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确理解“一切经典现为教授之殊胜”?
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一、理解方式正确与否的差别:
将正法分成两类 : 一类是讲说用的, 另一类是实修用的。如果有这种想法, 就无法对经续、释论生起恭敬心;对于追求解脱的人而言, 大经大论虽然是无误的殊胜教授, 能够指引我们走向解脱, 但由于我们的智慧微劣, 光靠这些经论无法了解其中的殊胜, 所以必须依止祖师们所传的《广论》或《略论》等道次第的教授,才能对“诸大经论是殊胜教授”的这点产生定解;
二、一切经典现为教授的方式:
并不是只了解一本写有众多口诀的小册子, 就代表已经领悟了佛法的道理, 而是必须了解一切经典的内涵都是修行所需的教授;
因此,一开始必须先对道次第有清楚的认识,之后广泛闻思经论,将所听闻的法与道次第结合, 而不是光听却不知该如何实践, 或想实践但不愿意学习经论,这两者都是错误的;透由闻所成慧及思所成慧所了解的法类,就是修所成慧所要修持的内涵,不应该在修持时另外寻求其他法类。
三、说明“观修”是使一切经典现为教授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这些法类时, 该观修的就作观修、该止修的就作止修(除了奢摩他外, 其他部分都以观修为主), 将所学的法类融入完整的道次当中, 以这种方式来学习, 才能将一切经典现为教授, 生起“诸大经论皆是殊胜教授”的强烈定解,去除心中认为经论只是讲说用的颠倒执着。
2.解释何为“圣教”?
世亲论师在《俱舍论》中有提到 : 佛法可以分为教、证两个部分。佛的圣教除了教(“三藏”,也就是“经律论”)、证(“三学”,就是“戒定慧”)两种圣教之外, 没有其他的圣教。所谓的“教圣教”, 是告诉我 们如何实践佛法的道理 ; 而“证圣教”是在了解这些道理之后付诸实践, 所以这两者是因果关系;也可以说是能所关系,能修的三藏,所修的三学。
3.为什么“观修”是使一切经典现为圣教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这些法类时, 该观修的就作观修、该止修的就作止修(除了奢摩他外, 其他部分都以观修为主), 将所学的法类融入完整的道次当中, 以这种方式来学习, 才能将一切经典现为教授, 生起“诸大经论皆是殊胜教授”的强烈定解,去除心中认为经论只是讲说用的颠倒执着。
|