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俱舍论卷十六总结

                      俱舍论卷十六总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学长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俱舍论》,愿我们早日发起菩提心、早日通达世亲菩萨的智慧!下面主要是对四业的总结。

       明四业:黑黑业、白白业、黑白黑白业,以及非黑非白业。

       颂曰:依黑黑等殊 所说四种业 恶色欲界善 能尽彼无漏

应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1)黑黑业是恶业,是欲界的的不善业,色界没有恶业,只有欲界有。业是黑,异熟果也是黑,叫黑黑业。

     (2)白白业是色界的善法,中间不杂任何恶法,因爲色界没有恶法。业是白的,果也是白的,都是可意的,叫白白业。

     (3)黑白黑白业,欲界的善业。欲界没有纯粹的善业,总是夹杂恶业的,黑业总要杂进来,没有纯白的,就立黑白名,果也是黑白的,所以叫黑白黑白业。黑白这个名字,是从时间上来说,不是从它本身自性来说的。善业本身是白的,不能说黑,因爲这个白的等流下去,总有黑的插进来,根据它相续的一段时间来说,立黑白的名字。因爲没有一个业它本身既是黑又是白。在受报的时候,总有苦报杂进来,不会永远一向是乐报、可爱的报,中间总是要杂点不可爱的。

       「问:欲界恶业果,善业果杂故,应名白黑」欲界既然是杂的,白业有恶业杂进来,黑业应当也有白的杂进去,那欲界的恶业不能叫黑,应当叫白黑业,或白黑白黑业,爲什么你不说白黑白黑业呢?

    「答:不善业果,非必应爲善业果杂。如阐提身,即无善业,于地狱中,无可意果」 善的里边一定有恶的杂进去,而恶的里边不一定有善杂进去。比如没有善根的人,善根都断掉了,所以他造的纯粹是黑业,在地狱里边受报,全是苦,没有乐果。从果来说,地狱里边纯黑的,从业来说,阐提本身没有善的,全是黑的。所以说黑业不一定有白业来杂,可以全部是黑的。

         在欲界里边,主要是欲界里边恶的力量强,善的力量弱。恶业强于善业,善业总是被恶业所侵陵,而恶业却不一定杂有善业。所以善的一定是黑白黑白,而恶的不叫白黑,因爲它可以全部是黑的。又比如,上品的邪见可以把善根全部断完。而反过来,欲界再大的善业也不能把恶业断除。这样一比较,证明欲界恶的力量是强于善的。

      (4)能够断除前面三种业的无漏法,是非黑非白业。非黑非白,这是无漏法,它自己不感异熟果,但是能够把其他的业除掉、断掉。

      「颂曰:四法忍离欲,前八无间俱,十二无漏思,唯尽纯黑业」,并不是一切无漏业都能断,除前面三个业,只有个别的纔能断。见道的时候,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这四个忍断欲界的见所断烦恼。四个法忍,四个思心所,八个无间道,八个思心所,同时生起的思心所,一共是十二个无漏的思心所。这些思心所只断除纯黑的恶业,不断白业,也不断杂业。思就是意业,在定中当然是意业。

       欲界苦谛下的烦恼由苦法忍来断,欲界集谛下的烦恼由集法忍来断,欲界道谛下的烦恼由道法忍断,乃至灭谛下的,由灭法忍断。欲界有四个忍,色无色界四个忍;欲界有四个智,色无色界有四个智,一共是八忍八智。在八忍八智中间,四个忍是断欲界的烦恼,纯黑业,所以说断除纯黑业的是四个法忍。

        把欲界的九品烦恼断掉,每一品,有一个无间道,一个解脱道,无间道是正在断烦恼,正在拼搏的时候,能够断尽那些黑业,无间道有能力断;解脱道是已经断完烦恼了,不需要再断了。

      「离欲四静虑,第九无间思,一尽杂纯黑,四令纯白尽」,断第九品纯黑的烦恼,还能够断所有欲界的善法(这是杂业)。所以说,第九品的无间道有两种断,一方面断第九品的黑业,另一方面,把整个欲界的善业都断掉,杂业也断了。

        善法的体性是善的,用不着断,但是善业被烦恼系缚了,被烦恼捆起来的,把能够缘它的烦恼断掉,现在所有的烦恼断完了,善业就没有烦恼捆它了,这个善业也算断了。这个断叫缘缚断。

        善法不是自性断,不是把善法的体断掉,是把能缘的烦恼断掉,善法是缘缚断断了之后,它体还在,可以现前的。烦恼是要自性断,烦恼断了之后再也不生了。自性断,本身自己的体已经断掉了,再也生不起来了;缘缚断,能缘它的烦恼断了,它本身解除了那些烦恼的系缚。

     「四令纯白尽者,谓取前离四静虑,一一地中第九无间思。此有四思,令纯白尽,谓各能永断当地善法故」四静虑四个地,每一个地里边有九品烦恼,每一品烦恼由一个无间道来断。第九品的无间道同时生起的思心所一共也有四个。初静虑有一个第九无间道的思,二、三、四静虑都有第九无间道的思,一共四个思。白业只能是缘缚断。

         它们每一个思都能够断当地的善法,假使初禅的第九个无间道,把初禅的善法断完,这是缘缚断,能缘善法的烦恼断了。二地的第九个无间道,把二地的善法断除,乃至四地第九无间道,把四地的善法断除,所以这四个思能使每一地的善法(白业)全部断除。

       以上是《俱舍论》卷十六总结,愿师父长久住世,愿正法久住,愿诸佛菩萨加持我们,早日发起菩提心、福慧双增、顺缘俱足、违缘消除、早日通达《俱舍论》教授及心要!

 

                                      2024.10.13

                                           慧盛

 

 

 

 

 

 

 

   俱舍论第十六卷总结

  在上一卷中讲了十种业的前六种。接下来,第十六卷中首先讲了其余四种业的情况。

  一、黑黑业:黑黑业是欲界的黑恶业。第一个黑字,是指业是黑的,第二个黑是指所感的果也是黑的,依黑业安立黑异熟果。

  二、白白业:白白业是色界和无色界的业,没有恶业掺杂,是纯白的业。第一个白指业是白的,第二个白指白异熟,依白业感的可爱异熟。

  三、黑白黑白业:黑白黑白业是指欲界的善业。欲界的善业中杂有恶业,所以安立黑白名。前一个黑白是指业是黑白掺杂的,后一个黑白是指所感的异熟果也是可爱和非可爱同时都有的,业是杂的,所感异熟也是杂的。

  四、非黑非白业。是说即不是黑,也不是白,没有异熟,是纯善纯白一向无罪的无学法,无漏法。能消除前面三个业的无漏业。

  接下来,是讲无漏能断有漏业的情况。论中说:“诸无漏业皆能断尽前三业不”?论中说道:不是任何一个无漏业都能断,而是某些无漏业断某些业。由修四法忍离欲,加上前八个无间道,十二个无漏俱行思,能尽欲界的纯黑业;离开欲界的第九无间道时,欲界的烦恼断了,欲界的纯黑业和杂业都尽了。离开四禅的第九无间道时,纯白业也尽了,从此离开了三界的系缚。

 接下来,是叙述异说的情况。有其他论师的两种说法:第一种师说,感地狱受的业是黑黑业,其它欲界的业若善若恶都叫杂业;第二种师说,欲界见道所断的业叫黑黑业,其余修所断的业有善有不善的叫杂业。加上前面有部的正说,共三种说法。

  接下来,明三牟尼。牟尼是寂默的意思,表示所有的烦恼喧诤都没有了,清净了。身牟尼是无学的身业;语牟尼是无学的语业;意牟尼是无学的第六意识即心王。三牟尼也叫三清净,即身、语、意的三种妙行。

  接下来,明三恶行。与前面三妙行正相反。身、口、意三门不善叫三恶行。

  接下来,讲到业品中最主要的部分,明十业道。明十业道这一科从六个方面来论述:一、明业道性,二、明业道名义,三、义便明断善,四、明业道俱转,五、明约处成业道,六、明业道果。此十六卷中详细论述了第一部分,明业道性。明业道的体性分为两部分,一、正明业道体,二、明业道差别。

  一,正明业道体。业道里面包含十恶业道,和十善业道。佛在经中所说的十业道的体性是什么样的呢?俱舍论颂说:“所说十业道,摄恶妙行中,粗品为其性,如应成善恶”。

  十业道的体性是前面所说的三恶行、三妙行里面,最粗显的十恶业道和十善业道。

  二、明业道差别。业道差别分五个方面论述,以下作一一梳理。

  明业道差别之一、明表无表。明表无表中又分了两个:第一个是约根本明,第二个是约前后辨。

 首先,约根本明中说到,恶的身三(杀、盗、淫)口四(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这七个有的时侯有表业,有的时候无表业。其中,除掉邪淫,有六种恶业决定有无表业,表业不一定有。如杀业,教他杀自己没做杀,有无表业没有表业,盗等也是一样。这六种恶业若只是教他人去做,自己没有做,只有无表业,没有表业;若自己做了,表业跟无表业都有。邪淫包含自作和淫两个,所以表业无表业都有。

  善七受生二,身三口四七善业道,若是从师受戒,身要顶礼,语要说话必有表业,受已,生起无表色,所以表无表都有。其他的善就不一定两个都有。依定生的定共戒和道共戒,只有无表,没有表业。

  其次,约前后辩。前,就是加行,后,就是后起。这里说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加行、后起,它们的表业无表业与根本是一样的?回答说不一样。论云:“加行定有表”,加行的时候一定是有表业的,但无表业不一定有。比如说杀生业道,它必定是有表的,“无表不定”,为什么无表不定?因为他没杀死之前、没有形成根本业道,无表没有。若是杀心殷重,虽然被杀者没死,也会有无表色,若只是泛泛的心起的加行,只有表业,没有无表。而后起与加行恰恰相反,后起时无表一定有,因为前面的根本罪已经有了,起无表业,而表业不一定有。如杀死了一只动物,杀完了继续做剥皮、割肉等事一定有表业;如杀一只苍蝇,杀完就停下不管了,就不再有表业只有无表业。身三口四七个业道以杀生为例,其它六个,加行、后起,根本的不同处以杀生为例类推。后面的三个意业道里,贪、嗔、邪见,只有根本,没有加行和后起,只要心中贪、嗔、邪见现前就成根本业道。

  明业道差别之二、约三根以辨。其中分三个部分:①明恶加行,②明生善三位,③明究竟业道。

  一、先明恶加行。发起恶业道的加行皆由贪、嗔、痴三毒。杀、盗、淫、妄等恶业道发起加行时由三个不善根发起,业道究竟时不一样的。加行生起的时候,如果发动的等起心是贪,就是从贪起;如果等起心是嗔,就是从嗔起。比如杀生的加行是从贪心生起的,如贪着他的肉,皮毛等,也有从嗔心起,恨他讨厌他,起杀加行;或由痴心起,如杀牲畜祭天等。完成这个杀业道究竟时,一定是由嗔究竟的;盗的加行由贪、嗔、痴三毒随一而起,究竟时由贪究竟;邪见由痴究竟。论中举了很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明生善三位。善业道的加行、根本、后起都是从无贪、无嗔、无痴,这三个善根生起的。善业道生起时皆俱足三个善根。

 三、明究竟业道。十恶业道是由贪、嗔、痴三不善根分别发起;十善业道是由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共同发起。十恶业道中的杀生、粗恶语、嗔恚这三个业道决定是由嗔究竟;偷盗、邪淫、贪心这三个业道是由贪究竟的;邪见是痴究竟;余下的虚诳语、离间语、杂秽语三个都可以三根究竟。

  明业道差别之三、明业道依处。这一科告诉我们业道依那里产生?业道是从四个地方:①从有情处;②从众资具处;③从名色处;④从名身句身文身处这些地方产生的。如杀生、粗恶语、嗔恚一定是对有情处起的,若骂非情过轻不成业道。偷盗、邪行及贪,是从众具处起,这个众具处包括有情和非情。邪见是从名色处起,邪见拨无因果,因果通过名色来表示,一切因果都离不开名色。虚诳语、离间、杂秽语三个是从名句文身等处起的。因这三个都是通过语言声音来表示的,所以从名句、文身等处起。

 明业道差别之四、问答分别。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行杀了,但是没有成根本业道;二是自己没有杀,他杀了却成根本业道。首先,行杀不成业道的情况有俱死和前死。若是行杀者和所杀者同时死了,只有杀罪不成根本业道;若行杀者死在所杀者前面也没有根本业道。他杀成业道的情况也有两种:一种是很多人集合在一起,如军队打仗杀敌,或一起去打猎,其中有一个人杀生了,其他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杀业道;二是教他杀自己没有杀,被杀者死了,教他杀者成根本业道。

  明业道差别之五:明业道相。论中分六段来讲明十业道的相。

  ①明杀生业道,成立杀生根本业道要具足五个条件,少一个都不成根本业道。第一个是,由故思,起了杀的动机;第二个是,杀的对象是他有情;第三个,是他有情想,没有把有情当成非情想;第四个,是作杀的加行,利用杀生工具去杀;第五个是不误而杀,不是谁来杀谁;对方断命时杀生的根本业道成。后面的问答略过。

  ②明盗,属于别人的财物没经过允许偷偷拿了,或强取豪夺占为己有是偷盗罪的特点。成立盗的根本业道也要具足五个缘:第一个,由先发起欲盗的动机;第二,属于他物;第三,没有错想,于他物起他物想;第四,或偷或抢起盗加行;第五,不误而取。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变成自己的。具足这五个条件根本业道成。

  ③欲邪行。论中说到:做了四种不能做的事情就犯了邪淫罪。第一个,非境,即与自己合法妻妾以外的境行淫,如他妻、父母所护、自护、国王法守护等等的境;第二个,于非道,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于产道以外的其它道行淫也犯邪淫;第三,于非处行淫,即于寺院,佛塔旁,旷野地;第四,于非时行淫,如于妇女怀胎时、哺乳期、受斋戒时、侵犯比丘尼、侵犯童女,这些都是犯了欲邪行罪。

  ④明诳语。诳语里面分了两个部分,第一个是说明什么是诳语,第二个是说明诳语的见闻、觉、知。

  首先说:论中说要具足四缘成诳业道。第一,是对所诳的境界异想发言,如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所说的话与心里想的不符;第二,被诳的对方听懂了所说的话的意思;第三,以染污心诳骗对方;第四,没有误说,具足这四个缘虚诳业道成。

  第二,诳语一科里面的见闻觉知问题,是解释经里面说的讲话的十六种情况:见闻觉知这四个又分出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个,变成八个。八个中又分别出见言不见,不见言见等十六种语言的情况。若于见了就说见,不见说不见,闻、觉、知等这八种正确的说是圣言。反过来不如实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等等胡乱说是虚诳语。接着解释了什么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分别所证的量,这部分就略过。

  ⑤明离间等三。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这三个也是由四个缘成业道。第一个离间语:首先,起染污的心;第二,说离间别人的话;第三,听的人懂了所说的意思;第四,不误,没有说错。具足这四个缘成离间语的根本业道。

  粗恶语的根本业道成立也是要具足四个条件:1、染汚心;2、说非爱语;3、毁呰于他,用难听话骂人;4、不误。

  最后一个杂秽语。成杂秽语只要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染污心,一个是所发语。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从不好的心发出的语言,妄语也好、离间语也好,都是杂秽语,凡以染汚心说的话都是杂秽语。

  ⑥明意业道。以上通过学习认识了身三、口四七支恶业道的情况,现在是认识最后三个意业道。

  颂词中:“恶欲他财贪”是说起恶的欲望贪着别人的财物,这个财包括有情和非情,这就是贪业道; “憎有情嗔恚”对有情起了嗔恚心,想要伤害损恼有情,是嗔业道;“拨善恶等见”是邪见业道。邪见者被无明所盲,看不到世间存在的一切,否定因果,论里说到邪见者认为:做布施、持戒、修善这些培福的事不能感得福报,做了妙行恶行也不感苦乐异熟果报,邪见者谤因、谤果、谤圣,谤正法。所以邪见特别可怕,邪见能断善根。要靠听闻学习信解正法才能破除邪见。

  以上是对十六卷內容所作的简要回顾。

  透过学习俱舍论,能消除我无始以来所积集的很多无明暗障,帮助我首先建立起对佛法的最基本的认知,所以,尽管学习的过程有点辛苦,但有师兄们相伴,有学长帮助销文释义,一定会坚持学习直至圆满。

 

       俱舍一班学员 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