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 回复: 3

第十九课思考题

[复制链接]
查看98 | 回复3 | 2025-7-28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阿赖那识有何意?它有多少别名?
2、七浪之境是什么?为何之风?
3、为什么三藏不可穷耶?
4、受熏与能熏有何差别?
5、为什么只有阿赖耶识有去后来先?
觉乐 | 2025-7-28 0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赖那识有何意?它有多少别名?
能藏、所藏、执藏的意思;
所知依、种子识、心、无垢识、本识、宅识、第一识、现识、转识、神识、藏识、果报识、异熟识、阿陀那识。

2、七浪之境是什么?为何之风?
七浪境,七识生起来像浪一样。它靠境作为风,没有境,识是不生的,没有看到境识不会生。就像我看到一个人会生气,我没有看到之前,不会生气,我一看到他就生气。这个什么呢?因为你的境现起来了。所以,渊深七浪境为风。

3、为什么三藏不可穷耶?
三藏,一个能藏,一个所藏,一个执藏;
不可穷有两个,一个是深跟广;还有一个,令无边有情,无始相续,就是不可穷,太广了,无始以来,它甚深广大而不可穷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所以叫“无始”。

4、受熏与能熏有何差别?
受薰就是接受薰习;即七转识是能薰,第八识是所薰----接受七转识薰习的受薰体。

5、为什么只有阿赖耶识有去后来先?
因为此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
去后,最后去,死的时候最后离开身体的,来先是我们人死了之后中阴身,中阴身投胎的时候,中阴身也是前六识先灭,最后中阴身里面,我们学二十二根等等的投胎,母亲的肚子里面,所有的第一个识是第八识,第七识跟第六识、前面的五识都没有生起来;所以,它是先来的,来先,去后。就像做一个主人公一样,这就是我们凡夫执著的我。
如意 | 2025-7-28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赖那识有何意?它有多少别名?
答:阿赖耶识翻译成汉语叫藏识,它有 [三藏] 之义,能藏:它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又复缘身为境界。所藏:一切善染法所依处。执藏: 此识为第七末那识执为自我,故第七末那为能执,第八阿赖耶为所执。
阿赖耶识有六个别名:心、宅、藏识、阿陀那识、果报识、异熟识。
2、七浪之境是什么?为何之风?
答:七浪之境是色、声、香、味、触、法。为起惑造业之风。
3、为什么三藏不可穷耶?
答:因为藏识如海,深广不可测,令无边有情无始相续,不知道从什么时开始,也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结束,三千大千世界,根身器界都在阿赖耶识里。
4、受熏与能熏有何差别?
答: 受熏体性是无记,善恶都能接纳,是被动的接受熏习。能熏有生灭变化,作用力强,是主动去熏。七转识是能熏,第八识是所熏,是接受七转识熏习的受熏体。
5、为什么只有阿赖耶识有去后来先?
答:前五识是不审不恒;第六识是审而不恒;第七识又恒又审;第八识是恒而不审。阿赖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无始以来、无终以后,一直存在。它能保持身体不腐,延续我们一期的生命,死的时候前七识的功能隐没,不起现行,阿赖耶识最后一个离开。当阿赖耶识离开肉体,成为中阴身时,无明种子仍一念执著,以其过去业力之牵引再次投生,新的一期生命开始。
天涯111 | 2025-7-29 0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赖那识有何意?它有多少别名?
答:“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同一个“仓库”,储存着众生过去所有(业)所形成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未来因缘成熟时显现为现实的果报,是轮回与生命延续的基础。它有执持根身器界的功能。
他能藏,所藏,执藏,也叫“藏识”“种子识”,异熟识,阿陀那识等。
2、七浪之境是什么?为何之风?
答:阿赖耶识与前七识的关系,阿赖耶识如同浩瀚的大海,前七识就像大海上的波浪,而外境则如同吹动波浪的风。
七浪”指的是前七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和末那识。“境”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境。
“风”比喻外境对前七识的作用,“为何之风”即为何外境会像风一样鼓动前七识生起波浪。
3、为什么三藏不可穷耶?
答:浩浩三藏不可穷,不可穷有两个,一个是深跟广;还有一个,令无边有情,无始相续,无始以来,它甚深广大而不可穷诘也。令无边有情,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始流转相续。
4、受熏与能熏有何差别?
答:阿赖耶识是受熏,前七识是能熏。
能熏是指前七识所造作的善、恶、无记业,能像“熏香”一样,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上留下种子。
第八识受熏,如同“仓库”,能承载前七识熏习而来的种子,并使其保存、延续。
5、为什么只有阿赖耶识有去后来先?
答:有情死的时候,它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其他的心王,眼识都死了,耳识都死了,但是阿赖耶识还有。阿赖耶识最后会成为中阴身。
投身的时候,是中阴身先来,中阴身是最后心识跟业的一个和合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