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十五卷总结—————德慧
引用于 心愿 在 2024年10月13日, 上午12:05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
十五卷前半部分是广明表无表,后半部分详述经中各种业的分别。
广明表无表中,先是如何得三种律仪,得别解脱无表,从加行、根本业道、后起,从有情和非情,从现在得。定共和道共无表从根本业道,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得。
从有情支因的角度,律仪从一切有情得,但支和因不定,可以从身三语四七支得,也可以从身三语一四支得,因也不一定是上、中、下何种发心。非律仪从一切有情、一切支得。发心的因不一定。得恶戒从作或者誓受,从作得如生在屠夫家中的孩子,何时作杀生的加行即得恶戒;;誓受如没有生在屠夫家中,后发愿以屠夫为职业则得恶戒。得处中无表由田、受和重行三种,对福田作善恶业,或者发誓要作,或者以殷重心作善恶业,即发处中无表。
下面是舍无表的种种差别。除了近住戒多了夜尽舍,其他都是四缘舍:一是故舍,这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舍戒的意乐,二要对能理解的人,三要说了舍戒的话。二是命终舍,因为所依的身灭了,戒也舍了。三是二形俱生,需注意的是如果成黄门不舍。四是断善根舍。经部师的观点犯了四根本也舍戒,法密宗说正法灭了则舍戒。论主承许经部,另外也不同意法密宗的观点,认为正法灭之前得的戒不会因为法灭而舍。
定共戒的舍有三种情况,一是易地,由上地生下地或者下地生上地便舍;;二是由退舍;第三种比较特殊,如暖顶忍等,虽然是不易地,同地生也会舍少分殊胜善根。
道共戒的舍有三种:得果即得果道舍向道或者得向道舍果道。练根,即由钝根得利根等。或者退失。
舍恶戒有三种因,一是死,二是得戒,三是二形俱生。
处中无表由六缘舍,即由受断、由所发的善恶势力断、由作断、由事物断,如布施的东西损坏等,由寿命断,及由善根断指对善所引的。
以上指的是各种无表色的舍,非色中,欲界非色善由二缘舍,一是断善根,二是生上地。非色的染由对治道生起则舍。
三界各处成就善恶的情况如何?恶戒只在人中,但要除掉北洲和黄门及二形俱生的人。天上也有定共道共律仪,但只有人中三种律仪具足,当然也要除掉北洲人。欲界三和色界天都有定共律仪,无色界中也有无漏律仪,因为有法前法后得,无漏律仪中要除掉中间定和无想天。
以下是经中各种类型业的差别。
三性业:即善恶无记三业。安稳业得可爱果的是善业,不安稳业得非爱果的是不善业,不可安立为以上的是无记业。
福等三业,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欲界的善业是福业,不善业是非福业,色、无色界的善业是不动业,这里的不动不同于四禅以上是不动地的不动,四禅以上的不动指不为寻伺、喜乐所动,这里指感 自地处所的业果不动。
三受业: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业。欲界至三禅的善业是顺乐受业,欲界的不善业是顺苦受业,四禅以上的善业是顺不苦不乐受业。也有余师说四禅下也有顺不苦不乐受业,如中间定的业,依发智论说欲界也有顺舍受的业,指同一时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和顺舍受业心心所。有问难,业有善恶而果是无记,业与果体性不同,为什么说有顺乐受、苦受等业?有三种解释,一是业为因能利益乐受,二是业是所受,乐是能受,果领纳业因,所受顺能受。三是乐是业因所受的果,业是能受,能受顺所受。总的来说顺受有五种,上面说的是五种中的第四异熟顺受,五种是指自性顺受即三受的自性,相应顺受即与受相应之触,所缘顺受即受的所缘境 色声香味触法,异熟顺受是能感异熟果的业,五是现前顺受指正在现行的受。
三时业:这是从感果的角度,分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中分顺现法受业,此生即感果。二是顺生受业,下一生感果。三是顺后受业,后后生或之后感果。不定业,如果开为二种,就是异熟定时不定,或者异熟、时间都不定。也有八种说,是时间分顺现、顺生、顺后和不定,每一个中都有异熟定不定二种。论主认为四种业的说法最好,因为时间是依于异熟的,离开了异熟也无从说时间定不定。四种业可以同时做,能引众同分的只有除了顺现法业的其他三种业,三界都可以造四种业,但地狱中的善业没有顺现法受,因为地狱纯苦无乐。利根凡夫对于已经离染的地,不会造顺生受的业。利根的圣者对于离染地不会造顺生和顺后受的业,钝根中有退的不还果不会再造欲界的顺生和顺后受业,有退的罗汉也不会造三界中的顺生和顺后受业,因为他们在命终前都还会再证得不还或罗汉果。
欲界的中有,也能造业,只能是顺现法受的,中有、胎内和出生后各五位,每一位都有定不定二种,共22种业。
四种因所造的业是定业,一是重的烦恼或者善心,二是经常做,三是对三宝的福田,四是伤害父母。
现法感果的业力量更强,这有三种,一是由田殊胜,二是由意乐殊胜,三是对于永离地业,比如不还果再也不来欲界,那生到欲界的业一定在此生受果。阿罗汉永离三界染,则此生一定会受三界中的业,如果还有顺生和顺后受的定业,则无法证果。
当下即感果的业有五种,一是对佛所作的,其他五种是对刚从五种定中出来的人所作的损益之业,五种定是灭尽定、无诤定、慈心定,加上从见道出,还有从证阿罗汉中出定的 。
只感心受的是诸善中无寻的业,就是中间定以上的业。只感身受的是不善业。
狂只在意识,只在欲界除北洲,地狱中一向心狂,感心狂的因有五种,一是业异熟,二是由怖畏,三是由非人所害,四是四大相违,五是忧郁。
由谄所引的业是曲业,由嗔所引的业是秽业,由贪所引的业是浊业。
以上是对十五卷的简略总结,感恩师父,随喜师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