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 回复: 2

入行论第四十四课问答题

[复制链接]
查看10 | 回复2 | 2025-9-22 2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退失菩提心的过患是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过患?

xszj_0612 | 2025-9-24 1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题:1、退失菩提心的过患是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过患?
答:退失菩提心有极重堕罪,故失坏他利",不退失菩提心,从"直接的因"的角度说:佛成佛了,他就是为了一切众生,他现在讲的这些法等等的,都是为了一切众生,所以可以说,它直接利益众生。间接的说(退失菩提心,)好像是众生没有这个缘了。
佛出世的时候,他是针对一切众生的。他并没有说,"我针对哪些众生、不针对哪些众生,我要度哪些众生,或者不度哪些众生"。他还是发愿要度一切的众生。
所以,我们退失菩提心,从这个角度,我们就放弃了一个直接的度众生的因。为什么罪很重?因为了失坏利他。
若障其他菩萨之善,罪亦同彼,当堕恶趣",我们障碍其他的菩萨,其他菩萨去行菩萨道了,我们不让人家去行,或者别人要做善事,我们不让人家去做,这个罪是非常重的。尤其是菩萨要做事情。菩萨退发心,此堕极为重,退心若出生,是坏众生利。
退失发心,于菩萨根本堕中最为严重,若生如是重罪,则坏利他意乐,损减一切有情义利,损坏修行之所依故。
如《圣般若摄颂》中云:"设经百千劫,勤修十善业,然若发求证,独觉阿罗汉,尔时戒有过,失坏清净戒,发起如是心,较他胜尤重。"谓已受菩萨律仪者,若舍愿心,则成根本堕罪,未受戒者,若失此心,其罪较别解脱戒之他胜尤为重也。
"谓已受菩萨律仪者",假如我们已经受了菩萨律仪,"若舍愿心",假如我们舍掉愿菩提心,"则成根本堕罪",这个罪是非常重的,根本堕罪。
"未受戒者",假如没有受菩萨律仪,"若失此心",假如我们舍去了愿菩提心,我们行菩提心也没有了。假如我们没有受行菩提心,仅仅是发了愿心,"若失此心",失去愿心的话),"其罪较别解脱戒之他胜尤为重也"。
   宗明敬上
zongbo | 2025-10-3 1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行论第四十四课答题:
1、退失菩提心的过患是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过患?
答:退失菩提心的过患有三:1、步入恶趣;2、失坏他利;3、延缓登地。
第一个、步入恶趣: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誓愿,未作如是业,由欺诸有情,我当趣何道?"假如我们已经发了这样的誓愿,但是没有做这件事情,由于我们欺逛了一切有情,我们应该去哪里?肯定就是三恶趣。
二、失坏他利:退失发心,于菩萨根本堕中最为严重,若生如是重罪,则坏利他意乐,损减一切有情义利,损坏修行之所依故。本来我们没有退心的话,我们要想到去利益他。我们退了,我们就不去主动地利益众生了,甚至众生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更不愿意利益他了。这样的情况,就损失了一切有情的义利,"损坏修行之所依故"。因为大乘修行的所依是菩提心。若障其他菩萨之善,罪亦同彼,当堕恶趣。谁于一刹那,障碍他作福,因坏有情利,后堕无边狱。
毁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若毁一有情性命安乐,自身且退失人天善趣,何况摧毁无余空际一切有情无上安乐之因,不待言说,定生恶趣。
三、延缓登地:如是罪堕力、掺杂菩提心,辗转生死轮,常碍登地故。既具舍菩提心之罪堕力,又具菩提心之威力,如是二者辗转交替生死,由惑业故当生恶趣,或生人天,如是往返,久为障碍,不得登于极喜等地。故当励力,宁舍身命,亦勿退失菩提之心。
                       
                              甘露
                       2025.10.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