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为明法源清净,释作者重要。从哪三方面说作者重要?

作者的重要有三方面:

一、氏族圆满;

二、本生所得功德;

包括有博学所得教的功德和如理修行所得证的功德

三、于佛教中所作的事业

为明法源清交,释作者重要。

这里讲了作者阿底峡尊者的殊胜之处共有三:

第一、氏族圆满

如拏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东萨贺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名莲藏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莲花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苾刍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第二、本生所得功德

丙初:博学所得教之功德

尊者于二十一岁以内,将内外教共应明处之声明、因明、工巧、医药等四,学至是极精熥。又于十五岁时,听《正理滴论》一次,即辩论折服一著名外道,于是英称普闻。此大绰龙巴所说。尔后复于黑山道场,亲近罗睺罗古达喇嘛,此喇嘛曾得喜金刚现身,金刚空行母授记,得成就者。尊者蒙此喇嘛为授大灌顶,命名曰智密金刚。直至二十九岁时,于诸已得成就师前,修学金刚乘法。至是经教教授,能达无余,即自意念,于诸密咒我已精谙,嗣经空行母等梦示多部密经,皆未曾睹,乃折其慢。自此以后,有诸师长及其本尊,或明或寐,而加劝请云,若出家者,能于佛法及众生作大饶益。尊者依言,往投大众部持律上座、已修入加行位中之戒铠大德,求请剃染,为作和尚,令得出家。三十一岁内遍学显教。别于《大毗婆沙论》,依止法铠论师,于啊登打补曰,研究至十二年之久。以对根本四部要典,皆甚精熟,故于各部异义,取舍之间,互有出入处,虽颇微细,亦能毫不紊乱而正了知。

丙二、如理修行所得证之功德

三藏灵文,能摄尽一切佛教。故证之功德,亦以戒定慧三学摄之。

戒学:

1.别解脱戒

尊者于受得比丘戒后,爱护其戒,如牦牛之爱尾,守护轻细,犹且舍命不渝,于诸重禁,夫复何说,大持律上座之称,于焉起矣。

2.菩萨戒

尊者于修习慈悲为本菩提心之教授,虽曾多所参学,别经久时,特依金洲大师修习由弥勒、文殊、降及无著、寂天,辗转传来最胜教授,于自他相换之菩提心,随得生起。由愿入行,而受学处,广修诸行,毫无违趣。

3.密乘戒

以具观自身成本尊之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之三摩地,随成瑜伽之尊。特别于所制禁戒,无所违越,诸三昧耶,如理守护。

如上三种禁戒,非仅受时暂起勇进,亦于受后各别随行,终不违犯。设有违越,亦疾各依还净仪轨,除罪清净。

定学:

具足定学有二:一、共者,得止中心之堪能。二、不共者,证得最极坚固之生起次第。又修禁制之行六年,或云三年。

慧学:

具足慧学有二:一、共者,谓得止观双运之观行三昧。二、不共者,成就圆满次第之殊胜三昧。

第三、于佛教中所作之事业

丙初:于印度所作

于金刚座大菩提寺,曾经三次制诸外道,令受佛教。复于内宗上下诸部,有未达及邪解疑惑等垢,洗除令净,增长正法。各派对之,均极爱敬,不分部类,视同顶髻。

丙二:于西藏所作

藏人迎请尊者入藏宏法,虽经多次,均未邀允。嗣当藏王菩提光秉政时,复迭遣使延聘尊者,乃蒙降临。依众劝请,整理教务,著有《菩提道炬论》等,总摄一切显密经要。前后游往藏卫将二十年,教化无算,凡具根器者,皆蒙利益。

 

为明法源清净,释作者重要,可从以下三方面阐明其重要性:

一、法脉传承的正统性

作者作为教法传承核心人物,其身份直接关联法源清净。例如,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汇集了弥勒、文殊至印度诸大成就者代代相承的佛法体系,确保了显教法脉的纯正性1。此外,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作为藏传佛教道次第思想源头,其作者身份的确立亦强化了教法来源的可信度3

二、修证成就的真实性

作者的实证境界是教法权威性的根本保障。如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苦修十二年,得弥勒菩萨亲授《现观庄严论》世俗谛内涵,其修证成就确保了教义阐释的准确性3。净土宗强调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愿的圆满功德,亦是基于其成佛果位的真实性,使念佛法门具足摄受力8

三、教法体系的完整性

作者通过系统化著述整合佛法精要。宗喀巴大师以三士道统摄显教修学次第,将出离心、菩提心与中道正见贯穿始终,形成完整成佛路径1;《现观庄严论》则通过弥勒授记、无著阐释,显隐结合地呈现《般若经》修心要义,构建了显密修行的理论基础3

此三重维度共同彰显作者在佛法传承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法源清净的基石,也是学人依法修持的根本依怙。

为明法源清净,释作者重要。从哪三方面说作者重要?

从以下3方面描述了造者殊胜:

1.阿底峡尊者生于圆满种姓之理;

2.阿底峡尊者其身获得功德之理:包括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之理、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之理;

3.阿底峡尊者分别于印度和西藏教所作事业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