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信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导致什么心理疾病?如何对治不信?
答:于业果等不正信顺,心不清净为性。能与懈怠所依为业。 不信会产生恐惧心理、疑心病、妄想症。 不信用信来对治,我们要解决内心的不信,一定要有办法去证明、成立来产生信心。比如说到掉举,如果用眼识作为一个证成的方式是证明不了的,没有人可以用眼睛看到他自己或者看到别人有掉举。这是没有办法用这个眼睛证成。所以证成要靠意根,意的理解,自己的觉受、体会,来证明我有掉举,确实我有这样的心理状况。
2、懈怠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导致什么心理疾病?如何对治懈怠?
答:于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能障勤修众善为业。 长时间有懈怠烦恼,最后就发展成拖延症。比如一个人有十件衣服,他的十件衣服都是脏的,他想洗,最后一直没有洗。 《广论》里给的答案是信、欲、勤、安,四个能对治懈怠。一个是修信心,通过信心产生欲,有欲,然后有勤,去努力,最后得到安乐的结果。
3、放逸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导致什么心理疾病?如何对治放逸?
答: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不善增长,善法退失所依为业。
放逸,是贪嗔痴的一种蔓延。比如说嗔心放大,他就会暴躁了,暴躁症。贪心,就会有贪心相应的,比如说让焦虑放大,“我就是要这个东西,我就是要。”痴也是一样,执着某一个观点。 《菩提道次第摄受求加持颂》正知正念大大不放逸。正知正念是直接对治放逸的。
4、不信和懈怠、放逸的关系是什么?
答:懈怠跟放逸,是在不信的基础所产生的一个后果。不信能与懈怠所依为业。不信的后果就是信心退下去,懈怠就来了,修法就修不起来。放逸是贪、瞋、痴跟懈怠的四个法合起来产生的。
5、如何简別懈怠和放逸?
答:共同点:懈怠跟放逸,是在不信的基础所产生的一个后果。不同点:懈怠的时候,是对修善法,没有勇猛心,不作为不去修。但是放逸时候,烦恼心来了不能防护,善法就会退失,不善法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