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第十七卷总结
引用于 如是 在 2024年12月30日, 下午3:10学长好,师兄们好!现在对刚学完的俱舍论第十七卷内容做一个总结汇报。
第一个内容:释业道名。解释了业道的名字和业道的内涵。此段文字虽短,却解决了我在学习广论时,没有理解的业和业道的问题。在十恶业道中,意的贪、嗔、痴这三个本身不是业,是业在上面走的道。思在贪上走叫贪业道;思在嗔上走叫嗔业道;思在邪见上走叫邪见业道,思即是业,业所走之道,故安立业道名。而身三口四这七个本身是业,也是思在上面走的道,所以,又叫业业道。十业道中思在贪等上转的叫业道;思在身语上转的叫业业道,虽不同类但业道的名字是相同的,都叫业道。
第二个内容讲断善根与续善根的情况。前面讲了十恶业道是善根的违品,那什么是善根呢?善根有加行善和生得善,加行善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们所受的律仪就是加行善;生得善是与生俱有的善。是哪个业道能够把善根断掉呢?论云:“唯邪见断善”。只有邪见这一个业道能够把善根断掉,上品的邪见即是拨无因果的见,不论是那一类的拨无因果见,都能够断善根。一切律仪都是建立在善根的基础上,一但善根断了,一切律仪都没有了,所以,断善根时加行善、生得善两个善根同时舍。
那些地方的人能断善根呢?论中说,地狱不能断,要在人间除去北俱卢洲,其他三洲能断。还要是利根的男人女人生起拨无因果的邪见能断。不男不女,二根,黄门和意志薄弱不坚的爱行人不能断。
续善根靠疑,怀疑因果是有的,从疑有的心里面产生一个认为有因果的正见时,善根续生。善根断时是一品一品的断,九品邪见断九品善根,续善根时是九品顿现。那种又断善根又造了五逆罪的人现世善根是生不起来的。
续善根时的时间有种:一种是将没:要到地狱的苦受够了,将从地狱出来时方能续善;一种是将生:正住在地狱的中有身中,将要生到地狱时善根续起。有的人听信邪说,见坏了戒未坏,这样的人现世可以续善根;有的人见和戒都坏了,这辈子不能续,一定要下辈子以后才能续。最后,用四料简总结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起了邪见,但没造逆罪不去无间地狱;第二种是只造了逆罪,但不断善根,虽去了无间地狱,如踩皮球,马上出来了;第三种是,又起邪见又造逆罪,一定去无间地狱;第四种是又无邪见又没造逆罪的。
接下来是,业道思俱转。这部分是讲十善业道十恶业道与思心所同时生起的情况。也就是说,同一刹那可以造多少个善业或多少个恶业?
论云:“不善一至八”。不善业道可以同时造一个到八个。一俱转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身三口四七支都没有造业,意的贪嗔邪见三个业道中只起了一个,三个业道各不相同,不能两个或三个同时生起,只能起一个与思俱转;另一个是,在加行时派人去做杀等六个恶色业,有一个业道究竟时,遣使者没有起染污心,正在善或无记心中,只有一个业道与思心所俱转。
二俱转是同时造了两个恶业道。如正在嗔心时,又打死了一个众生,同时有一个嗔业道和杀生业道两个俱转;又或以贪心讲杂秽语时,同时生起贪业道和杂秽语两个恶业道。
三俱转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以嗔心偷了别人家的动物,又把它杀了,这样又盗,又杀,加上嗔心三个业道同时生起,与思俱转。第二种是,先加行时派人去做杀等六恶色业,同一时间有两个业道究竟,派人者自己起了贪等意业道中的一个,三个业道同时俱转。
四俱转者,有四个业道同时生起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关系说离间语,所说的离间语是假的虚诳语,从染汚心发的必是杂秽语,再加上意业道的贪嗔邪见中的一个,同时有四个业道俱转;第二个四俱转是:以说粗恶语的方式来坏他,语业道的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这三个,再加上动机,同时成就四个业道;第三个四俱转是:前面加行时派人去做六个恶色业,同时有三个究竟,再加上自己的一个意业道,同时有四个业道俱转。
后面的五俱转,六俱转,七俱转都是一个意业道,再加上前面派人做的六个恶色业中同时究竟的业道数俱转。
八俱转者,是恶业道中最多的八个业道同时成就。前面加行时派人去做的六个恶业,在同一时间究竟,同时自己又生贪心在做欲邪行,派人做六个加上自己的贪业道,邪淫业道八个业道同时俱转。
以上是不善业道从一个到八个同时与思心所俱转的情况。因意业道的三个不能同时生起,所以最多的是八个业道与思俱起。
善业道总有十种,包括隐的和显的,隐的是处中善,显的是别解脱律仪。若单从显的律仪来说,没有一个、八个、和五个的情况,和处中律仪加起来的话,从一个到十个都有。显的里面二俱转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当善的五识现前时,身口七支没有成就,有无贪、无嗔两个业道俱转;第二种二俱转是,圣者生到无色界后,尽智无生智现前时,无散地身三口四,无定共戒七支,只有无贪、无嗔善根,以无分别故无正见。
三俱转是同时生起了三个善根。当正见现前时,身语未动也没有入定,因为有正见必有无贪、无嗔,三个善业道同时俱转。
四俱转的情况很有意思,是说若正在受近事、近住、沙弥戒时,住在恶心或无记心中,没有意的三个善业道,能得到身三口一四个律仪。
六俱转的情况是,于前面的四个戒条上加上无贪、无嗔两个意业道,同时有六个善业道俱转。
七俱转有两种:第一个是在有身三口一四条戒的基础上,与正见相应时必有无贪无嗔,四个无表善加上三个意业道,一刹那成七俱转;第二个七是:住在恶心或无记心中受了比丘戒后,得了七个无表善成七俱转。
九俱转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善的五识现在前时,又得了比丘戒,有身三口四七色善,再加上无贪、无嗔成九俱转;第二种是,圣者在欲界受了比丘戒后,生到无色界中,尽智无生智现前,有无贪、无嗔二善根,因意根不起分别无正见故,加上比丘戒的七色善成九俱转;第三个是讲定共戒的情况:生到四静虑,证了阿罗汉果,尽智无生智故,有无贪无嗔,加上定共七支无表,成九俱转。
十个善业道同时俱转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正见现前,必有无贪、无嗔,又有比丘戒,同一刹那成就十善业道;第二个十是:在有定的情况下,正见相应,无贪无嗔意三善根,加上定共戒七支无表,成十俱转。
以上情况是单从律仪角度来说遮了一五八,隐的和显的加起来就没有遮的了。从十善业道的角度来说,一种、五种、八种的情况都有。其中一俱转者,在恶心或无记心的情况下受了一支戒,成一俱转;五俱转者,有意的三善:正见、无贪、无嗔现前,又得了两支戒,成就五俱转;若在恶的或无记心的情况下,受了十善业道中的五支,得五支远离,成五俱转;八俱转者:在意三善业的情况下受了五支戒成八俱转;或善的五识现前时,有无贪无嗔,加上受了六支远离成八俱转。至此,十善业道从一俱转到十俱转的情况梳理完毕。
接下来是:约处成就。我们所造的十恶业道和十善业道,在哪些地方成就,有几个通现行?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十恶业道在地狱中成就,其中粗恶语、杂秽语、嗔即有成就又有现行;贪和邪见只有成就没有现行;在北俱卢洲贪、嗔、邪见只有成就没有现行,只有一个杂秽语通成就和现行;余下欲界中的天、鬼、傍生及东、南、西三洲人十恶业道通成就和现行。但有差别的是,天、鬼、傍生前面的七个业道只有处中无表,无恶戒律仪;人三洲中通处中律仪和恶律仪。
以上是十恶业道成就和现行的情况。十善业道的后三个:无贪、无嗔、无邪见,在三界五趣中皆通成就和现行。身口七支善在无色界、无想天只有成就没有现行。余下的欲界、色界,还有人天四趣除了地狱和北洲,身语七支都有现行和成就。而有差别的是:其中鬼和傍生只有处中善,没有律仪善。若于色界中唯有律仪中的定共戒和道共戒,没有别解脱律仪;东南西三洲和欲界天处中善和律仪善二种都有。
接下来,明业所感的果有三个。前面学过六因四缘五果,为什么这里只说三果呢?因为离系果是道所证,非业所感;士用果是通过自己努力增强的,也不是业所感,能感的是异熟、等流、增上这三个果。如杀生者命终之后生到地狱,是异熟果;地狱报尽来生人中,要领受多病短命的等流果;离杀者生到人天中是异熟果,健康长寿是等流果;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是增上果;异熟果是正报,增上果是依报,等流果是领受业在心上和身等流的情况。
接下来:说到邪命。主要讲邪命是从贪心发出的邪语、邪业而来,与正命相违。主要表现为:一是为贪着资具故,诈现奇特相;二是为了利养故,自说功德;三是为得利养故占相吉凶;四是为获敬畏故高声现威;五是为利养故,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还有邪受外境,如观看斗牛、斗鸡等比赛表演等都包括在邪命内。
接下来,杂明诸业。杂明诸业中第一科,明业得果中又分为六:
一、总明诸业果。诸业所感的果总的有五个: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离系果。
首先是断道业感哪些果:什么是断道呢?以无间道能证无为断,及能断惑,叫断道。断道有两种:一种是有漏的无间道,依世间的禅定断欲界的烦恼得初禅,断初禅的烦恼得二禅,断掉下面的烦恼生到上面…一层层的上去。断道的有漏业五种果都有。一种是无漏的断道,以无漏法断除烦恼出离三界。无漏业是不招异熟果的,除掉异熟其它四果都有。除了断道以外的其它有漏的善业、恶业除掉离系也是四个果;剩下一个无记业,因力量很弱不感异熟果,不证离系择灭,也没有离系果,有其它三果。
二、三性相对果。第一种是,善业以善法为果时有四种果,除掉异熟,因异熟是无记的;善业以不善法为果时,如前一刹那念头是善,后一刹那念头不善,只有士用和增上二果;善业以无记法为三果,除等流和离系。
第二种:不善业以善法为果时,有士用和增上二果;不善业对不善法有三个果,除异熟和离系;不善业对无记法有四个果,除离系。
第三种:无记业对善法有士用、增上二果;无记业对不善法有三个果,士用、增上再加上等流;无记业以无记为果有三个,等流、无间士用、增上,除异熟和离系。
三、三世相对果。过去、未来、现在的业分别对应过去、未来、现在果的情况。
首先,过去的业感过去的果、现在的果、未来的果都有四种,除掉离系,因离系不属三世摄。
第二种,现在的业对现在的法只有两果,增上和士用;
第三种:未来的业对未来的果有三种,除等流和离系。
四、诸地相对果。三界九地,指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从初禅到四禅四个地,无色界从空无边处到非想非非想处四个地。虽然有九个地,但总的分为同地和异地。所谓同地即:欲界造业在欲界受果,初禅造业在初禅受果,以此类推。异地即是在欲界造业初禅受果,或在初禅造业在二禅受果,以此类推。
首先是“同地有四果”,当地造业在当地受果的,除掉离系有其余四果;“异地二或三”若有漏业异地法为果的,有士用、增上二果;若是无漏业以异地法为果,士用、增上加上等流三果。
五、三学相对果。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三种所分别相对应的果。
首先,有学圣者所造的业对有学的法有三果,除异熟、离系。因为有学法是无漏的,无漏法出三界,所以不是异熟。有学法是有为法不是离系果,离系果是无为法。有学圣者造的业,以无学的法为三果,也是除异熟及离系。有学对非学非无学为三果,除异熟和等流。因为非学非无学中除了凡夫,还包含三个无为法,所以有离系。
第二,无学的业感有学的果只有一个增上果;无学业以无学的法为果有三种:等流、增上、士用。因为无学法不系于三界,不用再离系,也不受异熟;无学法以非学非无学为果的有士用、增上果。
第三、非学非无学的业以有学法为二果,士用、增上;以无学法为二果,也是士用、增上;以非学非无学法为五果。因为一个非学非无学的凡夫,有可能证离系果,凡夫的身体是有漏的,当下就是异熟果,有等流、有士用,不障故有增上。
六、三断相对果。这一科讲,以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三断的业对三断的法所对应的果的差别。 首先,见所断是指在见道的十五刹那要断尽的烦恼是八十八使。它的体是贪、嗔、痴、慢、疑加上五见。见所断的业是意业,行蕴中的少分,即思心所。见所断法以除色蕴外的四蕴为体;见所断业以见所断法为三果:士用、增上、等流,无异熟和离系,因见所断的思心所,都是些染污法,异熟果是无记的不能与之做果;离系果是无为法是善法,也不能与之作果。
见所断业对修所断法感四个果,除掉离系,因离系果是非所断的。
见所断业对非所断法只有一个增上果。
其次、修所断的业对见道所断只有两个果:士用、增上。
修所断业对修所断法有四个果,除离系,因离系法不是修所断的。
修所断业以非所断法为三果,除掉异熟和等流;因为非所断,指的是那些已经达到无漏境界的有为和无为法,这些法的本质是无漏的,因此无法再被断除。
第三,非所断业对见所断的法,只有一个增上果。
非所断业对修道所断的法有两个果:士用、增上。
最后一个:非所断业对非所断法可以感四个,除掉异熟,因为无漏业对无漏法来说是不感异熟的,异熟是有漏的。
以上分别简要梳理了六个门中各种业感果的情况。
接下来,释本论业。这里论主解释了俱舍论的所依,《发智论》里面讲的业的情况。
第一,应作业,不应作业,非应作非不应作的业有哪些?论中说到:所有染汚的业,还有坏轨则的业都不应作;反过来,善的业非染污的业应该作;还有三种无记业:异熟生、工巧明、通果心,叫非应作非不应作业。
接下来,讲引业和满业的差别。引业决定众生投生的方向和性别,由业因引导众生投生到如人、天、畜生等处,有部认为,由一业只能引一生。而满业则是在所引的一生中具体的果报。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引业是总报业,满业是别报业;引业决定众生投生的总体类别,而满业则在这一类别下决定了具体的果报差异,如长相美丑,福报受用多少等等。
接下来,论主解释了引业跟满业的体。论云:“非唯业力能引满”。一切善的不善的有漏法的都能起引满的作用。善的起好作用,不善的起不好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比起引业来势力微弱,所以只标一个业的名字。
接下来,明三障。三障的体即业障、报障、烦恼障。所谓业障即造了五无间罪的重业;报障即感三涂八难的异熟果报;烦恼障即数数现行的烦恼。有了这三个障,不但障碍进入圣道,连进入加行道也没有希望。所以做为修行人,希望永远断除三障。
接下来,论中告诉了我们那些地方有这三障呢?除了北俱卢洲以外的三洲有无间业,这三洲中的黄门等二形之类的人没有无间罪。因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少恩少爱念,而他们对父母的惭愧羞耻心也是很弱。鬼及傍生也不成无间罪,然有大德说傍生中有绝顶聪明的,若杀父母也成无间罪,其余的烦恼障和异熟障通五趣,但异熟障在人趣中只有北俱卢洲有,天趣中只有无想天有,其它的天都没有异熟障。以上是三障的处所。
到此,俱舍论的第十七卷内容全部简单的回顾汇报完毕。
随喜赞叹和感恩带领我们学习的学长!随喜赞叹和感恩共学的师兄们!今生有幸学到俱舍论,将成为点亮我心中智慧的明灯,愿早日获得正法成就,成办自他二利!
俱舍一班学员:
慧名
2024年12月30日
学长好,师兄们好!现在对刚学完的俱舍论第十七卷内容做一个总结汇报。
第一个内容:释业道名。解释了业道的名字和业道的内涵。此段文字虽短,却解决了我在学习广论时,没有理解的业和业道的问题。在十恶业道中,意的贪、嗔、痴这三个本身不是业,是业在上面走的道。思在贪上走叫贪业道;思在嗔上走叫嗔业道;思在邪见上走叫邪见业道,思即是业,业所走之道,故安立业道名。而身三口四这七个本身是业,也是思在上面走的道,所以,又叫业业道。十业道中思在贪等上转的叫业道;思在身语上转的叫业业道,虽不同类但业道的名字是相同的,都叫业道。
第二个内容讲断善根与续善根的情况。前面讲了十恶业道是善根的违品,那什么是善根呢?善根有加行善和生得善,加行善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们所受的律仪就是加行善;生得善是与生俱有的善。是哪个业道能够把善根断掉呢?论云:“唯邪见断善”。只有邪见这一个业道能够把善根断掉,上品的邪见即是拨无因果的见,不论是那一类的拨无因果见,都能够断善根。一切律仪都是建立在善根的基础上,一但善根断了,一切律仪都没有了,所以,断善根时加行善、生得善两个善根同时舍。
那些地方的人能断善根呢?论中说,地狱不能断,要在人间除去北俱卢洲,其他三洲能断。还要是利根的男人女人生起拨无因果的邪见能断。不男不女,二根,黄门和意志薄弱不坚的爱行人不能断。
续善根靠疑,怀疑因果是有的,从疑有的心里面产生一个认为有因果的正见时,善根续生。善根断时是一品一品的断,九品邪见断九品善根,续善根时是九品顿现。那种又断善根又造了五逆罪的人现世善根是生不起来的。
续善根时的时间有种:一种是将没:要到地狱的苦受够了,将从地狱出来时方能续善;一种是将生:正住在地狱的中有身中,将要生到地狱时善根续起。有的人听信邪说,见坏了戒未坏,这样的人现世可以续善根;有的人见和戒都坏了,这辈子不能续,一定要下辈子以后才能续。最后,用四料简总结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起了邪见,但没造逆罪不去无间地狱;第二种是只造了逆罪,但不断善根,虽去了无间地狱,如踩皮球,马上出来了;第三种是,又起邪见又造逆罪,一定去无间地狱;第四种是又无邪见又没造逆罪的。
接下来是,业道思俱转。这部分是讲十善业道十恶业道与思心所同时生起的情况。也就是说,同一刹那可以造多少个善业或多少个恶业?
论云:“不善一至八”。不善业道可以同时造一个到八个。一俱转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身三口四七支都没有造业,意的贪嗔邪见三个业道中只起了一个,三个业道各不相同,不能两个或三个同时生起,只能起一个与思俱转;另一个是,在加行时派人去做杀等六个恶色业,有一个业道究竟时,遣使者没有起染污心,正在善或无记心中,只有一个业道与思心所俱转。
二俱转是同时造了两个恶业道。如正在嗔心时,又打死了一个众生,同时有一个嗔业道和杀生业道两个俱转;又或以贪心讲杂秽语时,同时生起贪业道和杂秽语两个恶业道。
三俱转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以嗔心偷了别人家的动物,又把它杀了,这样又盗,又杀,加上嗔心三个业道同时生起,与思俱转。第二种是,先加行时派人去做杀等六恶色业,同一时间有两个业道究竟,派人者自己起了贪等意业道中的一个,三个业道同时俱转。
四俱转者,有四个业道同时生起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关系说离间语,所说的离间语是假的虚诳语,从染汚心发的必是杂秽语,再加上意业道的贪嗔邪见中的一个,同时有四个业道俱转;第二个四俱转是:以说粗恶语的方式来坏他,语业道的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这三个,再加上动机,同时成就四个业道;第三个四俱转是:前面加行时派人去做六个恶色业,同时有三个究竟,再加上自己的一个意业道,同时有四个业道俱转。
后面的五俱转,六俱转,七俱转都是一个意业道,再加上前面派人做的六个恶色业中同时究竟的业道数俱转。
八俱转者,是恶业道中最多的八个业道同时成就。前面加行时派人去做的六个恶业,在同一时间究竟,同时自己又生贪心在做欲邪行,派人做六个加上自己的贪业道,邪淫业道八个业道同时俱转。
以上是不善业道从一个到八个同时与思心所俱转的情况。因意业道的三个不能同时生起,所以最多的是八个业道与思俱起。
善业道总有十种,包括隐的和显的,隐的是处中善,显的是别解脱律仪。若单从显的律仪来说,没有一个、八个、和五个的情况,和处中律仪加起来的话,从一个到十个都有。显的里面二俱转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当善的五识现前时,身口七支没有成就,有无贪、无嗔两个业道俱转;第二种二俱转是,圣者生到无色界后,尽智无生智现前时,无散地身三口四,无定共戒七支,只有无贪、无嗔善根,以无分别故无正见。
三俱转是同时生起了三个善根。当正见现前时,身语未动也没有入定,因为有正见必有无贪、无嗔,三个善业道同时俱转。
四俱转的情况很有意思,是说若正在受近事、近住、沙弥戒时,住在恶心或无记心中,没有意的三个善业道,能得到身三口一四个律仪。
六俱转的情况是,于前面的四个戒条上加上无贪、无嗔两个意业道,同时有六个善业道俱转。
七俱转有两种:第一个是在有身三口一四条戒的基础上,与正见相应时必有无贪无嗔,四个无表善加上三个意业道,一刹那成七俱转;第二个七是:住在恶心或无记心中受了比丘戒后,得了七个无表善成七俱转。
九俱转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善的五识现在前时,又得了比丘戒,有身三口四七色善,再加上无贪、无嗔成九俱转;第二种是,圣者在欲界受了比丘戒后,生到无色界中,尽智无生智现前,有无贪、无嗔二善根,因意根不起分别无正见故,加上比丘戒的七色善成九俱转;第三个是讲定共戒的情况:生到四静虑,证了阿罗汉果,尽智无生智故,有无贪无嗔,加上定共七支无表,成九俱转。
十个善业道同时俱转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正见现前,必有无贪、无嗔,又有比丘戒,同一刹那成就十善业道;第二个十是:在有定的情况下,正见相应,无贪无嗔意三善根,加上定共戒七支无表,成十俱转。
以上情况是单从律仪角度来说遮了一五八,隐的和显的加起来就没有遮的了。从十善业道的角度来说,一种、五种、八种的情况都有。其中一俱转者,在恶心或无记心的情况下受了一支戒,成一俱转;五俱转者,有意的三善:正见、无贪、无嗔现前,又得了两支戒,成就五俱转;若在恶的或无记心的情况下,受了十善业道中的五支,得五支远离,成五俱转;八俱转者:在意三善业的情况下受了五支戒成八俱转;或善的五识现前时,有无贪无嗔,加上受了六支远离成八俱转。至此,十善业道从一俱转到十俱转的情况梳理完毕。
接下来是:约处成就。我们所造的十恶业道和十善业道,在哪些地方成就,有几个通现行?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十恶业道在地狱中成就,其中粗恶语、杂秽语、嗔即有成就又有现行;贪和邪见只有成就没有现行;在北俱卢洲贪、嗔、邪见只有成就没有现行,只有一个杂秽语通成就和现行;余下欲界中的天、鬼、傍生及东、南、西三洲人十恶业道通成就和现行。但有差别的是,天、鬼、傍生前面的七个业道只有处中无表,无恶戒律仪;人三洲中通处中律仪和恶律仪。
以上是十恶业道成就和现行的情况。十善业道的后三个:无贪、无嗔、无邪见,在三界五趣中皆通成就和现行。身口七支善在无色界、无想天只有成就没有现行。余下的欲界、色界,还有人天四趣除了地狱和北洲,身语七支都有现行和成就。而有差别的是:其中鬼和傍生只有处中善,没有律仪善。若于色界中唯有律仪中的定共戒和道共戒,没有别解脱律仪;东南西三洲和欲界天处中善和律仪善二种都有。
接下来,明业所感的果有三个。前面学过六因四缘五果,为什么这里只说三果呢?因为离系果是道所证,非业所感;士用果是通过自己努力增强的,也不是业所感,能感的是异熟、等流、增上这三个果。如杀生者命终之后生到地狱,是异熟果;地狱报尽来生人中,要领受多病短命的等流果;离杀者生到人天中是异熟果,健康长寿是等流果;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是增上果;异熟果是正报,增上果是依报,等流果是领受业在心上和身等流的情况。
接下来:说到邪命。主要讲邪命是从贪心发出的邪语、邪业而来,与正命相违。主要表现为:一是为贪着资具故,诈现奇特相;二是为了利养故,自说功德;三是为得利养故占相吉凶;四是为获敬畏故高声现威;五是为利养故,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还有邪受外境,如观看斗牛、斗鸡等比赛表演等都包括在邪命内。
接下来,杂明诸业。杂明诸业中第一科,明业得果中又分为六:
一、总明诸业果。诸业所感的果总的有五个: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离系果。
首先是断道业感哪些果:什么是断道呢?以无间道能证无为断,及能断惑,叫断道。断道有两种:一种是有漏的无间道,依世间的禅定断欲界的烦恼得初禅,断初禅的烦恼得二禅,断掉下面的烦恼生到上面…一层层的上去。断道的有漏业五种果都有。一种是无漏的断道,以无漏法断除烦恼出离三界。无漏业是不招异熟果的,除掉异熟其它四果都有。除了断道以外的其它有漏的善业、恶业除掉离系也是四个果;剩下一个无记业,因力量很弱不感异熟果,不证离系择灭,也没有离系果,有其它三果。
二、三性相对果。第一种是,善业以善法为果时有四种果,除掉异熟,因异熟是无记的;善业以不善法为果时,如前一刹那念头是善,后一刹那念头不善,只有士用和增上二果;善业以无记法为三果,除等流和离系。
第二种:不善业以善法为果时,有士用和增上二果;不善业对不善法有三个果,除异熟和离系;不善业对无记法有四个果,除离系。
第三种:无记业对善法有士用、增上二果;无记业对不善法有三个果,士用、增上再加上等流;无记业以无记为果有三个,等流、无间士用、增上,除异熟和离系。
三、三世相对果。过去、未来、现在的业分别对应过去、未来、现在果的情况。
首先,过去的业感过去的果、现在的果、未来的果都有四种,除掉离系,因离系不属三世摄。
第二种,现在的业对现在的法只有两果,增上和士用;
第三种:未来的业对未来的果有三种,除等流和离系。
四、诸地相对果。三界九地,指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从初禅到四禅四个地,无色界从空无边处到非想非非想处四个地。虽然有九个地,但总的分为同地和异地。所谓同地即:欲界造业在欲界受果,初禅造业在初禅受果,以此类推。异地即是在欲界造业初禅受果,或在初禅造业在二禅受果,以此类推。
首先是“同地有四果”,当地造业在当地受果的,除掉离系有其余四果;“异地二或三”若有漏业异地法为果的,有士用、增上二果;若是无漏业以异地法为果,士用、增上加上等流三果。
五、三学相对果。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三种所分别相对应的果。
首先,有学圣者所造的业对有学的法有三果,除异熟、离系。因为有学法是无漏的,无漏法出三界,所以不是异熟。有学法是有为法不是离系果,离系果是无为法。有学圣者造的业,以无学的法为三果,也是除异熟及离系。有学对非学非无学为三果,除异熟和等流。因为非学非无学中除了凡夫,还包含三个无为法,所以有离系。
第二,无学的业感有学的果只有一个增上果;无学业以无学的法为果有三种:等流、增上、士用。因为无学法不系于三界,不用再离系,也不受异熟;无学法以非学非无学为果的有士用、增上果。
第三、非学非无学的业以有学法为二果,士用、增上;以无学法为二果,也是士用、增上;以非学非无学法为五果。因为一个非学非无学的凡夫,有可能证离系果,凡夫的身体是有漏的,当下就是异熟果,有等流、有士用,不障故有增上。
六、三断相对果。这一科讲,以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三断的业对三断的法所对应的果的差别。 首先,见所断是指在见道的十五刹那要断尽的烦恼是八十八使。它的体是贪、嗔、痴、慢、疑加上五见。见所断的业是意业,行蕴中的少分,即思心所。见所断法以除色蕴外的四蕴为体;见所断业以见所断法为三果:士用、增上、等流,无异熟和离系,因见所断的思心所,都是些染污法,异熟果是无记的不能与之做果;离系果是无为法是善法,也不能与之作果。
见所断业对修所断法感四个果,除掉离系,因离系果是非所断的。
见所断业对非所断法只有一个增上果。
其次、修所断的业对见道所断只有两个果:士用、增上。
修所断业对修所断法有四个果,除离系,因离系法不是修所断的。
修所断业以非所断法为三果,除掉异熟和等流;因为非所断,指的是那些已经达到无漏境界的有为和无为法,这些法的本质是无漏的,因此无法再被断除。
第三,非所断业对见所断的法,只有一个增上果。
非所断业对修道所断的法有两个果:士用、增上。
最后一个:非所断业对非所断法可以感四个,除掉异熟,因为无漏业对无漏法来说是不感异熟的,异熟是有漏的。
以上分别简要梳理了六个门中各种业感果的情况。
接下来,释本论业。这里论主解释了俱舍论的所依,《发智论》里面讲的业的情况。
第一,应作业,不应作业,非应作非不应作的业有哪些?论中说到:所有染汚的业,还有坏轨则的业都不应作;反过来,善的业非染污的业应该作;还有三种无记业:异熟生、工巧明、通果心,叫非应作非不应作业。
接下来,讲引业和满业的差别。引业决定众生投生的方向和性别,由业因引导众生投生到如人、天、畜生等处,有部认为,由一业只能引一生。而满业则是在所引的一生中具体的果报。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引业是总报业,满业是别报业;引业决定众生投生的总体类别,而满业则在这一类别下决定了具体的果报差异,如长相美丑,福报受用多少等等。
接下来,论主解释了引业跟满业的体。论云:“非唯业力能引满”。一切善的不善的有漏法的都能起引满的作用。善的起好作用,不善的起不好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比起引业来势力微弱,所以只标一个业的名字。
接下来,明三障。三障的体即业障、报障、烦恼障。所谓业障即造了五无间罪的重业;报障即感三涂八难的异熟果报;烦恼障即数数现行的烦恼。有了这三个障,不但障碍进入圣道,连进入加行道也没有希望。所以做为修行人,希望永远断除三障。
接下来,论中告诉了我们那些地方有这三障呢?除了北俱卢洲以外的三洲有无间业,这三洲中的黄门等二形之类的人没有无间罪。因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少恩少爱念,而他们对父母的惭愧羞耻心也是很弱。鬼及傍生也不成无间罪,然有大德说傍生中有绝顶聪明的,若杀父母也成无间罪,其余的烦恼障和异熟障通五趣,但异熟障在人趣中只有北俱卢洲有,天趣中只有无想天有,其它的天都没有异熟障。以上是三障的处所。
到此,俱舍论的第十七卷内容全部简单的回顾汇报完毕。
随喜赞叹和感恩带领我们学习的学长!随喜赞叹和感恩共学的师兄们!今生有幸学到俱舍论,将成为点亮我心中智慧的明灯,愿早日获得正法成就,成办自他二利!
俱舍一班学员:
慧名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