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
引用于 吉祥如意 在 2025年7月1日, 上午8:22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起如是转变”,地狱狱卒都是业力所感,生出异大种来伤害众生。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于识处,不能熏习于根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找出“有教为因”的理由,不同意“识”的力量,如是转变产生看到地狱的狱卒,执着是“异大种”,认为还是有外境。应该许“识”与“业力”两个产生转变而看到狱卒。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起如是转变”,地狱狱卒都是业力所感,生出异大种来伤害众生。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于识处,不能熏习于根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找出“有教为因”的理由,不同意“识”的力量,如是转变产生看到地狱的狱卒,执着是“异大种”,认为还是有外境。应该许“识”与“业力”两个产生转变而看到狱卒。
引用于 觉湘(唯识5组) 在 2025年7月1日, 上午10:10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的核心理论是 “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认为外境(色、声、香、味、触等)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即 “五识”)的作用是通过 “五根”(眼根、耳根等)直接缘取外境,形成 “现量”认知。有部认为“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外境为所缘对象,如眼识的生起需以“色境”为缘,若无客观存在的色法,眼识无法单独产生。“识” 的本质是 “了别”(认知、分别)外境,但这种 “了别” 需依赖外境的真实存在,而非心识自身变现。例如,看到一朵花,是因为花作为实有的外境存在,眼根与花接触,才生起眼识对花的了别。有部坚决反对 “外境由识所变” 的观点,认为若外境非实有,“识” 就失去了所缘的对象,如同 “无薪之火” 无法生起。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的本质是“思”(意业),其熏习必然与“心识”相关,经部主张:业熏习于 “心识相续”。认为“业熏习”是“业力在‘心识相续’中留下习气”,例如,造作善业后,意业会使“心识”在刹那生灭的相续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气。心识在相续中会倾向于再次生起善的行为,这就是“业熏习”的结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对外境由心识变现的理论是否定的。说如果都是识变的,没有真正的色,那么佛在《阿含经》里说有五根、五境,既然它们是没有的,佛为什么说有色、声、香、味、触等十个处?
有部认为外部山河大地等是实有的色境,眼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色境为 “所缘缘”,若外境是识所变,则 “现量” 认知(如触觉感知火的热度)就成了心识自欺。
经部认为 “色法” 在胜义谛中是由 “极微”构成的实有体,心识的生起需依赖极微组合成的外境。若承认 “识所变”,则极微就被否定了,如果杀生业的对象若为识变,则杀业的真实性就要被质疑。下部派对 “识所变” 的否定,本质是坚守 “外境实有” 的认识论与 “法体实有” 的本体论,以维护因果业力的真实性、现量认知的可靠性。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的核心理论是 “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认为外境(色、声、香、味、触等)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即 “五识”)的作用是通过 “五根”(眼根、耳根等)直接缘取外境,形成 “现量”认知。有部认为“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外境为所缘对象,如眼识的生起需以“色境”为缘,若无客观存在的色法,眼识无法单独产生。“识” 的本质是 “了别”(认知、分别)外境,但这种 “了别” 需依赖外境的真实存在,而非心识自身变现。例如,看到一朵花,是因为花作为实有的外境存在,眼根与花接触,才生起眼识对花的了别。有部坚决反对 “外境由识所变” 的观点,认为若外境非实有,“识” 就失去了所缘的对象,如同 “无薪之火” 无法生起。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的本质是“思”(意业),其熏习必然与“心识”相关,经部主张:业熏习于 “心识相续”。认为“业熏习”是“业力在‘心识相续’中留下习气”,例如,造作善业后,意业会使“心识”在刹那生灭的相续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气。心识在相续中会倾向于再次生起善的行为,这就是“业熏习”的结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对外境由心识变现的理论是否定的。说如果都是识变的,没有真正的色,那么佛在《阿含经》里说有五根、五境,既然它们是没有的,佛为什么说有色、声、香、味、触等十个处?
有部认为外部山河大地等是实有的色境,眼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色境为 “所缘缘”,若外境是识所变,则 “现量” 认知(如触觉感知火的热度)就成了心识自欺。
经部认为 “色法” 在胜义谛中是由 “极微”构成的实有体,心识的生起需依赖极微组合成的外境。若承认 “识所变”,则极微就被否定了,如果杀生业的对象若为识变,则杀业的真实性就要被质疑。下部派对 “识所变” 的否定,本质是坚守 “外境实有” 的认识论与 “法体实有” 的本体论,以维护因果业力的真实性、现量认知的可靠性。
引用于 明贤 在 2025年7月1日, 上午11:16第五课: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因为有部认为地狱的狱卒等由业力所生,是由业力产生了转变,有不同的大种生出来,所以不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在刹那刹那心识的相续上面。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那落迦由自己的业力为因,生出来种种的大种,起形色、显色等转变。许业熏习在刹那刹那心识的相续上,不同意是心识上的业,使心识上有果转变,认为业感到外面器世界有果转变。
第五课: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因为有部认为地狱的狱卒等由业力所生,是由业力产生了转变,有不同的大种生出来,所以不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在刹那刹那心识的相续上面。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那落迦由自己的业力为因,生出来种种的大种,起形色、显色等转变。许业熏习在刹那刹那心识的相续上,不同意是心识上的业,使心识上有果转变,认为业感到外面器世界有果转变。
引用于 阿兰若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2:15第五课时: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他们认为外面一定有实在的外境的。地狱的狱卒等都是由业力所感的,是由业力产生了转变,生出不同的大种来,所以不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心识的相续上面。不在其他地方。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那落迦由自己的业力,生出来种种的大种,起形色、显色等转变。是有原因的,因为佛讲了十个色处,五根、五境
下部派拿这个作为因 否认了识所变的因
第五课时: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他们认为外面一定有实在的外境的。地狱的狱卒等都是由业力所感的,是由业力产生了转变,生出不同的大种来,所以不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心识的相续上面。不在其他地方。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那落迦由自己的业力,生出来种种的大种,起形色、显色等转变。是有原因的,因为佛讲了十个色处,五根、五境
下部派拿这个作为因 否认了识所变的因
引用于 如是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2:42唯识四组: 慧名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认为一切现象,法的体不依赖其他条件(如心识)而存在,而是依缘起法则显现作用。反对将现象完全归结为心识的产物。例如,色法(物质)的极微是实有的,非识所变。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主张“业”的习气种子熏习在刹那相续的心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由于下部派根植于“法体实有”的观念,使其无法接受“唯心无境”。又引佛所说的十二处教为依据,认为离识外有真实存在的境。
唯识四组: 慧名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认为一切现象,法的体不依赖其他条件(如心识)而存在,而是依缘起法则显现作用。反对将现象完全归结为心识的产物。例如,色法(物质)的极微是实有的,非识所变。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主张“业”的习气种子熏习在刹那相续的心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由于下部派根植于“法体实有”的观念,使其无法接受“唯心无境”。又引佛所说的十二处教为依据,认为离识外有真实存在的境。
引用于 宗清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3:58第五课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认为“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外境为所缘对象,外面一定有实在的外境的。地狱的狱卒等都是由业力所感的,是由业力产生了转变,生出不同的大种来,所以对于由识而转变,有部是不许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心识的相续上面。不在其他地方。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不同意唯识提出的外境由心识变现的理论。引用了《阿含经》里佛讲十二处为反驳的依据,认为佛既然说了有色等,就是说明了有外境,下部派讲这个作为一个依据证明有外境。
第五课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认为“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外境为所缘对象,外面一定有实在的外境的。地狱的狱卒等都是由业力所感的,是由业力产生了转变,生出不同的大种来,所以对于由识而转变,有部是不许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心识的相续上面。不在其他地方。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不同意唯识提出的外境由心识变现的理论。引用了《阿含经》里佛讲十二处为反驳的依据,认为佛既然说了有色等,就是说明了有外境,下部派讲这个作为一个依据证明有外境。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7:21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的观点是三世实有,一切法都是实有的,业熏在根上,色法上的,执外境是实有的。
这里有部承许狱卒等不是真实有情,而是地狱受苦有情业的增上力量产生的异大种,是色法,变现狱卒等等形象,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迫害地狱受苦有情。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习在两个地方,一是色法,二是思种子,识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
经部的观点未承许外境是心所现,是有外境的;执业熏在识里,但是感果在识外;不许狱卒等是识所变,原因是佛在《阿含经》里经常说有十二处教,说明外境五根五境是真实有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的观点是三世实有,一切法都是实有的,业熏在根上,色法上的,执外境是实有的。
这里有部承许狱卒等不是真实有情,而是地狱受苦有情业的增上力量产生的异大种,是色法,变现狱卒等等形象,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迫害地狱受苦有情。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习在两个地方,一是色法,二是思种子,识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
经部的观点未承许外境是心所现,是有外境的;执业熏在识里,但是感果在识外;不许狱卒等是识所变,原因是佛在《阿含经》里经常说有十二处教,说明外境五根五境是真实有的。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8:36引用于 慧根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7:21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的观点是三世实有,一切法都是实有的,业熏在根上,色法上的,执外境是实有的。
这里有部承许狱卒等不是真实有情,而是地狱受苦有情业的增上力量产生的异大种,是色法,变现狱卒等等形象,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迫害地狱受苦有情。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习在两个地方,一是色根,二是思种子,识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
经部的观点未承许外境是心所现,是有外境的;执业熏在识里,但是感果在识外;不许狱卒等是识所变,原因是佛在《阿含经》里经常说有十二处教,说明外境五根五境是真实有的。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7:21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的观点是三世实有,一切法都是实有的,业熏在根上,色法上的,执外境是实有的。
这里有部承许狱卒等不是真实有情,而是地狱受苦有情业的增上力量产生的异大种,是色法,变现狱卒等等形象,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迫害地狱受苦有情。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习在两个地方,一是色根,二是思种子,识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
经部的观点未承许外境是心所现,是有外境的;执业熏在识里,但是感果在识外;不许狱卒等是识所变,原因是佛在《阿含经》里经常说有十二处教,说明外境五根五境是真实有的。
引用于 Lisa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8:39唯识5组——般若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只承许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即 “五识”),它认为在外的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五识直接缘取外境,形成 “现量”认知。
识 有了别之意,五识对五境。它们反对 “外境由识所变” 的观点,认为若外境非实有,“识” 就失去了所缘的对象,如同 没有柴不能生火🔥,没有米不能煮饭一样。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于识上。业熏习于 “心识相续”。认为“业熏习”是“业力在‘心识相续’中留下习气”。在造作善恶业后,它是在刹那生灭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气。心识会在相续中再次生起善 恶的习气。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不承许外境是有识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等是实有的色境,眼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色境为所缘,若外境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火烧会疼,拿冰会冷的感觉呢?那不就成了心识自欺嘛。
如果都是识所变,佛为什么又讲十二处呢?
唯识5组——般若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只承许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即 “五识”),它认为在外的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五识直接缘取外境,形成 “现量”认知。
识 有了别之意,五识对五境。它们反对 “外境由识所变” 的观点,认为若外境非实有,“识” 就失去了所缘的对象,如同 没有柴不能生火🔥,没有米不能煮饭一样。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业熏习于识上。业熏习于 “心识相续”。认为“业熏习”是“业力在‘心识相续’中留下习气”。在造作善恶业后,它是在刹那生灭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气。心识会在相续中再次生起善 恶的习气。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不承许外境是有识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等是实有的色境,眼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色境为所缘,若外境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火烧会疼,拿冰会冷的感觉呢?那不就成了心识自欺嘛。
如果都是识所变,佛为什么又讲十二处呢?
引用于 天涯111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9:58第五课思考题:
(唯识四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同意狱卒等不是有情,但认为它们是那落迦⾥造了地狱业的有情,由造地狱业的时候,这个业⾥边的增上⼒,⽣出⼀种不同的⼤种。不承许这些大种是识所变现的,承许这些大种是色法,是实有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彼业熏习,理应许在识相续中,不在余处。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外面的境都是实有的,不承许识所变现的。因为有佛陀宣说的《阿含经》为证,内五根外五尘都是实有的法。
第五课思考题:
(唯识四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同意狱卒等不是有情,但认为它们是那落迦⾥造了地狱业的有情,由造地狱业的时候,这个业⾥边的增上⼒,⽣出⼀种不同的⼤种。不承许这些大种是识所变现的,承许这些大种是色法,是实有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彼业熏习,理应许在识相续中,不在余处。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外面的境都是实有的,不承许识所变现的。因为有佛陀宣说的《阿含经》为证,内五根外五尘都是实有的法。
引用于 Lisa 在 2025年7月1日, 下午11:17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
有部承許外境是實有的,獄卒是由有情業力所生之異大種,再由異大種變現種種動手足等差另作用,予彼施設獄卒等名。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
經部的業熏在識相續中,非余處有熏習識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
有部認為業熏在色法上,非熏在心識上,說有教為因,因為佛說過有色等處。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
有部承許外境是實有的,獄卒是由有情業力所生之異大種,再由異大種變現種種動手足等差另作用,予彼施設獄卒等名。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
經部的業熏在識相續中,非余處有熏習識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
有部認為業熏在色法上,非熏在心識上,說有教為因,因為佛說過有色等處。
引用于 华玉 在 2025年7月2日, 上午9:001,有部认为业都是色法,熏在根上。是实有的。所以有部认为由感地狱的业而产生的一种不同的大种,变现狱卒、铁狗等形象,而起一些动手动脚的作用等等,虽是非情,但能迫害有情。
2,一部分认为熏习在刹那生灭的心识上;一部分认为熏习在根识上。
3,有佛说12处教为因。下部派认为如果离识外没有根境等其他的色法,佛不应该说有色等12处教,既然说了,就说明外境实有。
1,有部认为业都是色法,熏在根上。是实有的。所以有部认为由感地狱的业而产生的一种不同的大种,变现狱卒、铁狗等形象,而起一些动手动脚的作用等等,虽是非情,但能迫害有情。
2,一部分认为熏习在刹那生灭的心识上;一部分认为熏习在根识上。
3,有佛说12处教为因。下部派认为如果离识外没有根境等其他的色法,佛不应该说有色等12处教,既然说了,就说明外境实有。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5年7月2日, 上午10:34唯识四组 德慧师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狱卒等不是识所变,是地狱有情业增上力感得的异大种,虽不是有情却是离识实有的色法。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如《俱舍论颂疏》云:“ 以经部宗不许无表是实有故。彼说无表。但是思种。谓审决动发(审虑思、决定思、动身思、发语思)。四现行思。于色心上。熏成种子。”经部认为业熏在色心上,此处主要指熏于心,即识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下部派以教为证,佛在经中说了十二处,其中有五根五境十色处,故色法应是实有,非识所变。
唯识四组 德慧师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狱卒等不是识所变,是地狱有情业增上力感得的异大种,虽不是有情却是离识实有的色法。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如《俱舍论颂疏》云:“ 以经部宗不许无表是实有故。彼说无表。但是思种。谓审决动发(审虑思、决定思、动身思、发语思)。四现行思。于色心上。熏成种子。”经部认为业熏在色心上,此处主要指熏于心,即识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下部派以教为证,佛在经中说了十二处,其中有五根五境十色处,故色法应是实有,非识所变。
引用于 妙悟 在 2025年7月2日, 下午2:21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因为有部认为是业的增上力产生了异大种,起了殊胜的形色、显色、身量、力量等等的转变,然后给它们假名施设了一个名字,叫狱卒。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说,业熏习在识相续中,刹那刹那的心识的相续中。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以佛的圣教量为因,佛说过十二处,有五根五境,那就证明有外境。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因为有部认为是业的增上力产生了异大种,起了殊胜的形色、显色、身量、力量等等的转变,然后给它们假名施设了一个名字,叫狱卒。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说,业熏习在识相续中,刹那刹那的心识的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以佛的圣教量为因,佛说过十二处,有五根五境,那就证明有外境。
引用于 明慧 在 2025年7月2日, 下午3:11第五课思考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由感地狱的业产生一种不同的大种,变现狱卒、铁狗、铁牛等形象,起一些动手动脚的作用等变化来逼害地狱有情。所以有部不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理应许在识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谓若唯识似色等现无别色等,佛不应说有色等处。
第五课思考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由感地狱的业产生一种不同的大种,变现狱卒、铁狗、铁牛等形象,起一些动手动脚的作用等变化来逼害地狱有情。所以有部不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理应许在识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谓若唯识似色等现无别色等,佛不应说有色等处。
引用于 净智_清夏 在 2025年7月2日, 下午4:551有部为什么于识不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有情身造了罪业,在地狱中感果受苦,再身体以外,变现成了异大种,它的形色好看,身量高大,力气很大,为了使地狱的有情生起怖畏,变成旁生等损恼有情。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有情造作了恶业,应该在识的相续中不在于处,恶业成熟,投身到地狱,在识相续以外,变形成了一个狱卒或者是旁生而做损害。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如果是识所变,有情在地狱中的受苦处所不能决定,受苦的时间也不能决定,心相续不决定,不能同时见到同样的外境,受苦的作用也不能成立。
1有部为什么于识不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有情身造了罪业,在地狱中感果受苦,再身体以外,变现成了异大种,它的形色好看,身量高大,力气很大,为了使地狱的有情生起怖畏,变成旁生等损恼有情。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有情造作了恶业,应该在识的相续中不在于处,恶业成熟,投身到地狱,在识相续以外,变形成了一个狱卒或者是旁生而做损害。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如果是识所变,有情在地狱中的受苦处所不能决定,受苦的时间也不能决定,心相续不决定,不能同时见到同样的外境,受苦的作用也不能成立。
引用于 宥慧 在 2025年7月2日, 下午5:59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因为有部认为,狱卒虽然不是实有有情,
但是,
是由业力增上、业力所感的异大种(实有色法),
当然不是识所现的假法。
比如张三杀过牛,这个杀业感出来地狱的铁牛(狱卒)来逼害张三。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在识相续上。
但是未来在外面感出来一个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
有部经部引用了圣教量(十二处)来证明有真实外境。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因为有部认为,狱卒虽然不是实有有情,
但是,
是由业力增上、业力所感的异大种(实有色法),
当然不是识所现的假法。
比如张三杀过牛,这个杀业感出来地狱的铁牛(狱卒)来逼害张三。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在识相续上。
但是未来在外面感出来一个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
有部经部引用了圣教量(十二处)来证明有真实外境。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5年7月2日, 下午9:39三组华藏
第五课思考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的观点:造了业之后,它是熏在色根上。执那落迦由自业力差别大种。起形等转变。所以有部于识不许。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在内识,或在色根及其识类。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因为下部派认为:“心外有实法”,外境是实有的。业熏重在根上,造了业感的异熟果,增上果及等流果等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不承许识所变。
三组华藏
第五课思考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的观点:造了业之后,它是熏在色根上。执那落迦由自业力差别大种。起形等转变。所以有部于识不许。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在内识,或在色根及其识类。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因为下部派认为:“心外有实法”,外境是实有的。业熏重在根上,造了业感的异熟果,增上果及等流果等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不承许识所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5年7月2日, 下午10:19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外境实有,虽然狱卒不是有情,但有情的身业都是实有色法,比如有情造了杀业,感得地狱的业,产生异大种,起种种轉變作用来逼害有情,所以对于识所变不承许。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刹那生灭的心识里,也有部分认为业熏在根识上,但是感果的时候却是在识外。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有部经部认为,如果离识之外,没有五根五境等等其他的色法,佛就不会在经里说“十二处”了,证明外境实有,唯识所变不对。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外境实有,虽然狱卒不是有情,但有情的身业都是实有色法,比如有情造了杀业,感得地狱的业,产生异大种,起种种轉變作用来逼害有情,所以对于识所变不承许。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刹那生灭的心识里,也有部分认为业熏在根识上,但是感果的时候却是在识外。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有部经部认为,如果离识之外,没有五根五境等等其他的色法,佛就不会在经里说“十二处”了,证明外境实有,唯识所变不对。
引用于 庆莲 在 2025年7月3日, 下午5:53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狱卒虽然不是真实的有情,但是由业力增上故,业力所感的异大种而不是识所变现的假法。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重习在识刹那刹那相续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下部派的理论是“法体实有”,而唯识的“识变”否定外境实有。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狱卒虽然不是真实的有情,但是由业力增上故,业力所感的异大种而不是识所变现的假法。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重习在识刹那刹那相续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有教为因。下部派的理论是“法体实有”,而唯识的“识变”否定外境实有。
引用于 清静 在 2025年7月3日, 下午6:15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外境实有,狱卒是地狱罪人业力所感产生的不同大种是色法,故不许是由识生起。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识上,也可以熏在五根。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外境是实有。有部认为,狱卒是地狱罪人业力所感的外大种,是色法;经部虽然承许业熏习在识上,但在心以外感果,依据是佛说有色处等十二处,说明有外境,故不许是识所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外境实有,狱卒是地狱罪人业力所感产生的不同大种是色法,故不许是由识生起。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识上,也可以熏在五根。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认为外境是实有。有部认为,狱卒是地狱罪人业力所感的外大种,是色法;经部虽然承许业熏习在识上,但在心以外感果,依据是佛说有色处等十二处,说明有外境,故不许是识所变。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5年7月3日, 下午8:03第五课思考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由自己业力的原因生出来异大种,起形色、显色等等的这种转变,形成各种不同的狱卒。四大种是实有的色法,和唯识无境观点相违。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熏习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心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不许识所变,是有教为因。你们唯识宗说外面的境都是相似的色法,不是真实的色法,若外面没有色的话,佛不应说有色等处(十二处)佛既然说了有色有声等处,就证明有外境。
第五课思考题: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由自己业力的原因生出来异大种,起形色、显色等等的这种转变,形成各种不同的狱卒。四大种是实有的色法,和唯识无境观点相违。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熏习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心相续中。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不许识所变,是有教为因。你们唯识宗说外面的境都是相似的色法,不是真实的色法,若外面没有色的话,佛不应说有色等处(十二处)佛既然说了有色有声等处,就证明有外境。
引用于 宗玲 在 2025年7月4日, 上午10:22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狱卒等是实有的外境,是有情造了地狱因由业力感得异大种来逼害有情,所以不承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识相续上,果可以感在识外的色法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不许识所变,他们认为外境是实有,有教为因,以佛的言教作依据,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认为狱卒等是实有的外境,是有情造了地狱因由业力感得异大种来逼害有情,所以不承许是识变的。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熏习在识相续上,果可以感在识外的色法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不许识所变,他们认为外境是实有,有教为因,以佛的言教作依据,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
引用于 无忧 在 2025年7月4日, 下午1:12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外境都是实有的,色法是实有的,三世实有。有情看到了狱卒,那就是有个实有的外境,然后有情实有的眼根对境,产生了眼识看到外面世界,根境识三和合,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他们认为经里讲了色法,那外境就是实有的色法。所以有情遇到的狱卒也是实有的,不是识变的,但在这里有部没明确回应唯识,没再说出什么理由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在思种子里(思心所),但是感果时却能在思种子以外,感得实在的异大种,比如有情所处的环境就是众生业力所感的器世间增上果,他们认为业基本上属于心法的范畴,但感的果却是实在的外境,这一点跟有部是很像的,都认为外境实有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
佛说有十二处,那就是有实在的色法,不像唯识说的外境都是识变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外境都是实有的,色法是实有的,三世实有。有情看到了狱卒,那就是有个实有的外境,然后有情实有的眼根对境,产生了眼识看到外面世界,根境识三和合,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他们认为经里讲了色法,那外境就是实有的色法。所以有情遇到的狱卒也是实有的,不是识变的,但在这里有部没明确回应唯识,没再说出什么理由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熏在思种子里(思心所),但是感果时却能在思种子以外,感得实在的异大种,比如有情所处的环境就是众生业力所感的器世间增上果,他们认为业基本上属于心法的范畴,但感的果却是实在的外境,这一点跟有部是很像的,都认为外境实有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
佛说有十二处,那就是有实在的色法,不像唯识说的外境都是识变的。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5年7月5日, 下午9:37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他们认为狱卒是由业增上力,产生了异大种,起了业力转变,逼害有情。所以不许是识所变。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业熏习于色根和识相续上,此处唯识也许熏于识,所以取熏于识做辩论,但是经部认为感果是在识以外感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佛在经里说有色等12处,既然佛说有色等12处,那么就有实有外境。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他们认为狱卒是由业增上力,产生了异大种,起了业力转变,逼害有情。所以不许是识所变。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业熏习于色根和识相续上,此处唯识也许熏于识,所以取熏于识做辩论,但是经部认为感果是在识以外感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佛在经里说有色等12处,既然佛说有色等12处,那么就有实有外境。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5年7月5日, 下午9:47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他们认为狱卒是由业增上力,产生了异大种,起了业力转变,逼害有情。所以不许是识所变。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业熏习于色根和识相续上,此处唯识也许熏于识,所以取熏于识做辩论,但是经部认为感果是在识以外感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佛在经里说有色等12处,既然佛说有色等12处,那么就有实有外境。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他们认为狱卒是由业增上力,产生了异大种,起了业力转变,逼害有情。所以不许是识所变。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业熏习于色根和识相续上,此处唯识也许熏于识,所以取熏于识做辩论,但是经部认为感果是在识以外感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有教为因。佛在经里说有色等12处,既然佛说有色等12处,那么就有实有外境。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5年7月9日, 下午8:43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地狱狱卒是业力增上感得异大种,业在识之外,果也在识之外。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是思心所的种子,熏习在色识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下部派不同意识所变的理由是有教为因,否则,佛不应说有色等处。
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有部认为地狱狱卒是业力增上感得异大种,业在识之外,果也在识之外。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经部认为业是思心所的种子,熏习在色识上。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下部派不同意识所变的理由是有教为因,否则,佛不应说有色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