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修自他相换有何障碍?如何对治? (416讲)
答:一、在修学自他相换时,有两种障碍:
1.谓执自乐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犹如青黄各各类别。执着自己的快乐,他人的苦不管我的事。认为他人苦与自己无关,是由自他不同的身躯所产生,就象是青色和黄色不同一样。其实不然,自和他并不是独立自主而有的,而是互相观待下产生,并没有一个永远的我和永远的他。我的快乐、你的快乐,或者我的衰损、你的衰损,也不是独立自主的,是在观待的角度下来说的,就象是彼山和此山一样。此山和彼山就看你站在哪里看。此和彼是管带而有。那么我、他如同此和彼,是观待不同假名安立的,也是可以换的。
这种障碍的错误执著,源于独立自主的自性执著,以为不须观待、不须依赖、无有缘起的这一种错误概念。
2.谓又念他之痛苦无害于我,为除彼故不须励力。
认为他人的痛苦不会伤害到我,所以我不需要努力帮助他人除苦。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和他人是分开的,这种非常强烈的独立自我的概念,障碍了自他相换。有人认为:虽然老年时的痛苦,少年时不会感受,可是老和幼毕竟是同一个人去承受,老和幼是相续的。就象手和脚虽是分开的,但却是一个身体的手和脚,这跟自和他是不同的。宗大师说:相续与身聚,只是我们意识缘取的概念。并没有所谓老、幼的独立自性,自和他也是如此无有自性,最主要的是看我们的心如何安立。
二、如何修对治?思惟自他相换的殊胜利益和不修自他相换的过患,由至诚心来修习,思惟自身也是从父母的精血和合而来,细究起来,也是属于别人的,我们的身体是由多支分组成的(头、手、脚等),哪个身是我?思维我与他都是观待成立。所以,当任何一个有情遭受痛苦时,自然产生悲悯心;无论是谁去造善业我们生随喜心。如世之先为仇人,后为挚友,先惧相见,后恐相离。此种先仇后友,无非由爱执力薰习生起。故观他为自,观自为他,亦可因串习生起而除其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