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
引用于 清祥 在 2024年11月3日, 下午3:401,什么是三士道,答:声闻道道,独觉道,菩萨道。也可称三种士夫共同修学之道。
2,什么是三士夫,答: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
3,何为现前增生和毕竟胜利,答:发菩提心的胜利,现前增生有二胜利,不堕恶趣生善趣。毕竟胜有二,解脱及成佛,也是依靠菩提心而成办的。
4,上诉三者是什么关系。答:三士道的法,都是三种根器士夫须要修的法,当你生起菩提心的时候,离不开下士的出离心及中士道厌离心。所以下士,中士的法,是上士道的支或分,所以思维下士道的种种苦,及修中士道不定过患等等是生起菩提心因的根本是大慈大悲。故修十善业道持戒及七支愿行是增上的生因,解脱及毕竟胜利是果。
1,什么是三士道,答:声闻道道,独觉道,菩萨道。也可称三种士夫共同修学之道。
2,什么是三士夫,答: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
3,何为现前增生和毕竟胜利,答:发菩提心的胜利,现前增生有二胜利,不堕恶趣生善趣。毕竟胜有二,解脱及成佛,也是依靠菩提心而成办的。
4,上诉三者是什么关系。答:三士道的法,都是三种根器士夫须要修的法,当你生起菩提心的时候,离不开下士的出离心及中士道厌离心。所以下士,中士的法,是上士道的支或分,所以思维下士道的种种苦,及修中士道不定过患等等是生起菩提心因的根本是大慈大悲。故修十善业道持戒及七支愿行是增上的生因,解脱及毕竟胜利是果。
引用于 庆莲 在 2024年11月9日, 下午11:321.答:三士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是这三种人所修的法。
2.答:三士夫是指三种根器的人。钝根(下士夫)、中根(中士夫)、利根(上士夫)。
3.答:现前:增上生(下辈子得到比现在更好的身体)。
毕竟胜利:决定胜(成佛)。
4.答:上诉三者是次第关系。
下士道: 厌离三恶趣的苦。断恶修善,皈依三宝、明业果。不以现世为重,目的是希求后世的增上生。
中士道: 厌患轮回,为求自利,欲出离轮回,希求自己解脱,修学戒定慧。
上士道: 由大悲转,发菩萨心(一直看到有情的苦,欲善度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希望成佛。
他们三者是承上起下的次第引导关系。(比如盖大楼为例:应先设计主体结构,再考虑细节,即使动工,也是先作粗的框架,然后再细作)。
如果没有学习下士道、中士道,直接学上士道,就很难生起菩提心。发菩萨心是三士道真正的因,并不是为了得到下士道、中士道的果。然而修学下士道、中士道的内容多方面集福净罪,让善业增长,恶业消除,是菩提心之前行,即是发菩提心的方便。有了上士道的发心的摄持,下士道、中士道就变成菩提心支分。下士道、中士道的法是靠发菩提心变成大乘的法。所以,下中上的次第,学前前会觉得后面重要,学后后会觉得前面重要。这样才能得到利益,多闻则思广,思广则修深。
1.答:三士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是这三种人所修的法。
2.答:三士夫是指三种根器的人。钝根(下士夫)、中根(中士夫)、利根(上士夫)。
3.答:现前:增上生(下辈子得到比现在更好的身体)。
毕竟胜利:决定胜(成佛)。
4.答:上诉三者是次第关系。
下士道: 厌离三恶趣的苦。断恶修善,皈依三宝、明业果。不以现世为重,目的是希求后世的增上生。
中士道: 厌患轮回,为求自利,欲出离轮回,希求自己解脱,修学戒定慧。
上士道: 由大悲转,发菩萨心(一直看到有情的苦,欲善度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希望成佛。
他们三者是承上起下的次第引导关系。(比如盖大楼为例:应先设计主体结构,再考虑细节,即使动工,也是先作粗的框架,然后再细作)。
如果没有学习下士道、中士道,直接学上士道,就很难生起菩提心。发菩萨心是三士道真正的因,并不是为了得到下士道、中士道的果。然而修学下士道、中士道的内容多方面集福净罪,让善业增长,恶业消除,是菩提心之前行,即是发菩提心的方便。有了上士道的发心的摄持,下士道、中士道就变成菩提心支分。下士道、中士道的法是靠发菩提心变成大乘的法。所以,下中上的次第,学前前会觉得后面重要,学后后会觉得前面重要。这样才能得到利益,多闻则思广,思广则修深。
引用于 宗玲 在 2025年1月1日, 下午11:15答l:三士道指①下士道——求增上生为主,断十恶修十善得人天果报,生起厌离心。②中士道——求解脱出离三界,生起出离心,③上士道——求成佛,发起菩提心。
答2:三士夫——①下士夫希求自利,生善趣得现世安乐。②中士夫为求自利度脱三有得解脱。③上士夫悲心自在,自利利他,自己要离苦还要除他人的苦也得安乐。
答3:现前的增上生,包括自己和眷属受用能增上,不是下劣的属下士道。毕竟胜又分①单证解脱了生死的是中士道。②要成佛度众生是上士道。
答4:三者的关系是递增的,三士道虽然分了三士,主要讲上士道,但上士道也包含了中,下士道的法,无所缺少,也就是说下,中,上三士道的法都要修,如果少修了之后呢,上士道的基础就没有,他的前行加行就没有,那么上士道也建立不起来。师父也给我们作比喻,你要造三层楼的房子,必须得有一楼和二楼作基础,要不然三楼从何而立呢!
答l:三士道指①下士道——求增上生为主,断十恶修十善得人天果报,生起厌离心。②中士道——求解脱出离三界,生起出离心,③上士道——求成佛,发起菩提心。
答2:三士夫——①下士夫希求自利,生善趣得现世安乐。②中士夫为求自利度脱三有得解脱。③上士夫悲心自在,自利利他,自己要离苦还要除他人的苦也得安乐。
答3:现前的增上生,包括自己和眷属受用能增上,不是下劣的属下士道。毕竟胜又分①单证解脱了生死的是中士道。②要成佛度众生是上士道。
答4:三者的关系是递增的,三士道虽然分了三士,主要讲上士道,但上士道也包含了中,下士道的法,无所缺少,也就是说下,中,上三士道的法都要修,如果少修了之后呢,上士道的基础就没有,他的前行加行就没有,那么上士道也建立不起来。师父也给我们作比喻,你要造三层楼的房子,必须得有一楼和二楼作基础,要不然三楼从何而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