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亲近轨理
引用于 宥德 在 2024年8月11日, 下午9:241、应以何种加行亲近善知识
2、供养财物应如何行
3、如何身语承事
4、所教奉行是否有例外
5、“差阿难陀为大师侍者时,谓若不持大师不著之衣,不食大师之余食,许一切时跋:可随意至大师前,则当侍奉承事大师。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诲未来补特伽罗。我等于法全不计较,虽少许茶,悉计高低,谓师心中爱不爱念,此是心内腐烂之相。”。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1、应以何种加行亲近善知识
2、供养财物应如何行
3、如何身语承事
4、所教奉行是否有例外
5、“差阿难陀为大师侍者时,谓若不持大师不著之衣,不食大师之余食,许一切时跋:可随意至大师前,则当侍奉承事大师。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诲未来补特伽罗。我等于法全不计较,虽少许茶,悉计高低,谓师心中爱不爱念,此是心内腐烂之相。”。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引用于 辉慧然 在 2024年8月18日, 下午3:26问题1、分三个方面:供獻財物,身語承事,如教修行。
问题2、拉梭瓦大善知识说:
假設你好的東西藏著不供養,把不好的下的惡的東西供養上師的話,這是犯三昧耶戒的。但是假使上師歡喜這個東西,雖然是不太好的,但上師歡喜這個,那麼你供養沒有過失,或者你自己沒有好的,很窮,祗有不好的,你認爲最好的東西,實際上不太好的,這個供養也不算犯三昧耶的。
《事師五十頌》里说要供养你自己極歡喜的,哪怕是很少。
问题3、侍候师父,做侍者師的事情。年纪大的师父,如果生病时洗澡按摩等。
问题5、有人亲近善知识为了得到一些加持过的东西,比如用过的东西。或者特别在意师父给了谁东西,计较高低好坏。这里说阿难尊者不为了这些目的,只为了时刻在佛陀身边,跟师父学习可以向师父随时请教问题。
问题1、分三个方面:供獻財物,身語承事,如教修行。
问题2、拉梭瓦大善知识说:
假設你好的東西藏著不供養,把不好的下的惡的東西供養上師的話,這是犯三昧耶戒的。但是假使上師歡喜這個東西,雖然是不太好的,但上師歡喜這個,那麼你供養沒有過失,或者你自己沒有好的,很窮,祗有不好的,你認爲最好的東西,實際上不太好的,這個供養也不算犯三昧耶的。
《事師五十頌》里说要供养你自己極歡喜的,哪怕是很少。
问题3、侍候师父,做侍者師的事情。年纪大的师父,如果生病时洗澡按摩等。
问题5、有人亲近善知识为了得到一些加持过的东西,比如用过的东西。或者特别在意师父给了谁东西,计较高低好坏。这里说阿难尊者不为了这些目的,只为了时刻在佛陀身边,跟师父学习可以向师父随时请教问题。
引用于 @ 李金霞 在 2024年8月19日, 上午10:181 题.1供养财物,2语 赞叹善知识功德身侍奉承事,3依教奉行
2题.恒时供养,如果有好的物品自己留着,把不好的供养即犯三昧耶罪,如果善知识喜欢这个不好的则无违犯,欲求佛道,应该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虽然很少,发真诚心供养善知识.
3题.侍奉善知识,为其洗浴按摩擦拭,赞叹善知识功德
4题.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对善知识说的善法应学习,对不善法应遮止,但是不能毁谤.
5.我们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佛法,不是为了得道物品,也不会去计教善知识喜欢那位弟子.
1 题.1供养财物,2语 赞叹善知识功德身侍奉承事,3依教奉行
2题.恒时供养,如果有好的物品自己留着,把不好的供养即犯三昧耶罪,如果善知识喜欢这个不好的则无违犯,欲求佛道,应该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虽然很少,发真诚心供养善知识.
3题.侍奉善知识,为其洗浴按摩擦拭,赞叹善知识功德
4题.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对善知识说的善法应学习,对不善法应遮止,但是不能毁谤.
5.我们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佛法,不是为了得道物品,也不会去计教善知识喜欢那位弟子.
引用于 宗玲 在 2024年8月23日, 下午11:05答3:身语承事——谓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当如实赞师功德等。
答4:依教奉行是否有例外——《本生论》云:报恩供养者谓依教奉行。若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三律仪事,《毘奈耶经》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也就是说有例外。
答5:这段话告诉我们佛在因地时,僧众派阿难陀做侍者,然后阿难提了几个要求:①佛不要穿的衣服我不穿②佛吃剩的东西我不吃③我随时都可以到佛面前去问法。也就是说阿难是为法,不为财不为食也不为衣去做侍者,举了这个例来告诫我们承事师父也要发这样的心。
答3:身语承事——谓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当如实赞师功德等。
答4:依教奉行是否有例外——《本生论》云:报恩供养者谓依教奉行。若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三律仪事,《毘奈耶经》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也就是说有例外。
答5:这段话告诉我们佛在因地时,僧众派阿难陀做侍者,然后阿难提了几个要求:①佛不要穿的衣服我不穿②佛吃剩的东西我不吃③我随时都可以到佛面前去问法。也就是说阿难是为法,不为财不为食也不为衣去做侍者,举了这个例来告诫我们承事师父也要发这样的心。
引用于 清祥 在 2024年9月2日, 下午10:53问题1.对我们有法恩的善知识,做弟子的应观察是善知识所喜欢,上师喜欢的事要做,不喜欢的事不要做,应从三方面说。1.供养财物,2.身语承事,3.如教奉行。
问题2,财物有内财,内财就是自己的身口意。外财,指金银首饰珠宝等等。第二身语承事,侍奉上师。第三,如教修行。未完明天继续
问题1.对我们有法恩的善知识,做弟子的应观察是善知识所喜欢,上师喜欢的事要做,不喜欢的事不要做,应从三方面说。1.供养财物,2.身语承事,3.如教奉行。
问题2,财物有内财,内财就是自己的身口意。外财,指金银首饰珠宝等等。第二身语承事,侍奉上师。第三,如教修行。未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