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俱舍论卷十七总结

俱舍论卷十七总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学长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俱舍论》,愿我们早日发起菩提心、早日通达世亲菩萨的智慧!下面俱舍论卷十七的总结。

一、明业道
颂曰:此中三唯道 七业亦道故
1. 什么叫业道?思所游履的叫道,业之道也。十个业道里边三个是道,但不是业;另外七个既是业,也是道,可以叫业道。
(1) 意三,贪、瞋、邪见不是意业,单是道。思心所在贪、瞋、邪见里边跑,这是业之道,只是道,不能叫业。
(2) 七业,身三口四,本身是业,是身业、语业,但又是业之道。
这跟前面意三有相同之处,同是思心所游履的,都是业道;但是身语业本身也是业,贪等邪见本身不是业,差别在这里。
业道的定义分两层说,意三业道,本身不是业,但它是思心所这个业游履的道,叫业道,是业之道,依主释。而身三口四,本身是业,又是业之道,是思心所的道,是依主释。

2. 加行、后起爲什么不叫业道?
(1)第一个原因,粗显的叫业道。假使杀人,命终的时候是最厉害的时候,叫业道。而加行,从起了杀心,拿了刀,一直到刀刺下去,对方没有命终;后起,它已经死掉了,把它分割,或者是埋了等等,不如杀的时候那么严重。所以说,正命终的时候是业道,最重、最粗显。
(2)加行、后起都是围绕根本的,爲了根本,要做这个事情,纔起加行、后起。比如杀猪,爲了要把这个猪杀死,纔去磨刀等,加行是服务于根本业道的。后起是要根本业道成功,后起纔生起来,都是附带性的,重点是根本。
(3)善恶业道增长,我们内外的方面都有变化。内是内身,自己的寿命、视力、健康等等;外是环境。假使恶业道来的时候,不管环境、寿命、健康等,好的要减少,恶的要增长。假使不增不减的就不能叫恶业道。这样能够起到增减作用的安立业道名。

二、明断善根、续善根
颂曰:唯邪见断善 所断欲生得 拨因果一切 渐断二俱舍 人三洲男女 见行断非得 续善疑有见 顿现除逆者
(十恶业与善根都相违,但哪一个业道能够把善根断掉?断了之后,善根如何再继续生起来?)
(1)【唯邪见断善】只有邪见一个业道能够断善根。
(2)【所断欲生得】所断的善根是欲界的生得善。善根有加行善、生得善,加行善是自己努力生起来的,生得善是前一辈子等流下来的。
(3)【拨因果一切,渐断二俱舍】拨无因果的那个见,不管是哪一类的,都是属于能够断善根的。善根断的时候是一品一品断。善根断了之后,不但善根没有了,一切律仪戒就没有了,所以“二俱舍”。
(4)【人三洲男女】北俱卢洲不会断善根,因爲他们的烦恼轻,邪见不会那么厉害。人间是男的、女的能断善根,不男不女的、黄门,这些意志薄弱,没有坚强的力量断善根。
(5)【见行断非得】人间的男女,断善根的一定是见行断。有部的说法,断善根的体就是非得。本来是善根的得,得没有了,成了非得,这就是善根断掉了。
人的根器有两种,利根是见行者,钝根是爱行者。
爱行者的信仰是听人家的,人家赞叹这个好,他就相信好;自己的意志力不是顶坚强的。
见行人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认爲这个好就对了,不容易被人家的话所左右。属于这一类坚强的人纔能断善根。
意志薄弱的人,坏事做不大,所以断善根的是见行人,但是将来成佛的利根的也是见行人,所以说见行的人能断。
(6)【续善疑有见】怀疑做了坏事可能有恶报的,做了好事可能也有福报的,这个怀疑的心起来,就能续善根,善根会继续再长起来。
(7)【顿现除逆者】善根断的时候一品一品断,但是善根再续生的时候,「顿现」,九品一起生出来。但是「除逆者」,这辈子犯了五逆罪的人不能续善根。

三、明业道思俱转
颂曰:业道思俱转 不善一至八 善总开至十 别遮一八五
(十善业道、十恶业道中,有几个业道可以与思同时生起?)
1.【一俱转者】有两种:
(1)一个业道跟思心所俱转,贪、瞋、邪见,行相各不同,不可能一刹那都起来,起贪就不起瞋,起邪见也不起贪、瞋,它们起的时候只能一个,不会两个或者三个同时起。
(2)一个业道,跟当时的思心所同时生起的。
以杀爲例,当那个使者在杀的时候,这个遣杀的人不一定是染污心,可能是善心或者是无记心。如果那边命断,杀的业道成就。
前面六个业道中有一个究竟,但是因爲这时他没有起染污心,其他的业道没有成就,所以只有一个业道跟思心所同时生起。 (加行的时候遣使,除了婬,叫人家去杀、盗、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做这六个恶业。)

2.【二俱转者,谓以瞋心,究竟杀业;若起贪位,成不与取;或复起贪,成欲邪行;或时起贪,成杂秽语。此上四类,名二业道,与思俱转】:
偷盗,以贪心完成不与取,一个是贪的意业道,一个是不与取的身业道。或者以贪成欲邪行,欲邪行是一个身业道,贪心是意业道,两个业道同时跟思心所生起。或者起贪心,讲下流话,一个是贪的意业,一个是语业。
3.【三俱转者】:
(1)比如人家养的一只鷄,把它抓过来,离开本处就是偷盗;再把它杀掉。这样就是偷、杀、再加上瞋心,三个业道同时生起,与思俱转。
(2)某甲派人去做六个业道,派人去杀、盗、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做这六个恶业,如果六个当中成就两个,即在一个时间里两个业道都完成。而某甲在这时候,自己起贪心,或者起瞋心,或者邪见心,意业道有一个,叫人家去干的两个业道完成,三个业道同时俱转。

四、明引满业
颂曰:一业引一生 多业能圆满
【一业引一生】引业是指引到哪一趣,一个引业只能引一生,既不是多业引一生,也不是一业引多生,两方面都不是。
【多业能圆满】一生里边,是穷还是富,是夭折还是长寿,是聪明还是笨,身体是否庄严等等,这是满业,是由很多业决定。

五、明三障
颂曰:三障无间业 及数行烦恼 并一切恶趣 北洲无想天
什么叫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异熟障)。
1. 业障:造五无间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2. 烦恼障:就是数行烦恼,即放不下的,经常起的烦恼。像吃鸦片、吃香烟一样的,不吃会难过的。偶尔发一次大脾气,后来不发了,这个不算烦恼障。烦恼再小,比如说贪吃,每天都贪吃,这也是烦恼障。偶尔发脾气不可怕,改掉就可以了,它的报也不是很厉害。但是经常起的烦恼却是最可怕的,将来感的报是很厉害的,所以数行烦恼是烦恼障的体。
3. 报障:即一切恶趣、北俱卢洲、无想天,报障基本上是八难。三恶趣,北俱卢洲是没有佛法的地方,无想天是外道天。就差世智辩聪、盲聋喑哑等等。有了这些报,与佛法无缘,被障住了。
所谓障是障圣道。假使有了这三个障,这一辈子别说入圣道,就算圣道的加行,煖、顶、忍这一些,也没有希望的。
【解云:烦恼引业,业引异熟也】先是起烦恼,因爲烦恼起了之后,造业;有了业之后,纔産生果,异熟障。比较说,烦恼障最重,业障其次,异熟障最轻。烦恼、业障两个比起来,烦恼障重,报障最轻。
以上是《俱舍论》卷十七总结,愿师父长久住世,愿正法久住,愿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生生世世不离师,早日发起菩提心、福慧双增、顺缘俱足、违缘消除、早日通达《俱舍论》教授及心要!
 
                                                    2024.12.26
                                                        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