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 回复: 4

第十八课思考题

[复制链接]
查看105 | 回复4 | 2025-6-13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依瑜伽论,为何善中不放逸、舍、不害三者为假立?
2、烦恼六中,不正见为何是假法?
3、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这24个随烦恼中,哪些是实物有?哪些是世俗有?世俗有中,哪些是贪分所摄?哪些是嗔分所摄?哪些是痴分所摄?哪些是贪嗔痴分所摄?哪些是慧心所所摄?
4、何谓无痴者,谓报教证智、决择为性?
如意 | 2025-6-13 0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依瑜伽论,为何善中不放逸、舍、不害三者为假立?
答:不放逸和舍,这个两个心所法是在无贪、无嗔、无痴和精进四个法上面假立的;不害是在无嗔上面假立的。
2、烦恼六中,不正见为何是假法?
答:因为贪、嗔、痴、慢、疑其本身就是烦恼,而不正见是从五别境的慧里面出来的,属于染污慧,是见解的烦恼。
3、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这24个随烦恼中,哪些是实物有?哪些是世俗有?世俗有中,哪些是贪分所摄?哪些是嗔分所摄?哪些是痴分所摄?哪些是贪嗔痴分所摄?哪些是慧心所所摄?
答:抉择分里面,无惭、无愧、不信、懈怠这四种是实物有;忿、恨、恼、嫉、害、悭、憍、掉举、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放逸、寻、伺这二十种是世俗有;
忿、恨、恼、嫉、害这五个,是嗔分所摄;悭、憍、掉举这三个,是贪分所摄;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不正知)这九个,是痴分所摄;放逸、是贪嗔痴分所摄;寻、伺两个是慧心所所摄。
4、何谓无痴者,谓报教证智、决择为性?
答:《对法论》给无痴下定义,说智要分成三种,叫报、教、证智。报就是报得的,这个人生来就有智慧,“报谓生得”;教的智呢,就是听了佛法的教,经过闻、思;然后经过修行得到实证就叫证智,这也叫做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抉择为性,抉择就是慧,那个事情是如此,不是如此,自己能够决断,就是抉择。无痴的体就是慧。
天涯111 | 2025-6-13 0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依瑜伽论,为何善中不放逸、舍、不害三者为假立?
答:不放逸和舍都是没有体的,是无贪,无嗔,无痴,精进上面假名安立的,是四个善法的一分。而不害是无嗔的一分。
2、烦恼六中,不正见为何是假法?
答:不正见也是没有体的,是慧上假名安立的,是慧的一分。
3、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这24个随烦恼中,哪些是实物有?哪些是世俗有?世俗有中,哪些是贪分所摄?哪些是嗔分所摄?哪些是痴分所摄?哪些是贪嗔痴分所摄?哪些是慧心所所摄?
答:无惭、无愧、不信、懈怠为实物有,其余二十个都是世俗有。
悭、憍、掉举三,是贪分所摄。
忿、恨、恼、嫉、害五,是嗔分所摄故。
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不正知九法,是痴分故。
放逸、是贪嗔痴分所摄故。
寻伺是慧分所摄。
4、何谓无痴者,谓报教证智、决择为性?
答:《对法论》说:无痴是报教证智,抉择是无痴的性。报就是业报,业报里面有生得慧。教,是教授你智慧。证是思,修是智。抉择就是慧,所以无痴,用慧为性。无痴的体是慧,没有别的体。
觉乐 | 2025-6-13 0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依瑜伽论,为何善中不放逸、舍、不害三者为假立?
因为不放逸、舍的体是无贪无嗔无痴跟精进,不害的体是无嗔。

2、烦恼六中,不正见为何是假法?
因为他是从慧(染污慧)里面出来的。

3、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这24个随烦恼中,哪些是实物有?哪些是世俗有?世俗有中,哪些是贪分所摄?哪些是嗔分所摄?哪些是痴分所摄?哪些是贪嗔痴分所摄?哪些是慧心所所摄?
无惭、无愧、不信、懈怠、这四种是实有;
悭、憍、掉举三,是贪分故;
忿、恨、恼、嫉、害五,是嗔分故,皆世俗有;
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九法,是痴分故;
放逸、是贪嗔痴分;
寻、伺二种,是身语意加行分故、及慧分故。

4、何谓无痴者,谓报教证智、决择为性?
报就是业报,业报里面有生得慧。教,是教授你智慧。证是思,修是智。如次应知有这些就是无痴。抉择就是慧,勇敢,勤奋都具足,所以无痴,用慧为性。无痴的体是慧,没有别的体。
水中月 | 2025-6-14 0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依瑜伽论,为何善中不放逸、舍、不害三者为假立?
答:不放逸和舍,这个两个心所法是在无贪、无嗔、无痴和精进等四个法上面假立的;不害是在无嗔上面假立的;不放逸就是精进;不害是无嗔,舍就是无贪。舍是无贪、无嗔、无痴和精进里面分出来的。建立了舍,治服了杂染就是不放逸。不害就是没有嗔,他们是没有体的所以这四个心所是假立的。
2、烦恼六中,不正见为何是假法?
答:因为不正见是从慧(染污慧)里面出来的。
3、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这24个随烦恼中,哪些是实物有?哪些是世俗有?世俗有中,哪些是贪分所摄?哪些是嗔分所摄?哪些是痴分所摄?哪些是贪嗔痴分所摄?哪些是慧心所所摄?
答:无惭、无愧、不信、懈怠这四种是实物有;忿、恨、恼、嫉、害、悭、憍、掉举、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放逸、寻、伺这二十种是世俗有。
忿、恨、恼、嫉、害这五个,是嗔分所摄;
悭、憍、掉举这三个,是贪分所摄;
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不正知)这九个,是痴分所摄;
放逸、是贪嗔痴分所摄;
寻、伺两个是慧心所所摄。
4、何谓无痴者,谓报教证智、决择为性?
答:《对法论》说:无痴是报教证智,抉择是无痴的性。报就是业报,业报里面有生得慧。教,是教授你智慧。证是思,修是智。抉择就是慧,所以无痴,用慧为性。无痴的体是慧,没有别的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