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六卷总结——晨阳
引用于 心愿 在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4:44俱舍论十六卷总结
明黑黑等。黑黑业:欲界不善业名黑,一向名黑,感得不可爱的异熟,故名黑黑。白白业:色界善业,一向名白,感可爱的异熟,故名白白。黑白业:欲界的善业名为黑白,恶杂故,异熟亦黑白,非爱果杂故,善性是白而非是黑,有黑业杂陵,立黑白名。以欲界中恶胜善,欲界中邪见能断善根,欲界善业不能断恶,故欲界恶强于善,欲界的善业果必为恶业所杂,因此欲界无白黑业。无漏法能尽黑黑,白白,黑白等三业。
明无漏断。见道的四个法忍加上欲界修道的八个无间道同是产生的十二个无漏的思,能尽纯黑业。离欲界四静虑的第九无间道的无漏思能尽杂业及纯黑业,此时总断欲界善故,能尽杂业,亦断第九不善业故能尽纯黑。离开欲界四静虑一一地中第九无间的四个思,能令纯白尽,永断当地善法。断善法,是指缘缚断,非自性断,断的是缘善法的烦恼,善法除了善的忧以外,其他的都会现行。
叙异说。有的论师说:地狱受业名为黑黑业,其他的余欲界业,若善若恶皆名杂业。有的论师说:欲界见所断的业名黑黑业,欲界修所断业名黑白。
明三牟尼。牟尼云寂默。无学的圣者相续当中有身语意三牟尼,由身语业能有所离故名牟尼,唯于无学立牟尼者,诸烦恼言永寂静故。身语意三清净就是身语意三妙行。
明三恶行。三业不善名三恶行,意恶行包括意业及贪瞋邪见。三恶行反过来就是三妙行者,谓身语意一切善业,及非意业的无贪无瞋正见。
明业道体。妙行、恶行中的粗品为十业道也。三恶行及三妙行中粗显易知的部分摄为十业道。摄粗显的妙行名善业道,摄粗显的恶行为不善业道。言粗品者简别非粗显的部分。
明业道表无表。杀生、不与取、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如是六种定有无表,表业有没有不决定。若遣使他人根本成时,自己没有表业,仅有无表。自己做或者淫欲二者必定有表和无表业。特殊情况是,正起表业时,起表业的人同时死了死,或者被行杀害的人之后方死,根本业道成时唯有无表故。七善业道若从受戒而生,必具表无表二种。定道戒依定而生,但依心力而得生故,无有表。
明加行后起。业道加行必定有表,无表不定或有或无。殷重心起则有无表,轻心则无。后起与此加行相违,后起位无表定有,表则不定,顺着前面的业继续作则有表业,中断了就没有表业。
明恶加行。不善业道加行生时,一一从贪嗔痴三不善根起。贪瞋邪见前一刹那名三不善根,后一刹那生贪嗔邪见三个不善业道。
明善三位。十善业道加行根本后起三位,以是善故皆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生。离恶加行根本后起名善加行根本后起。
明究竟业道。杀生粗语瞋恚由瞋究竟,盗邪行及贪由贪究竟者,邪见痴究竟。虚诳离间及杂秽语有贪瞋邪见三根究竟。
明业道依处。业道的依处有四个:一有情处、二众具处、三名色处、四名身等处。杀生粗语瞋恚于有情处起。偷盗邪行及贪众具处起。若情非情以是他人所受用具皆名众具。邪见拨因果
于名色处起。诳语、离间、杂秽语三者于名身文身处起。
明杀已非业道。能杀与所杀俱时命终,或者能杀前死所杀者后死,这两种情况无根本业道,因为能杀者已转变为其他身。
明他杀成业道。如军队若一人行杀时,其他人都形成如同亲作杀生的业道,因为是为了同一个事情。
明杀生:一由故思,二于他有情、三他有情想、四作杀加行、五不误而杀。
明盗:一发盗思、二盗他物、三起他物想、四或力或窃起盗加行、五不误而取令属己身。
明欲邪行:一于非境、二于非道、三于非处、四于非时。
明诳语:一于所诳境界异想发言,见言不见等;二所诳解所说义相领会也;三起染心;四者不误。若所诳者未解言义,杂秽语摄非诳业道。
明见闻等。境由眼识所证名为所见。境由耳识所证名为所闻。若境由意识所证名为所知。若境由鼻舌身三识所证,名为所觉。按照经部宗观点,若是五根现量所证的色等五境名为
所见,若是从他传闻六境名为所闻,若运自心以种种理比度所许六境名为所觉,若意现量证得六境名为所知。先前的轨范师作如是说,眼所现见名为所见,从他传闻名为所闻,自运己心诸所思构名为所觉,自内所受及自所证名为所知。
明离间语:一染污心、二发坏他语,三所闻者解所说义,四者不误。
明粗恶语:一染污心、二发非爱语毁呰于他,三者解义,四者不误。
明杂秽语:一染污心、二所发语。有不同的论师说,除了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其余的染污的语言都是杂秽语。
明意业道:于他财起非理欲生力窃心 如是恶欲名贪业道。憎有情者。于他行伤害事如是瞋恚名瞋业道。拨善恶等见者名邪见业道。
俱舍论十六卷总结
明黑黑等。黑黑业:欲界不善业名黑,一向名黑,感得不可爱的异熟,故名黑黑。白白业:色界善业,一向名白,感可爱的异熟,故名白白。黑白业:欲界的善业名为黑白,恶杂故,异熟亦黑白,非爱果杂故,善性是白而非是黑,有黑业杂陵,立黑白名。以欲界中恶胜善,欲界中邪见能断善根,欲界善业不能断恶,故欲界恶强于善,欲界的善业果必为恶业所杂,因此欲界无白黑业。无漏法能尽黑黑,白白,黑白等三业。
明无漏断。见道的四个法忍加上欲界修道的八个无间道同是产生的十二个无漏的思,能尽纯黑业。离欲界四静虑的第九无间道的无漏思能尽杂业及纯黑业,此时总断欲界善故,能尽杂业,亦断第九不善业故能尽纯黑。离开欲界四静虑一一地中第九无间的四个思,能令纯白尽,永断当地善法。断善法,是指缘缚断,非自性断,断的是缘善法的烦恼,善法除了善的忧以外,其他的都会现行。
叙异说。有的论师说:地狱受业名为黑黑业,其他的余欲界业,若善若恶皆名杂业。有的论师说:欲界见所断的业名黑黑业,欲界修所断业名黑白。
明三牟尼。牟尼云寂默。无学的圣者相续当中有身语意三牟尼,由身语业能有所离故名牟尼,唯于无学立牟尼者,诸烦恼言永寂静故。身语意三清净就是身语意三妙行。
明三恶行。三业不善名三恶行,意恶行包括意业及贪瞋邪见。三恶行反过来就是三妙行者,谓身语意一切善业,及非意业的无贪无瞋正见。
明业道体。妙行、恶行中的粗品为十业道也。三恶行及三妙行中粗显易知的部分摄为十业道。摄粗显的妙行名善业道,摄粗显的恶行为不善业道。言粗品者简别非粗显的部分。
明业道表无表。杀生、不与取、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如是六种定有无表,表业有没有不决定。若遣使他人根本成时,自己没有表业,仅有无表。自己做或者淫欲二者必定有表和无表业。特殊情况是,正起表业时,起表业的人同时死了死,或者被行杀害的人之后方死,根本业道成时唯有无表故。七善业道若从受戒而生,必具表无表二种。定道戒依定而生,但依心力而得生故,无有表。
明加行后起。业道加行必定有表,无表不定或有或无。殷重心起则有无表,轻心则无。后起与此加行相违,后起位无表定有,表则不定,顺着前面的业继续作则有表业,中断了就没有表业。
明恶加行。不善业道加行生时,一一从贪嗔痴三不善根起。贪瞋邪见前一刹那名三不善根,后一刹那生贪嗔邪见三个不善业道。
明善三位。十善业道加行根本后起三位,以是善故皆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生。离恶加行根本后起名善加行根本后起。
明究竟业道。杀生粗语瞋恚由瞋究竟,盗邪行及贪由贪究竟者,邪见痴究竟。虚诳离间及杂秽语有贪瞋邪见三根究竟。
明业道依处。业道的依处有四个:一有情处、二众具处、三名色处、四名身等处。杀生粗语瞋恚于有情处起。偷盗邪行及贪众具处起。若情非情以是他人所受用具皆名众具。邪见拨因果
于名色处起。诳语、离间、杂秽语三者于名身文身处起。
明杀已非业道。能杀与所杀俱时命终,或者能杀前死所杀者后死,这两种情况无根本业道,因为能杀者已转变为其他身。
明他杀成业道。如军队若一人行杀时,其他人都形成如同亲作杀生的业道,因为是为了同一个事情。
明杀生:一由故思,二于他有情、三他有情想、四作杀加行、五不误而杀。
明盗:一发盗思、二盗他物、三起他物想、四或力或窃起盗加行、五不误而取令属己身。
明欲邪行:一于非境、二于非道、三于非处、四于非时。
明诳语:一于所诳境界异想发言,见言不见等;二所诳解所说义相领会也;三起染心;四者不误。若所诳者未解言义,杂秽语摄非诳业道。
明见闻等。境由眼识所证名为所见。境由耳识所证名为所闻。若境由意识所证名为所知。若境由鼻舌身三识所证,名为所觉。按照经部宗观点,若是五根现量所证的色等五境名为
所见,若是从他传闻六境名为所闻,若运自心以种种理比度所许六境名为所觉,若意现量证得六境名为所知。先前的轨范师作如是说,眼所现见名为所见,从他传闻名为所闻,自运己心诸所思构名为所觉,自内所受及自所证名为所知。
明离间语:一染污心、二发坏他语,三所闻者解所说义,四者不误。
明粗恶语:一染污心、二发非爱语毁呰于他,三者解义,四者不误。
明杂秽语:一染污心、二所发语。有不同的论师说,除了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其余的染污的语言都是杂秽语。
明意业道:于他财起非理欲生力窃心 如是恶欲名贪业道。憎有情者。于他行伤害事如是瞋恚名瞋业道。拨善恶等见者名邪见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