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伽师地论中,为何增加了邪欲、邪胜解这两个随烦恼心所?
答:《瑜伽师地论》所以加上邪欲、邪胜解这两个,因为别境五个心所法中,念、定、慧三个心所入了随烦恼,所以将欲和胜解也加入随烦恼里面,欲里面就有了邪欲,两个随烦恼。邪欲和邪胜解两个的特别能障碍我们,所以加入随烦恼里面。
2、为何杂集论中,不正见会开为五见?
答:《杂集论》中将不正见展开成为五个(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见、邪见,),就是六个根本烦恼变成十个烦恼。这个论跟别的论显示的数量不同。
萨迦耶见,就是我执,执着有我。
边执见,执着常断二种边见。
见取见:是在各种见解中,执著某种不正见及其所依的五蕴最为殊胜。
戒禁取见,持狗戒牛戒的行为。
邪见,错误的见解,是指认为没有因果的见解。
这五个见在认知行为上存在差异。
3、如何理解各经论中,心所数量的不同?
答:五别境里面的念、定、慧三个,在五根(五种根本法,是信、进、念、定、慧。)里面摄列,而邪欲和邪胜解障碍跟大,过失更重,所以在《瑜伽师地论》中放入随烦恼里面。欲和胜解在五根里面不摄列。然而遍行五个心所为什么都没有入随烦恼中里面呢?
邪欲和邪胜解(不在五根中摄列),跟念、定、慧、三个比较,障碍是轻的。如果邪欲和邪胜解跟五个遍行心所比较,那么障碍还是重一点。所以,《瑜伽师地论》加上邪欲和邪胜解这两个是因为障碍重的原因,所以入随烦恼。
为什么《杂集论》里面把六个根本烦恼里面的不正见开为五个(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别的论合为一个,是什么意思呢?
别的合为一个,因为以此五个,同是慧,只不过是染污慧。对法论(如《俱舍论》《阿毗达摩杂集论》)所以开为五者,约行解不同,解释的方法不同,开为五个;此亦开合为异,亦无妨难。
这些只是开导众生的一个不同的方法,开合上的一个差异,并没有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