也不应该有同时得到与没得到的东西;三是,若执是一,应无多处所,如草原上只能有一头牛或一匹马,不能二者同时有,否则无法辨别;四是,若执是一,应没有间隔的处所,如牛马之间没有间隔;五是,若执是一,应无难见的小水虫等细物,即使有细物与粗物同一处所,量应一样大,同样占满水,也应能看到。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假若由于外相的差别,可以分成多部分,就成了不同的东西,即成别物,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如一草地东边一头象西边一头牛,地方不一样就成两块地,彼此有差别就成别物了。

1.一者何意?一与一有无大小?

答:一:没有空隙。

一与一:有大小。按照胜论的观点,外境是一,一与一没有大小。

 

2.眼所行境,执为一物有几过失?

答:有五个过失:

1.应无渐次行,大地理,若下一足至一切故;

2.应俱时于此于彼无至未至。一物一时,理不应有得.未得故;

3.一方处,应不得有多象马等有间隙事,若处有一.亦即有余,云何此彼可辩差別?

4.或二如何.可於一处有至不至中间見空?

5.亦应无小水虫等难见细物,彼与粗物同一处所,量应等故;

 

3、若谓由相,此彼差别,为什么即成别物?

答:因为在同一个地方,一边是牛,另一边是马,牛马长相不同有差别,不是一,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