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卷十五总结~慧盛
引用于 慧盛 在 2024年11月13日, 上午11:42俱舍论卷十五总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学长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俱舍论》,愿我们早日通达世亲菩萨的智慧!
一、明得处时同异。
【 颂曰:从一切二现,得欲界律仪,从根本恒时,得静律无漏。】
1. 别解脱戒:(一切)从根本业道、加行、后起得戒。(二现)从有情、非有情得戒。
① 有情类:性罪是杀生,遮罪是男女同宿。 ② 非情类:性罪是偷财物,遮罪是倔地、砍树等。2. 定共戒、道共戒:从根本业道得戒,(因定前定后,无此戒,故无加行、后起位也)。作用通三世。
二、明有情支因。
【颂曰:律从诸有情,支因说不定,不律从一切,有情支 非因】
律仪是从一切有情发律仪的。支因不定者:① 支谓七支(身三口四), 有从四支得(身三口一) ② 因不定者, 因谓受戒心,谓下中上心,不俱起故(没有同时生起)。
不律仪(恶律仪)从一切有情得。① 从一切支得,身三口四皆造恶故。 ② 非一切因,谓下中上心,不俱起故(没有同时生起)。三、明得恶、处中。
【颂曰:诸得不律仪,由作及誓言,得所余无表,由田受重行】
1. 得不律仪,由二种因:由作、由誓言。
2. 得处中因(律仪非不律仪):①由田(所对的田重) ②由受(自己发誓重) ③由作(自己作意重)四、明捨戒差别。
1. 捨别解脱戒
【颂曰:捨别解调伏,由故捨命终,及二形俱生,断善根夜尽,有说由犯重,余说由法灭,迦湿弥罗说,犯二如负财】
捨戒有五种:故捨、命终、二形生、断善根、夜尽(八关斋戒)。 除了近住戒,其他的戒,由四缘捨。
故捨分三种:由厌戒心、对有解人、陈捨词。三缘有缺,不成捨故。
① 有部认为,四分律仪,犯了根本戒就捨戒。② 经部认为,于四重禁,若随犯一,亦捨勤策及苾芻戒。 ③ 法密部认为,正法灭时,捨别解脱戒。
迦湿弥罗(有部)宗,犯重不捨戒也。如有财者,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者,犯戒亦尔。若于所犯 发露悔除,名具尸罗,不名犯戒。2. 捨定道戒
【颂曰:捨定生善法,由易地退等,捨圣由得果,练根及退失】
捨定共戒: ① 易地捨(三界九地,从一个地投生到另一个地) ② 由得退(定退了) ③ 捨众同分,如天人的众同分变成人的众同分 [捨少分殊胜善根,谓煖、顶、忍、世第一(世第一、及增上忍-上品,无命终捨,因为马上要见道,那一刹那不会死)]
捨道共戒:① 得果(若得后果,捨前果道及向果道) ② 练根(谓转根时,捨钝根道) ③ 退失(退失果道、胜果道)
有部认为:初果是不退的。
经部认为:初果、四果是不退的。
上座部:四果都不退。3. 捨不律仪
【颂曰:捨恶戒由死、得戒二形生】
捨不律仪戒,有三种缘: ①由死(捨所依的身) ② 由得戒(得别解脱戒、得静律仪) ③由二形生(所依表故)4. 捨处中
【颂曰:捨中由受势,作事寿根断】
处中无表,捨由六缘:① 受(捨所受,作是念言:我从今时,弃先所受) ② 势 (由势断,谓净信、烦恼势力断坏时,弃先所受)③ 作 (作业断,本来是要做的,比如礼佛,后来不作了)④事 (由事物断坏,所施寺、舍、敷具等事坏,无表便捨)⑤ 寿 (由寿命断,无表便捨)⑥ 根(本因善根发处中无表,今起加行断善根,便捨善根所引无表;若断不善根,便捨不善根所引处中无表。)5. 捨诸非色
【颂曰:捨欲非色者,由根断上生,由对治道生,捨诸非色染】
心王、心所、不相应行,名非色善。
捨欲界的心王、心所、不相应行,有两种缘:① 由根断,谓断善根 ② 由上生,谓生上界
捨三界的心王、心所、不相应行,由一缘捨:修对治道,对治的力量生起来了,染污法就捨了。五、明处成善恶
【善恶律仪,何有情有?颂曰:恶戒人除北,二黄门二形,律仪亦在天,唯人具三种,生欲天色界,有静律仪,无漏并无色,除中定无想】
1. 北俱卢洲(有极大惭愧心)、没有根、或者没有根的作用的人,没有恶戒。
2. 人间、欲界天、色界,有律仪戒。
3. “无漏戒”,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无色界虽然没有无表色现行,但可以成就。色界要除无想天、中间定(大梵王),唯是异生(凡夫),无漏戒故须除也;余十六天,有圣人,故有无漏律仪。六、明三时业
【颂曰:此有定不定,定三顺现等,或说业有五,余师说四句】
业有两种:定业、不定业。
1.. 定业有三种:顺现法受、顺次生受、顺后法受。
依经部说,① 顺现受业,其力最强,必受现、生、后(第二世、三世还要受)。 ② 若顺生受业,其力稍劣,必受生、后受,不受现受。③ 顺后受业,其力最劣,不受现、生,唯受后受。
2. 不定业分两种:① 果定、时不定 ②果不定、时不定。其他论师说,业分八种,故为四句。
1. 时定、果不定:三种(顺现、顺生、顺后受)
2. 果定、时不定:一种
3. 果时具定:三种(顺现、顺生、顺后受)
4. 果时俱不定:一种七、明业差别
【颂曰:四善容俱作,引同分唯三,诸处造四种,地狱善除现,坚于离染地,异生不造生,圣不造后生,并欲有顶退】
四种业有可能同时做,引众同分只有三种业(除顺现受)。 三界五趣造四种。地狱里都是苦的,除顺现受业,无可爱果故。
凡夫、圣者,离此地染,于第二生必不生,故无生业,容造余三(顺现受、受后受、不定受)
不退圣人,不造生后(顺生受、顺后受),容造余二(顺现受、不定受)
离欲圣人(不还果)、有定圣者(阿罗汉),诸退果者,必不命终 还修得果,故于离染地永不更生,故无生后业也(没有顺生、顺后受)。八、明 “中有”造业
【颂曰:欲中有能造,二十二种业,皆顺现受摄,类同分一故】
欲界中有能造二十二种业,胎内五位(羯罗蓝、阿部昙、闭尸、键南、缽罗奢佉
),胎外五位,中有能造此十一位定、不定业,皆顺现受摄。中有身,与生有十位,同业引故,类无别。九、明定业相
【颂曰:由重惑净心,及是恒所造,于功德田起,害父母业定】
定业的因有四种:① 由极重的烦恼,或极清静心(发心重)② 虽不重心,恒所造③ 于功德田起业 ④ 于父母所行损害事。十、明现法果业
【颂曰:由田意殊胜,及定招异熟,得永离地业,定现现法果】
现世报的业,有三种因:① 由田胜(功德田) ②由意胜(发心殊胜) ③ 得永离地业(阿罗汉对三界烦恼远离了,如果是定业,阿罗汉证果之前,要受了之后才证果;如果是不定业,就不受了)十一、明业即受
【颂曰:于佛上首僧,及灭定无诤,慈见修道出,损益业即受】
于功德田,若行损益,其业即受。马上受报的业,有两大类
A、佛于僧中最为上首,名上首僧。
B、此下有五种,取初出定:① 从灭尽定出 ② 从无诤定出 ③ 从慈心定出 ④ 从见道出 ⑤ 从修道出。十二、明心狂等
【颂曰:心狂唯意识,由业异熟生,及怖害违忧,除北洲在欲】
心狂是第六识出了问题。总共有五个因:① 由业所感的异熟果 ② 非人惊怖 ③ 非人嗔故,伤害支节,能令心狂 ④ 四大种不调 ⑤ 由忧愁发狂。以上是《俱舍论》卷十五总结,愿师父长久住世,愿正法久住,愿我们福慧双增,顺缘俱足,违缘消除,早日通达《俱舍论》教授及心要!
2024.10.3
慧盛
俱舍论卷十五总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学长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俱舍论》,愿我们早日通达世亲菩萨的智慧!
一、明得处时同异。
【 颂曰:从一切二现,得欲界律仪,从根本恒时,得静律无漏。】
1. 别解脱戒:(一切)从根本业道、加行、后起得戒。(二现)从有情、非有情得戒。
① 有情类:性罪是杀生,遮罪是男女同宿。 ② 非情类:性罪是偷财物,遮罪是倔地、砍树等。
2. 定共戒、道共戒:从根本业道得戒,(因定前定后,无此戒,故无加行、后起位也)。作用通三世。
二、明有情支因。
【颂曰:律从诸有情,支因说不定,不律从一切,有情支 非因】
律仪是从一切有情发律仪的。支因不定者:① 支谓七支(身三口四), 有从四支得(身三口一) ② 因不定者, 因谓受戒心,谓下中上心,不俱起故(没有同时生起)。
不律仪(恶律仪)从一切有情得。① 从一切支得,身三口四皆造恶故。 ② 非一切因,谓下中上心,不俱起故(没有同时生起)。
三、明得恶、处中。
【颂曰:诸得不律仪,由作及誓言,得所余无表,由田受重行】
1. 得不律仪,由二种因:由作、由誓言。
2. 得处中因(律仪非不律仪):①由田(所对的田重) ②由受(自己发誓重) ③由作(自己作意重)
四、明捨戒差别。
1. 捨别解脱戒
【颂曰:捨别解调伏,由故捨命终,及二形俱生,断善根夜尽,有说由犯重,余说由法灭,迦湿弥罗说,犯二如负财】
捨戒有五种:故捨、命终、二形生、断善根、夜尽(八关斋戒)。 除了近住戒,其他的戒,由四缘捨。
故捨分三种:由厌戒心、对有解人、陈捨词。三缘有缺,不成捨故。
① 有部认为,四分律仪,犯了根本戒就捨戒。② 经部认为,于四重禁,若随犯一,亦捨勤策及苾芻戒。 ③ 法密部认为,正法灭时,捨别解脱戒。
迦湿弥罗(有部)宗,犯重不捨戒也。如有财者,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者,犯戒亦尔。若于所犯 发露悔除,名具尸罗,不名犯戒。
2. 捨定道戒
【颂曰:捨定生善法,由易地退等,捨圣由得果,练根及退失】
捨定共戒: ① 易地捨(三界九地,从一个地投生到另一个地) ② 由得退(定退了) ③ 捨众同分,如天人的众同分变成人的众同分 [捨少分殊胜善根,谓煖、顶、忍、世第一(世第一、及增上忍-上品,无命终捨,因为马上要见道,那一刹那不会死)]
捨道共戒:① 得果(若得后果,捨前果道及向果道) ② 练根(谓转根时,捨钝根道) ③ 退失(退失果道、胜果道)
有部认为:初果是不退的。
经部认为:初果、四果是不退的。
上座部:四果都不退。
3. 捨不律仪
【颂曰:捨恶戒由死、得戒二形生】
捨不律仪戒,有三种缘: ①由死(捨所依的身) ② 由得戒(得别解脱戒、得静律仪) ③由二形生(所依表故)
4. 捨处中
【颂曰:捨中由受势,作事寿根断】
处中无表,捨由六缘:① 受(捨所受,作是念言:我从今时,弃先所受) ② 势 (由势断,谓净信、烦恼势力断坏时,弃先所受)③ 作 (作业断,本来是要做的,比如礼佛,后来不作了)④事 (由事物断坏,所施寺、舍、敷具等事坏,无表便捨)⑤ 寿 (由寿命断,无表便捨)⑥ 根(本因善根发处中无表,今起加行断善根,便捨善根所引无表;若断不善根,便捨不善根所引处中无表。)
5. 捨诸非色
【颂曰:捨欲非色者,由根断上生,由对治道生,捨诸非色染】
心王、心所、不相应行,名非色善。
捨欲界的心王、心所、不相应行,有两种缘:① 由根断,谓断善根 ② 由上生,谓生上界
捨三界的心王、心所、不相应行,由一缘捨:修对治道,对治的力量生起来了,染污法就捨了。
五、明处成善恶
【善恶律仪,何有情有?颂曰:恶戒人除北,二黄门二形,律仪亦在天,唯人具三种,生欲天色界,有静律仪,无漏并无色,除中定无想】
1. 北俱卢洲(有极大惭愧心)、没有根、或者没有根的作用的人,没有恶戒。
2. 人间、欲界天、色界,有律仪戒。
3. “无漏戒”,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无色界虽然没有无表色现行,但可以成就。色界要除无想天、中间定(大梵王),唯是异生(凡夫),无漏戒故须除也;余十六天,有圣人,故有无漏律仪。
六、明三时业
【颂曰:此有定不定,定三顺现等,或说业有五,余师说四句】
业有两种:定业、不定业。
1.. 定业有三种:顺现法受、顺次生受、顺后法受。
依经部说,① 顺现受业,其力最强,必受现、生、后(第二世、三世还要受)。 ② 若顺生受业,其力稍劣,必受生、后受,不受现受。③ 顺后受业,其力最劣,不受现、生,唯受后受。
2. 不定业分两种:① 果定、时不定 ②果不定、时不定。
其他论师说,业分八种,故为四句。
1. 时定、果不定:三种(顺现、顺生、顺后受)
2. 果定、时不定:一种
3. 果时具定:三种(顺现、顺生、顺后受)
4. 果时俱不定:一种
七、明业差别
【颂曰:四善容俱作,引同分唯三,诸处造四种,地狱善除现,坚于离染地,异生不造生,圣不造后生,并欲有顶退】
四种业有可能同时做,引众同分只有三种业(除顺现受)。 三界五趣造四种。地狱里都是苦的,除顺现受业,无可爱果故。
凡夫、圣者,离此地染,于第二生必不生,故无生业,容造余三(顺现受、受后受、不定受)
不退圣人,不造生后(顺生受、顺后受),容造余二(顺现受、不定受)
离欲圣人(不还果)、有定圣者(阿罗汉),诸退果者,必不命终 还修得果,故于离染地永不更生,故无生后业也(没有顺生、顺后受)。
八、明 “中有”造业
【颂曰:欲中有能造,二十二种业,皆顺现受摄,类同分一故】
欲界中有能造二十二种业,胎内五位(羯罗蓝、阿部昙、闭尸、键南、缽罗奢佉
),胎外五位,中有能造此十一位定、不定业,皆顺现受摄。中有身,与生有十位,同业引故,类无别。
九、明定业相
【颂曰:由重惑净心,及是恒所造,于功德田起,害父母业定】
定业的因有四种:① 由极重的烦恼,或极清静心(发心重)② 虽不重心,恒所造③ 于功德田起业 ④ 于父母所行损害事。
十、明现法果业
【颂曰:由田意殊胜,及定招异熟,得永离地业,定现现法果】
现世报的业,有三种因:① 由田胜(功德田) ②由意胜(发心殊胜) ③ 得永离地业(阿罗汉对三界烦恼远离了,如果是定业,阿罗汉证果之前,要受了之后才证果;如果是不定业,就不受了)
十一、明业即受
【颂曰:于佛上首僧,及灭定无诤,慈见修道出,损益业即受】
于功德田,若行损益,其业即受。马上受报的业,有两大类
A、佛于僧中最为上首,名上首僧。
B、此下有五种,取初出定:① 从灭尽定出 ② 从无诤定出 ③ 从慈心定出 ④ 从见道出 ⑤ 从修道出。
十二、明心狂等
【颂曰:心狂唯意识,由业异熟生,及怖害违忧,除北洲在欲】
心狂是第六识出了问题。总共有五个因:① 由业所感的异熟果 ② 非人惊怖 ③ 非人嗔故,伤害支节,能令心狂 ④ 四大种不调 ⑤ 由忧愁发狂。
以上是《俱舍论》卷十五总结,愿师父长久住世,愿正法久住,愿我们福慧双增,顺缘俱足,违缘消除,早日通达《俱舍论》教授及心要!
2024.10.3
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