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瑜伽论,为何善中不放逸、舍、不害三者为假立?
答:不放逸和舍,这个两个心所法是在无贪、无嗔、无痴和精进四个法上面假立的;不害是在无嗔上面假立的。
2、烦恼六中,不正见为何是假法?
答:因为贪、嗔、痴、慢、疑其本身就是烦恼,而不正见是从五别境的慧里面出来的,属于染污慧,是见解的烦恼。
3、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这24个随烦恼中,哪些是实物有?哪些是世俗有?世俗有中,哪些是贪分所摄?哪些是嗔分所摄?哪些是痴分所摄?哪些是贪嗔痴分所摄?哪些是慧心所所摄?
答:抉择分里面,无惭、无愧、不信、懈怠这四种是实物有;忿、恨、恼、嫉、害、悭、憍、掉举、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放逸、寻、伺这二十种是世俗有;
忿、恨、恼、嫉、害这五个,是嗔分所摄;悭、憍、掉举这三个,是贪分所摄;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不正知)这九个,是痴分所摄;放逸、是贪嗔痴分所摄;寻、伺两个是慧心所所摄。
4、何谓无痴者,谓报教证智、决择为性?
答:《对法论》给无痴下定义,说智要分成三种,叫报、教、证智。报就是报得的,这个人生来就有智慧,“报谓生得”;教的智呢,就是听了佛法的教,经过闻、思;然后经过修行得到实证就叫证智,这也叫做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抉择为性,抉择就是慧,那个事情是如此,不是如此,自己能够决断,就是抉择。无痴的体就是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