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俱舍十六卷总结——德慧

十六卷开始是接十五卷经中诸业分别,开示黑黑等业,后面是十业道。

经中说业有黑黑、黑白、白业和无漏业四种。欲界恶业是黑黑业,黑业感黑异熟,欲界善业是黑白业,善为恶所杂,感得黑白异熟。色界善业是白业,业和果都不为染污所杂。能对治上三种业的是无漏业,也叫非黑非白业,不染污所以叫非黑,不感白异熟所以叫非白。能断前三业的无漏业只有无漏无间道俱起的思,其中能断欲界黑业有十二种,即四法忍和断欲界修所断烦恼的前八无间道;离欲的第九无间思既能断纯黑业又能断黑白业,四静虑的第九无间思能断纯白业。之所以只有第九无间道能断善业,因为善业是缘缚断,不是自性断,断尽缘它们的烦恼才能名断,所以只有诸地的第九无间道才能断。

有余师说感地狱报的业是黑业,感其他欲界的的业是黑白业,因为地狱纯苦无乐。还有一种认为欲界见所断的业是黑业,其他欲界的业是黑白业。

又经中说三牟尼是指无学的身业、语业和意。牟尼意思是寂默,唯以心为体,身语业可以比知心,所以称牟尼,意业的思不是牟尼。

恶的身语意业及贪嗔邪见是三恶行,反过来,善的身语意业和无贪无嗔正见是三妙行,也叫三清净。

下面是十业道:恶行妙行中粗显的部分称为十业道。除淫之外的身语恶业道一定有无表此六中的自作和淫具表和无表。善的身三语四如果是从他受的具表和无表,定生唯是无表。业道的加行一定有表,无表可有可无。后起与此相反,一定有无表,表则可有可无。

恶业道的发起由贪嗔痴三不善根 ,后三意业道没有加行,发起的是前刹那的等无间缘。根本业道杀、粗语、嗔以嗔究竟‘‘,不与取、邪淫、贪以贪究竟,邪见以痴究竟,其他三个语业道发起、究竟皆是贪嗔痴。

十善业道在加行、根本、后起三位中发起皆是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因为三善根必定相应故。

十恶业道中的杀、粗语和嗔,依有情处起,不与取、邪淫、贪依众具处起,邪 见依名色起,因为拨无因果依五蕴。离间、妄语和杂秽语依名句文身起。

杀生中的杀者如果与被杀者同时死或者在被杀者之前死,不成根本业道,只有加行罪,因为所依的身已经变了。军队或者一起打猎的人中,只要有一个成就杀生业道,则所有人都同时成就杀业道。

下面分别是十恶业道的相:

杀生业道由五缘成,故思、他有情、他有情想、作杀加行、不误杀。杀要由故思发起,无意杀不成根本业道,所杀的是他有情,自杀也不成根本;他有情作他有情想,要以刀杖等作杀加行且不误杀,具以上五缘成根本业道,否则只有加行罪。

不与取也要具五缘成根本,故思、他物、他物想、盗抢等加行、不误盗且生起属己想。

欲邪行在俱舍中只说了四种不应行,一是非境,包含他妻、父母等及父母等的亲属,王护;二是非道,除产门外其他;三是非处,寺院或者塔或者旷野等;四是非时,如怀胎、哺乳或者受斋戒时。

诳语要具四缘,以染污心,对所诳境作异想发言,如见到说不见,对方理解所说的话,加上不误。对见闻觉知有三派观点:一是有部,眼见、耳闻、鼻舌身觉,意知。经部师,前五识为见,从他闻,意识的推度为觉,意现量为知,此分为两种一是前五识紧接的无分别意识或者是定中意识。第三派是早期的经部师,只有眼能见,从他闻,意识计度为觉,耳鼻舌身四识所证及意现量所证为知。

离间语由四缘成,一染污心,二发坏他语,三解所说义,四不误。

非爱语也具四缘成根本,一染污心,二发非爱语,三解所说义,四不误。

杂秽语具二缘即可,即以染污心,发杂秽语。这一派别认为染污心所发杂秽语都摄到杂秽语中,另一派别观点除掉前三语 ,其他的摄入杂秽语。

贪业道,是以恶欲心对他财物生起力窃心。欲对他有情作伤害的事,此嗔恚心名嗔业道。拨善恶等见是邪见业道,分为拨无因、无果、无阿罗汉等圣者三类。

以上是对十六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各位师兄们,我们继续努力,早日圆满俱舍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